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22秋季拍卖会
玲珑
预展时间及地点
12月22日-12月24日
(或至该场拍卖会开始前)
嘉德艺术中心
拍卖时间
拍卖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A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2022秋拍瓷器及古董珍玩部推出"玲珑"专场,于本次瓷器夜场率先举槌,顾名思义,专场中选入的15件作品都可以称得上小巧玲珑。也希望借此专场突出一个概念,就是古董不是只能被束之高阁或远距离观赏,而是真的可以握于手中把玩,也希望藏家能因此获得掌玩而心悦的感受。
珐琅彩瓷始烧于康熙朝,雍正时已臻极致,是雍正朝宫廷艺术的重要成就。本品制式、尺寸均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对“清雍正珐琅彩红地菊花碟”一致,极为罕见。此盘外壁于胭脂红地上仅绘折枝菊花纹,画风清雅,应当是出自雍正时期宫廷画师之手。作为一个对艺术要求极为严苛的帝王,雍正帝也曾经专门在用珐琅画菊花这件事上提过细致要求,说“珐琅菊花画的太单薄,要照千层叠落花瓣画”,而本品菊花花瓣层叠,紧团密簇,正是雍正帝所要的“千层叠落花瓣”。
因对珐琅器情有独钟,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在养心殿造办处设立“珐琅作”,专门于此制作各式胎地珐琅器,其中瓷胎画珐琅在经过多次尝试改善后,终于在康熙晚期烧制成功,此后,雍乾二朝瓷胎画珐琅盛烧不衰,甚得皇家珍视。本品所施胭脂红地,当属众多珐琅料中最为珍贵之品,早年只能依靠欧洲进口,雍正中期以后才逐渐国产化。细察本品釉色,不难发现,至烧制本品之时,珐琅红料以及烧制技术显然已经甚为成熟。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十一日珐琅作《活计档》有一条重要记载:“十一日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来说,太监沧洲传旨:从前进的红地黄菊花无诗句小碟甚好,照样烧造几对。钦此。(于七月二十七日做得红地黄菊花碟三对。首领太监萨木哈交太监沧洲讫。)”,“甚好”一词足见雍正对此式小碟之喜爱,也说明从前进的小碟无论是胭脂红地发色,抑或是菊花的画法俨然都已达到雍正的要求,之后再烧就更不必说。而本品也许正是“从前进的”或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七月二十七日做得上贡的三对“红地黄菊花碟”中之一。
本品外壁施胭脂红釉,施釉裹足,釉色柔美,内壁锥暗花双龙纹一周。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等,均胎体轻薄,玲珑隽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其中有些如本品锥拱纹饰,或描绘粉彩花果,档次又高于其他同类作品。
按《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雍正四年(1726年)十二月十三日,“郎中海望持出红磁白里暗花茶圆二件。奉旨,此茶圆像江西烧造磁器处进来的,釉水、颜色俱好,但无落款,胎骨还糙。尔将此茶圆发往江西烧造磁器处,传旨给年希尧∶此二件茶圆若补落得款即落款,若不能补落得便罢······茶圆其底色不必烧红色,仍要白底落款。”想来,年希尧并未敢“便罢”,自是按发至江西“红磁白里暗花茶圆”重新烧制。本品恰为此类,釉水颜色如前,落得款识,并一改“胎骨还糙”之弊端。在雍正皇帝的亲自参与,提供各式意见以及严格要求之下,想来成品一定颇得其青睐,方得流传至今。
中国嘉德2021年春拍Lot3074“清雍正内暗花龙纹外胭脂红釉茶圆”为与本品相同品种,以3,565,000元释出,可作参考。
本品以釉里红加五彩花卉装饰,画面简洁,着色淡雅,凸显高雅艺术情趣,此种大面积留白的简约装饰颇具康熙御窑设计师刘源之风。尊底心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为康熙文房器标准款字,置于案头,静静观之,可感熙朝之英气扑人眉宇。
康熙苹果尊造型共见三种,一为无颈,口部下凹样式,通体釉里红装饰;一为缩颈样式,见有天蓝釉、豇豆红品种;再者即为若本品之短颈小口,以釉里红加五彩装饰之品种,相似装饰纹样也同样运用于康熙名品马蹄尊之上。此类苹果尊作为文房雅器,实际用途较为多样,可用作水丞、花插或观赏用器等,《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就将如本品者记为花插,“养心殿:……吕字七〇,白地红花小口花插一个……”
本品为十二月令花神杯之八月桂花,属康熙御窑花神杯中较为少见之品类。《陶雅》一书曾评论此式八月桂花花神杯:“彩花以有黄色小兔者为最美”。杯外壁以青花五彩绘十二花神之八月桂花图,一树桂花绽放枝头,树下小兔回首眺望,灵动可人,并题唐人佳句:“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末钤“赏”字篆文印。
