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首登拍场之大尺幅肖像巨作
《冠冕女子与国王饼》
描绘艺术家第二任妻子贾桂琳萝可
(Jacqueline Roque)
流露二人庆祝节日的甜蜜互动
立体主义美学精粹的完美呈现
10月7日于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拍
隆重登场
巴布罗毕加索《冠冕女子与国王饼》
油画画布,1965年1月11日至24日作,100 x 73 公分
估价:60,000,000 至 80,000,000港币
1952年,贾桂琳在法国瓦洛里的马杜拉制陶工坊邂逅了毕加索,两人很快堕入爱河,贾桂琳成为了毕加索的灵感女神,并一直厮守在他身旁,直至他于1973年离世为止。在毕加索漫长的人生路上,没有其他女性像贾桂琳一样,对他的生活和创作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她在毕加索笔下出现的次数更是群芳之冠。1954年,贾桂琳初次在毕加索的作品中现身。接下来的二十年,就是艺术史学家约翰理查德森口中的「贾桂琳时期」,可见她在毕加索晚年的艺术生涯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这段时期,摄影师大卫道格拉斯邓肯与毕加索夫妇逐渐变得熟稔,根据他的观察,两人
生活在他创造的世界里,在那里,他活得像个国王,但眼中珍视的宝物只有两件,一是自由,二是贾桂琳的爱。
大卫道格拉斯邓肯,
《毕加索与贾桂琳》,纽约,1988年,9页
毕加索精彩的创作生涯,以其缪斯女神的肖像作品最为经典。本作描绘艺术家第二任妻子贾桂琳萝可(Jacqueline Roque);贾桂琳成就了艺术家毕生最庞大、最长久的主题系列,入画频率大幅超越过往的女伴。在《冠冕女子与国王饼》中,毕加索利用立体派技法勾勒贾桂琳的轮廓:浓密的眼眉、亮丽的眼睛,以及其最标志性的长直鼻子,并营造出曼妙的雕塑感;其脸部分割为多个层次,阴影为侧脸、明艳亮丽的部分则为正面,增添视觉趣味;画作构图包罗粉红、祖母绿、天蓝、鹅黄等瑰丽色泽,几乎未见空白位置,使作品更显细腻缤纷。
毕加索素来喜爱描画笔下女郎盘腿或屈膝而坐,本作即为生动一例。画中的贾桂琳衣着华丽,散发着一种古典的韵味:坐姿端正,头戴王冠,而手中持象征好运的国王饼是法国人庆祝一月份主显节时里藏惊喜金币或玩偶的传统法式甜点,抽中者可获得一天当国王或皇后的奖励。本作创作于1965年1月11日至24日,为主显节后,贾桂林或是吃国王饼中奖,故毕加索在画中为她戴上王冠,把妻子塑造如女王般的典雅姿态,充分表现出艺术家宠爱妻子的一面。
画作局部:头戴冠冕的贾桂林
本作尺幅达100 x 73公分,并由艺术家于画作右下角亲笔署名,属毕加索创于五、六〇年代之贾桂琳肖像中较大尺幅之作,相类而尺幅稍小之作曾拍出近2,000万美元(1亿5,000万港币)高价,包括2021年登临香港苏富比并以1亿9,000万港币创出亚洲纪录之《抱膝女子》。
画作局部:罕见艳丽的桃红色毕加索签名
//
巴布罗毕加索《抱膝女子》
油彩、力普林釉漆画布,一九五四年作,
92.2 x 73 公分
成交价:191,651,000 港币
(香港苏富比,2021年十月,拍品编号1017)
*艺术家亚洲拍卖纪录*
《冠冕女子与国王饼》著录于克里斯蒂安泽沃斯编写之〈巴布罗毕加索全集 1965至1967年〉中,并附黑白图版,而对上一次公开亮相已是1988至1989年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举行大受欢迎的毕加索重要个展。本作诞生近六十年后首度亮相拍场,机遇难得。
