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上海匡时2022秋拍|咫尺千里、方寸万象——名家小品专题

  • 上海匡时拍卖有限公司
  • 2022年12月10日11时

小品书画,于方寸中见品韵,演化万象,画面虽小,却可抒人心之微,发情怀于笔端。其以独特的经营位置,精微的笔墨技巧,高雅的格调品味,以及丰富多样的绘画题材,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从古至今,“小品”书画不仅成为历代文人寄兴遣怀的艺术手段,亦是雅士墨客闲暇之余的娱乐雅玩。



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

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

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

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


此次上海匡时秋拍“咫尺千里、方寸万象——名家小品专题”,数件翰墨名流、画坛精英的笔下精品,面貌整齐,来源可靠。这些笔墨传神的灵物,小巧而精致,尺牍之间,却是广阔山河,气象万千。以小见大,以简见精,以有限而见无尽,诚希垂注。


Lot 301

谢稚柳 《春山幽居》

纸本镜片

29×41 cm 约 1.1 平尺

款识:稚柳。

钤印:谢稚、稚柳


谢稚柳的绘画艺术取法古远,眼界宽广,在当时的画坛中甚为罕。此《春山幽居》中的山头,卷云皴法,造型颇似李成。而远山的处理又酷似王诜,画面立意深远,构图雅致俊丽,用笔端庄敦重,设色清新俊逸,气质高雅,潇洒出尘,独具一格。


Lot 302

黄宾虹 《沈周诗意图》

纸本立轴

1927年作

50×29 cm 约 1.3 平尺

款识:日午放船湖上头,虞山随船走不休。高云仰见出翠壁,飞影下接沧波流。青林人家隐山麓,鸡鸣犬吠闻中洲。鸬鹚群栖竹叶暗,蜻蜓特立荷花秋。莲歌渔唱尚互答,落景在树犹堪游。小舟争渡各先去,独逆风波浑不忧。丁卯春日写白石翁诗意,犀禅先生方家粲正,黄宾虹。

钤印:宾虹

上款人简介:朱犀园(1890-1969),名桂,字锡桂,一字犀园、西园,号犀禅,自署兰石小主人、万松居士,原籍安徽泾县,生长吴中,藏书家、书画家。曾熙弟子。与吴昌硕、吴梅、李根源等同游。以墨松鸣于时,兼擅治印、雅擅山水,且善园林建筑,一丘一壑,饶有意境。前苏南文管主任陈谷岑用朱犀园修葺拙政园,识者称善。


宾翁仿古山水大多天真幽淡、笔墨精秀、风格峻爽,总体上讲走的是疏淡清逸的路子,可谓“独为清尚之风”。本幅《沈周诗意图》笔墨秀润而结构精严,诸种意象安排妥贴,重峦幽谷、密林陡壑、隐舍悬瀑、岫云山径,层次颇多,但画面仍气脉贯通,清妍秀润而意趣生动,繁密处不能容针、疏空处几可跑马,对于画面结构的调控和尺度的拿捏可谓妙到颠毫。此作在仅逾一尺的画轴上绘写白石翁诗意,不求气韵而气韵自生,不求法备而万法具备,堪称宾翁师古的绝佳典范。


Lot 303

钱松嵒 《居庸关》

纸本镜片

1959年作

47.5×44 cm 约 1.9平尺

款识:居庸关道中车过得此稿,一九五九年四月,钱松嵒记。

钤印:松嵒

出版:《红色经典新金陵画派社会主义写生作品集》P33,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12月。


新中国美术史上,钱松喦所绘此类红色题材的中国画,随着那个年代的远去,其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它完美的创作,使之脱离出政治的是非评价,成为完全的艺术品,并且真实地留下那个时代的信息,犹如西方美术史上的宗教绘画,其价值不以科学和迷信来评判一样。


