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匡时2022秋季拍卖会将于12月日正式启幕,本场拍卖会共有“中国书画专场”、“云水禅心——佛教及铜炉艺术精粹”、“瓷器古董珍玩专场”、“器成天下——新中国用瓷暨民国精品”、“怡廉道古——中国历代钱币专场”、“宜时秋月——中国历代纸币专场”、“美好生活专场”等七个专场,涵盖了书画、佛像、铜炉、瓷器、杂项、玉石珠宝、滋补养生用品、珠宝钟表尚品、邮品钱币、以及名酒茗茶等诸多品类,可说是良金美玉、楮墨灿然,望藏家朋友们不吝垂青。
中国书画专场
中国书画素为收藏的大项,四海之内名作如林,名家大师纷至沓来,本次上海匡时秋拍中国书画专场将推出逾200余件拍品,囊括了张大千、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吴湖帆、溥儒、陆俨少等等诸多名家珍品,今选粹一二,以飨藏家。
Lot 368
钱松嵒 《三湾》
纸本镜片
1962年作
79×110cm 约 7.8平尺
款识:三湾,钱松嵒。
钤印:钱、松嵒、大好河山
出版:《钱松嵒画集》P42,荣宝斋出版社,1999年。
展览:“笔绘山河·墨抒豪情—中国近现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盐城市美术馆,2021年9月16日—10月7日。
钱松嵒先生常以“一树成图”,对传统经典图像进行大刀阔斧的个性化改造,创造出造型雄奇的“钱家松”。是幅《三湾》,为钱松嵒创作转型期作品,可现其画风已变。三湾,地处江西永新。1927年,著名的“三湾改编”后,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首次宣布并执行“三大纪律”,深得人民群众拥护。在三湾,钱松嵒看见了秋收的美景、百姓的新居、村中的学童,翻天覆地的变化,给钱松嵒的创作带来了激情和灵感。此作《三湾》,笔墨活润,松厚老辣,设色更是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朱砂点染若赤霞,浓墨点厾铸古柏,黑、白、红之色彩对比,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烘托出气势磅礴的革命激情——是中国山水画领域令人击节称绝的色彩创新,是为经典。
Lot 374
张大千 《峨眉金顶》
纸本镜心
1940年作
104×50 cm 约 4.7 平尺
款识:千重雪岭栖灵鹫,一片银涛下宝航,五岳归来恣坐卧,忽惊神秀在西方,庚辰五月写峨眉金顶。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可以横绝峨眉巅、人间乞食
备注:王春渠旧藏。王春渠,名留田,字春渠,以字行。早年受教于“江南名士”钱名山,是寄园弟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精于书画鉴赏,所藏名人手迹颇丰。他还庋藏地方文献。另收藏名家手稿及恽寿平、汤雨生、唐顺之、洪亮吉、孙星衍等手迹。
此件《峨眉金顶》作于1940年5月,以远眺峨眉峭壁金顶之景致入画。设色以大青绿为主,使用石青、石绿等重色,色彩艳雅,极富装饰性。大千以小斧劈皴状出山体形质,颇有北宋气度。又用长短披麻、解索、牛毛诸皴法收拾局部细节,其笔秀润,皴法繁密,似北苑、叔明重生。近处松木、山间丛树、山石之上的草木苔点,取北派山水之雄壮,而舍其粗犷霸悍;取南宗山水之秀润,而舍其琐碎壅塞,诸家成法和谐地融合于画面,大千仿古功力可见一斑。近景中二高士行游期间,其一策杖而行,其一畅怀舒啸,正如张、黄二人之写照。
Lot 381
溥儒 《柳溪渔家》
纸本镜片
1959年作
57.5×24.5 cm 约 1.3 平尺
款识:黛色生寒岫,清波雁鹜还。数家临岸住,淑气满江山。己亥春正月,心畬。
钤印:旧王孙、溥儒
出版:《溥心畬书画集》(卷上)P100,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4月。
1963 年,溥心畬去世,台湾诗人周弃子说:“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这也就画完了。”谢稚柳说:“溥心畬是王维、苏东坡、文徵明、郑板桥之后,唯一诗书画三绝的牛人。”短短的评语,概括了溥先生画作的特质与成就。深厚的国学基础,显赫的皇族身份,丰富的书画家藏,滋养了溥先生的创作。画风既有北宗的雄浑厚重,又得南宗的温润秀丽,既蕴含院体画之严谨细致,又散发文人画的清逸雅韵。
