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战结束后,伦敦一片颓垣败瓦,超过10万栋建筑被摧毁,或遭敌军轰炸得难以修复。在如此不幸的环境下,一批顶尖艺术家却在战后重获创作自由,从而开展艺术生涯,其中主要包括法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和较晚投身艺坛的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这三位艺术巨匠的代表杰作将于11月9日在佳士得纽约举行的“先锋创见:保罗艾伦珍藏”拍卖上呈献。
保罗·艾伦(Paul G. Allen)珍藏汇聚了这三位先锋艺术家的杰作,他们均于战后的伦敦成名,却开创出不同的方式来审视和描绘人物。值得指出的是,在三人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们均无视当时流行的趋势,选择在抽象艺术盛行的时期专注于创作具象艺术。
卢西安弗洛伊德 (1922-2011) 《大室内场景W11(随华托)》,油彩 画布。185.4 x 198.1 cm., 1981-1983年作。估价待询。此作将于11月9日佳士得纽约“先锋创见:保罗艾伦珍藏”拍卖中呈献
弗洛伊德于1980年代初创作的开创性群像《大室内场景W11(随华托)》(Large Interior, W11 (after Watteau)),其高度和宽度接近2米,成为艺术家当时最大型的画作,也是他第一次在画中描绘超过两位人物。画作从左至右分别描绘他当时的情人西莉亚保罗 (Celia Paul)、女儿贝拉 (Bella)、前伴侣苏西博伊特 (Suzy Boyt) 的儿子凯伊 (Kai) 和苏西博伊特本人。在弗洛伊德位于伦敦西区工作室上层的房间里,四人一齐挤在床上,躺在床前地板上的是阿里博伊特 (Ali Boyt)(苏西和卢西安的儿子)当时女友的妹妹思达 (Star)。我们很容易把《大室内场景W11(随华托)》视为艺术家混乱私生活的写照,但正如标题所指,作品旨在回应古典大师的画作,亦即1712年让安东尼华托 (Jean Antoine Watteau) 的《丑角》(Pierrot content), 现藏于马德里的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 (Museo Nacional Thyssen- Bornemisza)。弗洛伊德把这位法国艺术家笔下在迷人森林空地中举行的雅宴,搬进其简陋的画室内。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源自弗洛伊德敏锐且仔细的观察,屋内的管道暴露在外,墙上只有灰泥。华托的林间长椅变成了弗洛伊德在一场二手家品拍卖中以7英镑买下的一张铁床架。原画中的喷泉变成了一个扭开的水龙头,树木则换成了杂乱的室内植物。已故艺术史学家罗伯特休斯 (Robert Hughes) 表示,最终的成品是 “一个真正表达弗洛伊德更深层次意图的宣言:表明细节表现比戏剧性表现手法更胜一筹”。
法兰西斯培根与卢西安弗洛伊德,摄于1974年。Harry Diamond摄。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 Art Resource, New York
弗洛伊德从不追求传统美感,当他遇上不美观的事物时,彷佛总是陶醉其中。他也以由衷喜爱油彩著称,外界普遍认为是他在其艺术生涯初期受到好友培根影响。这次上拍的培根1979年创作的作品《三幅习作:自画像》(Three Studies for Self-Portrait,),也采用厚涂画法来营造质感立体的表面。此作是一幅自画像三联作,由三个从不同角度刻画艺术家头部的特写组成。他在鬼魅般苍白的面容上添加让人不安的大片粉色和蓝色,背景则为鲜艳夺目的橙色。弗洛伊德会花上数周甚至数月创作肖像,仔细审视人物和背景,而培根则与之不同,往往挥笔疾走,表达高涨的情绪。
法兰西斯·培根 (1909-1992) 《三幅习作:自画像》,三联作,油彩 画布。每幅:35.6 x 30.5 cm., 1979年作。估价:25,000,000 - 35,000,000 美元。此作将于11月9日佳士得纽约先锋创见:保罗·艾伦珍藏拍卖中呈献
