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看《岁华纪胜图》:一个明朝老百姓的年终总结
现在的你,是不是正在网上搜寻各类总结模板,大做特做PPT呢?不妨放慢脚步,跟随我们一起看看四百多年前,一个明朝老百姓做的年终总结吧。没有PPT的年代,画家吴彬以笔为工具,将一年中的胜景按照月份先后记录下来,让人仿似身临其境。
每年的元宵节,是不少明人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这不仅是因为上元这天开宵禁,可以撒开了玩,更是因为超长待机的假期。据《万历野获编》记载,上元节从正月十一日放到二十日,整整有十天。首先是必不可少的观灯,从正月初八开始,城中各处便挂起花灯,直到正月十七才落灯。除了最为常见的红色灯笼,还有大象花灯、荷花灯、鸟形花灯……![]()
![]()
![]()
![]()
最兴奋的还是小孩,和家人一起提着灯笼逛灯市,或许是他们童年里最温暖的回忆之一。![]()
![]()
街头乐队、太平鼓一就位,就是大明版《乐队的冬天》。![]()
![]()
到了二月,万物从冰雪中复苏,又是一派春暖花开的好风光。![]()
![]()
![]()
![]()
![]()
![]()
当然,也少不了电视剧里纨绔子弟玩物丧志的标配——斗鸡。瞧瞧这两人间剑拔弩张的气氛,可能离大打出手、挨家法、关禁闭的流程不远了。![]()
在明代的经济生活中,丝绸的地位尤为重要,而丝绸的重要原料,正是蚕丝。在江南地区,种植桑树、养蚕已经颇具规模,变为商品化的生产。每逢三月,恰是蚕桑之时,从蜀地发扬的旧俗“蚕市”也在江南落地生根,一场以促进农桑为中心的物资交易会便开始了。每当太阳升起,桑叶上的露珠被蒸干后,养蚕人便开始采摘桑叶了,这时候的桑叶是最好的。![]()
采得桑叶,又需在其中挑选色泽黄中带绿、老嫩适宜的良桑,切成碎片,方便蚕宝宝进食。![]()
![]()
若有多余的,便拿去市场上交易,换取一些耕作的工具。![]()
![]()
这边养蚕、结茧、煮茧、剥茧、丝织,已有了一套纯熟的流水线作业模式。![]()
![]()
![]()
![]()
相传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这一天,佛教徒会用各种名香浸水洗佛像,称为浴佛。浴佛原是印度传入的习俗,东汉时仅限于寺院举行,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开。![]()
![]()
![]()
明朝民间的做法是平日里一声佛,拈一颗豆,到了四月初八这日,再将一整年拈的豆全都煮成盐水豆赠与他人,名曰“结缘豆”。得到豆的人也要念一声佛,拈一颗豆,再将所拈之豆吃掉。
龙舟上的健儿们士气高涨、气势磅礴,奋力划着船桨,围观的群众有的站在桥上,有的站在岸边,发出阵阵欢呼,好不热闹。![]()
![]()
![]()
没观赛的百姓,有的忙着买瓜果,有的与猴儿难舍难分。![]()
![]()
五月正值蜀葵的花期,大片大片的蜀葵在路边、山间盛开,妆点着明人的端午。蜀葵因原产于四川而得名,又因为其高可达丈许,花又多为红色,也叫“一丈红”,和华妃处罚夏常在的刑法同名。![]()
除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人们还会在家中各处插上蜀葵花,以示祥瑞之意。![]()
![]()
没有空调的大明,酷暑难耐,消夏自然成为了六月的主题。![]()
城中大半人都躲在家中,约上三五好友,聊天、对弈、抚琴、听曲。![]()
![]()
![]()
盛夏也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满池塘的荷花也成了城中一景。![]()
爱花的夫人小姐,早早吩咐了人去湖中央去采长得最好的荷花,放在家中观赏。![]()
更有风雅之人,在湖上坐船避暑,一边赏荷、一边同好友下棋。![]()
七月半,中元节,从上古时期的祖灵崇拜延伸而来,至明时已经成为成熟的文化传统节日。中元节以祭祀祖先为核心,讲究的人家会请僧尼念经,举办庄重的祭拜典礼,以追荐亡魂。![]()
一般的人家,也会在家中点蜡、摆像,举行小型的祭祀仪式。![]()
![]()
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曾提到:“又值七月半盂兰会大斋季节。杭州市年例,别人作功果,点放河灯。”所谓“放河灯”,就是顺着江河,将安装在菏叶或木工板上的灯随水放置,里边点上焟烛和香,引导落水亡灵的仪式。![]()
所谓“玩月”,乃是中秋节的节俗,是伴着明月赏游玩乐之意。唐代的欧阳詹在《玩月》一诗的诗序中写:“月可玩,玩月,古也。谢赋鲍诗,朓之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明月当空,银辉遍地,不若泛一叶扁舟,倒上美酒,“把酒问青天”。![]()
![]()
明人陆坤在《走三桥词》中曾写:“细娘吩咐后庭鸡,不到天明莫浪啼。走遍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说的就是明代盛行的“走三桥”之风,指中秋之夜出游时,要走过三座桥才能停下来的节俗。![]()
明代还有祭月的习惯,中秋之夜,家人团聚,将“月神”排位放在月亮的方位,放上祭祀用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而九日的重阳节又素有登高祈福的习俗,许多诗人都以重阳登高为题材作诗。例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之涣的“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不过似乎与登高有关的诗都有点emo。但咱们明朝人可不emo,登高赏秋,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
![]()
![]()
明朝军工业极其发达,神机营五千人的士兵中就装备有霹雳炮一千挺,鸟枪二百枝以及大炮二十门。除此之外,明军还有鬼头大刀、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装备。![]()
明朝的每位皇帝执政期间,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故而大明对阅兵非常重视,整个仪式上有水军、骑军、陆军,各个庄重肃穆,排好阵法,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迎接检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十一月,就从赏雪开始。![]()
明朝高濂《扫雪烹茶玩画》云:“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谓半天河水是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什么“围炉煮茶”都是古人玩剩下的,“煮雪烹茶”才是真风雅。![]()
无论是庭中观雪,还是踏雪寻梅,都让寻常的十一月有了更多的仪式感。![]()
![]()
秦汉时期,民间击鼓驱除疫鬼,称为“逐除”。皇宫内,则集童子百人扮作小鬼,让太监装扮方相及十二兽,张大声势以驱除之,称为“大傩”,又叫“逐疫”,通常在腊岁的前一日进行。明朝将祛疫鬼的风俗延续了下来,小童扮成小鬼的样子,兴奋地对着镜子张牙舞爪。![]()
街上更是热闹,一行人各有各的角色,只是前排抬轿子的这位兄弟,好似有些不服啊?![]()
这位在家里换上了全套装备,估计正准备出门去。
![]()
尚且年幼的孩童看着街上的热闹,自然也眼馋,父母只好安慰着,到来年变成大孩子,就可以上街扮作小鬼模样了。![]()
看完了明朝老百姓的年终总结,对你可有启发?
回望过去的2022年,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又是什么呢?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往期精选
·
·
文章转发自收藏拍卖杂志,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