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来,绘事多主因袭,能独树一帜且画印俱精者,近代以来,唯“南吴北齐”可以称之。吴昌硕汲古润今,不尚临摹,以篆籀之笔入画,古朴淳横。齐白石早研八大,后遇吴昌硕氏入室弟子陈师曾,乃引入吴画厚重浑朴之长,于己刚健劲挺之中,个性特出,尤擅水墨鳞介禽鸟,一时腾誉南北。在这一南一北、似像非像中,藏家朋友们一定会体会到不一样的趣味。
刚劲浑朴、天机妙趣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花鸟画高峰。
齐白石对画藤情有独钟,许多藤本植物都会作为绘画题材出现在齐老的画作中。如:紫藤、葫芦、葡萄、牵牛花等。藤本植物适合于笔墨的纵情挥洒,齐白石认为“藤不垂绝无姿态,垂虽略同,变化无穷也。”画藤可变化无数,在书法上的造诣在画藤中得到了极大的表现,因此,每一件笔走龙蛇的藤都会给人无穷变化的艺术享受。
Lot 458
齐白石 《紫藤蜜蜂》
纸本镜片
1949年作
177×46cm 约 7.3平尺
款识:松邨六先生之雅。己巳春时同客长安,齐璜白石山翁制。
钤印:白石翁
出版:《齐白石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P58,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
齐白石画藤,早年近徐渭,用笔飞动,1925年前后,向吴昌硕浑厚之风靠拢,但他清健的笔路与吴昌硕的重拙不同,经过多番尝试和锤炼,才终于确立了自己生动鲜活、浓淡得宜的藤萝画风。胡佩衡、胡橐父子合写的《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中记载,“老人六十岁时认为画藤的功夫很差,特别在章法上最差,所以每天要练习创造不同构图的藤萝小稿。”紫藤是白石老人常画的题材,他笔下的藤萝,大致是南方花叶并盛之藤,虽然他曾到中山公园看过先开花后长叶的北方紫藤,回来画了一幅,但由于没有藤叶掩映而“太费经营”,因此还是回归原貌。此幅便是老人笔下的南方之藤,藤花饱满光润,藤叶相依有致,设色清丽典雅,笔墨温润清新。其间藤蔓缠绕飞舞,以焦墨挥就,起到了稳定画面的作用,与花朵的恬静秀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中可以感受到白石画藤的变法的探索之路。
Lot 326
齐白石 《多子、大利、双寿》
纸本立轴
1949年作
68.5×34cm×3 约2.1平尺
款识:
1.借山老人作。钤印:齐大
2.星塘老屋后人白石画。钤印:齐大
3.寄萍老人齐白石作。钤印:齐大
鉴藏印:吴崇仁、唐云印信
备注:
1.此作品为吴崇仁先生旧藏,唐云递藏。
2.吴崇仁,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酷嗜书画艺术,与齐白石、陈半丁、徐悲鸿、吴湖帆、张大千、唐云等书画名家交往甚密。
来源:荣宝斋(上海),2012年秋拍,中国书画,Lot385,成交价RMB 12,075,000。
左右滑动查看拍品
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齐白石
Lot 459
齐白石 《荷花鸳鸯》
纸本立轴
80×34.5cm 约 2.5平尺
款识:炳文先生清属,白石老人。
钤印:齐大
上款人简介:王炳文,著名医学专家。秉性仁厚,医术精湛,曾为文艺界多位名家治愈过疑难杂症,并与齐白石、程砚秋、荀慧生、启功等艺术家交往甚密。
出版:《齐白石作品珍藏卷续》P142,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11月。
白石老人此作《荷塘鸳鸯》笔墨简括浓烈,画面构图疏密有致,上幅大片荷叶铺展,以干湿浓淡不等的水墨表现出形态和质感,一朵荷花从墨叶中探出,以洋红写出,鲜艳的色彩与黑重的墨叶互为映衬,对比强烈。下幅以留白表现水面,两只鸳鸯游动在荷杆之间的水面上,鸳鸯羽毛华丽,色彩缤纷,与画面上端的荷花遥相呼应。整幅通过色彩之对比,动静之结合,造型之朴拙呈现出一帧富有形式美感的景致,既有民间艺术之质朴情趣,又有文人画的清新格调,笔墨轻松而老辣,简洁而浑厚。觉来落笔经意,神妙独到秋毫巅。
Lot 324
齐白石 《玉簪花》
纸本镜片
1949年作
67.5×33.5cm 约 2.0平尺
