第一叶笔思在善长秋水之间。
第二叶风柳芦滩似近惠崇。春雨夜坐想东郊柳色戏图。
第三叶仿痴翁《暖翠图》意。
第四叶拟米敷文云山墨戏。未敢以为似也。
第五叶剪取梅华庵主《溪山无尽图》一片石耳。
第六叶石崖雨歇千丈奔流。曾见江贯道有此。
第七叶曾岩深霭。得王孟端法。
第八叶观丹丘树石卷得此意,或以为笔近荆蛮民。
此册数年前韵古斋老张曾来求售。余以三百五十金,不售。当时曾记入日记。今复展览不胜感慨。伯堂告余以四百金得之。深恨当时靳此五十金也。今此册八百金不能得矣!
▲2021西泠秋拍
恽寿平 三十五岁前后作罕见拟古山水册著录:
余绍宋《古书画经眼录》并收入《余绍宋书画论丛》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1月22日 13:00 A厅
识别二维码浏览专场电子图录
▲2021西泠秋拍
Lot1460
恽寿平(1633~1690)三十五岁前后作罕见拟古山水册
水墨纸本册页(八页)
著录:余绍宋《古书画经眼录》,收入《余绍宋书画论丛》P128、160-161,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说明:张仁黼、张亨嘉、汪大燮等旧藏。
本拍品流传有序,自清名臣张仁黼、张亨嘉递藏入民国时期,民国著名鉴赏家余绍宋曾以三百五十金求购此册未果,后为北洋政府外交总长汪大燮以四百金(约如今两千万人民币)购藏。1919年,余氏复向汪氏借观本品,觉“精妙之甚”,深为当年吝惜五十金而失此翰墨姻缘憾恨不已,感叹“今此册八百金不能得矣”,并在其日记及《古书画经眼录》中记述此事。
本册的创作时间约在恽寿平三十五岁前后,正值其“广摄诸家而化于笔端”的山水画风格融会期,此时期恽寿平作品甚罕,市场中几乎不可得。
本册虽无署纪年,然所钤“寿平”、“正叔”两枚自用印较为少见,今博物馆所藏之书画中,与此组对印完全相符者仅有两例,且都为三十五岁前后:一为《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收录的上海博物馆所藏作于1666年(34岁)的《吉祥杵图》花卉扇页,另一则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作于1668年(36岁)的《富春山图》。
又观本册所绘题材及画风,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作于1667年的《仿宋元山水册》(35岁),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作于1668年的《摹古山水册》(36岁)完全接近。尤其后者1668年《摹古山水册》,如本拍品一样的细笔画法展露无疑,一种更为细腻、松动的画风,注入到先前质朴的晚明框架之中。由此可推定本册创作时间。
作于1668 年(36 岁)的《摹古山水册》(十二选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册与本拍品风格最为吻合。相比右页1667 年所作大都会册及更早作品,细笔画法展露无疑,一种更为细腻、松动的画风,注入到先前晚明的框架中。
作于1664 年(32 岁)与王翚合作的《山水册》(十选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始有飘逸柳枝画法。
作于1667 年(35 岁)的《仿宋元山水册》(十选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用笔比本拍品相对质朴,留有更多晚明面貌。水边芦苇、雨后云山、吴镇山石都可与本拍品三开呼应。
在清初六家中,有些画家是根植明代面貌的,比如王时敏;有些画家则完全清代面目,如王原祁。恽寿平可以说是六家中最全面、也最能承启明清之间的画家。本拍品此时期正处在其明清风格转折之间,十分具有美术史意义。恽寿平学画初师堂伯恽向(1586~1655),画山水宗法倪黄董巨,笔法清健生拙。1655年恽向去世,次年寿平通过表兄孙复始(1608~1673)结识毗陵唐氏父子(唐宇昭、唐炗),并与当时馆于半园的王翚订金石交,其艺术面貌纔涤荡陈趋,渐开生面。唐氏收藏古今书画名迹甚丰,恽、王二人得以从中观摩临习,是以融摄诸家,画艺大进。此期恽寿平创作的许多“小中见大”的摹古缩本册页,不仅是恽氏的闲窗墨戏,更是其掌握宋元名家的画法特色和精神气韵,渐而“优入古人法度中”,“脱落时径,洗发新趣”的重要摹习稿本,清晰地反映了恽氏山水画风格转捩时期的重要变化。
