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一早期的书法,曾博采众长,致力于临摹周之猎碣、秦之鼎彝石刻,以及汉魏六朝的造像、墓志等,于《张猛龙碑》、《天发神谶碑》、《龙门二十品》诸碑更为得力。故其早年书作,多有魏汉六朝气息。他出家后的字脱略形迹,戛戛独造,敛神藏锋,拙朴平整,笔力聚于毫端,没有一丝践人履迹,那冲淡静远的韵致,无人企及。弘一法师在论及自己的书法时说:“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弘公书简《与晦庐论艺书》)。因此可以说,弘一法师那平淡无烟火味的书风,是他从风流倜傥的艺术巨匠,走向弘扬佛法的律学宗师,“繁华历尽归淡寂”的形象写照;也是书法足以表现作者的性格,字如其人的典型。
1919年,弘一法师在杭州玉泉清莲寺留影
![]()
释文:楩梓在山千岁而巨材成室,干将铸冶九载而神光烛天。若夫槿花早发而萎不终朝,蜉蝣易生而寿不逾夕。速其成者,小器而已矣。故长庆七破蒲团,而卷帘大悟。赵州八旬行脚,而杰出丛林。“大器晚成”,非此之谓乎?颂曰:不器之器,名曰上器。积厚养深,一出名世。欲速不达,古人所刺。学道之士,静以俟势。1.“弘一大师墨宝展览会”,浙江温州师范学校,1944年秋。2.“弘一上人遗墨展览会”,温州五马街国货公司,1946年4月20-21日。3.“弘一大师遗墨展览会”,上海西藏路宁波同乡会会馆,1947年2月6-11日。4.“音乐家李叔同先生遗墨展览”,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1948年4月3-5日。1.《温州日报》,1946年4月19日第一、三版。2.“弘一上人遗墨特辑”,《浙瓯日报》1946年4月21-22日。3.《弘一法师的遗墨》,《东南日报》(上海版)1948年4月11日。4.《弘一法师的遗墨》,《学僧天地》1948年第一卷第四期,上海静安寺版。5.《弘一法师的遗墨及其生活回忆》,刘质平,《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5月转载。6.《弘一大师全集修订版》第8册,第288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7 .《民国时期弘一法师墨迹展勘补辑佚》,王维军,平湖李叔同纪念馆,2011年版。8.《李叔同全集04》,第7章致刘质平,哈尔滨出版社,2014年版。9.《平湖李叔同纪念馆藏 李叔同-弘一大师手札墨宝识注考勘》,第126-12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7年版。1.《弘一大师遗墨》,第76页,华夏出版社,1987版。2.《弘一大师全集》,第九册书法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4.《弘一法师书法集》,编号83,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5.《弘一大师遗墨》,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6.《弘一大师全集修订版》,第九册书法卷,第28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
《行书莲池论大器晚成》书录的是莲池大师古语四颂之一。弘一自出家后,对于绘画、音乐诸艺术的放弃,完全是为了专注于道德上的进修,而对于写字一项,却永远保持着向上的力行精神,广施于人,以书会友,而始终乐此不疲。弘一极其重视书法的章法,他认为字之工拙只占十分之四,布局却占十分之六。刘质平曾记叙:“先师所写间距,每幅行数,每行字数,由余预先编排。布局特别留意,上下左右,留空甚多。”弘一也曾说他的书法“依西洋图案画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故朽人所写之字,应作一张图案画观之斯可矣。”可见他对章法布置的注重,整齐而不呆笨,于谨严之中饶有恬逸之趣。他自称:“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摒除,决不用心揣摩。”他之所以只着意于章法之匀称而不肯再作其他的“揣摩”,是与体现其高洁的人格,只求德性的精修而不事才艺表露的思想相一致的。这正是弘一作品的法相,蕴藉而有象。诚如叶圣陶曾对弘一法师书法的评价:“就全幅看,好比一堂温良谦恭的君子人,不卑不亢,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笔都落在最适当的位置上,不容移动一丝一毫。再就一笔一画看,无不使人起充实之感,立体之感。有时候有点儿像小孩子所写的那样天真,但是一面是原始的,一面是成熟的,那分别又显然可见。总括以上的话,就是所谓蕴藉,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
Lot 213
弘一 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15×20.5cm.约2.1平尺 (每幅)
释文:于诸佛所修善法,以无上道化众生。
题识:晋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卢舍那佛品。壬申五月,沙门所归集偈颂句书。
钤印:龙音、佛像印
出版:
1.《弘一: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第137 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年版。
2.《弘一书法集》,第119 页,福建美术出版社,2014 年版。
来源:
1. 朵云轩2002 年春季拍卖会,“刘质平旧藏弘一书法”专题,第77 号拍品。
2. 中国嘉德2010 春季拍卖会,第377 号拍品。
此《行书七言联》语出《华严经·卢舍那佛品》:“于诸佛所修善法,以无上道化众生。”作品平直的笔划中增加了线条的律动,这是隶书魏碑笔法在其书法中的运用,极大丰富了墨线的表现力。其书作中的点,圆融而有内涵,绝不呆板,顾盼有情,绝似禅道高人,神游天宇,不似凡俗物。字体新颖,其字虽源于传统,但不落古泥,个性化明显。老子说“无为而无所不为”,弘一大师其书则是无我而无所不我。他的字若以佛家观照,既源于世间又超出世间。弘一大师的作品将古朴厚重寓于冲和平静中,不激不荡,大巧若拙,返朴归真,终臻远离造作虚伪、浮躁矫揉,回归到人性的率真,将心融入书法线条之中,随着笔墨起伏回转,“能给失落者以慰藉,愚钝者以敏智,怯弱者以胆魄,空虚者以充实,躁动者以冷静,热恼者以清凉,颓废者以振作,沉迷者以法乐”。
![]()
![]()
上款:林庶应(1906-1970),名纲答,庶应其字,号松青,福建永春蓬壶乡美中村人。在泉州开设源美商行,专营纱布批发业务。他善于运筹,分支商行逐渐发展至厦门、莆田、福州、柳州、台湾、日本等地。曾任泉州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商会联合会常务委员、全国商联会代表和全国商会联合会理事等职。热心公益,倡办毓斌中学和建国商校。1949年,庶应离开厦门,到香港继续经营布业,创办友成船务公司,后又迁居台湾。说明:附“庶应”上款梁寒操、李云霄、陈肇英、丁则尚为林庶应作各体书法四帧。1930年初,弘一为缅怀其母七十冥辰而从事律学撰述,并集成华严偈联三百,分写三集,弟子刘质平见到后请为付印,于是他次年4月再撰序和卷后《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至1932年始由开明书店石印而行于世。此四言联集自《唐译大方广佛华严经》,意思是法幽妙为深,深之极为甚;修行是功,德是得,修行有所得是功德;没有有能超过的;烦恼热恼,永远息灭。此联约书成于1930年代末期,此时弘一的书法面貌已由碑体脱化的体势较矮、笔画较肥厚的一路,转变为笔画偏瘦、体势偏高的风格,骨肉饱满匀称,即马一浮所说的“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其书落笔锋藏,笔一下而墨沉气注,行笔轻灵洒脱,但笔墨齐发,气力流于笔画间,一变雄浑厚实的质感和方截露锋的字形,而为瘦圆细润,更富于萧散冲淡的气韵。1939年4月17日至1940年11月8日,历时572天,弘一在永春普济寺静心修持,掩关治律,为弘一入闽14年,住锡闽南诸寺院中,居住时间最长久的地方。弘一入住普济寺后,遂谢绝一切,掩关静修,日以治定律典为常课,并题额其居曰“十利律院”,四壁挂满他手书的《古德经》警训,以自鞭策。弘一刚到蓬壶三角街时,即交代蓬壶邮电代办所经纪人林庶满:以后凡寄给他的信件,除丰子恺、刘质平、夏丐尊、叶圣陶、柳亚子少数人可送至普济寺外,其他一概退回原处。并自己把宣纸边角料裁成细条,亲自手书:“收件人不在,退回原处”,把这样一大迭字签留与代办所备用。可见弘一下了尽量谢绝尘扰,静心闭关治律的决心了。![]()
1940年弘一法师离开永春赴南安,与性常法师(右)、王梦惺居士(中)合影于桃溪竹篷船上。
在普济寺,弘一的大部分时间,除编著律典外,就是写字了。弘一把写字赠人看成是广结佛缘的赏心乐事。故他在永春的僧众、士林闻人中留下了许多墨宝,特别是在蓬壶,因是弘一驻锡的普济寺所在地,故遗墨更多。弘一就曾为林庶满书写篆书厝名“德美堂”。这幅对联是应“庶应居士”所请而书写的,“庶应”是林庶应(1906-1970),名纲答,庶应其字,号松青,福建永春蓬壶乡美中村人,抗日积极分子,与林庶满当为胞兄弟。在泉州开设源美商行,专营纱布批发业务。他善于运筹,对商业行情臆测屡中,遂崭露头角,成为商界的后起之秀,分支商行逐渐发展至厦门、莆田、福州、柳州、台湾、日本等地。先后被选为永春旅泉同乡会主席、泉州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商会联合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出席全国商联会代表和全国商会联合会理事。林庶应还热心公益,倡办毓斌中学和建国商校。他为人豪爽,很讲义气,平时人有所求,他都尽力帮助,所以乡里流传一句话:“庶应庶应,有求必应。”![]()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上海
电话:( 86-21 ) 5466 0508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电话:( 86-20 ) 3808 8589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电话:( 86-25 ) 8670 2356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电话:( 86-571 ) 8535 9925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台湾
电话:( 886 ) 2 2757 6228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电话:( 81-3 ) 6206 6682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电话:(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邮箱:usoffice@cguar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