款识:杏子坞老民齐白石写意作。
钤印:齐大
玉簪花是我国著名花卉,因其花苞娇莹如玉,状似头簪而得名。同莲花一样,生于泥土而不染,高雅华贵,玉洁冰清,芳香脱俗,宋代黄庭坚亦咏有“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之赞语。是帧《玉簪花》,齐白石以白描笔法写玉簪花姿态,复以重墨勾勒叶脉,碧叶莹润,素雅清秀;玉簪花序,层层排布,节节而高,挺拔韵致,用笔极为到位,既重视玉簪花的形象描写,又兼具其神彩,给人一种宁静雅致之感。画作体现了白石老人敏锐的审美体验,对一草一木乃至每一个生灵都以一颗无比的爱心去与之交流、感化,能够将草木花卉的物态情态细腻而又富含情感的展现出来,不得不佩服画家高超的绘画技法与敏锐的捕捉美的能力。
Lot 457
齐白石 《雏鸡图》
纸本立轴
1945年作
136×33.5cm 约 4.1平尺
款识:南岳山下白石老人客京华。第廿又九年,八十五岁时作。
钤印:白石翁
出版:
1.《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齐白石3》P182,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12月。
2.《齐白石绘画精品集》P197,西泠印社出版社,2022年6月。
3. 《Fine Chinese Ceramics,Bronzes,Jades and Works of Art and Paintings》P213,佳士得,1996年6月。
白石老人善写雏鸡,对雏鸡的画法很有开创性。他曾说:“我对鸡仔细观察和研究的时间比画鸡的时间多得多。”侧身的雏鸡,他先涂抹两笔淡墨写头腹,而后用三笔浓墨写头与两翅,再点睛,画喙与爪、后翅等,这是基本的画法。也有全用淡墨、或全用浓墨写就的。也有不点睛的雏鸡,因为是俯视的角度。画家借助生宣洇染的特性,使笔触带有毛绒、透明的质感,将雏鸡的特征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是白石老人的功力,也是中国水墨画的魅力。本画布局类似书法的行气,呈现多个S状摆动,整体左空右密,雏鸡前方的空间较大。
很多人认为表现雏鸡的关键点在于憨态可掬。然憨并不是核心,天真才是。雏鸡看到蚯蚓和蝴蝶时表现出好奇,虽然面对的是可食之物,但绝无好战斗勇之态,这是天真。其余雏鸡或战战兢兢,或不知所措,种种神态,都是在写天真。这是画家出于天性对雏物的喜爱,也是对成年后人心不古的一种反思。
Lot 323
齐白石 《藤梦》
纸本立轴
1949年作
99.5×34.5cm 约 3.1平尺
款识:己丑八十九岁白石。
钤印:借山老人
出版:
1.《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书画选》P161(图67),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2.《20世纪美术作品档案·齐白石2》P248,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
白石老人此作紫藤姹紫嫣红,姿态婀娜,随风摇曳,浓淡结合十分得当,自由坠落的的藤蔓藤叶将紫藤的部分遮掩起来,色彩的对比把画衬托的更加娇艳迷人。整幅作品画面层次丰富,繁而不乱,静中有动,可谓巧夺天工。
Lot 325
齐白石 《中流砥柱》
纸本立轴
1934年作
64.5×28.5cm 约 1.7平尺
款识:寄萍堂上老人时居燕京第十八年。
钤印:木人
此帧山水乍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构图朴素简略中透漏着雅拙。近景的礁石,以大涤子笔墨出之,点线间处处藏锋含蓄,淡青轻晕。中景是涟漪的湖光,自然鲜活。远景的一行飞鸟,信笔拈来,景自天成。整体画作不着一笔于云天而自显天高云淡,画面异常开阔,足显白石老人非凡功力。作品笔墨简淡而又对比鲜明,风格古拙独特,增一笔则繁,少一笔则简。画中题款“时居燕京第十八年”,即1934年,是时齐白石73岁。此时,白石老人“衰年变法”成功,其日后最钟爱的第六子齐良年也在同年诞生,可谓老年得子,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老人进入创作鼎盛时期。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态度在其艺术生涯中最为严谨和用心,其山水画,意在简古高朗,笔墨随心所欲,清新拙朴的大写意中透出大智慧。齐白石在题记写道:“余画山水二十余年,不喜平庸……然余画山水绝无人称许,中年仅自画借山图数十纸,老年绝笔。”白石翁晚年山水画真笔极少,偶然为之,多为挚友亲朋或寄情遣兴而作。由此看来,此帧作品当是齐白石晚年为数不多山水画中的倾心佳作。