Lot 328
徐悲鸿 《数点梅花天地心》
纸本手卷
1941年作
31×221cm 约 6.4平尺
款识:
1.此并无何奇处,而且吾友槐准先生亦收而宠装之用,见其嗜古积习深也,比之爱国,国危爱之益,笃是诚人类伟大精神之一也。题辛巳晚秋,悲鸿。印文:东海王孙
2.数点梅花天地心。乙丑初夏补梅花于白云堂,米寿老人黄君璧。印文:黄君璧、君翁
出版:1.《徐悲鸿作品集(续一)》图58,文物出版社,2009年10月。
2.《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精品集》P132-133,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展览:“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备注:
1.原藏家为黄君璧嫡系弟子,作品得自黄君璧本人。
2.上款人韩槐准(1892-1970),字位三,广东省文昌县人,徐悲鸿至交,早年从事东南亚历史及考古学研究,尤其对陶瓷器的研究有独到之处。后移居新加坡,是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植物学家、瓷器研究专家。后向故宫捐赠大量流落至南洋的陶瓷,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
韩槐准与徐悲鸿相交甚厚,1941年12月,徐悲鸿携带自己和国内好友(如齐白石、张大千、高剑父、吕凤子等人)的作品、收藏品共二百余幅,赴英举行现代“中国画展” ,为中国抗战筹募义款,因太平洋战争突发而滞留狮城,翌年二月,在日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徐悲鸿立即把携带在身边的一批珍贵名画托韩槐准代为保存,归国加入抗日行列。抗战胜利后,韩槐准将这批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珍贵名画,一件不少地差人送到北京。1951年4月,徐悲鸿病魔缠身,仍强撑病体亲作汉隶屏条赠与韩槐准,诗曰:“十年长忆海南韩,愚趣园中嘉会难。篱落参差存古意,宾朋细品红毛丹。”
此幅《数点梅花天底心》层次分明,形象准确,动感鲜明。笔墨既来自于古人,又超脱出去,融汇素描和写生的方法,利用造型和结构体现。其构图可见匠心独运之处,树干在行骨清秀的鸟雀衬托下,显得格外浑穆恬澹,苍寒野逸,树干勾染皴擦之法俱用,充分掌握笔墨作为“造型语言”的写生、写实的造型性,使两者巧妙地合而为一,整幅画面完美统一,这也标志着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的最高成就。徐悲鸿赠韩槐准的画作多且精,如北京故宫藏有徐氏署款为“廿八年四月悲鸿客星洲”的《骋马图》,即为韩氏上款。
尤为难得的是,数年之后,徐悲鸿挚友黄君璧补写数朵梅花于画上,此幅不仅承载了徐悲鸿与韩槐准的交谊,亦记载了徐悲鸿黄君璧两位大师的唱和,殊为不易。
Lot 350
潘天寿 《墨蝶图》
纸本立轴
56.5×44cm 约 2.2平尺
款识:雷婆头峰寿者。
钤印:潘天寿印
题签:菜花墨蝶图,寿。
此作从笔墨构图及落款而论应为潘天寿先生在六十年代以后,偏晚期的作品。图中黑色蛱蝶用阔笔扫出双翅,细笔勾勒蝶身须足。菜花半开,墨蕊舒展,芬芳欲滴,菜叶以墨色写出,轻勾枝茎,静古生趣。蝶飞左上,花开右下,款署雷婆头峰寿者,钤“潘天寿印”。画图约而意圆,点线面此呼彼应,交相生趣,不待繁花锦绣,而能新颖别致,笛箫自鸣。寿者作画,每将笔墨融入生命之律动,沉酣劲辣中寓以灵秀自若。厚积薄发,化平凡为惊奇。如此平凡景物,在寿者笔下亦能“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其又尝言:“穷乡绝壑,篱落水边,野花幽草,乱石丛篁,随风摇曳,无处不诗情,亦无处不画意也”。潘天寿之绘画乃文人画发展之一新高度,其技近乎道,其迹生于心,博大精深,于此图可窥一斑矣。
Lot 387
沈铨 《瑞兽四屏》
绢本立轴
156×45 cm×4 约 6.3 平尺(每幅)
款识:
1.封侯荫子图。沈铨摹易庆之笔。
2.喜报三台图。衡斋沈铨写北宋人笔。
3.堂上白头图。南苹沈铨摹徐崇嗣笔。
4.秋林五骏图。横斋沈铨拟松雪老人笔。
钤印:沈铨印、南苹、神来、石邻□伴、沈铨之印、南苹氏、淡荡人、家住苕南余不溪、吴兴沈铨、南评氏、写生、桃花潭水即仙源、沈铨、衡斋、墨池清兴、放情丘壑
