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22秋季拍卖会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预展时间及地点
11月23日-11月26日
(或至该场拍卖会开始前)
嘉德艺术中心
拍卖时间
11月27日 19:00
拍卖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A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Lot228
齐白石1864-1957
松鹤延年一堂贺黎氏父子寿诞
镜心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1948年作
画:175×80.5 cm. 约12.7平尺
联:132×40 cm. 约4.8平尺(每幅)
题识:
(一)今年戊子(1948年)作,松安老友八十岁,绍西先生亦六十岁矣。八十八岁齐璜画此为贤父子寿。
(二)松盦诗兄先生八旬开庆。弟齐璜八十八岁戊子。
钤印:白石、吾年八十八、君子之量容人、人长寿、白石
释文:持松作寿,与鹤同侪。
上款:“松安”即黎松庵(1870-1952),名培銮,又名德恂。湖南湘潭人。黎锦熙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庚午中举人。隐逸家居,以诗书画印自娱,与齐白石谊在师友之间,同为“罗山诗社”社友。黎家与齐家为通家之好。
“绍西”即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出生于湖南湘潭,汉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1915年受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审员。1926年,与钱玄同、赵元任等拟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1928年,任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院长。1949年,被指定和马叙伦、范文澜、郭沫若、沈雁冰7人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对于语言学、文字学、词典学、语法学、修辞学、教育学、目录学、地理学、历史学、佛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著述。1948年,黎锦熙与胡适合编《齐白石年谱》;1959年,与齐良已合编《齐白石作品选集》,1963年出版的《齐白石作品集》中的诗文部分均为黎锦熙整理编选。
出版:
1.《齐白石作品选集》,图编118、130,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2.《彩色的生命—艺术大师齐白石传》,配图,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对联)
说明:
齐白石1948年为老友黎松庵、黎锦熙父子八十、六十双寿所作《松鹤延年一堂贺黎氏父子寿诞》。黎氏父子与齐白石为同乡世交,黎松庵乃齐白石治印的启蒙师,黎锦熙则为语言学大师,被主席引为恩师。为祝父子双寿,八十八岁的齐白石倾力创作大幅中堂松鹤延年,并篆书对联,是难得一见的规模之制。另附黎松庵致黎锦熙信札二通,详述本堂的创作端倪,来龙去脉。黎松庵在信中更是赋诗一首,以记此艺坛盛事。由黎氏后人释出,来源清晰可靠,难能可贵。
来源:黎松庵、黎锦熙家族后人。
抚松闻鹤奉真怀
文 |张鹏(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1948年,为贺同乡世交黎松庵、黎锦熙父子八十、六十双寿,齐白石倾力创作巨幅中堂《松鹤延年》,堪称白石晚年的经典代表力作。
附黎松庵信札二通