Lot 304

陆俨少 《杜甫诗意图》

纸本镜片

44×28.5 cm 约 1.1 平尺

款识:杖藜登水榭,挥翰宿春天。

钤印:俨公所为、骫骳楼


1959年夏,陆俨少接受画坛泰斗吴湖帆建议创作杜甫诗意百开册。一册百开,尽是山水,法融各家,面目独具,古今未有。潘天寿评此册画、字、跋并为“三美”。1962年册页先后在上海画院、浙江美院等地展出。

“文革”期间,《杜甫诗意百开册页》被迫上缴,历经“审查”,终难批判,随交上海画院暂存。后仅退还65开。1989年,80岁的陆俨少接受鉴定名家王大山的建议,以晚岁风格补画35页,复成完璧。

此作书录杖藜登水榭,挥翰宿春天。钤“俨公所为”、“骫骳楼”两印,画风工致缜密、灵气流溢,为典型的陆俨少中期面貌,为百开册页中前65开之一,历经磨难,流传至今,殊为不易,而今释出,识者鉴之。


Lot 305

吴昌硕 《富贵牡丹》

纸本镜片

1910年作

33×34 cm 约 1平尺

款识:质臣仁兄属,拟张孟皋设色。庚戌长至节,癖斯堂雨霁,吴俊卿老缶。

钤印:苦铁

鉴藏印:杨隆生珍藏

备注:杨隆生旧藏。杨隆生 (1915-2013),广东大埔人。出身官宦世家,家中书画、古董收藏颇丰,耳濡目染中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年研习木刻版画,曾选送美、英、法、印度尼西亚等国展出,后入齐白石门下,学习书画,颇受赏识。


画以工致为能,故艺不专不精,不足以名世。自古以来工写皆以气韵相胜。吴缶老画,生而不僵,粗而不野,笔如铁铸,力能扛鼎,苍拙郁勃,有金石气,非能者所能到,智者所可及。兼之诗翰篆刻,悉臻上乘,不可时流论也。缶老近七十高龄,作盈尺小作,画中线条极富爽利,令人观后大呼过瘾。


Lot 306

任伯年 《双安图》

纸本立轴

1877年作

31×45 cm 约 1.3平尺

款识:琦生仁五兄正之,丁丑孟春伯年任颐作于春申浦上客次。

钤印:任颐长寿


任伯年画风中民间趣味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同时得益于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熏陶。徐悲鸿说他是“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英国《画家》杂志的评价是:“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梵高相若,在十九世纪中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其花鸟画注重写生,将花与鸟连在一起,由此体现出季节性风味。在设色上多用淡彩,天然巧趣,生气盎然


Lot 307

徐悲鸿 《双吉图》

纸本镜片

22.5×28.5 cm 约 0.6 平尺

款识:悲鸿。

钤印:


在徐悲鸿的动物画中,鸡是一项重要的题材,尤其是雄鸡,富有象征意义,英姿飒爽的雄鸡像守卫者,守护着家庭的安全,在逆境中不屈不饶的抗争,在一片漆黑中“一声天下白”,这种英雄式的形象在战争年代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此幅《双吉图》不足盈尺,却造化自然,栩栩如生,这在徐悲鸿的同类题材画作中并不多见。


Lot 308

张大千 《水仙》

纸本镜心

1957年作

36×45cm 约 1.5 平尺

款识:莫信陈王赋洛神,凌波那得更生尘。水清月白香吹处,留看当年解佩人。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丙辰

出版:

1.《张大千画选》P130,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年。

2.《张大千作品选集》P88,台湾历史博物馆,1976 年。

3.《中国画名家经典画库(现代部分)张大千》P3,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年 8 月。

备注:矿物质颜料手绘敦煌卷草图案。


一朵飘落的水仙花,淡淡着墨,空着所有。这大片的空白,是若静若动的流水?还是一碧如洗的晴空?因为其空,人们更关注这虚虚的若真若幻孤零零的花朵,从生成到盛开,到凋零残落,生命的有无盛衰,在无声无息中循环往复,仿佛似静实动的流水,似无实有的太空,生生不息,永不绝灭。此作水仙用笔秀拙相生,纵逸恣肆,似信手拈来,不拘成大千法,却得潇洒天趣。给人风骨高逸,不染纤尘,萧疏清隽之感。