出版:
1.《环球荟萃》P104-107,环球艺术,1999年11月。
2.《东渡奇葩——日本江户时代中国旅日书画家》P112-114,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2008年3月。
展览:“东渡奇葩—日本江户时代中国旅日书画家”,香港城市大学城大艺廊,香港九龙达之路,2008年3月15日至4月27日。
备注:
1.陈半丁旧藏。陈半丁(1876-1970),即陈年,画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2.萧龙友题签。萧龙友(1870-1960),名方骏,字龙友,别号息翁,晚年改号不息翁。四川三台县人。幼读经史,自学中医。1934年与著名中医孔伯华合办北京国医学院,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曾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等职。于医学之外,喜好收藏文物。
3.文物商店旧藏。
沈铨善花鸟、走兽,尤长于布景,每将花卉禽兽置之山水间,遂多野趣。他尝赴东瀛多年,颇见赏于其国王室,故其画又多庙堂之气,富贵华美,为彼邦人士所赏,故日本流传其作品颇多。此四屏画虎饮山涧,身后三幼虎戏于茂草之中。虬松一枝倒挂于崖壁,其间喜鹊飞鸣,题曰:“喜报三台”,台者,胎也,寓多子多孙之意。一作双猴携幼仔攀援于石颠树上,其下泉流潺潺,其上云山雾障,题曰:“封侯荫子”。祝主人科甲及第,仕途顺畅,荫及子孙也。一作五马散牧于山野,膘肥蹄健,嘶嗫戏乐,形状至为亲密,其侧竹树掩映,乔柯高入云端。题曰:“秋林五骏”。寓得子皆如千里驹之意也。末幅画白鹭佇立水滨,其上棠花盛开,白头啼鸣,题“堂上白头”,有一路荣华,白头多寿之意。造形生动,笔墨工谨,寓意吉祥,赋色艳丽,情境相融。是沈铨盛年极用心之作,识者宝之。
云水禅心——佛教及铜炉艺术精粹
艺术收藏品是华夏文明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以种类广泛和自身独具的魅力诠释着特写的历史。收藏和鉴赏不仅可以使人漫步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之中,而且还能使人在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同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宽泛的收藏领域中,佛教艺术品于历朝历代而言,都是一抹绚烂,她富有文化内涵,美学特征,更兼容精神属性,其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举凡寺塔、石窟、佛画、藏经、版刻、金石文物、供器,佛教文学(变文、宝卷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Lot 624
四臂观音 清康熙
康熙宫廷
高:34厘米
铜鎏金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铜镀金四臂观音像,高73厘米。
此尊观音像头戴镂空状花冠,头顶束高发髻,余发垂肩,耳际缯带飞扬,耳下垂圆环,面相圆润,神态宁静。上身双肩披帔帛,帔帛于两手腕间分别绕成半圆环;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腰带下缀有联珠装饰;胸前佩项圈和联珠式璎珞,手足戴钏镯。帔帛及僧裙皆用写实手法表现,生动自然,给人以丝织物的柔软质感。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双手于胸前合掌作祈祷状,余二手举于身体两侧,右手持摩尼宝珠,左手持莲花。莲花座造型优美大方,做工极其讲究,其整体呈半月形,宽大厚实,仰覆莲花瓣上下对称分布,环绕莲座一周,上下边沿各饰一周联珠纹;莲瓣宽肥饱满,其边缘及头部皆饰有精美的卷草纹饰。整体造型宽大、气势恢宏,而且手法写实、工艺精湛,展现出清康熙宫廷造像鲜明特点。此尊四臂观音像在造型样式、装饰风范、表现手法、工艺技术等方面完全符合康熙宫廷造像特点,特别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铜镀金四臂观音像神貌极其相似,显示了康熙宫廷造像精致典雅、富丽堂皇的皇家艺术风范。
Lot 641