观此册凡八页,分绘石崖湍流、烟村茅舍、风柳芦滩、浮峦暖翠、云山墨戏、岸汀疏石等山水景致,虽自题仿江参、王绂、惠崇、黄公望、米友仁、吴镇、赵原、柯九思诸家笔意,但各页画风较为统一,参元人笔法而多出己意,可谓脱略形迹,随意涉趣。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册中,画家以简率逸笔摹绘山石林屋,而勾画柳条芦苇、汀岸泊舟辄极为精谨。于幽纤细微处着力经营,这似乎成为了日后南田山水画的一大重要特色,同时反映出此期恽寿平开始关注以惠崇、赵令穰为典范的的江南小景山水,并对此图式和意向表现出格外的偏好。从惠、赵作品中携取和借鉴的 “风柳芦滩”、“沙汀烟树”、“陂湖凫雁”等题材和图式,后来以不同的画法和变貌化现于恽寿平的小景山水画中,成为其标立于“四王”之外的清丽画风和高逸画格的重要心象符号之一。
据文献,恽寿平36岁春月到达杭州,是年几乎都在杭州、绍兴一带,且遍临黄公望等江南山水。本册所绘春柳一开之飘逸,无疑超过左右年份的一切存世作品,或可猜想,这正是春日西湖之柳。
四十以后,恽寿平以没骨花卉步武画坛,山水之名遂为所掩,直至近代才得到重新的发现和肯定,如吴湖帆曾以“天纵仙姿,生当明鼎乍亡之际,一以书画寄生命,笔随情转,游戏造化,自唐而下堪与王摩诘、米襄阳成文坫鼎足”之语,给予南田山水画以高度评价。
28×23cm×8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取印
北京故宫藏《富春山图》题款取印
西泠册拍品取印
作于1664 年(32 岁)与王翚合作的《山水册》(十选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始有飘逸柳枝画法。
作于1667 年(35 岁)的《仿宋元山水册》(十选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用笔比本拍品相对质朴,留有更多晚明面貌。水边芦苇、雨后云山、吴镇山石都可与本拍品三开呼应。
▲2021西泠秋拍
恽寿平 三十五岁前后作罕见拟古山水册(局部)
江南何处去何处是江南
自清顺治十七年(1660)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恽寿平一半的生命时间游走于江南。他先后七至杭州,五至苏州,六至常熟,三至太仓,南京、镇江、扬州及苏北至少两度造访,宜兴、无锡等地在来回途中均作停留。创作的辛劳,是为应付各种社交,用于家庭开支却十分有限,恽寿平常常“游囊所入,不足供出”。
江南何处,何处江南。
江南,不仅是八府一州的地理总括,更是一个大大的文化隐喻。
江南是晚明诗学思想的酵母,也是绘画大师成长的摇篮,她既作为遗民生活品位的遗痕被反复咀嚼,也面临士人在鼎革之际对晚明政治秩序的严峻检讨。
在历史梳理中确立正统,在反思架构中选择出处,关于江南山水的想象,化层面的或是私人记忆的,江南士人在与满清君主争夺道统拥有权的路上,充满了博弈。
恽寿平 三十五岁前后作罕见拟古山水册 (局部)
明清是中国古典美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清山水绘画特性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正如明清山水游记的新旧转型,游记文体出现个人专集,体现了作家独立意识的觉醒。同样的,在清初士人山水画创作中,寻常的景致也被扩散到相关的境遇。相比晚明时期修身清赏的闲适,明清易代之际的山水游历贯注于颇具时代特色的社会活动中,比如抗清、讲学、交游、结社、参禅等等。
以游避难,正如南田半生在游走中为生活所计从事的绘画创作,南田本是诗家,但通过图像躲避了文字可能带来的直接的灾祸,也传达了一种文字语言之外的精神力量。
▲2021西泠秋拍
恽寿平 三十五岁前后作罕见拟古山水册 (局部)
以游为隐,交游风气并未因江山易代而衰歇。不仅一般士人承晚明余绪好游善交,而且更多的士人,因为战乱国变而被抛向 ——迢迢江湖之途。(黄果泉)
二月春寒瓦炉烘砚,小册杂拟宋元诸名家,纸新墨滞未尽其趣,然笔先之意亦不落时人畦径也。与知者鉴之:
惠崇《江南春色》秀润之笔臻为神境,此景能写荒落画柳即宗其法,援琴坐对当使江湖相忘;
米敷文有《潇湘图》云气飘渺发人浩荡奇逸之怀,余正未能得其神趣;
临一峰老人小景笔致萧散浮岚之一变也;
梅花庵主笔力有巨灵斧劈华岳之势,非今人所能梦见也...