Lot 309

齐白石 《丝瓜草虫》

纸本镜片

33×33 cm 约 1.0 平尺

款识:白石。

钤印:齐大

出版:

1.《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齐白石》P75,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 年 12 月。

2.《齐白石绘画精品集》P82,西泠印社出版社,2022 年 6 月。


以粗笔绘花卉、蔬果,工笔写草虫,工写结合的方式在齐白石绘画中独树一帜,这种风格大约成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晚期衰年变法完成后,至三十年代进入创作高峰。

是帧《丝瓜草虫》应绘于三十年代,为其典型的“工虫花卉”面目,两条鲜嫩的丝瓜自藤蔓垂叠到地上,舒张的叶片轻散于旁侧,园圃中似有风来,将数朵丝瓜花吹落地上,一只熊蜂闻香飞来,正伸出触角,跃跃欲探向花心,旁边的蟋蟀触须长扬,亦伏地而来。画面布局随意而巧妙,散落的花朵使分据两角的丝瓜与草虫和谐呼应,呈现出自然场景中最具生命力的瞬间,又亲切动人,充满画家对乡村生活的眷恋。


Lot 310

于非闇 《和平鸽》

纸本镜片

41×30.5 cm 约 1.1 平尺

款识:于非闇作。

钤印:非闇六十后作

备注:本作原由于非闇家属释出。


于非闇生长在北京,自小对于花鸟鱼虫也非常著迷,写有《都门养鸽记》、《都门艺菊记》,影响颇大。此件《和平鸽》取见方构图,画面为于非闇在50年代初独创的一种飞鸽工笔画样式,画中两只鸽子飞翔空中,品种各异,各具神态,遍身素羽,佐以丹足,俪以素闪,一种高洁幽静之致,跃然纸上。笔致工细,以天然矿物颜料入色,色彩艳丽,鸽身用朱砂填色,对色彩技巧掌握娴熟自如。两侧五彩祥云盈绕,犹见“霞光万丈、瑞彩千条”。此件作品所表现的祥瑞景象,凸显典雅、高贵、富丽堂皇的之气,堪称于非闇晚年精妙之笔。

画面背景采用传统的掏蓝技法,工艺复杂,一变传统追摹古代缂丝的磁青底色,改用天青,更见明朗。前人有云“画物不难画心难”,此幅《和平鸽》不独造型准确,用笔设色更是恰到好处,以工笔重彩法填石青地衬托洁白的飞鸽,表达了和平的力量昂扬向上的精神,可谓形神兼备。


Lot 311

吴冠中 《人体写生》

纸本镜片

1990年作

30×45.5 cm 约 1.2平尺

款识:荼1990。

钤印:

出版:《夕照看人体》P133,新加坡艺达作坊,1992年1月。

来源:香港苏富比,2004年春拍,中国书画,Lot506。


希腊哲人们在寻找世间最美丽的比例时,久久没有理想的答案。却不知最美的答案正在自己的身上,就是那由神创造的,最美的人体。人的比例是世间最美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人才可以在天地间自由的生活着。吴冠中笔墨下的那一份美的人体,是笔墨浸染下的江南女子的胴体,几分轻描淡写的笔墨,在加几缕浓浓的青丝,组成了那一份孕育着诗意的江南女子。美妙的曲线,自然伸展的肢体,与轻松地仰卧,是一份内涵吴冠中思想的淡雅女子。在清新的笔触里展现着传统文化的美

