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南京经典拍卖代表地方性拍卖企业参与中国文物艺术品三十年行业对话——拍卖市场,未来将如何演进?

  • 南京经典拍卖
  • 2023年1月13日04时

拐点&破局

2023艺术再出发

专题策划|武文龙


新年伊始,按媒体惯例,又到各行各业年终盘点、年初展望的节点。2022年可谓疫情三年以来最困难的年景,宏观经济发展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诸多行业的发展时断时续,乃至彻底停摆。


对于国内整个艺术生态而言,无论是文博行业的博物馆、美术馆,抑或艺术市场中的画廊、艺博会、拍卖会,整个艺术生态链条中的不同角色在过去的一年里,亦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国内于2022年底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经济和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当疫情迎来拐点,让我们看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抗疫迎来了曙光,也对艺术在2023年的再出发充满了希望。


拍卖市场,未来将如何演进?

采访|记者 武文龙 伊丽妍冬



以“'92北京国际拍卖会”敲响第一槌为肇始,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至2022年恰好历经30周年。作为整个艺术品市场金字塔顶端的层级市场,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动向一直以来也都是最先进入大众视野的。30年来,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历经风云变化、跌宕兴衰,其在经历了数量规模的从小到大,以及产业结构由粗放到逐渐完善等多方面的发展,已然跻身世界前列。而今,三十而立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然进入新的征程,自身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其在后疫情时代又将如何演进?值得期待。





甘学军:

2023是市场重拾信心、重启发展的节点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




就国内2022年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整个市场处境应该说是在疫情影响背景下极其艰难的一年,整个行业都在顽强地努力求生存。北京几家主要的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在疫情防控的夹缝中进行,而秋季拍卖会则是大部分公司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形下,现在总结2022年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整体行情似乎不合时宜,也无从定论。这一年,无论已经做过拍卖或者暂停拍卖活动的公司,存活下来实属不易。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纯粹传统的线下拍卖已经不复存在,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拍卖模式和格局基本形成,并且已经成为行业常态。同时,传统的艺术品拍卖的板块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当代艺术的标的数量和成交总额大幅上升,局部甚至超过了传统艺术品数量和额度,这是一个新现象,也将会是一个新趋势。


“哥们,爷们”当代艺术展览与专题拍卖会 北京华辰艺术中心


华辰在2022年由于种种原因,也基于我们对疫情防控下的市场条件的判断,没有组织举办大型的拍卖活动,而是做了一场当代艺术的展览和专题拍卖会。这是一场学术性的市场活动,以代表中国当代艺术中坚力量的“哥们爷们”这一群体的创作进行展示、研讨、拍卖。活动整体规模不大,但在学术上和市场运作模式上是一次创新。


2023年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应该会随着国家在疫情防控上的策略转变,政府在经济生活层面相关政策的调整,跟着整个宏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我认为这种变化应该是积极的。一方面整个行业会有所恢复;另一方面,新的内容、新的模式会得到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包括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确立,市场各个板块格局的变化,参与者、机构的变化,都会在后疫情的社会背景下得以演进。总的来说,2023年将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重拾信心、重启发展的一个节点。


“哥们,爷们”当代艺术展览与专题拍卖会 北京华辰艺术中心





陈赟:

2022的“魔幻”与“幸运”


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在还时常感觉2022年是一个让人很无奈的年景,许多人与事变得十分魔幻。这一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倒下了太多的艺术同行,也终止或延期了许多本应具有标识性意义的艺术事件,现实很残酷,但很庆幸我们还活着。年末,经典顺利完成了秋拍,活动结束的后半夜,当我们送走最后一位客人,伙伴们开始一个个量体温,都是38度以上,一个高烧的团队,但终于闯关成功了!


2022年秋拍,我们推出了“大海航行2022——现当代艺术夜场”“丹青集萃——中国名家书画”“翰墨情缘——同一藏家 同一上款书画”“民国名士——民国文人政要书画”“江山多娇——新金陵画派”“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艺术南京——南京顶级画家”“薛家心象——薛亮书画”“金石墨存——碑帖拓本”“高山流水——名家古琴”“天淡云闲——古玩佛像”“传世佳酿——陈年老酒”12个专场,750余件拍品,拍卖会分两天举行,成交率实现了过半的满意成绩。其中超过总拍品数量1/4的交易是通过公司的网络平台“经典拍”成功拍出的,这也是保证秋拍结果还算不错的重要基础。网络平台竞投交易已经成为这几年我们这些地方拍卖公司的主战场,因为是自己的,平台客户的粘性很强,做起来也比较得力。


南京经典2022秋拍现场


疫情这三年,如过山车般让人七上八下的筹拍过程,也是终生难忘。最后一天预展,我们团队的所有人都取得了共识:能够让拍卖顺利完成就是成功,至于成交结果已经不重要了。12月17日拍卖会主场那天,我发烧39度,还在接听一个客户的竞投电话,这一幕也会留在我职业生涯的日志中。2022年“只要坚持就是胜利”,许多同行和我们一样都在拼着命,可是幸运的真没几个。以后回忆这一年,就两个词吧:“魔幻”与“幸运”。


2022年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30周年,南京经典自1997年成立,是江苏第四家获得文物艺术品拍卖资质的企业,2022年度过了她第25个生日,一路走来,步履不停。


回忆起经典的成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是1997年至2007年,那时的经典拍卖比较小,五六个员工,我们既是一家拍卖公司,也更像一家画廊,一年能不能有春秋两场并不明确,只是用很灵活的面貌应对着市场的初期变化,可以说这是一个学习的阶段。