齐白石颇喜画松,为湘潭老友祝寿,以桑梓马尾松入画自是当然之选。图中一株凛然老松从画幅右下方破石而生,作斜上之势。粗笔壮硕,枯渴交错,刻画树干力度饱满而不失空灵。松枝盘桓,如虬龙探海,和谐地组织了画面,枝干纵横间烘托出仙鹤的主体空间。上端密布的松针章法有序,淡墨辅以花青写就,葳蕤苍翠浑融一片,又与下端的留白形成完美的虚实相应。一尊仙鹤稳伫松下,丹顶墨肌,短线塑身,焦墨点尾,目光炯炯,曲颈引首,观者似可闻见“鹤鸣九皋”之畅达清音。图两侧佐以“持松作寿,与鹤同侪”的篆书一联,用笔骨力特出,与松鹤的线条同臻老境。“松鹤延年”这一传统画题经白石老人一支妙笔点化,纵历七十余年悠悠岁月,依然透出豪健的笔墨气度与对老友的绵邈深情。
定居北京之前,齐白石在湘潭老家生活了五十多年,他的秉性气质大多濡染自故乡之风土人情。尤其在他的童年,得到了充裕而温暖的亲情滋养。观其画其文,他的幼时追忆无不满浸温情:祖父常抱他游玩,在寒冬时节,抱着他在炉边烤火,把保暖最好的羊皮袄裹在他身上,令其“暖睡”;八岁时,去三里外的邻村读书,早晚都由祖父接送。曾作一幅《牧牛图》,上题“祖母闻铃心始欢”,记述当年放牛时,祖母命他配上铃铛,傍晚祖母倚门而望,每听见铃声响起,就为孙儿煮炊备饭。获得安全感、幸福感的童年能给人注入完善、丰盈的人格力量和情感能量,这种能量投射到了他的艺术上,也延伸到他周围的亲朋身上,齐白石一生孝亲爱子,对友人亦是情义深重。
齐白石为黎锦熙夫人贺澹江作《世世和平》、齐白石为黎锦熙夫人贺澹江作《行书诗》
白石客寄京华之初,面对彼时画坛正统的不接纳,一方面激起他的倔强性情,推促他刚猛自励、独辟蹊径的创造,另一方面也让他愈加怀念家乡人情风物。在画里、在诗中、在印文上,他都倾吐着对故乡最深沉的眷怀——“家山久别最伤神,故友书来一断魂。”对家乡故土的思恋,也让齐白石格外注重同乡之谊、同地之好。遍察其一生过从甚密的好友,多为同乡、同门及其子侄后代,从远游时期到定居北京,整个人生迹历中,包括他自身艺术的成长和事业的发达,他最信任、依赖和对其产生重要推动力的也多是同乡的人脉力量。本堂上款人黎松庵、黎锦熙父子,即是齐白石通好一生的同乡挚友。
齐白石与黎氏的深厚情谊,早在“星塘老屋”时代就已奠基。1894年,三十岁的齐白石受邀做客于名门黎家,松庵尽出家藏书画示之,他也是齐白石学习治印的第一位诗友,二人曾共同组织“罗山诗社”。当时黎子锦熙尚在髫龄,即与白石相识。后来两家人皆在北京定居,寓所相距不远。吕晓《胡适、黎锦熙、邓广铭合编〈齐白石年谱〉研究》一文称,1933年樊樊山等删订《白石诗草二集》,“黎锦熙认为删除过多,又选回若干成8卷754首。”可见作为语言学家的黎锦熙对齐白石艺术成果的深知和珍视,其中沉潜了隐隐乡情,又饱含文人间的“惺惺相惜”。20世纪40年代末,齐白石托付胡适为其作传,诸务萦身的胡适完成一些基本梳理之后,便无暇再深入,将大部分繁琐考证、搜集材料的工作交于黎锦熙和邓广铭。黎锦熙是最熟知齐白石、又甘心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做此事之人。他从当年7月开始“过门辄入,促膝话旧”,并细致查阅自己1903年以来的《劭西日记》,勘错所得资料,并予以悉心增补。锦熙深谙故里湘潭的历史社会与人物掌故,故在资料中加入不少“按语”,增益齐白石早年交游细节及其艺术演化历程,以此种方式将年谱大约增加了一倍的内容,最终形成了三万字左右的《齐白石年谱》,这也是齐白石第一部完整的具有传记性质的年谱,囊括了大量极为珍贵的齐氏研究资料,泽惠后人无量。
齐白石恪守传统交往之道,对待曾经提携、佑助过自己的友好,常铭在心,以义相交,曾有 “受恩慎莫忘”“患难见交情”等印语。1948年创作本堂《松鹤延年》之时,正值黎锦熙为撰写《齐白石年谱》劬劳奔走之际,老人聚意凝思写就此作,定以之叙过往、记厚恩、致谢忱,可知这一贺寿中堂之深隽寄寓远远超越一般酬酢之什。擎毫伸纸时,想必白石老人又听到了松林密植的星塘老家传来“绿荫抚夏”的松涛丛响,间有健硕老鹤的一声旷远清唳,寄奉了对最可怀想之同乡老友的一怀最真挚而绵长的福寿祈愿。
滑动可浏览全图
温馨提示
因疫情防控要求,中国嘉德2022秋拍预展实行线上预约,敬请提前预约后观展。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