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苏富比呈献「大卫?索林杰」(David M. Solinger)收藏,估价合共超过一亿美元!

  • 苏富比亚洲
  • 2022年10月18日03时

苏富比呈献

「大卫索林杰」

(David M. Solinger)收藏


惠特尼美国博物馆前董事会主席、

慈善家、极具慧眼之资深藏家

与不少知名艺术家关系友好

云集20世纪欧美现当代艺术巨匠杰作

亚历山大考尔德、威廉德库宁、

尚杜布菲、阿尔伯托贾柯梅蒂、

胡安米罗、巴布罗毕加索


大卫索林杰(David M. Solinger ,1906-1996年)兴趣广博、才情洋溢,是不可多得的全才。他是首批专门研究广告宣传法例的律师,亦是几位知名艺术家的法律代表;他是影响深远的博物馆受托人,曾担任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董事会主席,是首位惠特尼家族以外担任这份要职的人;他是活跃的业余艺术家,绘画时碰到的困难让他更了解当时的艺术创作,并更贴近其他艺术家;他是不吝捐献的慈善名家,主动捐出多幅重要藏品到艺术机构与学校,包括他的母校康奈尔大学、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史密斯学院等。在此之上,索林杰对艺术的透彻理解、爱与热诚让他成为首屈一指的艺术藏家。


今年秋季,苏富比将在纽约和巴黎举行连场拍卖,呈献大卫索林杰收藏内超过90件精品,并以11月14日纽约晚间拍卖专场为这个精彩的系列揭开序幕。收藏内所有拍品估价合共超过一亿美元,成名已久的艺术大家与年轻新秀共聚一堂,共同道出战后大西洋两岸的艺术创作愿景。巴布罗毕加索、阿尔伯托贾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胡安米罗(Joan Miró)、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和保罗克利(Paul Klee)等欧洲艺术巨匠,加上巴黎年轻一代的冉冉新星,如皮耶苏拉吉(Pierre Soulages)、尼古拉德斯塔埃尔(Nicolas de Stal)和乔治马修(Georges Mathieu),还有美国同年代的领军人物,包括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弗朗兹克莱恩(Franz Kline)、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和阿道夫戈特列布(Adolph Gottlieb)的作品都在收藏之列。


专家导赏


大卫索林格:

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及

自学成才的收藏家


大卫索林格曾表示,他「大部分的收藏品都是在1950年代初期购入的」。对他而言,艺术与收藏艺术想法的来自一次突如其来的契机,由他服役后一次与朋友短暂的偶遇而起。当时这位朋友刚报读了犹太兄弟会(YMHA)的艺术课程,索林格便决定与他一同入读。这个经历令他终其一生也对绘画极感兴趣,他曾形容:「我渐渐不只假日会绘画,我整个夏天都在绘画。我会特意为了绘画而请假,不少专业艺术家对于我视每天花费六个或八个或十个小时绘画为假期感到大惑不解。」


大卫索林格与家中的藏品


他对绘画的热诚有增无减,亦越来越渴望了解其他画家如何面对他所遇到的难题,因此他开始到访画廊及博物馆。他购买的第一幅画作是鲁本.谭姆(Reuben Tam)的作品(该画现于惠特尼博物馆展出),之后他在收藏的路上便一发不可收拾,他曾如此形容自己对收藏的热爱:「在这次之后,我已无路可退。」在收藏历程中,他的品味被急速地磨炼,并自认「能够挑选发掘到出众的才能」,而他的收藏质量亦印证了他的确慧眼独具。


也许是命运使然,大卫索林格积极收藏艺术时,正值新一轮美式抽象主义崛起的时期。他被这些作品深深地吸引,并曾形容自己「看抽象表现主义画作的眼光非常不错。当时这种艺术风格的市场和将来发展也没有保证,但索林格依然毫无保留地积极购藏。


当时纽约艺坛颇为活跃,但索林格没有将自己局限于此,并将目光放远至全球各地:他是美国首批积极采购欧洲艺术品的收藏家之一,当时美国的观众才刚刚接触到尚杜布菲和皮耶苏拉吉等极具才华的欧洲艺术家的作品。


索林格不但热衷寻找大师级作品,同时亦发掘了不少前卫艺术世代中最优秀的佳作,与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经销商及画廊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在1950年代,巴黎和纽约这两个艺坛的创意核心的文化影响力一直不相上下,来自两地的艺术家也经常互相挑战交流,为对方带来启发,而索林格则借着建立他的私人收藏,在这样的背景之中为这两个现代艺术的中心建构起一道跨越大西洋的桥梁,在战前及战后时期促进了无数极具启发性的跨文化交流。