孝必能忠款马槽炉
明代
口径:9.7×7.8厘米
重:1198克
铜
参阅:2007年王世襄着《自珍集》P25 清“湛氏之炉”马槽炉。
观此炉原铜包浆,年久温养,为自然天成之腊茶色,赤色蕴黄,洁银藏紫,赤铜也。文房之炉,多细精小,马槽之炉,历来为文人崇尚,订制如此大器者,必为大家之用也。细察斯炉,宽长合度,高低适中,双耳谐称,四足规矩,刚正方圆,仪规森然,流线平行,尽显工艺。底刻“孝必能忠”四字篆书体,字峻底平,稚正章均,精妙之款也。《孝经·广扬名》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古人认为一个人在家侍奉父母能尽孝,那么他对国家对君王也一定能尽忠。指由孝敬父母即可判断一个人能精忠报国。这确乎为“忠孝合一”之典型言辞,在“君父合一”的人伦关系中,将“忠孝合一”的道德关系也更加确定,堪称订制作器也。
Lot 638
阿弥陀佛
宫廷风格 明正统
高:22.8厘米
铜鎏金
Lot 644
弥勒
斯瓦特 7-8世纪
高:12厘米
合金铜嵌银嵌红铜
Lot 627
举剑文殊
帕拉风格11-12世纪
高:10.8厘米
合金铜
Lot605
凌云堂款鬲式炉
明代
口径:9.8厘米
重:874克
铜
Lot656
兽形衔杯砚滴
明代
16.2×7.5×6.5厘米
重:954克
瓷器古董珍玩专场
瓷器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瓷器的制作工艺、用料、窑工的技术、窑内温度的控制等诸多因素使得瓷器的烧造充满未知和挑战,明清瓷器作为制瓷史上的一抹亮色,是盛世气象的艺术体现,其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多样,风格多变,官窑瓷器更是精细华美,不惜工本,成就不凡,体现了同时代最高的审美需求和制作水平,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在国内外重要收藏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明清杂项同样涉及门类众多,用料广泛,制作考究,与瓷器文化相辅相成,展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成就。
Lot 711
清乾隆 胭脂红彩灵芝螭龙纹铴锣洗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直径:12.7cm
出版:
1.《紫禁城的记忆—图说清宫瓷器档案·文房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页68-69,图30。
2.《清风明月:风雨游艺录》,中华书局,2022年,图132。
此对洗造型宽平端正,制坯匀厚,入手温润沉着。外壁用胭脂红彩绘饰,口沿饰如意云纹,器腹绘两条口衔爪携灵芝的 “香草龙”,底部饰莲瓣纹。胭脂红彩色泽郁丽鲜明,彩质细纯,绘饰用笔圆柔,螭身双钩轮廓,内用平涂技法,浓淡染出,微有光影质感,其上复施密集点染,更显匀谨细严。此类型洗存世极为少见,清末民国时已为藏界深重之物,被视作无款官窑,清宫造办处活计档及陈设档中亦有同类器之记述,如乾隆五十二年四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录:“二十四日……太监鄂鲁里交:……白磁紫花水盛一件(紫檀木座)(具宁寿宫),传旨具入百什件,钦此”;《养心殿陈设档》:“……东暖阁面西……白磁红龙钵盂洗壹件……”等。拍品实属难得一见之文房美器,成对保存,更为珍罕。
Lot 739
清乾隆 仿汝釉八方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33cm
直径:7cm
来源:伦敦苏富比,2014年5月14日,编号36。
拍品自口至足均作倭角四方形,形成不等边的八角状,档案中称为“八方一统瓶”,造型古雅灵秀,规整挺拔。通体施仿汝天青釉,釉面莹洁温润,釉质肥厚凝细,玻璃质强,色泽恬淡幽谧,仿若晴空如洗,圈足施以黄褐色护胎汁,以摹拟宋瓷之铁足效果,正是唐英《陶成纪事碑》中所载“仿宋铜骨鱼子纹汝釉”。方形瓷器制作难度很大,往往有“一方抵十圆”之说,拍品取八方为形,在各种造型的清代官窑瓷器中尤为特殊。此瓶器身光素不事雕饰,富有天然韵致,釉色与造型搭配得宜,自然淳厚却不失典雅气质,置于殿堂之中,颇富赵宋遗韵。
