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嘉德2022秋拍大观夜场中,将有傅抱石的三件馆藏级巅峰巨制隆重登场,分别是六尺整纸巍峨博大的《高山仰止》,激昂澎拜的赫赫名件《满身苍翠惊高风》,历十六载再度回“嘉”的《风雨不动安如山》,各自代表了傅抱石笔下风雨、瀑布、高山的极致境界,让人叹为观止。中国嘉德近现代书画部总经理戴维,为您解读这三件精品佳构,领略傅抱石笔下的风雨、瀑布与高山。
Lot 278
傅抱石(1904-1965)
风雨不动安如山
立轴 设色纸本
乙酉(1946年)作
178.8×58cm约9.3平尺
题识:乙酉大寒,重庆金刚坡下山斋。傅抱石。
钤印:抱石之印、踪迹大化、抱石得心之作
展览:“傅抱石画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93年12月。
著录:
1.《傅抱石年谱》,第11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傅抱石年谱》,第16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版。
出版:
1.《名家翰墨·45·傅抱石特集》,第29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版。
2.《傅抱石画集》,第40页,(台北)历史博物馆,1994年版。
3.《傅抱石画集·上集》,第110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4.《傅抱石大典》,第134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版。
5.《傅抱石》,图版2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6.《傅抱石的世界》,第338页,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版。
7.《傅抱石全集·卷二》,第100-101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8.《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现代书画卷·三》, 第1353页, 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2006年秋季拍卖会,第1097号拍品。
傅抱石的公子傅小石曾经讲过一段往事:
“据说重庆的山里面经常会下雨,每当电闪雷鸣的时候,旁人都是赶紧往家跑或者去屋檐下避雨,但是傅抱石经常就冲到雨里,奔走在田野间,听风雨,观云雾,完全不顾会被淋湿。”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我觉得傅抱石的这种状态,
可能就是庄子讲的
“物我两忘”和“解衣磅礴”。
其实也正是在重庆西郊的金刚坡下,
傅抱石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他好像一下子就开悟了。
他突然就体会到了散锋用笔的妙处,
并且把这种散锋用笔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看这张《风雨不动安如山》,
完全可以说是傅抱石情绪性表达的极致。
他的散峰似乎有一种魔力,
他可以把天地之间的万物都笼罩到一起,
把风雨交加、大雨滂沱的
这种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傅抱石可能是自宋元以降最会画风雨的画家,我们看宋元的风雨作品,往往是“烟中每有无根树,雨外尤多没骨山”,他们往往不会直接去画风雨,而是通过“无根树”和“没骨山”来表现风雨。但是到了傅抱石这里,就完全不一样了,大风大雨直接在你的面前波澜壮阔,啪嗒啪嗒的大雨点直指你的人心。所以傅抱石说,他画风雨的这些本事其实是直接从大自然本身来,大自然这个老师教给他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Lot 281
傅抱石(1904-1965)
满身苍翠惊高风
立轴 设色纸本
1962年作
102.5×71.5 cm.约6.6平尺
题识:满身苍翠惊高风。一千九百六十有二年六月,傅抱石金陵并记。
钤印:抱石之作、往往醉后、壬寅
著录:
1.《傅抱石年谱》,第25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傅抱石年谱》,第400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版。
展览:
1.“傅抱石遗作展”,中国美术馆,1979年8月15日至9月16日。
2.“傅抱石画展”,上海美术馆,1991年5月4日至16日。
3.“20世纪中国画坛巨匠——傅抱石”涩谷区立松涛美术馆(日本),1999年10月12日至21日。
出版:
1.《傅抱石画集》,图版81,金陵书画社,1981年版。
2.《金陵书画》,金陵书画社,1981年版。
3.《傅抱石画选》,图版121,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4.《中国画(1984年第二期)》,第2页,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5.《傅抱石画集》,图版81,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6.《傅抱石画选》,图版59,朝华出版社,1988年版。
7.《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10·傅抱石·瀑布雨景专号》,第75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0年版。
8.《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45期·傅抱石特集》,第38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3年版。
9.《荣宝斋画谱(二十一)》,第32页,荣宝斋,1994年版。
10.《傅抱石画集》,第96页,(台湾)历史博物馆,1994年版。
11.《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傅抱石》, 图版15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12.《20世纪中国画坛之巨匠·傅抱石》,图版80,(日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1999年版。
13.《中国名画家全集·傅抱石》,第8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4.《中国名画家全集·傅抱石》,第83页,艺术家出版社(台北),2001年版。
15.《艺术大师之路丛书·傅抱石》,第122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16.《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粹·傅抱石》, 第57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17.《傅抱石画集(下集)》,第362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18.《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民问珍藏傅抱石作品展》,第10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展出,2004年版。
19.《傅抱石·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第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0.《傅抱石大典》,第282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版。
21.《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37·傅抱石·古人诗意》,第112-116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4年版。
22.《傅抱石精品画集》,图版10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3.《我的父亲傅抱石》,第11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24.《傅抱石全集·卷四》,第222-223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满身苍翠惊高风》,是傅抱石在1962年再次以石涛的这句诗来入画。这个时候的傅抱石已经完成他的东北壮游,他和关山月一起在东北写生超过四个月,东北的大山大水给了他无限的灵感,他自己说这次的壮游,“兹游奇绝冠平生”。尤其是天池瀑布的万马奔腾之势,让他笔下的水口处理和瀑布的画法有了全新的表现方式。
我们看这张画,两组瀑布被非常巧妙地安放在了画面的右上角和左下角,我们似乎可以听到瀑布喷薄而出的水声,感受到飞流直下的澎湃力量。而在这两组瀑布的中间,傅抱石安放了一个巨大的岩石。在这块巨大的巉岩之上,有三位非常飘逸的高士。这个可能是“满身苍翠惊高风”的下一句,叫做“采芝采实何从容”,三位得道的高士在山中采撷,相聚在瀑布前,从容怡然。
Lot 282
傅抱石(1904-1965)
高山仰止
镜心 设色纸本
壬寅(1962年)作
178×96.5 cm.约15.5平尺
题识:壬寅九月将有杭州之行。傅抱石南京并记。
钤印:抱石之作、踪迹大化、往往醉后、壬寅
展览:“现代中国书画展览”,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香港集古斋联合举办,1984年4月。
著录:
1.《傅抱石年谱》,第26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傅抱石年谱》,第40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版。
出版:
1.《现代中国书画展览》,第1页,香港集古斋,1984年版。
2.《傅抱石画选》,第73页,朝华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3.《其命维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第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4.《傅抱石大典》,第285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版。
5.《傅抱石精品画集》,第10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6.《傅抱石全集·卷四》,第247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来源:香港1993年秋季拍卖会,《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封面,第150号拍品。
如果说东北壮游让傅抱石的瀑布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那么华山写生之后,华岳雄姿就让傅抱石笔下的高山有了更为丰富雄伟的表现方式。
我们看这张《高山仰止》,真的是巍峨博大,站在面前气势憾人,感觉整个人会被吸进去。华山是范宽的圣地,傅抱石去华山,其实是去朝圣。所以这张《高山仰止》完全是一种北宋纪念碑似的顶天立地,这是北宋山水的磅礴气度。
我们看这个画面的右下角有一位高士和一个童子,描摹得非常精彩。和傅抱石常见的点景人物的寥寥数笔完全不同,这两个人物可以说是极尽描摹之能事。我们看长袍高士的仙风道骨,随行的童子背着画卷经书。这其实是李太白的经典名篇: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