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书画存世量少,鉴定难度高,大部分精品都秘藏于各大博物馆中,能在拍卖市场中流通的佳作稀如星凤,具有“量少价高”的特征。今秋大观古代书画夜场中将呈现三件名家收藏的宋元佳作,非常值得关注。
南宋的花鸟画由坡石花鸟俱全的宫苑小景发展为折枝写生;山水画构图趋于精练简洁,从北宋气势壮阔的全景发展到幽寂虚旷的一角。构思巧密,风格典雅优美,更长于表现特定的气氛、意境和瞬间情态。此辑中沃雪斋珍藏的吴炳《渌池擢素》和夏珪(传)《松岩静课图》即体现了这种南宋绘画风格。原为《宋人集绘册》中两开,著录于《日本现在中国名画录》。
赵孟頫的书法冠盖一时,称雄元代书坛。元代浙江儒学家鲍恂的书法颇得其趣韵,笔致圆厚,功力非同一般。此辑内《寄友人诗帖》为鲍恂目前仅见独立作品,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周湘云、吴普心收藏,王季迁先生宝五堂释出,至可宝之。
Lot 316
吴炳(南宋)
渌池擢素
26×26 cm. 约0.6平尺
题识:吴炳。
鉴藏印: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仪周珍藏(裱边)
签条:吴炳渌池擢素。
著录:
1.原田尾山:《日本现在中国名画录》,第64-65页,大塚巧艺社,1938年。
2.朱省斋:《海外所见中国名画录》,第15页,香港新地出版社,1958年。
出版 :
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一),第12-13页,2010年。
2.《宋代工笔重彩花卉》,第11页,天津杨柳青画社,2012年。
3.《画室必备:中国画技法图典》,第5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
4.《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集萃》,第316-317页,上海世纪出版社,2016年。
5.《沃雪斋藏古代绘画选集》(唐宋绘画),第88-91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年。
展览:
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3月。
2.“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上海龙美术馆,2016年10月。
原田尾山:《日本现在中国名画录》
朱省斋:《海外所见中国名画录》
参考图:吴炳《竹雀图》(现藏上海博物馆)
题识:吴炳
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
参考图:左为佚名(南宋)《柳堂读书图》;右为夏珪(南宋)《风雨归舟图》
裱边:仪周珍藏
Lot 315
夏珪(传)
松岩静课图
26×26 cm.约0.6平尺
鉴藏印 :退密、神游心赏、项叔子、仪周珍蔵(裱边)、程茂所藏
签条:夏珪松岩静课。
著录 :
1.原田尾山:《日本现在中国名画录》,第64-65页,大塚巧艺社,1938年。
2.朱省斋:《海外所见中国名画录》,第15页,香港新地出版社,1958年。
出版 :
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一),第18-19页,2010年。
2.《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集萃》,第318-319页,上海世纪出版社,2016年。
3.《沃雪斋藏古代绘画选集》(唐宋绘画),第96-99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年。
展览 :
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3月。
2.“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上海龙美术馆,2016年10月。
马远(南宋)《月下把杯图》(现藏天津博物馆)
Lot 317
鲍恂,字仲孚,浙江崇德(今桐乡)人。鲍恂少时师从理学家临川吴澄学《易经》,得其所传。他为人慎重,好古力行,学识品行名传天下。元统年间(1333—1335),在浙江乡试获第一名,被荐任平江教授、温州路学正,皆未就任。顺帝至元元年(1335),登进士第。学士张翥、御史刘彦博荐举为翰林,亦婉辞不就。张士诚在吴中延揽名士,聘为教授,他坚辞不出。洪武四年(1371),他与侍读学士詹同、司业朱景濂、吏部员外郎原本同召为会试考官,试毕,立即返回乡里。直至洪武十五年(1382),礼部主事刘庸举荐鲍恂等“明经老儒”进京以备顾问,其时已年逾八十有余,太祖朱元璋亲自到场,赐坐临询,拜其为文华殿大学士。而其以年老多病谢辞。
鲍恂初时居千金、梧桐两乡,返回故里后,与贝清江、程柳庄等学士在嘉兴濮川(今桐乡市濮院)之西溪结社讲学,又筑室于殳山泾(今属浙江海宁),耕桑自乐,自号环中老人,学者称其西溪先生。
鲍恂工诗,但流传很少。海盐胡氏曾有刊本,也早就散失了。《寄友人诗》是他在元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岁(1361)写的,这时他已经是 70 多岁的老人了,正值红巾军大暴发的年代,朱元璋出兵汉水,陈友谅兵败武昌之际,鲍恂对他远在荆州地区的老友思念不已,旋即走笔写下了七言律诗一首:“几年不得谒贤侯,湖上相逢正早秋。黄霸久推诸郡最,寇恂聊为此邦留。哦诗对竹风生榻,把酒看山月到楼。我欲趋陪嗟远道,惟将情思寄荆州。”
诗的大意是说:有好几年没有去拜访您这位贤徳之士,记得我们在湖上相见的时候正是初秋的天气。您就像黄霸一样,是个善于治民之吏,您就像寇恂一样,能使百姓得到欢喜。对着翠竹吟诗,清风吹过几席,端着酒杯观看山景,楼头上的明月高悬如玉。我真想陪在您的身边相伴相依,但只因这路途太远非常可惜,现在只能把这思念之情,遥寄到荆州!