有清一朝,仿汝釉八方瓶仅乾隆、道光两朝烧造,乾隆时期制品存世较为少见。从清文档记载分析,乾隆一朝烧制仿汝釉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拍品为难得的乾隆宫廷陈设佳器,两岸故宫博物院均有相同器收藏。
Lot 736
清乾隆 霁蓝描金开光粉彩山水花卉图八方盖罐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75cm
来源:英国威斯敏斯特家族旧藏。
此拍品八方盖罐,器型规整,体量硕大却形美俊秀,成对保存,实为难得。瓶平口板沿,束直颈,丰肩鼓腹,腰部内收渐外撇,下承圈足。瓶盖上置蘑菇形盖钮,制作规整。通体施霁蓝釉作地,盖身及瓶颈部海棠形开光内绘粉彩花蝶图。瓶身腹部内开光以山水人物图及山石花卉图相间装饰,下承金彩锦地纹一周,圈足八面开光,四周亦装饰描金卷草纹,富丽堂皇。此对盖罐体量之大实属罕见,更以八方造型呈现,极为端正,更加难得。此器应为厅堂陈设用器,光彩宜人。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会藏有一对霁蓝描金开光花鸟图大盖罐(馆藏编号:RCIN 2349),与拍品极为相似,盖顶亦装饰蘑菇形钮,百无一二。伦敦苏富比2014年秋拍售出一对雍正时期粉彩狮钮八方盖罐,体量较小,当时成交价为47,500万英镑,亦可对比参考。
Lot 749
清嘉庆 黄地粉彩婴戏图赏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26.5cm
直径:7cm
此瓶造型及装饰纹样皆可见乾隆时期遗风,属典型嘉庆早期风格,故极有可能为嘉庆初年,乾隆归政为太上皇帝时,特别制作敬呈乾隆之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嘉庆朝蓝地粉彩百子图双耳瓶其肩颈装饰及主图背景栏杆的画法与拍品十分相近,可对比参考。瓶型舒展而优雅,颈两侧以双螭龙为耳,细节处施以矾红描金,腹部粉彩通景绘婴戏图,整个画面置于庭院、室内之中,童子相互嬉戏,寓意宜男多子、吉庆如意。嘉庆一朝的制瓷工艺完全承袭了乾隆时期的艺术风格,尤以早期最为突出,此时烧造的嘉庆御窑瓷器制作水准与乾隆盛世无二,确有“乾嘉不分”的感觉,其中粉彩琢器之精者,甚至超过了乾隆晚期的一般作品。
器成天下——新中国用瓷暨民国精品
此次“器成天下—新中国用瓷暨民国精品”共推出百余件陶瓷精品,涵盖民国名家、近现代大家集珍。从民国时期“青花大王”王步并同久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等瓷艺大家精品杰作。工艺大师与后起之秀齐聚一堂、传统技巧与创新手法交相荟萃,拍品涉猎广泛、意蕴深厚,尽显瓷艺诸家之能事。精品佳作跨越百年,为藏家勾勒出一幅中国近现代瓷器的瑰丽画卷。全面展现了我国陶瓷艺术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脉络。
Lot 901
勤工部景德镇陶研所 古彩缠枝花卉纹四面开光“农林牧副渔”大缸
50年代末
出版:《陶瓷美术》第二集合订本P12-13,中国艺术家出版社。
此古彩缠枝花卉纹四面开光“农林牧副渔”大缸为1959年轻工业部景德镇陶研所集体为国庆十周年献礼所创作。落款为“景镇陶研所”。缸谐音纲,立意纲举且张。彼时国家奉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方针,农业政策则是农林牧副渔并举,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此缸作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瓷,用古彩描金(真金)的手法创作。画面由“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丰收喜庆的画面组合构成,在继承了康熙五彩优秀精华的同时,融入了人文绘画的描绘手法和版画、年画、剪纸、壁画、锦绣等民间艺术中的营养,作品色彩鲜艳明快,深沉厚重,搭配协调,古朴典雅。一件好的艺术品肯定具备鲜明的时代烙印,高超的艺术,与时俱进的思想来为上层建筑服务,并表达社会的发展方向。据相关资料显示,包含《陶瓷美术》在内的十几家国内刊物都有记载:此缸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而烧制,是件具有高度代表性的陶瓷大作。烧制目的明确,史料脉络清晰,存世量仅二只。此拍品曾在人民大会堂展览过,而另一只则收藏在江西省工艺美术馆,实属难得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Lot 872