Lot 456
齐白石 《蟠桃图》
纸本立轴
1920年作
81×49cm 约 3.6平尺
款识:庚申秋七月十八日,湘潭齐白石画此以寿刘老伯母徐太夫人,学李复堂、赵叔之一流。
钤印:白石翁、三百石印富翁、老萍、五十岁以字行
此幅《蟠桃图》取寿桃、佛手之“福寿”寓意,上画寿桃三颗,下写两只佛手,构图饱满,相互呼应,独具趣味。齐白石在题识中言道,此图“学李复堂、赵撝叔之一流”,款署“庚申”,1920年是白石“衰年变法”之初始,得以见得齐白石在变法之路上的探索—虽是取法前人,但绝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笔墨精神上取前人的大写意笔墨气韵与金石韵味。变法后的齐白石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红花墨叶”面貌,见幅之寿桃没骨写出,鲜艳欲滴,桃实硕大饱满,花青写叶后以浓墨勾勒叶筋。佛手赭石加藤黄出之,墨笔勾出瓜棱自顶自然张裂,几笔叶枝穿插其中。其章法似是信手拈来,极为简括大气,笔健墨厚而不痴不弱,敷色浓郁而不俗媚,渲染出浓烈的吉祥气氛,甚是精彩。
古拙淡雅、自然超逸
百载艺苑,缶老开其风气,沾溉者万;两朝丹青,濒生总其流涓,宗师者繁。当是时,吴俊以一己之力,独领风骚,主盟艺坛数十春秋,四方眷眷,域内每颂宗伯,日人拳拳,海外还称巨擘。其所作也,诗书画印,金石其骨,慨慨然挽清季颓风于既倒,文士其气,嚯嚯乎开民初新貌于方生。
Lot 424
吴昌硕 《梅菊图》
绫本立轴
1913年作
124.5×42.5cm 约 4.8平尺
款识:
1.拟王忘庵笔意,聋道士谓其白阳点墨。癸丑夏仲七十翁吴昌硕。钤印:吴俊之印、苦铁近况
2.梅耐寒,菊可餐,岁朝清供,相与盘桓,天爵闲人平眼看。写毕又题。苦铁。钤印:俊卿大利
题签:吴昌硕梅菊之图
盒盖外题:先师吴缶庐道士梅菊图。
盒盖内题:昭龢十九年(1944)五月日。某道人审定鉴。
出版:
1.《吴昌硕全集绘画卷二》 P90,上海书画出版社。
2.《缶墨东游——吴昌硕诞辰一七〇周年纪念展》P32-33,东京中央拍卖编,三圭社发行,2014年5月。
3.《锦上华彩—吴昌硕绫本书画集》P36-37,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
展览:
1.“缶墨东游——吴昌硕诞辰一七〇周年纪念展”,国际古玩展·东京中央拍卖主办,香港会议展览中心,2014年。
2.“锦上华彩——吴昌硕绫本书画展”,杭州陶氏艺术馆,2020年11月。
在中国新旧文化交替的特定历史时期,吴昌硕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键人物,亦是金石画风从晚清过渡到民国的主要传承者。在近现代画坛,其地位与影响力无人能及。诗、书、画、印卓然崛起,兼四绝于一身。在博取诸家之长的基础上,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使得作品既极具古意又极具现代感,成为中国近代艺术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
Lot 427
吴昌硕 《天竺图》
绫本立轴
142×42cm 约 5.4平尺
款识:岁寒松柏未全雕,天竹如花慰寂寥。老石一卷天位置,昆仑奴子侍红绡。戊午春初,吴昌硕。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
出版:《锦上华彩—吴昌硕绫本书画集》P102,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
展览:“锦上华彩——吴昌硕绫本书画展”,杭州陶氏艺术馆,2020年11月。
本幅《天竺》绘石罅中一株天竺,叶片渐染秋意,果实饱满鲜红。吴昌硕喜绘石,或因其“介然而独立,气势自嵯峨”,以淡墨皴染,略施苔点,中有留白,突出其空灵。枯枝状如珊瑚,笔笔“写”出,即所谓“错落珊瑚枝,铁网出海底”。写意花卉常伴灵石、枯枝,增加了画面的层次与厚重感,老辣浑厚、富有金石味。天竺子则以朱红点就,疏密有致,天竺果实鲜艳喜庆,寓意多子多福。