《陶雅》有赞:“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合十二月之花,诚戛戛乎其难。”本品图案装饰体现出诗画画印并茂的意境,且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极具艺术观赏价值,且来源明确,为卢芹斋的继任者卡洛旧藏,可堪珍赏。
本品外壁以斗彩装饰,绘工细腻优雅,以游鱼、落花、流水现碧波之韵,白釉柔和莹润,纹饰疏郎有致,内壁以矾红点绘小鱼九尾,画面神采奕奕,情趣顿出。外底心青花双方框内书“彩华堂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为乾隆御窑堂名款识,《饮流斋说瓷》有载:“乾隆有彩华、彩秀二堂,皆内府物也”。
此件小杯的外壁纹饰母本可参考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品“明成化斗彩落花流水图杯”,尺寸和器型比例与本品基本相同,纹饰更加具象。成化母本内壁光素,本品则体现了乾隆朝“饰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装饰理念,以矾红彩绘九尾金鱼,“鱼”谐音“玉”,寓意金玉满堂。若迎光举杯而视,内壁的九鱼似是透过轻薄的胎骨游弋在外壁的落花流水之间,匠心独具,意趣盎然。
本品与嘉万时期常见的撇口卧足杯不同,为直口微侈。内外壁皆以青花为饰,以蓝料深浅体现纹样阴阳层次,颇具水墨画之感。外壁绘祥龙,以开光内书“万”“寿”二变体篆字代替常见的火焰型日月,独具嘉靖朝时代特征。双龙姿态挺拔穿行云中,海水江崖烘托画面,为官窑典型纹样。
嘉靖皇帝朱厚熜继承大统的经历可谓颇为传奇。其自幼敏而好学,一夜之间由外藩入皇帝位,十五岁登基,与以老臣杨廷和为首的文官内阁斡旋,经“大议礼”,历壬寅宫变,深知天子宝座得来不易,后对道教极为崇信,以求平安长寿,此杯外壁所书开光文字“万”“寿”正寄托此般心愿。嘉靖一朝,具福寿字样的瓷器虽时有所见,但如此杯绘蛟龙托字纹样者,所见极罕,按规制此杯可能为嘉靖皇帝御用之物。
嘉靖卧足杯的口径尺寸通常为10-13公分,本品仅为8.5公分,盈手可握,甚为可爱。翻阅公私收藏,仅见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一例,器型、尺寸、纹饰布局与本品相同,典藏号PDF619。景德镇考古研究所1988年曾经于明代御窑厂遗址出土一青花“寿”字纹卧足杯残片,杯心“寿”字与本品写法相同,足径亦相同,可能为同一形制。
明末清初,漆器镶嵌工艺盛行,特别是螺钿漆,日臻精湛,备受宫廷推崇。瓷胎嵌螺钿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于康熙朝产生的新品种,雍、乾两朝都有精细制作,常见器物有笔筒、浅盘、碗等。本品内壁模印双龙戏珠纹,外壁以黑漆为地,其上以螺钿细密镶嵌。腹中通景镶嵌山水人物图,巧妙地利用螺钿的五彩光泽拼接出不同景物、人物衣饰,嵌工精致,惟妙惟肖。
就其形制而言,如本品形制和尺寸的茶碗,最早见于元代,是随饮用叶茶,泡茶和饮茶方式改变而出现的新式茶器,一直延用到清代晚期。而且雍、乾时期很多珐琅彩小碗皆为此式。这也从一方面印证了朱家溍先生所云,“这种磁胎漆碗……是一种很精致的和同时代的磁胎珐琅彩是同样水平的器物……”。就装饰工艺而言,此种内里暗花手法可追溯至洪武、永乐朝瓷器,亦见于雍正本朝胭脂红釉茶圆.
由于制作难度高、成品率低、不易保存等诸多因素,瓷胎漆器数量很少。纽约佳士得2010年所释出一件清康熙瓷胎漆地嵌螺钿“送贺宾客归越”图诗意笔筒,成交价高达66.25万美元,足见市场对此类作品的认可。传世所见瓷胎嵌螺钿器,多不落款,个别署款者见“大清康熙年制”、“大清雍正年制”和“大明成化年制”寄托款等。本品的装饰风格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清雍正款瓷胎嵌螺钿杯托一致,时代特征鲜明,当同属雍正御用制器。
著录:《中国黑瓷与白瓷》(Chinese Ceramics in Black and White),J.J.Lally,2010年,图36
本品通体施甜白釉,碗内壁以釉下暗刻缠枝花卉为饰,纹饰线条细腻流畅,因釉色遮盖而若隐若现,深得永乐甜白遗韵。碗心刻“永乐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甜白釉暗花碗最早见于明永乐,是品质极为高贵的御用瓷器。由于胎体很薄,使得这种高白度的釉格外莹润,故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清代康熙时期,在追慕前朝名窑瓷器中,永乐瓷器即为追慕对象之一。而甜白釉暗花器作为永乐名品,必当被列入追慕行列之中,诚如本品。
滑动可浏览全图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