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呈献今秋大观古代书画夜场两件清宫旧藏,石渠宝笈著录作品:董诰《栖霞十景图》册和曹夔音《法诸家山水》册。前者为清词臣画家董诰栖霞山写生,进献“睿览”之作,每页具乾隆帝乙未(1775)年、庚子(1780)年双题,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后者为清宫廷画家曹夔音奉敕仿宋元明诸前贤之作,每页具乾隆帝丁卯(1747)年御题,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两件山水册正是代表了清宫《石渠宝笈》著录同时代画家作品的两种主要类型。
董诰 1740-1818
栖霞十景图
册页( 十开) 设色纸本
39.5×28.5 cm(每幅)
题识:
(一)栖霞山。
(二)玲峰池。
(三)紫峰阁。
(四)万松山房。
(五)天开岩。
(六)幽居庵。
(七)叠浪崖。
(八)珍珠泉。
(九)彩虹明镜。
(十)德云庵。臣董诰敬绘。
钤印:臣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董诰》第5印,1315页)
鉴藏印: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乐寿堂鉴藏宝、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二次)、乾隆鉴赏、双宋楼、程伯奋珍藏印、伯奋珍赏、可庵庚子五十以后所得名迹(1-9印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印谱·乾隆卷》28、116、28、56、6、7、94页)
签条:董蔗林名胜图册。蔚堂清赏,长尾甲签。钤印:雨山
说明:
(一)此册为董诰奉命所画《江东撷秀》二册之下册,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写南京栖霞十景,每页作隶书各标名,上有乾隆御题诗两首,分别作于乙未(1775年)和庚子(1780年)。另据《清宫陈设档案》道光十四年(1834)和十九年的两次记载,此《江东撷秀》二册装于紫檀木套中,贮藏于内廷外西路建福宫区静怡轩中。
(二)1911年,清朝陷入瓦解、大混乱的时期,清内府、亲王家族及高官们将所持有的书画名品陆续在市场上出售,并意图将其运往海外。与此同时,日本以关西为中心兴起了搜集并收藏中国书画的热潮。据册内后页旅日收藏家程琦题跋而知,是册出宫后流往了日本藏家林蔚堂处。林氏十分珍视此册,特别邀请了著名汉学家长尾甲、内藤湖南分别鉴赏,并留下赞美的题跋。其后又归于程琦处,收入在程氏出版的《萱晖堂书画录》中。
1.林蔚堂(1867-?),即奈良的林平造氏,是大正十一年(1922)京都赤壁会的发起者之一。这一年,是东坡壬戌赤壁之游后的第十四个甲子,纪念意义重大,日本文人学者对此颇为重视,在各地举办了多个“赤壁会”,尤以长尾甲等人在京都组织的最为轰动,影响最大。这次盛大的雅集中,集结了日本汉学界、书画界、鉴赏界、文物界、收藏界著名人士。与本册相关的林蔚堂、长尾甲、内藤湖南均在其中。惜蔚堂生平不详,从现存资料而知,元代画家朱德润《春江柳坞图》(傅抱石于1930年代赴日考察美术时曾记)、沈周《九段锦》册(现藏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曾为其旧藏。
2.长尾甲(1864-1942),字子生,号雨山。性爱石,又号石隐。明治、昭和时期,日本汉学家、书画家和篆刻家。明治二十一年(1888),东京大学文科大学古典讲习科毕业后,与冈仓觉三共同为设立东京美术学校而努力,并创办了美术杂志《国华》。明治三十二年(1899),任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京大学文科大学讲师。明治三十五年(1902),退休后,居住在上海,任商务印书馆顾问,从事中等教科书的编纂工作。并成为西泠印社早期的会员。大正三年(1914)回国,定居京都。与清朝驻日公使黎庶昌、书记官郑孝胥,以及吴昌硕、罗振玉、内藤湖南、狩野直喜、犬养毅、副岛种臣等当时一流学者交往。
3.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后以“湖南”之号行于世。1885年毕业于秋田师范学校,曾担任小学教师,后投身报界。1907年被京都帝国大学聘任为东洋史学专业讲师,1909年成为讲座教授。在日本史学界素有“京都中国学泰斗”之美誉。他除了在中国史学方面贡献颇著,出版了《中国上古史》《中国史学史》等多部专著外,对中国绘画史也有很深的涉猎。他与1910年流亡日本的晚清著名古玩家罗振玉交往密切。罗振玉的艺术藏品使内藤大开眼界,令其抓住时代所赐之机,对“南画”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新的收藏趋向提供了理论支持。
4. 程琦(1911-1988),字伯奋,号二石老人,又号可庵。斋号双宋楼、萱晖堂。安徽新安人。其父程秉泉是大古董商,与清末大藏家裴景福(1854-1924)相交,两家的儿辈亦频繁往来。伯奋自幼接触骨董器物,加上父亲的悉心栽培,令他拥有鉴别古书画的眼力。他收藏的历代书画至为丰富,由董源、巨然、燕文贵、宋徽宗、苏东坡、赵孟頫一直下来,到明四家、清四僧。又费时多年,编成《萱晖堂书画录》,于1972年影印出版。
著录:
