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山房主人眼光独到,多年来潜心搜求,以瓷会友,艺海同游。此次“艺海山房藏瓷”释出的三十六件藏品以清代御窑瓷器为主,明末清初画意瓷器为辅。艺海山房主人的收藏种类之丰富多彩着实令人赞叹不已。本次封面作品“清雍正斗彩缠枝花卉纹镗锣洗”,盘心斗彩团花纹为饰,外生姿态各异的各式缠枝花卉,雅态艳姿,属雍正御窑佳作,尽显臻于至美的内廷恭造风格。
艺海山房藏瓷
北京嘉里大酒店
(朝阳区光华路1号)
盘心以斗彩团花纹为饰,以石竹为花心,外生姿态各异的各式缠枝花卉,或含苞待放,或芬芳吐艳。团花构图严谨,设色丰富,花叶汇聚成团,优雅曼美而淡雅怡人。外壁及近足部饰斗彩变形如意莲瓣纹一周,莲瓣大小错落,勾描精细,填彩精准。外底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种落款方式带有明显的追慕成化之意。
镗锣洗,因形似“镗锣”而得名。瓷质镗锣洗者,有盂形和浅盘形两类,本品属于后者,两者皆为案头文房佳具。查阅国内外馆藏资料所见雍正斗彩同类物尚有弧腹高圈足一类,但不论哪种类型,存世皆不多见。另有一式不书款识者,可参见中国嘉德2019年10月15日拍卖会第4309号(成交价483,000元)
成窑斗彩冠绝古今,康、雍、乾三代均对成化斗彩十分推崇,其间又以雍正仿效几可乱真,常言“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盖因成化斗彩器胎薄工精、画意典雅的风格引起了雍正帝瓷艺追求的共鸣,故屡次指示对成窑器物进行仿烧,雍正时期成为继成化之后斗彩瓷烧造的第二个高峰。雍正斗彩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本朝自创样式,另一类则为仿成化作品,精致逼肖,又揉入己意,本品即属后者。
本品无论尺寸、式样,还是纹饰,基本保持成化时原状,仅口径略大,以及腹部所绘枝叶稍加变化,较成化更为繁密。全器纹饰繁密,青花勾边纤细、发色青翠淡雅,笔触纤细,斗彩色泽淡雅、填彩精准,两者搭配相得益彰,给人以清雅隽秀的风韵,成对出现,弥足珍贵。
上海博物馆藏品
红彩匀正,绿彩娇翠,黄彩明泽,与平淡朴素的釉下青花相相映成趣,更显隽秀,将斗彩之趣发挥的淋漓尽致。纹饰笔法细腻,图案新颖,极富艺术性,加之体量硕大,或受到西洋巴洛克及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影响。
此种纹饰布局的大盘,乾隆朝见有黄地青花及青花者,其中黄地青花较为多见,青花者少见(可参见香港2006年5月30日春季拍卖会第1412号),其纹饰布局及尺寸均与本品一致。故本品虽不书款识,但其乾隆御窑性质毋庸置疑,或可推测其为乾隆早期,此式初创时期的作品,而后此式斗彩具款作品亦未尝见,故凸显本品之特殊之处。
本品使用时应与盖碗、茶壶配套使用。此类放置茶碗、茶杯的托盘,乾隆前以漆制品为主,乾隆朝瓷质茶船多见且装饰多样,嘉庆朝基本沿袭乾隆朝装饰手法;此式茶船大多长约十四公分,见有青花、色地粉彩、珐琅彩等装饰,多绘有缠枝莲纹或福寿纹。
Lot 2012
参阅:《薪火英华——二十世纪景德镇瓷艺回顾》,景德镇陶瓷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4年,图146
崇祯筒瓶所绘人物故事图所取材于戏曲小说、历史故事等,以叙事性为主,如本品绘有八仙庆寿,取其吉祥寓意者较少见;崇祯朝多绘八仙庆寿图于笔筒、炉、罐之上,画面多似横卷,构图不及本品之饱满。此器画意生动,青花色泽明亮,且浓淡有致,绘工亦细腻传神,人物衣纹明暗褶皱清晰可见,实为崇祯青花笔筒之精品,收藏价值极高。
颈部所绘故事选自《三国演义》之“孔明巧布八阵图”一节。吴蜀夷陵一役,刘备大败。陆逊追至夔关,遇此阵,误入此阵而许久不得出,突然阵内现老翁,将陆逊一班人马带出阵外。经询问得知老翁乃诸葛亮岳父黄承彦,陆逊慨叹孔明所设阵法之精妙,自愧不如,下令收兵回吴。画面中持杖绿衣老翁即黄承彦,与其相对马上将军应是吴国镇西将军、大都督陆逊。
腹部所绘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骑白马者为马超,骑黑马者为张飞。马超应张鲁之命,带领两万大军驰援刘璋,攻打刘备的葭萌关。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