鲍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诗人,同时还是一名优秀的书法家。这页《寄友人诗帖》仅有 10 行,不足 70 个字,但书写的灵活圆润,骨肉匀称,在庄重整饬之中并有温和秀丽的姿态,诗如其字,字亦如其诗,体貌轻婉、秀美清俊,无论从字的间架结构和点画使转中,我们都不难看出受赵孟頫的影响很大。
鲍恂的书法作品和他的诗一样,传世较少,偶见于诸家书画题跋当中,如燕文贵《秋山萧寺图》、王蒙《听雨楼图卷》里就有他的跋文。
鲍仲孚《寄友人诗帖》初由“定甫审定”。“定甫”,即张宝善(1856-1926),定甫是他的字。清末浙江湖州南浔镇巨商张颂贤(1817 年 -1892)的次子,“张家”第二代掌门人。贡生,尝捐户部贵州司郎中。发展盐业,并拓展酱菜等系列加工。修建尊德堂。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晩年定居上海。子张静江(1877-1950),名增澄,自名人杰。结识孙中山,后捐巨资赞助辛亥革命,孙中山称其为“中华第一奇人”。1907 年,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1950 年病逝于纽约。其后,该帖归周湘云、吴普心、王季迁所有。
周湘云(1878-1943),清末民国集“房产大王”、大收藏家为一身的沪上巨贾。身前家产 8000 万银元,为首富,浙江宁波人。周湘云藏有青铜器、字画、瓷器、田黄石印章。他的碑帖收藏最负盛名的是唐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铭》、唐怀素的《苦笋帖》、宋米芾的《向太后挽词》、元赵孟頫手卷、明董其昌《临淳化阁帖十卷》等。画则有元黄公望的《富春大岭》残卷、元王蒙《春山读书图》等,至于四王、吴、恽之下,石涛、冬心、新罗之作,更是难以枚举。碑帖收藏方面,则几乎全是端方的旧藏。
吴普心(1897-1987)号庭香,江苏南通人。生性儒雅,耽于古玩字画之鉴藏玩赏,兼之供职银行界,可谓“好古而有力者”。青年时代曾在东北谋生,其时东北遭逢连年战乱,溥仪所携带出宫之名贵文玩书画多有散佚,吴氏乃挟其资财广为收蓄,累积既厚,遂成民国一代收藏巨擘。1949 年后迁居台湾,其人后半生之交游行止及收藏故实不为常人知悉。经他收藏的书画有许多已归藏各大博物馆。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中国文物的代表藏品,米芾的《留简帖》、《岁丰帖》、《逃暑帖》,就是 30 多年前从吴普心的藏品中征集的。2003 年上海博物馆斥资 450 万美元从美国人安思远手中购回的宋拓本《淳化阁帖》,在安思远之前曾经就是吴普心珍藏了 60 年之久的稀世之宝。
《宝五堂—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展》
王季迁(1906-2003),少年时代即随苏州名家顾麟士学习书画,后到上海东吴大学进修法律,得见收藏家吴湖帆并拜其门下,尽览他与庞莱臣的藏品。“文物南迁”时,随吴湖帆鉴查故宫藏品,从此兴起收藏古物的愿望。1940 年曾赴美国考察各大博物馆中,中国书画的收藏情况,并于 1949 年定居纽约。除了致力于向海外推广中国书画的研究与鉴赏外,他常到各大学及博物馆访问、教学。还尽其能力所及,对流散域外的书画与文物,“无不尽量收购”。最为著名的如五代时的《唐宫乞巧图》,董源的《溪岸图》以及北宋时期武宗元的《朝元仗仙图》等都是很难遇见的名迹,被王氏称为是“意想不到的获得”。
宋元名迹流传至今,稀如星凤,此帖历经七百余年,完好无损,且为近代几位鉴藏家鉴藏,实属难得,至可宝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