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是血液中的红色,也是人们之间关系的象征。红色在亚洲有着很强烈的意涵,同样,红线也是。你的生命所有其实就是红色的线,我们都跟随着这些红色的线,如同我们的命运。”
——盐田千春
甫落幕的第一届 Frieze Seoul Art Fair,展场里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就是盐田千春。当前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盐田千春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之一。
盐田千春 2017 年作品,《BOATS SAILING IN THE SKY》,2017 年于瑞典 OpenArt Biennale 展出
(圖片來自:Sofia Isaaksson)
近年在艺术市场强势崛起的盐田千春,归功于从 2019 年于森美术馆举行的“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大展。一路从东京,巡回至台北、上海,乃至此刻正于澳洲昆士兰艺术博物馆,每每都吸引了大批观众。展览深深撼动人心,许多观众甚至一刷、二刷,乃至三刷入场。森美术馆馆长,亦是《颤动的灵魂》策展人片冈真实(Mami Kataoka)这样观察:“驱使盐田千春创作的原动力,是一种面对生和死、面对将来种种未知状态产生的‘看不见的恐惧’。这对生活在高度不确定中的当代社会大众而言,非常能产生共鸣。”
盐田千春作品《去向何方?》,是“颤动的灵魂”巡回展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当我们步入美术馆巨大的展厅,由远而近,走进巨大的毛线与现成物组合而成的盐田千春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人感受到巨大的涡漩在前,有人感受一股喷薄而出的压迫。例如巡回展中,一艘艘悬吊于半空、以白线细密缠绕的船列,合组而成的《去向何方?》作品,勾起每个人展开各自的身心灵旅程。盐田千春作品有三种主要的毛线色系:鲜艳如血的红线、黑黝深邃的黑线、纯洁至美的白线,在眼前呼唤着人们走进。但一靠近作品,甚至有些作品能够步入其中,一股宁静感却包覆着我们,身旁的毛线,成了我们的盾牌蚕茧,宛若回到初生。
盐田千春《不确定的旅程》作品,亦是“颤动的灵魂”巡回展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除了拥有巨大展场的美术馆,一般我们很难收藏如此恢宏的盐田千春装置作品。于是,她的毛线画布,她的中小型装置、雕塑、版画,就成了一级到二级市场藏家关注追逐的焦点。本次秋拍,保利香港推出盐田千春专辑,涵盖画布、纸本、装置、版画等媒材,包括迄今出现拍场的最大尺幅盐田千春画布作品,完整呈现艺术家的创作脉络。
线之流动,宇宙从一根线开始
她,是将毛线运用到艺术创作最为人知的当代艺术家。盐田千春手中的毛线,被其称为一种自我与宇宙天地建立联系的材料。她透过线来构造几何形状,这些相互密切连接的线条组合而成充满能量的空间,在探究每一个外部空间的同时,艺术家也透过这些交错相织的毛线,对人内心的情绪和感情做出演绎与探究。
盐田千春擅长用线来包覆我们日常的物品,从衣服、鞋子、钥匙、书本到剪刀等,无数的物件,宛如被封印在丝线铁网里,也封存了一切,记录了曾经的存在
《生存的状态(剪刀)》
盐田千春
《生存的状态(剪刀)》
2020 年作
金属、框、剪刀、线
30 × 30 × 30 cm.