大卫索林杰与艺术界


1956年,大卫索林杰接到劳埃德古德里奇(Lloyd Goodrich)的来电,被对方邀请参加一个会议,与会者均为对惠特尼博物馆感兴趣的人。当时的惠特尼博物馆是私人性质,靠着格特鲁德范德比尔特(Gertrude Vanderbilt Whitney)1931年的捐款艰辛地独立运营。就此次会议,索林杰提出成立一个非营利企业,命名为「惠特尼博物馆之友」,这在当时是一个新颖的想法,实际上也落实得相当成功。不到十年,索林杰就升任为惠特尼博物馆的馆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位的非家族成员。他将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并扩展其财务来源、人员配备以及艺术收藏。另外,他筹得七百万美元资金,足以支持博物馆在麦迪逊大道及75街上落成新馆,此建筑由马塞尔布鲁尔(Marcel Breuer)设计。


Photo credit: Visko Hatfield


对于其他博物馆,大卫索林杰亦怀抱着有如对惠特尼博物馆的献身精神,带着满心的兴致及慷慨的胸怀。他在一生之中,曾将许多作品捐赠给不同机构,其中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赫伯特F约翰逊博物馆(Herbert F. Johnson Museum),当然也少不了惠特尼博物馆。


在博物馆及相关人员之外,大卫索林杰与当时的主要艺术家也来往甚密,他从这群艺术家中感受到了与别不同的善良品格和慷慨精神——他曾与杜布菲(Dubuffet)进餐、支持克莱恩(Kline)的首展、参加霍夫曼(Hofmann)的绘画课,也曾到访德库宁(de Kooning)的工作室。


精选拍品


威廉德库宁《拼贴》
1950年作,油彩、漆、纸本及图钉
估价:18,000,000 - 25,000,000 美元



德库宁的作品里有一种力量。一股热情。一股生命力。一种探索的精神,这正是一些伟大画作的标志。

大卫索林杰


1948年,大卫索林杰在查尔斯伊根画廊(Charles Egan Gallery)第一次看见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的作品,他后来回忆:「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整天。我被迷住了。我无法离开。」对于德库宁,索林杰一早慧眼识才,全面给予赞许,继而定期造访其工作室,建立起彼此坚定的友谊,他为惠特尼博物馆收藏以及自己私人收藏的德库宁作品都是直接来源于艺术家。


《拼贴》以炫目迷人的姿态体现德库宁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创作方式,而且迸发强大的内在抽象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典范佳作。


在整个20世纪四五十年代,德库宁经常运用拼贴手法来布局构图,他将不同形状描到纸上,然后以各种方式排列在画作表面。在此作中,他并没有舍弃这些层次元素,而以层层交叠的纸张、颜料、炭笔甚至是散落的银色图钉,营造了极其丰富的表面肌理。因此,《拼贴》不仅是一幅璀璨夺目、如珠似寳的杰作,更是以不同凡响的方式记录了德库宁优秀创作中的标志性手法。


《拼贴》曾于艺术家最重要的数个展览中亮相,包括1968至1969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以及伦敦泰特美术馆举行的巡回大展,展览具有里程碑意义;另外还有2011年至2012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主要回顾展;以及2016年至2017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具有历史阶段性意义的「抽象表现主义」展览。



阿尔伯托贾柯梅蒂

《三个行走的男人(大平台)》

1949年构思,1951年铸造,着色青铜

估价:15,000,000 - 20,000,000 美元


大卫索林杰在1951年到阿尔伯托贾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工作室参观,第一次目睹了这件充满力量的雕塑作品,相隔数月后便从艺术家的代理商巴黎马格画廊处购得此作。


《三个行走的男人(大平台)》构思于1949年,是贾柯梅蒂著名的群像作品中最早期的例子之一,早于1948年皮埃尔马蒂斯画廊的首次个展前,这些作品就占据了他的小型巴黎工作室。作品呈现了三个迈着步伐、交错行走的男人。


这件作品很特别,是艺术家为数不多的手绘上色作品之一。它表面的手绘品质相当精湛,无论是每个男人的深色头发到其中的绿金色细节,还是深红色底座上方的平台上、毛茸茸的灰绿色痕迹。具备这般出色细节的作品大多现属博物馆收藏,另外有少数曾经上拍并曾多次缔造贾柯梅蒂作品的拍卖纪录。


