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咸丰钦命试题及吴式芬、宝熙、端方等清代名人科举相关文献探析丨中国嘉德2022秋拍

  • 中国嘉德拍卖
  • 2022年11月09日06时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建立进士科开始,到晚清废除科举,科举制度在中国绵延存续了1300年之久,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22中国嘉德秋拍古籍部集得一组清代科举文献,包括吴式芬会试卷、宝熙以及姚宝铭殿试卷三种,咸丰皇帝钦命补选优生选拔生试题,以及端方等人题跋《光绪朝科举题名录》等,其中大多为27年前嘉德古籍释出之旧物,这些文献从一个侧面让我们再次回望科举制度,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现象。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些诗句都出自经典的古代蒙学读物《神童诗》,所反映的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建立进士科开始,科举考试为传统社会的寒门子弟带来了上升流动的机会,门阀世家垄断朝堂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宋代开始,科举考试进一步被加强,到了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周严,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礼部颁行“科举成式”,规定科举考试的次序由预备性考试——童试开始,童试合格之后,依次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最终达到士人梦寐以求的“金榜题名”。这个程式为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奠定了基础,此后500多年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Lot1989
咸丰皇帝补考优生选拔生钦命考题
清咸丰元年(1851)写本
1折并1页 附封套 纸本
钤印:咸丰御用
9.5×21.5 cm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基本相同,都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此件试题明黄色纸质封套上有朱笔标注题目,并钤盖“咸丰御用”朱文印章。朱笔所题四书题目“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语出《中庸·第二十章》。


Lot 1986
(清)温葆深、王懿荣、吴峋 题跋
清道光十五年乙未科海丰吴式芬第三场会试卷
清写本
1册71折
11.5×29 cm

童试取中秀才,是漫长科举之路的第一步。秀才便已经跨入了中国绅士社会的门槛。接下来是秀才考举人,这叫做乡试,乡试是省级考试,所有的考生都只能在籍贯所在的本省参加乡试。乡试每三年一考,逢子、卯、午、酉年进行。乡试通过,秀才考中举人之后,就有资格去京城参加会试。会试是在乡试的次年举行,就是丑、辰、未、戌年的二月举行,是一场全国性的考试。

吴式芬祖籍海丰,海丰县(今山东无棣)吴氏以文教兴家、以科举入仕。


吴式芬


自清康熙甲辰(1664)年至同治乙丑(1865)二百年间,其家族先后出了吴自肃、吴象宽、吴坛、吴熙曾、吴侍曾、吴式敏、吴式群、吴式芬、吴峋等9名进士,有“进士世家”的美誉。


第一问

此件为清代金石学家吴式芬道光乙未年(1835)的会试第三场考卷。所考内容为经史时务策论五道题。从考卷信息来看,吴式芬道光二年(1822)考中举人。参加乙未会试时,年已四十。查吴式芬年谱,其先后参加过道光六年丙戌科(1826)、道光十三年癸巳科(1833)会试,均未售。至道光乙未会试考中进士,春闱榜发中式二百第六名。

考卷封面是考生的姓名、籍贯和祖宗三代信息。

考生姓名、籍贯和祖宗三代信息

之后是吴式芬的草稿,在草稿纸的卷尾,印着红字“草稿止此以便弥封”。这就是为了防止科场舞弊,建立于宋代的封弥制度。封弥就是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遮盖、密封并钤盖封弥章。

封弥

考生名字虽然看不到了,但是考卷的笔迹依然可以辨识,于是之后又创立了誊录制度,我们看吴式芬试卷的末尾,有红、黄两色笔迹,写着:大兴县书手刘万安,三河县对读生李植先。这就是誊录制度,找专人来把考生的考卷用红笔抄写一份,供考官阅卷,考生的墨笔试卷则归档。为了保证誊录的准确,还要找来对读生校对。弥封和誊录制度对防止考卷作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誊录生和对读生红黄两色签名


吴式芬此份会试考卷之后,有温葆深、王懿荣、吴峋三人的题跋,叙述了此卷的由来。吴峋为吴式芬孙,同治四年乙丑(1865)科进士。庚午(1870)秋,同官将庚子科以前试卷循例烧毁,吴峋捡得祖父会试考卷而藏之于家,装池成帙。

吴峋题跋

此后,吴峋又请吴式芬道光乙未会试时的考官温葆深,以及山东同乡王懿荣为之题跋。成就一桩三世科第的佳话。

温葆深题跋

王懿荣题跋

士子们如果能够顺利通过魔鬼般的会试的三科考试之后,就有资格参加殿试了。殿试是由皇帝主持的,设置的目的是让所有的考生都成为天子门生,为朝廷效力。秋拍有两份殿试卷,一份是道光二十五年福州姚宝铭的殿试卷,一份是光绪十八年(1892)宗室宝熙的殿试卷。

Lot 1988
清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二甲第七名宗室宝熙殿试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写本
1册22折
11.5×44 cm
钤印:礼部之印

爱新觉罗·宝熙,隶属满洲正蓝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二弟穆尔哈齐十世玄孙。


爱新觉罗·宝熙


宝熙的殿试卷封面,有朱笔批注“第二甲第七名。”之后是应殿试举人宗室宝熙自录的考生信息及其曾祖海兰泰、祖父受庆(道光二年进士)及父亲奎润(同治二年进士)三代信息。宝熙参加会试时年方二十五岁,以四品宗室应光绪十四年乡试中式,由举人应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会试中式。

