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瑕焕彩
北京嘉里大酒店
(朝阳区光华路1号)
盖钮装饰菊瓣,盖面饰洋彩瓜瓞绵绵纹,器身通景纹饰与盖面相呼应。画面以洋彩勾描缠枝花卉,花卉枝蔓勾描细腻,舒卷自如,花瓣处施彩厚实,以细小笔触堆砌其上,质感强烈,极富立体感。花枝间又生出香瓜颗颗,瓜棱清晰,生熟可辨。花果间又见蝴蝶翩翩,极富生机之感觉。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清代乾隆时期,对这种瑞意的追求达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可谓饰必有意,意必吉祥。如《清宫瓷器档案·奏折文稿》中载“乾隆十二年(1747 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内务府大臣三具奏呈,旨:……该监督年节进贡偶尔随意用洋彩,吉言新式之类,不在此限,钦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洋彩之花样,吉言新式”瓷器作品之喜爱。“瓜瓞绵绵”一词引自《诗经》“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之句,瓞者,小瓜。藤蔓延绵不觉,瓜内籽实尤多,寓意子孙满堂,世代相传。而本品即为乾隆时所创制地“吉言新式”作品。传世所见乾隆色地洋彩作品,多为高身太白罐造型,而少有将军罐之造型,这亦为本品亮点之一。
内壁分别为扁菊与茶花各三朵组成缠枝花卉纹,枝蔓缠绵,柔美舒畅,妍花盛放,各见风姿。外壁口沿绘回纹一周,腹壁装饰单层长仰莲瓣纹,莲瓣排列疏朗,颇见韵律之美。通体纹饰布局紧凑,青花色泽浓艳深沉,为典型苏麻离青呈色。
参阅:《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92-193页,图23
永乐时期,景德镇御器厂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本品即为这一时期所制御窑青花隽品,其造型端庄,纹饰布局严谨,青花发色深沉,颇具古雅静穆之感。同类型作品见国家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所藏,可资比较。
炉钧釉始烧于雍正朝,是一种以炉内低温烧造而成的仿钧釉,主要以流淌的蓝釉形成自然垂流条纹,其间密布红色或青色斑点,是清代单色釉中别具特色的高贵品种。乾隆朝以后以蓝炉钧较为常见,本品即为标准的乾、嘉炉钧釉色。
嘉庆早期御窑厂瓷器烧造基本沿袭乾隆一朝,制瓷工艺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几乎与乾隆朝无异,故有乾嘉窑之说。本品正是嘉庆朝早期御窑厂延续乾隆制瓷工艺之作,其艺术表现力不输前朝。另外,检索公私收藏,得知同类型嘉庆炉钧釉作品存世甚鲜,颇值珍视。
黄地绿彩的烧造技法是先于素胎上施黄釉,后用绿彩在锥刻好的暗纹上彩绘,低温烧造而成。黄地绿彩品种始见于明代永乐官,为皇家专用的御窑装饰类别。康熙朝恢复了许多明代官窑传统品种,此式黄地绿彩云龙纹茶碗即为一例,清代此后多有延烧,其时专供贵妃、妃日常使用。
有清一代,此式黄地绿彩云龙纹,若不涵盖仿明式龙纹者,可分两式:其一,口沿不作装饰,胫部装饰海水江崖纹,清三代较为多见;其二口沿装饰卷草纹,胫部装饰如意云头纹,乾隆及以后较为多见。本品即为前者,龙纹颇合乾隆嘉庆时期特征,成对出现,颇为难得。