值得留意的是,他在创作《三幅习作:自画像》时已年届七旬,在此前数年,他经历了几位亲密友人离世之痛——最痛苦的是其情人兼缪思乔治·戴尔 (George Dyer) 于1971年逝世,正值培根于巴黎大皇宫举行大型回顾展前夕。培根53幅以自画像命名的画作中,有29幅绘于1970年代(仅有7幅为三联作),当然并非巧合。一如他在1970年代中向艺评人大卫·西尔维斯特 (David Sylvester) 表示的︰“我创作了许多自画像,只因我身边的人纷纷离世,没有人可以给我做模特儿了,我只好画自己。” 此作便是他当时大量创作的自画像之一。除了伦勃朗 (Rembrandt) 外,很难想象有艺术家会以自我观察的名义如此坦率大胆地进行艺术创作。培根最为人熟知的事迹之一,是他以照片代替真实的模特儿,从而 “扭曲事物使其远超表象,同时在扭曲的过程中回归至对表象的记录”。在创作自画像时,培根也会面向镜子研究自己的样子。他会几天不刮胡子,也会用Max Factor的舞台化妆品在脸庞上画上漩涡和塑造扭曲五官的效果。
大卫·霍克尼(1937年生) 《对话》,压克力 画布,152.4 x 152.4 cm., 1980年作。估价︰5,000,000 - 7,000,000 美元。此作将于11月9日在佳士得纽约先锋创见:保罗·艾伦珍藏拍卖中呈献
大卫·霍克尼则是截然不同的艺术家。他绘画的意象远比培根和弗洛伊德的题材轻松乐观,并倾向鲜艳用色,抒发无忧无虑的感觉。于1980年创作的《对话》(The Conversation),是这位英国约克郡画家知名的双重肖像画之一,亦即一种审视两位亲友之间的关系的画作。霍克尼对这类作品的喜爱,源于他相信肖像不一定取决于人物与画家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界定。《对话》描绘了霍克尼的两位朋友,分别是知名美国策展人亨利·格尔德札勒 (Henry Geldzahler) 和其20多岁的伴侣兼出版人雷蒙德·费耶 (Raymond Foye),二人坐在一起,似乎正在激烈讨论。前者身体前倾,似乎刚刚说完一个论点,右臂搁在架起的左腿上,而后者则稍微向后倚在椅子上听着,有点不为所动,也似乎在思考如何回应。尽管我们无法听到一言一句,也仿佛能感受到当中的对话交流,印证了霍克尼作为画家的过人天赋。他以往创作的双重肖像通常以精心设计的家居环境为背景,让人一窥人物之间的关系,但《对话》却选用简单的背景。人物背后只有一扇黄色屏风,让观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手势和姿态上。霍克尼可能没有弗洛伊德的锐利目光或培根的存在主义世界观,但他的双重肖像却满载心理张力。
卢西安·弗洛伊德与大卫·霍克尼,2002年摄。David Dawson摄。照片︰ David Dawson。版权所有,2022 / Bridgeman Images。艺术作品︰ The Lucian Freud Archive。版权所有,2022 / Bridgeman Images
这三件来自保罗·艾伦珍藏的画作,创作时间只相距数年。在创作这些作品时,三位艺术家都处于人生阅历丰富、技巧卓越的阶段。他们的年纪虽然并不相同(培根比弗洛伊德年长十余岁,后者也比霍克尼年长十余岁),但他们的同代画家弗兰克·奥尔巴赫 (Frank Auerbach) 指三人却有一个重要的共通点——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可怕后,胸怀“一份对自由的好奇情感”。尽管这三位艺术家都专注于创作具象作品,但各自发展出自成一格的绘画和观察方式,也正好体现了这份自由精神。
先锋创见:保罗·艾伦珍藏第一部分| 11月9日 下午7:00(纽约时间,下同)
先锋创见:保罗·艾伦珍藏第二部分| 11月10日 上午10:00
拍卖地点
佳士得纽约
20 Rockefeller Center
查询
Max Carter
mcarter@christies.com
+1 212636 2091
Johanna Flaum
JFlaum@christies.com
+1 212 468 7174
页顶图片:
由左至右:卢西安弗洛伊德 (1922-2011) 《大室内场景W11(随华托)》(局部), 油彩画布,185.4 x 198.1 cm., 1981-1983年作,估价待询。 The Lucian Freud Archive. 版权所有,2022 / Bridgeman Images. 法兰西斯·培根(1909-1992),《三幅习作:自画像》(局部),油彩画布。每幅:35.6 x 30.5 cm., 1979年作。估价待询。 The Estate of Francis Bacon. 版权所有,/ DACS, London / ARS, New York 2022. 大卫·霍克尼(1937年生)《对话》,压克力画布, 152.4 x 152.4 cm., 1980年作。估价:5,000,000 - 7,000,000 美元。 David Hockney. 全部作品将于11月9日佳士得纽约先锋创见:保罗·艾伦珍藏拍卖中呈献
版权所有 2022佳士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