Lot 426
吴昌硕 《一柱擎天》
绫本立轴
1916年作
142×40cm 约 5.1平尺
款识:年来写竹兴犹狂,醉后时夸臂力强。便使老夫师与可,何无人为记墨君堂。丙辰春初安吉吴昌硕。
钤印:俊卿大利、昌硕
题盒:1.吴缶翁竹石。2.白龙山人题。印文:王震、一亭
出版:《锦上华彩—吴昌硕绫本书画集》P74-75,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
展览:“锦上华彩——吴昌硕绫本书画展”,杭州陶氏艺术馆,2020年11月。
郑板桥说:“所谓一块元气结而成石矣。”石之形貌可谓吴昌硕自身精气神的直观写照。对石的喜爱几乎让吴昌硕把石当作自画像那样来画,画中之石呈现人格化,“奇石苍茫自写看”是也。本幅《一柱擎天》是以石为主体的作品。画中独石,以淡墨间以赭石色画就,傲然孤挺,物像极简,风骨崎嵚,取其突兀峥嵘的体势,一股刚正不阿、独立苍茫之气扑面而来;与以往竹石图不同,此幅画中之竹以浓墨体现,体态雄浑,一簇一丛紧紧围绕独石而生,从而彰显了独石一柱擎天之势。
Lot 425
吴昌硕 《墨梅》
绫本立轴
1912年作
135×42cm 约 5.1平尺
款识:倚虬枝,寄遐赏,山荒荒,月初上。壬子花朝大雨吴昌硕大聋。
钤印:苍石、归仁里民
出版:
1.《中国明清书画展图录》P83,日本光安芳堂,1999年。
2.《中国明清书画展》P55,北九州市立美术馆,1977年7月。
3.《中国书画文房具展观》图141,北九州市立美术馆,1977年7月。
笔端具此众相亦大难,事惟任天机之外形似,兴酣落笔,物我两忘,工拙不暇计也。
——吴昌硕
Lot 428
吴昌硕 《珠光》
纸本立轴
1920年作
140×44cm 约 5.5平尺
款识:珠光。庚申夏,老缶。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缶庐
题跋:壬戌(1922年)初春。安东先生于役吾国,酷爱吾乡缶老书画。缶老高年多病,求之匪易,比游武林未归。而安东行期已届,目检旧藏长帧奉贻,以慰结想既壮行色,亦藉此以结文字因缘也。三月二十四日,吴兴蒋汝藻题赠。钤印:蒋汝藻、孟宾
题盒:1、墨戏。癸亥端阳,八十老人吴昌硕题。
2、安东先生清赏,乐地安主人持赠。吴昌硕老缶又题。
出版:《吴昌硕全集绘画卷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5月。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国书画,Lot1092。
此图作于1922年冬,时年缶老79岁,正是其艺术创作高峰时期。画面右侧画几根遒劲盘绕的藤枝,花叶疏密错落分布其间。吴昌硕深厚的金石、书法功底,使其落笔便自不凡,先以中锋运草篆之法写盘藤,复以淡墨花青点叶,浓墨勾叶脉,藤叶间散落数串淡雅的藤花。满幅笔墨飞动,用笔之收放、行止、方圆、正侧,无不合乎气韵,充分体现了缶老浑厚苍茫的美学观。布局章法亦颇费经营,藤条屈曲盘旋,错落穿插,似断若连,密处愈密,叶不透风,而疏处愈疏,潇洒自如。此图尺幅巨大,挥洒自如,是缶老硕藤本科植物绘画题材中极具代表性的佳作。
上海匡时2022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
12月21日至22日
拍卖
12月23日(周五)
A厅
10:00美好生活专场
12:30中国书画专场
16:30云水禅心—佛教及铜炉艺术精粹
18:30瓷器古董珍玩专场
20:30器成天下—新中国用瓷暨民国精品
B厅
10:00 宜时秋月—中国历代纸币专场
12月24日(周六)
B厅
10:00怡廉道古—中国历代钱币专场
地点
久事衡山大酒店
(原富豪环球东亚酒店)
(上海徐汇区衡山路516号)
点击下图查看电子图录
上海匡时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市静安区成都北路199号恒利国际大厦1901室
咨询电话:(021) 6136 8522
邮箱:shanghai@council.com.cn
房间预定 & 办理电话委托:13585775776方小姐
文章转发自上海匡时拍卖有限公司,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