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不同阶段,均有脱颖而出的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如繁花绚烂。例如个中翘楚吴冠中先生,其生命历程近乎同步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新世纪初中国美术现代化甚至当代化的所有阶段,并以自己独树一帜、构思精研的艺术创作为时代精神立言;而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尚扬,他的艺术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艺术思潮和中国文化激烈碰撞之时,在材料语言的钻研中找到了自己的支点,以表现主义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当代中国人的视野与骨子里的胸怀;而随着60、70、80后艺术家的不断尝试与发展,中国当代绘画亦呈现出多元纷呈的崭新面貌与前景。
这些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者均以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手法揭示自身对个人、社会、乃至更深层次的思考,共同构成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
吴冠中《漓江新篁》
从二十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吴冠中曾以相似的构图对该主题进行了六次创作,其中四幅皆作于七十年代。此幅《漓江新篁》作于1975年,为六件同题材油画创作中尺幅最大的一件,且这一时期是学界所公认的吴冠中油画创作之鼎盛时期。纵览全幅,画家以马夏之法,仅取漓江山水之一隅入画。画中的竹林、树木、河岸、流水、渔舟与远山以及充满诗意的构图与留白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源远流长的山水画历史中诸多传世经典。于此同时,着力描绘前景的树木植并以概括的笔触逐步淡化中景及远景,从而形成主次分明、亲疏得体的画面层次的独特方式,无疑又揭示了法国十九世纪末巴比松画派对于画家的强烈影响。
尚扬《碑》
《碑》创作于2008年,属于尚扬跨越十年的重要系列“董其昌计划”。在尚扬艺术的成熟期,他借“董其昌”摹古之名回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余象记忆中,在山水中找寻绘画空间。2008年是《董其昌计划》系列的一个生长节点——搬入酒厂工作室后,创作空间体量的伸展使得视域变得更加开阔。即便小尺幅,也有着大风景。尚扬也确认,其2008年的创作不同于前期局部应用的山水一角就是想加大这种冲突。白色背景中以墨色呈现出一座高耸的孤峰,颇有五代时关仝的“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的意境。画面由左侧的摄影喷绘和右侧的传统技法皴擦描绘组成,龟裂的笔触色块带来粗粝的物质感,左边一条山间小路诱人“游观”山水,而传统山水画中高远法构图的仰眺视角则让山体愈发伟岸,注入“纪念碑”般的仪式感。是山,非山。尚扬的绘画就像一个容器,将本土的文化底蕴与他在当代所感知的一切纳入其中。正如范迪安所评价的,他的这种实验艺术本土化的探索,为当代艺术走出文化观念上西方崇拜和表达方式上的西方模式提供了崭新的经验。
贾蔼力《二月物语——永远》
2006年作 300×200cm×3 布面油彩
签名:J.A.L. 2006.3
展览:
2006年,上房抽梯:当代艺术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
2007年,疯景:贾蔼力个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
2020年,站台中国十五周年特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
出版:
《疯景》, P56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2007年版纵观全幅,整张作品弥漫着一种鬼魅般的气息,不仅充斥着一种史诗般的悲剧色彩,高度戏剧性的画面结构与情节设置更是使画面具有强烈的包围感与侵略性,仿若画中的世界将要冲出画布,将观者连同其周围环境与精神世界一同吞没。与此同时,画作巨大的联画形式又令人联想至弗朗西斯·培根笔下恐怖、扭曲的病态场景。然而尽管两位艺术家都试图塑造一种具有悲剧性与史诗性的时空情景,但与前者利用联画所达到的动态效果不同,贾蔼力在此件作品更倾向于塑造一个劫后余生一般的静态世界,并借由巨大的画幅对于观者的视觉及心理造成直接而强烈的冲击与震撼,从而迅速堕入艺术家精心营造那个孤独而又无望的“真实”世界。
陈飞《勇攀艺术的高峰》
2015年作 180x240cm 布面丙烯
展览:
出版:
《陈飞:来日方长》,麦勒画廊,2016年版
《新城记 Let’s 2016年3月刊》,封面,新城记编辑社,2016年版
《勇攀艺术的高峰》是陈飞16年“来日方长”个展中的亮点作品,一对恋人长途跋涉后登高远望,纯净雪白的山峰是世间的出路,他们手指山谷间闪烁着钻石一样闪亮的星环,似乎在说“我们去那里飞升,坚持就能手抓星辰。”一切就在眼前,似乎触手可及。弥漫天真的氛围中酝酿着危机,背对画面的人物眼睛里倒映的是星光导致的目盲还是坚毅?陈飞留下了十足的想象空间,观者被画面剧照般的临场感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去揣摩叙事和角色心理。陈飞颠覆了当代艺术需要有庞大的知识系统去解释和支撑的传统观念,观念不一定能拯救绘画,绘画不必为观念牺牲,如艺术家自己所言:“我会刻意地在这时期当中安排一个让你看着是一个叙事面貌,你觉得它可能会是在讲一个什么样的事情,但是我并不一定有编排这个故事,我只是在提供一个叙事面貌。” 《勇攀艺术的高峰》中星星与阿尔卑斯山峰使人联想到派拉蒙影业公司的logo,深挖电影元素与本作品的关系无可厚非,但这只是作品众多叙事中的一条线索,陈飞的绘画语言有后现代虚无主义的痕迹,像一个多面的晶体,图式只是形成观念的通道,最终在观众的认知里结出什么样果实由观众自己决定。
欧阳春《冬天一》
签名:2004 OYX
展览:
2006年,璀璨:欧阳春个人作品展, 星空间,北京
2022年,ART021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
出版:
《璀璨-欧阳春个人作品展 》,星空间, 2006年版
2004年左右,欧阳春进入了第一个创作的高峰期,他自叙:“那时我每天自己做三顿饭,所有的画布都是自己绷,自己挤颜料,每天只睡六七个小时,常常画得眼里布满血丝,手是肿的。记得有一天,我把一卷画布摊在地上,连续十八个小时一边绷画布一边飞速画画,那天一共画了八张画。”《冬天一》正是欧阳春在此时期创作的系列作品之一,此阶段,欧阳春貌似更偏向使用灰色调,并在平涂的基础上创作有设计感的图案。和他之后大部分作品愤怒叛逆的情绪与耀眼的色彩不同,通过整体偏灰色的调性,《冬天一》的画面也许展现出了对逝去时光的一种忧伤的怀旧,包括雪人、小屋、树木,性之所至,笔之所至,天真烂漫,畅快淋漓。漫画式的图像和生拙的线条,堆叠的笔触结合,画面丰富与空旷相结合,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视觉因素所营造的气氛,也许还可以体会到他作画过程中的乐趣。
马轲《彼岸2》
2014年作 208x378cm 布面油彩
赵刚《宋徽宗》
绘画:2013年作 260x180cm 布面油彩
出版:
《契丹人:赵刚个展》,封面、P18、P19、P21、P23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2015年版
赵赵《星空》
2018年作 200x160cm 布面油彩
云征集联系方式
文章转发自北京保利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