民国 汪野亭 粉彩青绿山水四季图挂屏
画心:39×27cm×4
款识:
1.柳絮随风舞,江帆破浪来。民国十九年岁次,庚午夏月佛生前日野亭汪平写意。
2.最是西湖风景好,间株杨柳间株桃。民国十九年新夏月,仿乌目山中人笔法于珠山客野亭汪平。
3.风急雨如归,...可兴炎凉语。仿耕烟散人大意于昌江平山草堂。传芳居士野亭汪平写。
4.雪花大如拳,顷刻遍宇宙。书声不畏寒,飞进青松麓。翥山野亭汪平。
钤印:老平、平山、野亭
汪野亭是“珠山八友”中最擅长创作山水画的,作为景德镇陶瓷美术史上革故鼎新的艺术家,他以沈周、王石谷为师,上承明清两代画风,融百家之长,开“汪派青绿山水”一派,终成一代大家。本件粉彩青绿山水四季图挂屏创作于1930年,彼时的汪野亭已近知天命之年,正是其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此作以粉彩绘山水人物诗文图为画,借古人笔法,写今人心事。画面构图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用笔工写兼备,工整处描绘得细致入微,放达处笔墨淋漓酣畅,皴擦并用,整体细腻又充满生机。在保持每片瓷板特色的同时,做到了相互呼应,和谐统一。芳甸泛碧,黛岭语晴,远山空翠湿人衣;江帆破浪,春烟拂柳,云雾空濛雨渐晴。风急雨过,孤蓑笠翁,山间小桥荷锄归;大雪压松,寒江舟影,今夜何人又访戴?目之所至,秀丽山水任意徜徉;徘徊于斯,抚手轻叹而不能绝。东坡有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汪氏此四图即如是也,画中有诗,耐人寻味。毫无疑问,汪野亭是一个划时代的陶瓷艺术家,他对于当代山水瓷画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此四季图挂屏作为中国山水瓷画由旧入新的重要转折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首次参与拍卖,实属难得。
Lot 906
60年代 张松茂 粉彩孔雀舞图瓶
钤印:张
高:19cm
轻工部陶瓷研究所60年代高白滑石子人物瓶。作者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制作,时代特征明显画工精美又有作者落款,该品为新中国60年代百花齐放创新时期的精品。
Lot 908
7501瓷系列 釉下红梅胜利怀
钤印:中国景德镇制
杯子高:13cm
碟子直径:14.6cm
新中国的器型由7501开始,该器型是设计者依据※※的思想境界而设计的最能体现※※气概的器型。杯身光滑圆润,瓷胎玉白,杯盖缀以珠纽,大气而不失精致,杯柄纤巧,别致细腻,杯身与杯盖上配套绘制的梅枝,衬于白釉之上,大气庄重又不失典雅浪漫。釉下红梅来自诗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怡廉道古——中国历代钱币专场
此次怡廉道古——中国历代钱币专场分为四个专题。包含金银锭、现代币、机制币、古钱币等四个板块四百余件精彩拍品,“2018中国戊戌(狗)年十公斤金质纪念币”精美非凡、“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机器局造二角银币”面貌依旧、“清“咸丰元宝”宝河局当千样钱”品相极佳、希望得到藏家们的青睐。
Lot 1123
2018中国戊戌(狗)年十公斤金质纪念币
直径:180mm
面值:100,000元
重量:10公斤
成色:99.9%
最大发行量:18枚
发行编号:005
正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
背面:写实狗造型,衬以装饰狗纹样,并刊面额及“戊戌”字样。
为了纪念2018中国戊戌狗年的到来,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7年11月发行2018中国戊戌(狗)年十公斤金质纪念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铸造。
Lot 1160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机器局造二角银币
备注:马定祥旧藏。