第二阶段从2007年到2017年,赶上中国文物艺术品的高峰期,特别是前面5年,艺术品市场很好,我们经常满世界征集、做展览、参加全球性的艺术博览会,感觉每一天都充满着无限的商机与市场的可能。大环境好,所以经典做为一个个体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进入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的前20家的序列。从2015年到2017年,我们连续三年获得中拍协颁发的行业最高荣誉证书“青花奖(区域领先奖)”,可以说这是一个成长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2017年到现在,最具挑战性的5年,一方面大环境急转直下,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也出现了重大变故,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市场的冷清让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很疲惫,尤其是疫情这三年,我们没有退路,只给自己一个信念:认真做好每一场拍卖活动,细水长流地经营企业,争取能活下来,所以,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经典的稳定阶段。


南京虽然是中国艺术版图上的二三线城市,但是艺术家资源比较丰富,艺术品收藏也有着比较牢固的基础。所以,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深耕、提升我们已经成熟的专题项目:比如林散之书画专场,从1999年开始我们做了20多年,在全国已有了一定的名气,客户质量比较高;比如新金陵画派专题,是江苏独特而宝贵的艺术资源,5年里我们每一年都做一个好展,搞一场论坛,希望下足功夫,最终能在拍卖上站稳脚跟,成为龙头产品;另外就是已经做了10年的“艺术南京”专场,该专场比较本土化而且接这里的“文化地气”,有许多铁杆粉丝,生机不断。这些专场我们一直稳扎稳打地、一场一场地坚持做下来,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客户的喜欢与认可。


另一方面,我们开始发掘新的品牌,比如明清女性传统书画专场、民国文人政要专场、“大海航行”现当代艺术夜场,这些特色专场因为立足比较新颖,有时会发掘到比较独特的“非普货”拍品,在春秋大拍里起到“跳色”的作用,丰富与拓宽经典总拍品的质量与艺术品格,让人耳目一新。


南京经典2022秋拍现场


“不断创新、不怕实验”,这是我给自己提出的要求。艺术的本源就是创新,而不是保守。我们是一家已经营25年的拍卖行,依然坚持把“不断突破自己”作为追求的方向,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新的艺术主题出现,新的艺术品被市场认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次一次去探索与尝试。然而就是在市场最低迷的这三年,经典一直尝试着,虽然回报率并不高,但我们没有放弃,“把结果想得少一些,更注重过程的变化趋势,找准市场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这五年的收获。我们通过新的艺术品影响了藏家的收藏理念,也了解到藏家的许多独特的艺术主张与想法。


拍卖会的成功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每一次拍卖会上都会有一个或几个兴奋点,这也是吸引新客群的最佳方式。比如这次秋拍中的名家古琴专场,我们和专业的团队合作,认真布置,做雅集,做讲座,做拍卖,整个流程环环相扣,取得了一个全新艺术领域的合作经验,获益匪浅。


我是一个在日常工作中心态比较平和的人,很喜欢参与许多琐碎而细致的工作,比如与藏家维护日常关系、检查拍品的物流运输、安排拍品的安保值守、保险协调等工作,以及宣传文案推广、展陈设计与风格搭建、员工团队拓展与学习等等这些日常的工作都让我很“沉浸”,因此日子过得也很“享受”,这或许也是我这三年在面对很多困难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古人有“茶以雪烹,味更清冽”的说法,这正如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暗夜角逐”,能活下来的都是有着独门功夫的行业高手。我相信疫情的浓雾终将散去,随着2023年的到来,艺术品的春天也将如期而至。2022年11月14日,中国拍卖协会艺术委员在“上海对话”的高峰论坛上发布了《2021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同时也一并公布了《2022全球收藏调查报告》(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联合发布),这两份行业市场官方报告对2023年做了大数据的预测:未来的一年全球的艺术品市场交易将出现强劲反弹。我本人也保持乐观的预期。


我们仍将充满希望的一路向前,去迎接一个新时期的到来!与全国艺术品拍卖同行一道携手,戮力同心,共同面对美好的2023年!





刘尚勇:

做时代变局中的清醒者


文物艺术品市场资深专家、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当前的“后疫情”时期与20年前的“非典后”有着明显不同,中国艺术市场在非典后出现“井喷行情”的原因得益于当时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中国经济在加入世贸后进入上升通道;而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美元加息”,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面临结构上的转型。即使目前防疫政策放宽,但因为宏观大环境不支持,所以我判断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行情短期内不可能有较大趋势性的转变。


从当前的市场实践来看,国内除了实力雄厚的少数几家拍卖行能够正常举行拍卖会,大多数公司受制于疫情无法正常运行。我想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未来几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暴会像北京冬日的寒风一样强劲来袭,后面可能还会有更加骤烈的冲击,我们必须还要时刻警惕。


中国艺术品拍卖从2012年的尖峰时刻转入下行,到2014年断崖下跌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整个市场仍然身处下行通道之中。虽然原有的市场泡沫基本上已经挤干净了,但是要想具备参与未来市场的资质,现在要做的是一次认认真真的结构性重置。目前看,市场重置的方案其实也逐渐成形,需要在后续的市场实践中考验对错。其中包括市场经营者及其他参与者,市场价值结构的构成,作品确真、估值等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多的第三方服务,以及良性的外部制约性因素的介入等。


最近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对过去30年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总结,对过去的许多事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时代,各种复杂因素迭加,困难重重。以往的老办法、旧经验可能已经解决不了新的问题。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我们的艺术品市场也会变。人们的社会心理、审美观念也会跟着改变。让我们都能成为时代变局中的清醒者,真正做好充分准备,以迎接更猛烈的变革冲击。


(刊于《艺术市场》2023年1月号,题目有所修改)









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



电话

025-83739973


Q Q

2561140514

邮箱

njjdpm@njjdpm.com


官网

www.njjdpm.com


公司地址

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30号

城市名人酒店43层A区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