毕加索《冠冕女子与国王饼》作为压轴之作登陆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间拍卖意义非凡,与常玉《红底瓶枝》以及赵无极《15.02.65》联手还原1960年代东西艺术大师云集的法国艺坛。
常玉《红底瓶枝》
常玉及毕加索皆与法国著名小说家和收藏家亨利·皮尔·侯谢相识,而常玉亦在一九四五年为毕加索于《巴黎解放日报》写下一篇专栏,两人可谓是渊源深厚。从精巧花瓶中蔓延伸展的花枝悄然等着绽放,即使身在寒冬,也映现对冬去春来的期盼。在中国传统中,花卉冰中孕蕾、雪中开花,蕴含坚毅与优雅的象征意义,而《红底瓶枝》中的寒花,亦映照出了常玉于一九六〇年代的切身经历。艺术家浮沉巴黎艺坛多年,却在此时初现转机,首先在一九六一年为到访巴黎的张大千设计展览目录,后于一九六三年受民国驻法文化参事郭有守邀请,出席为留法学生而设之座谈会,后来又应民国教育部长黄季陆之邀请,计划来年前往台湾师范大学授课及办展,引证艺术家当时广获旅法华裔文艺圈及包括赵无极、朱德群、谢景兰等后辈的尊崇,漂泊海外多年,终要落叶归根的情思纷纷涌现,正是时候奠定自己在艺术上的最终成就,而《红底瓶枝》即是建基于此宏愿的创作成果。常玉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对传统国画中经典的梅兰菊竹十分熟悉,并时常用作主题进行艺术创作。此作中的寒梅不仅寓意着傲雪迎霜,寒凌独放的高贵品格,更有艺术家苦尽甘来的心灵寄托。
//
原藏家访问视频
常玉油画全集总编辑衣淑凡女士与常玉《红底瓶枝》原藏家伊夫·哈皮利于画作前对话。Courtesy of the Andrea Frank Foundation
《红底瓶枝》的历史文献齐全,常玉油画全集总编辑衣淑凡女士曾与常玉《红底瓶枝》原藏家伊夫哈皮利先生于本作前对谈,过程由罗勃法兰克(Robert Frank)拍摄成纪录片段,此珍贵文献现由安迪利亚法兰克基金会(Andrea Frank Foundation )保存;本作亦曾展出于二〇〇一年台北历史博物馆〈乡关何处:常玉的绘画艺术〉展览,并着录于两册〈常玉油画全集〉中,极具学术价值。
左右滑动查看资料
赵无极与毕加索早于五〇年代相识于巴黎,成为忘年之交,而《15.02.65》与《冠冕女子与国王饼》更同时于一九六五年初诞生。两幅作品风格迥异,却分别是赵无极和毕加索当时的顶尖杰作,可见当时巴黎画坛百花齐放的盛况。《15.02.65》正是赵无极「狂草时期」的巅峰之作:迅疾澎湃的狂草线条从左右两侧闯入画面,在中央交集冲突,而明黄色调则如金光一般燃亮画面,绘制出一幅气势磅礴如万马奔腾的作品。近赏《15.02.65》,彷佛能透过狂野的笔触,看见年富力强的赵无极站在这巨幅画布前,提起画笔,潇洒淋漓地进行一次创作上的搏斗。本作创作于赵无极与纽约库兹画廊的合作期间,凝聚了赵无极狂草作品的经典元素。本作曾在一九六五年赵无极库兹画廊个展中以最重要作品展出,而罕有印刷图录的库兹画廊也为了这次展览特别用本作制作了宣传单张;在美国史密森尼学会收藏的库兹画廊档案,更可发现多张库兹画廊拍摄《15.02.65》以作记录的照片,弥足珍贵。
左右滑动查看拍品资料
香港苏富比
现代艺术晚拍
10月7日
*晚拍合作伙伴: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点击图片阅览相关文章
文章转发自苏富比亚洲,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