洒蓝釉创烧于明宣德时期,又称“青金蓝”釉、“雪花蓝”釉、“盖雪蓝”釉,属于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高温色釉。施釉工艺采用吹釉法,釉面满布均匀的水渍样蓝色斑点,而其中透出的白釉地斑片,犹如雪花飘洒在蓝地上。康熙时期,洒蓝釉技艺已臻成熟,雍正时期于洒蓝留白中添加沥粉堆白工艺,使得纹饰相较普通洒蓝釉留白更上档次。而雍正洒蓝釉堆白,因工艺复杂,仅见盘、碗两式,可见其烧造难度之大,级别之高贵。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腹部青花通景绘三国演义之铜雀台比武故事图。画面中红日高悬,松柏掩映,曹操头戴展脚硬幞,身着朝服,立于铜雀台之上,观众将士策马比武。台下见众将士策马扬鞭,或手持兵刃立于一旁观看,场景颇为激烈。整幅画面场景宏大,故事主题突出,青花呈色层次清晰,不失为一件崇祯上品细料佳作。
访贤图是明末清初瓷器中颇为流行的瓷器装饰纹样,其内容无外乎有周文王访姜太公,武丁访傅说几类。其中最为常见的要数第一类,然而最易误读的要属本品所绘百里奚饲牛拜相人物故事。百里奚,姜姓,春秋虞国人,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饲牛拜相的故事是其于楚国养牛,被秦穆公听闻其才,欲重金赎回。秦国谋臣却说楚成王令其养牛,自然不知其才,重金恐变,不妨即以奴隶市价五张黑羊皮换之,故其号曰五羖大夫。使得百里奚终归秦国并拜相委以重任,成就一番事业。然而此类故事内容,也最易误读为“丙吉问牛”故事。
此件作品从文尾落款得知,其为明人潘斌绘制而成。潘斌其人生平暂不可考,但从传世所见潘斌青花作品可知,其当为明代崇祯时期雅好笔墨之人,同时亦是一位颇具实力的瓷绘名家。本品题写诗文或为潘斌所作,借《小雅·鹿鸣》变体而来,如《鹿鸣》句“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我有嘉宾,德音孔昭”等句,均有借鉴之意。末句“匪藉墨曷登文陛”颇具点题之意。另外,结合国家博物馆所藏一件落“己卯(1639年)秋日,于如意轩写,潘斌”款的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得知本品亦当生产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左右,另外,根据本品钤印“继武”,可知此或为潘斌字号。二者同出潘斌之手,画工近似,笔法精妙,可谓崇祯青花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极大的研究价值。
《长公妹》为明末清初时的杂剧作品,由南山逸史撰,其真名未详。其中“考婚”一节主要讲述了苏轼之妹苏小妹于结婚当天,三考其夫秦观,一考作诗,二考猜谜,三考作对,三题答对方可成婚。秦观顺利答完两题后,在进行第三考作对时,思考许久不能作答,于是苏轼幕后暗自以投石击水的方法对秦观进行提示,秦观方才顺利答出对文,与苏小妹成婚。本品画面中将苏轼欲掷石击水的动作描绘的颇为生动。
“桐叶封弟”出自《史记·晋世家》,故事主要讲述了西周时期,周成王年少时与其弟弟叔虞一起游戏,并削桐叶为珪赐予叔虞,并戏言以此桐叶封叔虞到唐作诸侯。于是史官让成王选择封侯的时日,但成王言“吾与之戏耳”。史官言“天子无戏言”,于是叔虞就被分封到唐做了诸侯。后以“桐叶封弟”特指帝王封拜。本品造型端庄挺拔,所绘人物故事描绘细腻,主题突出,笔法灵动,为熙朝丹青佳作。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腹部粉彩通景绘群仙祝寿图,画面依人物站位可分两组,一组为福星和寿星组成,一组由群仙组成,画面呈群仙祝寿之势。其中一小童手持宝瓶,瓶中飞出红蝠蹁跹,呈现“洪福齐天”之吉祥寓意。另外,画面一隅可见白鹤立于苍松之上,呈“松鹤延年”之寓意,可谓画意浓浓,寓意祥瑞。
雍正粉彩以此式描绘细腻入微人物纹样最为人所称道,而这其中的大体量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可推测其制用不凡。本品体量硕大,所描绘更是大人物,七位神仙人物姿态各异,描绘生动,山石、树木更是颇具时代特征。整幅画面构图严谨,设色富丽,人物描绘生动,彰显了雍正时期不俗的粉彩装饰工艺,不失为一件品质颇高的雍正粉彩佳作。
滑动可浏览全图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