恽寿平《瓯香馆集》卷十二辑
拟古小册仿惠崇、米敷文、一峰老人、梅花庵主诸种
“不落时人畦径也,与知者鉴之”
▲2021西泠秋拍
恽寿平 三十五岁前后作罕见拟古山水册画跋
▲2021西泠秋拍
优入古人法度中,脱落时径,洗发新趣。南田的好友、诗歌创作的知音顾祖禹在《瓯香馆集》序中写到:
受家学影响,其学画以山水起家。恽寿平所作山水画占其全部作品的将近一半,瓯香馆画论中,山水画论是主导的篇章,远远超过花卉之论。恽南田终身耕耘山水画,篇章上甚至超过花鸟,画家化身画中古木枯柳,其遗民思想也多发于此。然而这种江南士人的离散经验的风景书写,未落入一种通俗的往昔怀旧感,而旨在构建一个富有内在张力的脱俗世界。
欢迎来到 “南田界”
一个视听通达的场域
南田谓作画“聊当吹律”
声在树中,可以目听,如微风触弦,响不从指。
欢迎来到 “南田界”
一个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江南元宇宙
一个极富张力的脱俗世界
康熙五年丙午 1666 年
34岁
春三月,南田赴娄东。
初秋(七月),画《吉祥在图》扇。自题日:“此即桔梗花也。”(上海博物馆藏)
秋,九月,作《松柏灵芝图》大轴,父日初作赞,寿平代笔书于画上。(《穰梨馆过眼录·卷三十四》,天津博物馆藏。)娄东陆世仪于此年至下年间在常州与恽日初等会讲于延陵书院。
端阳,王翚过娄东,王时敏留之度夏。
康熙六年丁未 1667 年
35岁
秋,走金沙,渡扬子,客于泰兴季氏家。
又致王翚一札,邀其过泰兴相聚:“弟近画山水,笔力似稍进,写生亦略得简洁意,然于山水,终难打破一字关,曰:窘。”
南田与王翚合作《槐隐图册》二开。(故宫博物院藏)
九月,自泰兴归,有致侄又肥騑札,辞谢其相招洗尘。(《梦园书画录·卷十九·恽南田手札》,
十月,具德和尚卒于维扬天宁寺,后塔身于灵隐慧日轩。是岁秋,黄河决,淮水涨滥,人民漂流,县官役民夫筑堤,鞭楚之声数百里。
康熙七年戊申 1668 年
36岁
春月,南田赴杭州,遂渡钱塘,行游山阴道上,泛舟于镜湖,又探禹穴,其上有古柏,夭矫离奇,霜皮雪干,数千年物也,欣而画《禹穴吉柏图》并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春,正月,随父到浙,适洪升将赴北京国子监肄业,与沈谦、毛玉斯、张竞光诸人送之,有《送洪昉思北游》七律一首相赠,又赠以所绘山水扇面。(章培恒《洪升年谱》、《瓯香馆集· 卷二》)
春,渡钱塘至绍兴,随父往吊刘汋。父日初与黄宗义剧谈昼夜,并尽出所著撰与黄宗义,宗义引以为同道:曰:“此世之中而有吾两人相合,可无自伤其孤零矣。〞因为日初文集作序。( 黄宗义《南雷文案·卷一·恽仲升文集序》)
又泛舟镜湖,探禹穴,祭扫朱士稚墓,有《过故人墓》七律一首。(朱士稚葬大禹陵西原)
二月,吴历客于毗陵许氏之补处堂,观唐氏所藏王蒙《夏日山居图》并手临,九月六日始归虞山。
六月十九日,作《古意十六首》,托寄幽眇,意致深长,有“富贵于我贱,贫贱于我贵”等语。(《瓯香馆集·卷二》)
新秋,在杭,有《同觉庵、稚黄、东琪、云卿、虎男集北门周氏书斋》等多首唱酬诗。(《瓯香馆集· 卷二》)
八月,临黄公望《富春图》卷,有双长题识。
九月,深思十日后落笔作《仿董源溪山图》轴,甚得意,有“世有赏者不妨坐卧其下”等题语。(南京博物院藏)
秋杪,作《仿一峰富春图意》山水立轴,自题七绝一首并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九月,王时敏客游西泠,僦居湖楼。
清廷有诏,谓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悉归田庐,姓氏皆复旧。
十月五日,仿董北苑画山水小帧,并诗一首,又题跋曰:“无王辛之奇,乏萧公尺咫万里之势,辄欲刻画云烟,变乱燕壑,点我山灵久矣,将呼毫生一洗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冬,十一月十六日,在杭州之高云阁(莫是龙家) 作《摹古山水册》十二帧,其中《仿洪谷子》、《董北苑有此法》等诸幅,精妙之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十一月,在杭州高云阁,画《潇湘水云图》,用曹云西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是年冬十一月十六日,作《仿徐幼文溪山无尽图意》并诗跋:“青灯夜雪,金池层冰。煨馉饳炉,坐吟得句。戏题数宇,欲使赏音知东园狂兴,木肯竟让古人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十一月仲冬,寓杭,又在杭州高云阁作《仿古山水册》十二开,每页均有识或诗题。(《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作《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轴。(《石渠宝笈·卷三十五》著录,南京博物院藏。)画《北苑神韵图》轴二帧,纸本尺寸小,绢本尺寸大,均敷色。(南京博物院藏)
康熙八年己酉 1669 年
37岁
初春,在阳羡(今宜兴),于鹤吗轩为周太史颖侯画雪景及湖山小景,并有《画雪山为圣涛起病》诗。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
拍 卖 日 程
西泠印社二〇二一年秋季拍卖会
诚邀莅临
- 展拍地点 -
0571-87896778 / 87812580
原12月25日专场平移至:
1月21日(五)
09:30 中国历代钱币专场
13:00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16:00 中外陈年名酒及滋补佳品专场
19:00 寄兴金石·名家闲章暨印庐藏印专场
20:00 文房清玩·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
原12月26日专场平移至:
A厅
1月23日(日)
文章转发自西泠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