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炉,摆一盏,一心一意,一期一会。
「春天黎明很美。夏季夜色迷人。
秋光最是薄暮。冬景尽在清晨。」
《枕草子》
正如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所感叹的那样,一年四季的自然流转和岁时之美,早已深深印刻于日本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日常生活的切身之感和想象之源,在茶道中也不例外。
春
传蒋廷锡(1669-1732年) 《喜鹊祝寿》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74.5 x 46.3 公分
估价:10,000 - 30,000 港币
泉田之也 (1966年生) 积层纹茶碗
直径 11.3 公分
估价:10,000 - 15,000 港币
茶室的布置和茶具的选择,亦讲究与岁时相应。日本茶道大致将一年中的时间一分为二,五月初夏至十月入秋之间气候较暖,便使用架高的「风炉」来煮水,并选用开口较大、易于散热的「平茶碗」。
夏
须田克太(1906 - 1990年) 《山中无历日》
水墨纸本 立轴
131.4 x 32.5 公分
估价:60,000 - 80,000 港币
二代田辺竹云斋作 (1910 – 2000年) 昭和时期
日本竹编富贵提梁花笼
高 65.4 公分
估计:180,000 - 250,000 港币
十一月至四月天气转寒,则改用埋入地下烧炭的「地炉」来留存更多暖意,同时搭配开口较小、底部较深的「筒茶碗」。
茶碗的图案选择也会随着季节推移而变化,更添风物更迭之况味,如果在夏季使用枯枝寒鸦、霜林红叶图案的茶碗,则被视为不合时宜。和日本的俳句一样,茶道中茶具的取名也有「季语」之说。比如秋天的茶具就有「秋扇」、「菊慈童」、「初雁」之名,背后的故事皆有文化渊源,为献茶品茶再添一分值得深玩的趣味。
秋
佐久间藤叶(1963年生) 益子烧大陶罐
39 公分
估计:12,000 - 20,000 港币
「人间国宝」北大路 鲁山人 (1883 - 1959年)
昭和时期 鉄红志野茶碗
直径 13.1 公分
估价:220,000 - 300,000 港币
在日本茶道中,最正式的仪式称为「茶事」,融合了怀石料理与点茶仪式。茶事同样应和时令,不仅一日之中依据晨昏不同时刻各有讲究,还会应和四季风物,遍赏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比如中秋时节的赏月茶事,在清辉遍洒的夜晚,茶室内无需再有额外照明,甚至还会将遮挡月光的纸门和门帘拆除,在幽微月光下细品茶禅一味,是为「赏月茶」。
用来装饰茶室的书画称为「茶挂」或「挂轴」,常以禅语或中国古诗文相配。这些禅语和诗文除应和茶事主题之外,往往亦会延续对自然万物的关切,将季候的吟咏承载其中。比如春季的挂轴常有「一花开五叶」、「弄香花满衣」,夏季是「熏风自南来」、「清流无间断」,秋季则为「昨夜一声雁,清风万里秋」,冬季则常以「岁寒三友」和「红炉一点雪」来呼应当令的氛围和感受。
冬
井上有一(1916 - 1985年) 《乃》
水墨纸本 镜框
53.3 x 53.3 公分
估价:250,000 - 300,000 港币
初代宫崎寒雉(1632 - 1712年)
江户时期 铜筒花入
高 22.5 公分
估计:20,000 - 30,000 港币
至于用来妆点茶室的花朵,无论是春樱、寒菊抑或冬芍药,在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留给茶师的教导中,都要「如同生在野外般自然」。因为只有自然之花才拥有强韧的生命力,远胜于经过矫饰之后的浮夸之美。
在茶道诸般细节中,处处蕴藏着四时万物之美,它们经由形、声、闻、味、触五感的体察和磨炼,共同构成了美的传达,也正是茶道的魅力所在。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寒夜》
日本茶道中的中国陶瓷
中国的茶自唐代传入日本,惟未有广传。后至宋代经由荣西禅师提倡,日本茶道及喝茶风气再度流行起来。其中,宋代珍瓷也成为了日本茶道历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奠定其视觉文化内涵。本拍卖欣呈中国宋代古瓷,窥探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大师也受到宋代珍瓷启发,经日本自身美学及社会转变推移,继而形成日本茶道独特的鉴藏品味。
滑动查看更多
耀目闪烁漆艺
藤泽秀行 (1972年生) 油滴天目茶碗
直径12.1 公分
估价:60,000 - 80,000 港币
「人间国宝」音丸耕堂 (1898 - 1997年)昭和时期
堆漆嵌螺钿八仙花茶罐
直径 8.3 公分
估价:50,000 - 70,000 港币
「人间国宝」黑田辰秋 (1904 - 1982年)昭和时期
黑漆嵌螺钿吹雪茶罐
高 7.4 公分
估价:100,000 - 150,000 港币
文章转发自苏富比亚洲,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