此拍品字口清晰,全龙鳞满打,淡五彩原味包浆,铸工精良,文字风格不同于正常版式,满文粗狂有力,龙尾向右折弯,而普通版式则朝向左上方,整体龙图呈“之”字型,目前在各版中国银币目录丛书中未见记载,也未见国内外拍卖纪录,疑为当时之设计雏形,用做试机打样,可谓凤毛麟角,极为珍贵。马定祥旧藏,冠军分且评级仅此一枚,PCGS XF40北洋是现在天津地区的旧称,在清朝时被称为直隶省。北洋机器局,是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兵工厂,由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人于1867年创办,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光绪十三年(1887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建附属于北洋机器局的机器铸钱局(宝津局),铸造机制铜钱,铸币设备部分来自北洋机器局,部分从英国进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准许各省仿铸西式银币,时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令北洋机器局试铸银币。根据海关报告记载,该年份所造银币“计一圆3000枚,五角2500枚,二角12500枚,一角5000枚,半角7000枚”,年底已发行。次年中旬英文《京津泰晤士报》曾报道初期所造大小银圆乃当军饷发放——参阅孙浩编着《百年银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页18。
Lot 1339
清“咸丰元宝”宝河局当千样钱
直径:60.4mm
此拍品币面娟秀健康,铭文字体雕琢明晰,其“咸丰元宝”四字直读,背穿上下“当千”,配满文雕琢宝局名,“宝河”两字横排,行文古朴苍劲,铜质精巧,包浆纯正,分布自然,形制规整,地章洁净,穿口规整,笔划有力,笔锋鲜明,布局协调规范,书法端庄,字口如切,极美品。
Lot 1029
“绍兴卄九年秋季帐前统制官”壹佰两银铤
铭文:绍兴卄九年秋季,帐前统制官王顺,今解到库银壹拾万两,每锭系市平佰两,行人刘贵,秤匠人赵铺。
重:3810g
备注:铭文中王顺为南宋著名抗金将领王德之子。
造型平首束腰,面阔底窄,铤面因冷凝而微浅沉凹,四角略显尖翘,体态舒展,具南宋中晚期官铸税银标准形制,银锭整体造型优美大器,文字布局舒展,铭文錾刻清晰,浅黄色原始包浆,通体保存完好,没有损伤,品相极为难得可谓,目前所见仅数枚,极为珍贵。
宜时秋月——中国历代纸币专场
我国纸币源于北宋之“交子”,演变沿袭至今,历史久远,底蕴深厚。民国时期纸币发行的品种、数量均居全球首位,近年来,纸币市场交易活跃,行情不断上涨,本次春拍共甄选清代至新中国纸币580余件,其中精品丰富,以下为部分珍品。
Lot 1777
同治六年(1867年)陕西巡抚部院军饷库银壹拾两银票
PMG 15
出版:《中国军用钞票图典(清代、民国卷)》编号:A07-4
旧藏:
1.丁张弓良(20世纪60年代旧藏),中国著名纸币收藏家,编著《中国军用票图录》
2.马定祥(20世纪90年代递藏),中国著名钱币学家,主编《中国钱币大辞典》
3.黄琦(2007年递藏),香港企业家、纸币收藏家,编著《中国军用钞票图典》
4.江南名家(2010年递藏),纸币收藏家
拍卖纪录:
1.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马定祥钱币收藏专场-lot3030-成交价RMB 212,800
2.华夏珍藏2010春季拍卖会-黄琦收藏中国军用钞票专场-lot3089-成交价RMB 672,000
此件同治六年陕西巡抚部院军饷拾两银票,作为当时的一种金融票证,银票设计风格独特,发行背景特殊,是当时清军镇压西捻军之兵饷,发行时间极短,不到半年就停止发行并收。这张银票也是同治年间政府唯一发行的银两票,是研究清晚期陕西地区社会经济极为重要的金融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这种左宗棠以陕西巡抚部颁发的军饷银票堪称为“中国第一种军用票”,是中国清代钞票之鼎级大珍品,极为罕见,弥足珍贵。且此壹拾两面额目前存世仅见三张,其中一张由上海博物馆所珍藏。
Lot 1639
民国三年(1914年)中国银行袁世凯像壹圆、伍圆、拾圆、伍拾圆、壹百圆样票五枚大全套
壹元PMG 64
伍圆PMG 63(此分数为亚军分)
拾圆PMG 64EPQ(此分数为冠军分)