一份美好的胴体,几缕淡淡的青丝,随地而卧的身姿,正是吴冠中那份随意挥洒的笔墨,在那份随意里更有一种对故乡的浓浓深情


Lot 312

关良 《舞剑图》

纸本镜片

29×41 cm 约 1.1 平尺

款识:关良。

钤印:番禺关良


咫尺戏台,上演风月流转;一纸素宣,刻画千情百态。中西艺术百年碰撞,关良是中国水墨开风气之先的大师。他回归中国传统艺术重新提炼东方写意美学,他以京剧的手法画画,故画有动感、乐感;以国画写意手法画戏,故画能传神,扣人心弦。“寥寥几笔,虎步鹰蹦,呼之欲出,如闻大钧”。他把“写意传神”发挥到极致,终成“水墨戏画”开山鼻祖。


Lot 313

林风眠 《蓝衣仕女》

纸本镜片

33×22 cm 约 0.7 平尺

款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

来源: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中国书画,Lot1083。


林风眠对女性特别的崇拜,就像莫迪里阿尼一样,女体做琴,画笔做弓,反复变奏女性的歌颂曲,直到生命终了。正如本幅《蓝衣仕女》描写了一位身着蓝色衣裙的梳妆少女,作品中透显出强烈的构成感和平面性。人物造型、动态采用略微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衣纹在结构转折处的处理简洁有力,生动有趣。椅凳、栏杆等静物绘制的恰到好处,使整个画面丰富生动。蓝色的衣衫,透明的纱裙,以及轻轻撩起的窗帘,烘托出唯美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气氛。看林风眠的画,就好像是在解读他的心绪,品读他独特的个性、沧桑的人生和他对世界的叩问与思索


Lot 314

石鲁 《纺纱间一角》

纸本镜片

1954年作

29×36.5 cm 约 1.0 平尺

款识:纺纱间一角。石鲁速写。一九五四年十月,于国棉三厂。

钤印:石鲁

出版:

1.《画廊》P25,画廊杂志社,2002年4月(新二期,总第八十一期)。

2.《石鲁的时代与艺术》P92,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石鲁可以说是20世纪中叶最具独特气质的艺术家,是中国画领域里最富于探索性、创造性和实验性的代表。他是在前辈吸收外来营养革新改造中国画的基础上,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姿态,注重在生活中发现创作灵感,在传统中寻找创新资源,使其探索极具活力。理性与激情,天才与癫狂浇铸了石鲁在中国画坛上最耀眼、最富个性、最具争议的大家魂魄,谱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在思想深度、艺术创造、人格精神上独无二的篇章。


Lot 315

胡也佛《竹石娇影》

绢本镜片

1949年作

20×24.5 cm 约 0.4 平尺

款识:己丑七月也佛。

钤印:也佛


如果说溥心与畬的画是“清雅”,陈少梅的画是“秀逸”,那么胡也佛的画则可称得上“隽拔”。欣赏胡也佛的作品,实在是美的享受。胡也佛仕女学明代仇十洲笔法,以一手“铁线游丝”的绝活而独领风骚。香港著名作家董桥称胡也佛“一生所画的仕女最出名,都说是仇十洲第二,张大千自认画不出胡也佛笔下仕女的那股媚韵”。是帧气息高古,设色妍丽,构图缜密,刻划唯美雅致,富有诗意。




上海匡时2022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

12月21日至22日


拍卖

12月23日(周五)

A厅

10:00美好生活专场

12:30中国书画专场

16:30云水禅心—佛教及铜炉艺术精粹

18:30瓷器古董珍玩专场

20:30器成天下—新中国用瓷暨民国精品


B厅

10:00宜时秋月—中国历代纸币专场


12月24日(周六)

B厅

10:00怡廉道古—中国历代钱币专场


地点

久事衡山大酒店

(原富豪环球东亚酒店)

(上海徐汇区衡山路516号)




sectio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65, 65, 65);height: 2px;box-sizing: border-box;">


↓点击下图查看电子图录↓

上海匡时内容精选

上海匡时2022秋拍|12月21日正式启幕,恭候莅临!

上海匡时2022秋拍|百川归海、沪上风华——海派绘画艺术集萃

上海匡时2022秋拍|云水禅心——佛像及铜炉艺术精粹专场精品推介

上海匡时2022秋拍|金泉古韵、方寸珍玩——金银纪念币集锦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