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72年到2022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已拥有150年岁月。该馆是日本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博物馆,相比太平洋另一座古老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立仅晚两年。
为纪念建馆150周年,馆方推出特别展——“东京国立博物馆国宝大集结”,尤其值得留意的是,除了回顾150年的重点文物以外,此次馆藏的89件“国宝级”文物首次全出动,可谓所有压箱底的宝贝都倾囊而出,规模空前,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重磅大展。
虽然大家和小编一样没办法到现场,但我们可以继续云观展。话不多说,先睹为快!图片有点多,耐心看完绝对值回票价
东京国立博物馆 图源:雅舍美邸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推出特展
看点一
古代中国的珍贵书画
此次集体出动的89件“国宝”中,一大亮点是难得露面的十多件中国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有明确的收藏历史,有些在唐宋时期即传入了日本,乃美术史上的赫赫名迹。
被誉为“南宋山水画第一神来之作”
《潇湘卧游图》卷
南宋 《潇湘卧游图卷》(局部)
本作为现存中国宋代水墨山水画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过去曾传为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的作品,与顾恺之《女史箴图卷》等作品并列,在清宫中为乾隆皇帝收藏的四名卷之一,深受重视。不过近年得知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
南宋宫廷画家李迪现存作品中的“最高杰作”
南宋《红白芙蓉图》
南宋 李迪 《红白芙蓉图》2幅
李迪为仕奉中国南宋宫廷的画院画家,是南宋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从现存作品的纪年以及其子李德茂(亦为画院画家)的经历等来判断,可知李迪应活跃于南宋前半期,即十二世纪后半期。
李迪擅长描绘花、鸟以及动物,本画为李迪现存作品中的最高杰作。由于两幅均题有落款“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可知为庆元三年(1197年)的作品。
南宋宫廷画家梁楷人物画与山水画的代表之作
《出山释迦图》与《雪景山水图》
南宋 梁楷 《雪景山水图》
梁楷亦精于缜密的著色人物画,本图描绘的是经过长久修行仍未悟道的释迦出山的情景,但精细而写实的人物表现极为秀逸。落款为“御前图画 梁楷”,说明此画系梁楷在宫廷所作,是梁楷的著色人物画的代表作。
现存最古的禅僧书迹
颇受北宋徽宗和南宋高宗尊崇的
僧人圜悟克勤所书的《印可状》前半部、
大慧宗杲的《与无相居士尺牍》
北宋 圜悟克勤 《印可状(流圜悟)》
北宋 圜悟克勤 《印可状(流圜悟)》(局部)
圜悟克勤(1063—1135)为中国宋代的高僧,受到北宋徽宗和南宋高宗的尊崇,以著有《碧岩录》而闻名。本件为圜悟克勤送给弟子虎丘绍隆的《印可状》之前半部,也是现存最古的禅僧书迹(印可状指禅宗认可修行者的参悟并允其嗣法的证明)。内容述及禅由印度传入中国并至宋代分为各派的经过,且说明了禅的精神。书风虽不依定式,但具有经过严格修行而达到的淡泊意趣,自古以来被茶道家视为禅僧书迹之首,深受重视。
南宋 大慧宗杲的《与无相居士尺牍》
大慧宗杲(1089—1163)为中国南宋的禅僧,师事圜悟克勤修临济宗禅法,为大慧派的祖师,所开示的法语被集录成《正法眼藏》三卷。本件是大慧宗杲放逐于梅州时寄给友人无相居士的书信,笔致富于气势,为大慧宗杲的书迹中最受重视的作品。先由江户时代初期茶道家、禅僧江月宗玩收藏,而后又归身兼茶道家的诸侯松平不昧所有。
现存最古的《王勃集》之手钞本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诗文集
原有三十卷,如今仅残存卷二十九及卷三十
唐《王勃集》(局部)
本卷为中国初唐文人王勃(约649—677)之诗文集。本卷是现存最古的《王勃集》之手钞本,原为三十卷,然今仅残存卷二十九之《行状》一首(行状指记载死者身世、生前行谊、事迹之文章)、《祭文》六首中之五首,以及卷三十之吊唁书及祭文等四首。笔线细而字形稍宽,带有沈稳之气,其书风与前代之北朝相近。由于本卷并未使用武则天(约624—705)时期所制定的文字,因此被认为是在西元690年、则天文字制定之前,亦即王勃去世后十余年间所抄写的。
书写于唐代的两部作品
《世说新书》第六卷残卷、《古文尚书》第六卷
《世说新书》是笔记小说集的一种,为中国六朝时代的南朝刘宋文学家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所著,将东汉末年到东晋间名士的言行或逸事,以三十八个部门分别集录,并由南朝梁的文学家刘峻(字孝标,462—521)作注。
本卷京都国立博物馆所藏《旧山田家本》,原来是完整的第六卷,于明治时代被截为四段,现在的本卷是相当于第二段,存有第十门《规箴》的后半部一百十一行和第十一门《捷悟》的全文六十一行,共一百七十二行。被截为四段后的最后一段,即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旧神田家本》的最后题有《世说新书卷第六》,由此可知宋代以后虽名为《世说新语》,但在唐代则被称为《世说新书》。
唐《古文尚书》第六卷(局部)
《尚书》是记录了自尧、舜至秦穆公间历史的经典,又名《书经》,传说为孔子所编纂。《尚书》诸版本中有以所谓“隶古”体(即古隶,指秦汉时期之隶书)书写者,到了唐代,玄宗皇帝(712—756在位)因感隶古这种旧体字在解读上甚为不便,便敕令改为当时通行之文字。改写成唐代通行文字的《尚书》,后来得以广泛流传。由于本卷是奈良时代传进日本、玄宗皇帝敕令改写前之《尚书》,因此被认为是初唐时期的钞本。
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唐代七弦琴
为如今所知制作年代、制作地皆可考的
七弦琴中年代最早的一件
唐代·开元12年 黑漆七弦琴
据琴身内侧墨书铭文“开元十二年岁在甲子 五月五日于九陇县造”,可知此琴乃唐玄宗在位、开元十二年(724年),于四川省成都市附近的九陇县所制作的。在今日所知制作年代、制作地皆可考的七弦琴中,本件的年代最早。
看点二
代表日本艺术顶峰的文物
上面的精彩中国文物是不是看得意犹未尽?