封面及祖孙三代信息

殿试考卷依然会弥封,考生姓名是看不到的,但是考卷不誊录,因为考生的书法也是阅卷加分的因素。因为殿试没有淘汰的设置,只是定名次,所以,理论上来说,会试通过,就算是获得了进士出身。

Lot 1987
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巳恩科二甲第五十四名姚宝铭殿试卷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写本
1册22折 纸本
钤印:礼部之印

此次秋拍的另一份殿试卷,是道光二十五年福州姚宝铭的殿试卷,姚宝铭是福建福州府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其殿试卷封面,有朱笔批注“第二甲第五十四名”。之后是应殿试举人姚宝铭自录的考生信息及曾祖、祖父及父亲三代信息。姚宝铭参加会试时年二十九岁,由副贡生应道光二十四年乡试中式,由举人应道光二十五年乙巳恩科会试中式。


姚宝铭参加的道光二十五年乙巳恩科会试,是为庆祝皇太后七十大寿所特开的恩科。殿试考试的制策以用人、积储、教化、兵备为问。殿试考试的内容相对乡试和会试来说比较简单的,只考一道策论。考题最初由内阁预拟,皇帝钦定。乾隆二十六年(1761)开始,为杜绝泄露揣摩之弊,决定殿试改由读卷官于殿试前一日密拟8条进呈,每题4字,后改为2字,由皇帝圈定其中4条作为殿试试题。晚上由工匠在内阁大堂连夜刊刻印刷。殿试考卷只弥封而不誊录。

殿试次日,读卷官在文华殿阅卷。考卷都是随机分配。殿试评卷分为五等,分别用圈、尖、点、直、叉(○△∣Ⅹ)五个符号表示,每个读卷官在定等级时不愿意与其他读卷官所定等级拉开太大的差距,否则主考官须对此作出说明。于是便出现第一读卷官用圈,则后面的读卷官不用点;第一读卷官用点,则后面的读卷官不用尖的现象,即所谓的“圈不见点,尖不见直”。如果殿试要取得好成绩,必须所定的等级都是圈,加尖、加点者的名次肯定靠后。中式二甲第五十四名的姚宝铭和中式二甲第七名的宝熙,成绩分别如下

姚宝铭成绩

宝熙成绩


进士是科举的终点。中了进士,科举功名就到了尽头。但科举的终点正是仕途的起点。秋拍这三份考卷的主人,来自不同的阶层,在殿试之后都获得了功名。吴式芬的家族以“科举世家”著称齐鲁,吴式芬道光15年殿试中二甲第三十七名,之后被馆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他精于金石之学,著作等身。与潍县的陈介祺以金石学研究而齐名。姚宝铭是福建福州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没有功名,应该是来自一个普通家庭。姚宝铭道光25年殿试中二甲第五十四名,之后外放在四川任知县,因政绩卓越,调任重庆府任涪州知州。三人里面,宝熙出身最为显贵,他出生清朝宗室,写的一笔好字。宝熙光绪18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之后官至国子监祭酒、总理禁烟事务大臣等职。

清朝末年,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渴望着变革和发展,而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已经远远和时代脱节,废除科举制,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Lot 1990
(清)端方、吴重熹、翁斌孙、朱彭寿等 题跋
光绪朝科举题名录
清光绪间聚奎堂等刻本
1册35页、拍照1张(另有6页题名录)
37.5×32 cm

秋拍这件光绪朝的科举题名录,因为有了端方和赵尔巽的参与,便具有了非常特殊的意义。

拍品首开为当日雅集合影照片


宣统三年(1911)四月朔日,时任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的端方,应筱鹏太姻丈及荣庆之邀,同四川总督赵尔巽、伊犁将军志锐、陕甘总督长庚、户部右侍郎长麟等人宴饮于东园,并拍照合影留念。席间筱鹏太姻丈出光绪朝丙子科至癸巳科题名录,装池成册,属加题咏,端方遂题识于后。


端方题诗



端方题跋


之后吴式芬之子吴重憙(同治壬戌举人)于乙卯(1915)年、常孰翁斌孙(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于丁巳(1917)年、海盐朱彭寿(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进士)于乙亥(1935)年附题识于后。

吴重憙题识

翁斌孙题识

朱彭寿题识


聚会照片记录的当日宴饮中的所有人物,以及之后题跋的吴重憙、翁斌孙、朱彭寿三位,均为科举出身而登台阁,致封圻,各个都是晚清的精英、国之栋梁。其中端方与赵尔巽两人是清廷中坚决要求废除科举制的重要人物。端方也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和推动者。在此六年前,光绪二十一年,1905年的九月二日,袁世凯会同赵尔巽、张之洞、周馥、岑春煊与端方六人,奏请光绪皇帝废除科举,以便推广新学,培养人才。光绪皇帝颁布上谕宣布,自次年开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电话:( 86-21 ) 5466 0508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电话:( 86-20 ) 3808 8589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电话:( 86-25 ) 8670 2356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电话:( 86-571 ) 8535 9925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台湾

电话:( 886 ) 2 2757 6228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电话:( 81-3 ) 6206 6682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电话:(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邮箱:usoffice@cguardian.com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