1.《石渠宝笈续篇·宁寿宫》,《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六册3008-3010页,上海书店,1988年。
2.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陈设档案》第三十三册,第297、450页,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2013年。
3. 程琦:《萱晖堂书画录》(画),第208-209页,香港萱晖堂,1972年。
出版:《五台山人藏——清乾隆宫廷书画》,第260-279页,文物出版社,2009年。
曹夔音 清乾隆间
法诸家山水
册页( 九开) 水墨纸本
23.2×29.3 cm(每幅)
题识:
(一)春山新霁。法董源笔。
(二)层峦叠嶂。法黄公望笔。
(三)苍山飞瀑。法关仝笔。
(四)秋江渔隐。法李成笔。
(五)山静日长。法马和之笔。
(六)秋林亭子。法倪瓒笔。
(七)携琴访友。法范宽笔。
(八)夏山耸秀。法王蒙笔。
(九)古木竹石。法沈周笔。
钤印:臣曹夔音(九次)
每幅 乾隆御题诗:
(一)春仲田盘六辔纡,千峰雨后翠模糊。倚窗竟日拈吟处,不意今朝入此图。钤印:染翰(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印谱·乾隆卷》258页)
(二)隐轸溟濛逼太行,山容霍霍树苍苍。恍疑晓事黄公望,为我读书开草堂。钤印:比德、朗润(参见上书,91页)
(三)画家谁不写飞流,个里神筌未易酬。约略指南参活句,听如有响望如浮。钤印:德充符(参见上书,89页)
(四)芦荻萧萧霜叶新,阖闾静对水涟沦。依然石室磻溪侧,复见当年跽饵人。钤印:丛云(参见上书,40页)
(五)佳话从来说鹤林,岩居清事乞幽寻。日长山静人争道,谁识景纶太古心。钤印:古香、太璞(参见上书,71页)
(六)寒篠枯槎间几株,夕阴朝霭万千殊。无多邱壑有多趣,妙处天然是老迂。钤印:几暇怡情(参见上书,90页)
(七)廉折和平理可观,高山流水感多端。相逢底用班荆论,便向松风深处弹。钤印:澄观(参见上书,89页)
(八)山川缪结树扶疏,大似王家一笔书。最爱浓青刚过雨,白云旋复罨林闾。钤印:会心不远(参见上书,89页)
(九)老干槎枒怪石狞,几梢烟箐间而生。抗怀拟谢柴桑老,不与凡柯共向荣。钤印:奉三无私(参见上书,11页)
鉴藏印:石渠宝笈、宝笈三编、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冯公度鉴藏印 (1-4印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印谱·乾隆卷》28、210、7、75页)
签条:曹夔音法诸家山水。真州张重威珍藏。
说明:
(一)乾隆诗见于《御制诗初集》卷四十一《题曹夔音山水十二幅》。
(二)核《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此册应为十二开,现存九开,法惠崇《秋江晚渡》、法米芾《烟云萧寺》及法曹知白《群峰积雪》三开散佚,至为可惜。
(三)据藏印和题签而知,是册从清宫散佚后,又经过民国实业家、书法家、文物鉴赏家冯恕和银行家张重威鉴藏。
1.第一开裱边处“冯公度鉴藏印”乃冯恕用印。冯恕(1867-1948)字公度,号华农,又因购得乾隆“自得园”匾而自称自得园主人。原籍浙江慈溪,寄籍河北大兴。为徐世昌幕僚。在载洵任海军都统时,曾任海军部参事、海军部军枢司司长、海军协都统等职。曾随载洵赴英、美、法等八国考察。并倡议成立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冯公度一生热爱文物、收藏文物。曾藏有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青铜重器。经手、过眼多件书画名迹,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传为南宋的《洛神赋图》卷、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丁云鹏《观音图》、天津博物馆的陈淳《墨笔春花图》。冯恕长于颜体,善书匾额,旧京琉璃厂许多商户牌匾由其手书,有“无匾不恕”之誉。
2.张重威(1901-1975),原名张垕昌,字重威,号潜园、默园,扬州仪征人。早年在北京从师沈羹梅(张重威夫人的舅舅)学习,同时问业于著名国学师刘师培。1926年进入中南银行北平办事处任文书办事员,历任中南银行北平支行、天津分行襄理,津行副经理、经理。1949年调任上海总行代理总经理。1952年辞去在上海的一切职务,任天津恒源纱厂常务董事,后因病去职。
张氏少年时代就从北京琉璃厂购书,至六十年代中期,收藏古籍逾四万册。今南开大学图书馆、天津社科院均有其旧藏图书。张重威有写日记的习惯,内容涵盖了涵盖经史子集、文字音韵、金石碑帖、文物字画、版本目录等。他还与著名藏书家、学者周叔弢(1891-1984)同居津门,兴趣相投,读书赏画,互动频繁。张重威除了有丰富的藏书外,也藏有很多重要的书画作品。2007年中国嘉德秋拍释出了一件仇英《赤壁图》(lot1358,成交价7952万),即来自其收藏。
著录:《石渠宝笈三篇·漱芳斋》,《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九册,917-918页,上海书店,1988年。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