当然,此次特展还是以日本本国的艺术佳作为大宗,书画、考古、漆工、刀剑、法隆寺献纳宝物等多种类型的文物,再现日本艺术魅力。
日本古代金工美术的代表作
金银镀龙首水瓶
飞鸟时代7世纪 金银镀龙首水瓶
这件龙首水瓶原传存于法隆寺,为明治十一年(1878年)进献给日本皇室的“法隆寺献纳宝物”之一。龙首水瓶由中国龙、波斯天马等两种东、西传统母题组合而成,是一件不论器形或是纹样皆洋溢着强烈跃动感的优秀作品。
日本障壁画宗师晚年力作
《桧图屏风》
安土桃山时代·16世纪 狩野永德《桧图屏风》
安土桃山时代·16世纪 狩野永德《桧图屏风》(局部)
本画以作为桃山时代金碧“障屏画”的代表作而闻名(障屏画泛指画于障子及屏风等室内隔间器具上的绘画,障子指隔间的木制拉门或拉窗)。曾为原八条宫家的皇族桂宫家所收,因明治十四年(1881年)时废除宫家而成为皇室的收藏。从画面上金属门把的痕迹,可知原为天正十八年(1590年)十二月所落成的八条宫邸中的“袄绘”(即障子绘)。当时狩野永德(1543—1590)执画坛之牛耳,而本画被认为是他晚年最后期的作品。
平安时代漆器工艺代表
单轮车蒔绘螺钿手箱
平安时代·12世纪 单轮车莳绘螺钿手箱
日本漆器一直广受欢迎,这件手箱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同时使用了“蒔绘”和“螺钿”两种技法,是平安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中“蒔绘”是用金、银、色粉在漆器上装饰纹样,“螺钿”则是将海螺贝壳镶嵌在器物上。
了解古坟时代后期武士装束的宝贵资料
埴轮武装男子立像
古坟时代·6世纪 埴轮武装男子立像
埴轮,一种用于墓葬的陶制明器,排列于坟丘四周,分为圆筒形埴轮和形象埴轮。形象埴轮有屋形埴轮、器物埴轮、动物埴轮,到古坟时代后期,人物埴轮出现。这件身穿铠甲,手持剑和弓箭的武士埴轮,就是让我们了解古坟时代后期东国武士装备的宝贵资料。
日本“汉画派”集大成之作
《秋冬山水图》
室町时代15世纪末—16世纪初 《秋冬山水图》
这两幅雪舟所作的《秋景山水图》与《冬景山水图》,原来被视为“夏冬山水”而收藏于京都曼殊院。也有学者认为,这原是四幅一组的四季山水图其中之两件。作者雪舟(1420—1506?),虽然曾学习过日本画家周文与如拙、中国南宋诸大家,以及明代浙派等各式各样的风格,然而在这两幅山水画中所见到的,带有安定感的构图,或强健的笔致等表现,则显示出雪舟个人独特的画风。
极少数的慈悲相孔雀明王
孔雀明王像
平安时代12世纪 孔雀明王像
平安时代12世纪 孔雀明王像(局部)
在印度,人们将孔雀明王视为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具有祈雨、攘除一切灾厄、带来安乐的神力。而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这幅明王像,是极少数将明王绘制成慈悲相的尊像。
同一空间内全部展示
19把被定为国宝的刀剑
平安时代·10—12世纪 三条宗近(名物“三日月宗近”)
以上所列,仅仅是东京国立博物馆本次特展所展国宝的冰山一角,但也足可见展览之重磅。另外,此次展出的89件国宝中有一部分是在10月18日到12月11日之间陆续交替展出的。
如果小伙伴们有机会实地观展,记得逐一打卡啦~或者可以直接上博物馆官网云欣赏:https://emuseum.nich.go.jp/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
往期精选
·
·
文章转发自收藏拍卖杂志,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