伍拾圆PMG 66EPQ(此分数为冠军分)
壹百圆PMG 65EPQ(此分数为亚军分)
此拍品色彩饱满,品相一流,是中国银行纸币之大名誉品,目前所发现之成套者屈指可数,堪称吉光片羽,诚可遇而不可求也。1914年3月,北洋政府向美国钞票公司订印中国银行国币券壹圆一亿枚。后经磋商,决定将一亿枚壹圆国币券,除五千万枚照印外,其余五千万枚改印伍圆、拾圆、伍拾圆、壹百圆四种面值,总值共计六亿元。首批新钞在由美国运回中国途中沉没,为避免散出的纸币流入市场,当局决定此钞不正式发行。封存于中国银行及财政部仓库。1917年10月26日,经财政部批准,将封存的钞券全部销毁。
Lot 1673
民国元年(1912年)交通银行五色旗版拾圆
交通银行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并存续至今的商业银行之一,回顾交行历史,品鉴交行钞券,是一种相遇,亦是一种相知。交通银行早期发行的券种在历次更换版别后陆续收回销毁,故存世量极少,纵观其钞票发行史,票面设计上行业特点明显,已成为国内外纸币收藏家的珍品。此件拍品乃交通银行纸币之罕见名品,诚可遇而不可求也,资深藏家出品,全新。
美好生活专场
美好生活首拍将欣然呈献我们精心臻选的璀璨钻石、瑰丽珠宝、翡翠、茗茶名酿、玉器茶器以及全球顶尖品牌饰品。本场拍品无一不是重量级臻品,无不是凝聚伟大传承的艺术典范,美不胜收!同时特别为养生、养心爱好者爱好者呈现陈年新会陈皮、甄选顶级花胶、百年野山参等养生食材。
Lot 123
特等野山参—参王
编号:202141804
鉴定机构: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鉴定结果:生晒野山参特等
数量:壹支/盒
参龄:壹百年以上
参品干重:20克(参考)
此苗野山参出土于长白山山脉。芦:三节芦,芦碗紧密(圆芦的长度加上50多个芦碗再加上大残三次。)芦蜿蜓苍老挺拔.参龄百年以上当之无愧!艼:枣核艼,跨海灵体,膀与圆芦之间的纹理深兜,外侧纹如铁线,皮条须,皮色黄白,超级海绵体。百年以上野山参的顶级,极高的药用价值收藏价值。
Lot 103
霰打纯金壶
底款:「纯金」。
重量:752g
高:13cm
本品为纯金所制。短流、折肩、弧腹,提梁的曲线优雅流畅,壶身满铺渐变而匀称的霰纹,盖顶帽以桔梗花苞为钮,更显清新脱俗。
Lot 111
15年 本港湛江赤嘴公肚(6只)
净重:902g
Lot 226
付雪飞大师工作室缅甸天然翡翠糯冰种春带彩摆件 龙凤观音
767.6克
左:245 克
右:386.5 克
245×160×13mm
缅甸春带彩翡翠《龙凤观音》摆件作品,以翡翠为原石,巧妙布局,引入传统佛教题材,精心雕琢出观音形象。 作为佛教人物的典型,雕刻师十分擅长用于营造意境,结合多方面的设计,巧妙布局,龙腾四海,凤舞九天,来衬托出观音的神圣地位,给人一种光芒四射的感觉。 采用圆雕、浮雕等多种雕刻手法的结合将庄严神圣的观音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使得作品形象显得立体感十足,翠色部分巧雕如意,使雕刻内容更加生动鲜明,通灵逼真。
Lot 111
15年 本港湛江赤嘴公肚(6只)
净重:902g
Lot 16
艺林藏珍·艺术生活系列张中闻八仙瓷板画
长:115 cm
宽:40 cm
Lot 34
知竹山房·乞巧四件套
尺寸不一
上海匡时2022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
12月21日至22日
拍卖
12月23日(周五)
A厅
10:00美好生活专场
12:30中国书画专场
16:30云水禅心—佛教及铜炉艺术精粹
18:30瓷器古董珍玩专场
20:30器成天下—新中国用瓷暨民国精品
B厅
10:00宜时秋月—中国历代纸币专场
12月24日(周六)
B厅
10:00 怡廉道古—中国历代钱币专场
地点
久事衡山大酒店
(原富豪环球东亚酒店)
(上海徐汇区衡山路516号)
↓点击下图查看电子图录↓
上海匡时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市静安区成都北路199号恒利国际大厦1901室
咨询电话:(021) 6136 8522
邮箱:shanghai@council.com.cn
房间预定 & 办理电话委托:13585775776方小姐
文章转发自上海匡时拍卖有限公司,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