这件青铜雕塑是首度现身拍场,实属难得。其他的《三个行走的男人(大平台)》目前由全球各地的重要机构收藏,包括斯德哥尔摩现代艺术博物馆、路易威登艺术基金会以及巴黎贾柯梅蒂基金会。


巴布罗毕加索《扶手椅上的女子》

1927年作,油彩画布

估价:15,000,000 - 20,000,000 美元


这件作品不断吐露它的故事,

令我一直兴趣盎然。

大卫索林杰


巴布罗毕加索初次邂逅玛莉德雷莎沃特(Marie-Thérèse Walter)的三周期间完成了《扶手椅上的女子》。这位年轻美丽的情人兼「金发缪斯」出现在毕翁的许多杰作中,而《扶手椅上的女子》正是其中一幅她最早出现在毕加索笔下的作品。


毕加索和玛莉德雷莎沃特的关系多年来一直秘而不宣,因为毕加索当时与乌克兰裔的俄罗斯舞者舞者奥尔加霍赫洛娃(Olga Khokhlova)仍有婚约在身(他俩在达基列夫的巡回演出中相遇),而玛莉德雷莎却只得 17 岁。尽管如此,毕加索对她非常着迷,情不自禁将这位新欢姣好匀称的身体特征绘画出来。《扶手椅上的女子》中的玛莉德雷莎曲线玲珑、慵懒妩媚,一如她在毕翁笔下其他作品的形象。与此同时,毕翁对奥尔加日渐生厌,其笔下的发妻棱角分明而扭曲,与玛莉德雷莎的娇媚形态形成鲜明对比。奥尔加龇牙咧嘴的形象反映出她和毕加索的婚姻并不和睦,当中充满争吵和愤怒。


二战期间,毕加索委托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代为保管 11 幅画作,而《扶手椅上的女子》正是其中之一。后来,作品被送回巴黎,毕加索将之委托给他的经销商丹尼尔亨利坎魏勒(Daniel-Henry Kahnweiler);作品不久便由索林杰购入。


《扶手椅上的女子》意义重大,曾在众多重要的博物馆展览亮相,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939 年的毕加索回顾展(也是《格尔尼卡》首次在美国展出)、巴西圣保罗现代艺术博物馆 1953 年第二届双年展(当时毕加索的特别展览在场馆门外吸引大批人潮),以及英国泰特美术馆 2002 至 2003 年的现代主义展览「马蒂斯 – 毕加索」。


胡安米罗《女子与星星》

1945年作,油彩画布

估价:15,000,000 - 20,000,000 美元


另一位深得索林杰仰慕的艺术家是胡安米罗(Joan Miro),他的收藏中有不少于五幅米罗的作品。《女子与星星》绘于1945年,汇集多个米罗反复运用的主题,是继影响艺术发展的巨作《星座》系列之后的又一力作,米罗绘画此作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故本作某程度上记录了米罗经历战乱的感受。


在1945年创作的米罗作品当中,大概没有比《女子与星星》更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此画完成的确切日期为1945年5月7日,当日德军最高统帅在法国兰斯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结束欧洲战事。此画利用明暗色调的争持、平和与凶恶的人物并存、线条的轻重平衡,展现冲突的可怖和自由的希望,捕捉他经历史上重要一刻的复杂心情。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曾为米罗举行回顾展,当时这幅《女子与星星》与其他同系列的画作并排展出,附近也摆放了从这些绘画获得灵感的奇幻雕塑作品。


尚杜布菲《岩石风景》

1946年作,油彩碎沙画布

估价:1,200,000 - 1,800,000 美元



杜布菲有一种很奇妙的童稚气质,

那是任何小孩都展现不来的。

大卫索林杰



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令索林杰着迷不已,他是第一批真正了解和喜爱杜布菲作品的美国收藏家,六十年代初曾在家设晚宴款待杜布菲,亦购藏了他的多件作品。这组作品横跨对杜布菲事业发展至为重要的二十年,并囊括许多造就杜布菲的代表作的关键主题,包括一幅来自著名《乌路波》系列的精彩杰作,以及一幅罕见难得的早年绘画,该画作曾出展于1946年杜布菲在雷内德鲁安画廊(Galerie René Drouin)举行的首场个。


尚杜布菲《景致》

1967年作,压克力彩画布

估价:3,500,000 - 4,500,000 美元


我从没见过一张我不喜欢的杜布菲作品。

大卫索林杰



拍卖详情

大卫索林格珍藏晚间拍卖
The David M. Solinger Collection Evening Auction

纽约苏富比
11月14日下午5时30分
北京时间 11月15日 早上6时30分

长按二维码 浏览拍卖图录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