估价:HKD 350,000 – 600,000
▼左右滑动查看拍品细节▼
盐田千春知名的装置“生存的状态”系列,主要有红色、黑色与白色三种毛线媒材。此次呈现的《生存的状态(剪刀)》一作,以白线的毛线缠绕白色的铁框,内置 2 把剪刀。剪刀可以是艺术家创作时裁断线的工具,同时类似的剪刀模型也让人想起医院中手术必备的专业工具,而此两种剪刀,均对艺术家的创作与人生有着重要的陪伴之意涵。简单的现成物构件,组合成意味深远的艺术作品。盐田千春透过丝线与铁盒,将生活里我们见到的日常物件置于铁盒里,用毛线层层包裹住,宛若封印住使用的记忆。物件随着记忆,长留作品。《生存的状态(剪刀)》作品,白色代表纯洁,亦象征着从无到有的起始状态。但在日本文化里,悼念人们逝去则使用白色的花,同样带有终结的意义。开始到终结,纯洁,剪刀,排列组合而成让人们对映自身存在状态的作品,这就是盐田千春作品的独到之处。“生存的状态”系列里,我们可以透过铁盒里的物件看到人,人们在使用的物件上留下痕迹,留下记忆,即便斯人已逝,这就是盐田千春作品里“不存在的存在”。
盐田千春 1972 年出生于大阪,从小立志决定成为艺术家,脱离原本的渔业工厂家庭。她 1992 年就读京都精华大学美术学部的油画系,而后前往澳洲作为交换生进修。但她发现,自己很难在绘画中突破创新,于是逐渐从二维空间的绘画转向行为艺术等更广泛艺术形式的尝试。1997 年,盐田千春来到德国的布伦瑞克造型艺术学院进修,之后就读柏林艺术大学。当时的盐田千春是世界著名行为艺术家——南斯拉夫的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学生,参与了阿布拉莫维奇的多项行为艺术活动。而行为、多媒体等各种艺术形式也对盐田千春以后创作中涉及空间,物件的运用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盐田千春的作品融合连接行为艺术、雕塑和装置艺术中的许多层面,成为艺术家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语汇。
2005 年,盐田千春被诊断罹患卵巢癌,病痛使艺术家更直观面对生死。她将对生命从何而来,往何处去的诘问,置入自己的创作。或许因为艺术家曾在日本京都、澳洲堪培拉与德国柏林修读艺术,而今定居柏林创作,她亲身经历旅人般漂泊的生活。又或许因为身体面对治疗与癌症的复发,使其面对生死的思考更为迫切。这些超越国籍文化的撞击更加倍促成了盐田千春作品里,能深深引发观者共鸣的情愫。
《肌肤》
盐田千春
《肌肤》
2016 年作
线 画布
170 × 140 cm.
估价:HKD 1,200,000 – 2,200,000
此次的《肌肤》一作,达 170 × 140 cm,是拍场上迄今出现最大尺幅的盐田千春画布作品。透过红色的毛线,缠绕于画布上形成了一片红色的抽象画作,命名为《肌肤》。《肌肤》创作于 2016 年,红线交织而成的画面错落有致,艺术家作品以粗细不同质地的线编制画面。左上方犹如浓云密布,而延至中心则仅有稀疏的细线,精密的构图犹如浓云密布的天空,又好似一副浓淡合宜的水墨抽象作品。
红色毛线,是盐田千春最具标志性的创作媒材。大学时代专攻油画创作的她,一直苦恼无法找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没有原创的作品就没有生命,于是她不断思索,透过什么样的创作媒材展现自身的独特?盐田千春发现了毛线很合适,线与线之间会紧绷,拉扯之下会断裂,会纠缠不清,各式各样的关系就在线与线之中,这就宛如人与人之间。于是,盐田千春从毛线,开展出她的独特创作。
此幅《肌肤》,血色般的红线缠绕于画布上,肉眼看上去是线与线之间的交错,但表相之下,是“不存在的存在”,亦是盐田千春作品的核心:意喻著血缘与生命之间的羁绊,艺术家透过作品让人们深深思索。《肌肤》一作的尺寸,就像艺术家把美术馆展览等级的大型装置之作,浓缩于这幅《肌肤》里。仔细探究作品的细节,既像是人们血管的微观,亦像是极致的编织工艺,每一块方寸之地都有着抽象的美感,丝线连结起来则构成了庞大的血脉网络,映射出人与人之间千变万化的种种关连,吸引着我们进入作品世界,思索自身。这就是盐田千春作品旁人难以企及的魅力。
《光》
盐田千春
《光》
2014 年作
水彩 油 墨 纸本
40 × 30 cm.
估价:HKD 150,000 – 250,000
《红气球》
盐田千春
《红气球》
2014 年作
水彩 油 墨 纸本
40 × 30 cm.
估价:HKD 140,000 – 240,000
此次有 2 幅纸本作品,是艺术家使用油彩与水彩颜料,绘出自身的状态。《红气球》一作,像是怀孕的艺术家或任何人,仰躺在仿佛用毛线编织而成的床,拿着《红气球》望向天际。远远望之,画面又像是一艘船即将远行,航向未知的旅途。《光》一作,穿着连身裙的女子双手展开迎向天际,就像是迎接着一轮一轮的红日。在创作前一年的2013 年,盐田千春历经了六个月的孕期后不幸流产。几个月后,当年撑起一家的父亲离世打击著艺术家,但她重新再起。这 2 幅纸本作品,是艺术家心境再起的最佳映照。盐田千春曾经苦恼于无法画出原创的作品,而几乎放弃了绘画创作。她直到 2005 年罹癌后才重新提笔。当时,盐田千春突然有一种体悟,绘画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于是她豁然开朗,迄今持续提笔绘画。
盐田千春,她透过一系列不同媒材的创作,探究着艺术世界乃至人类的大哉问:我们从何而来,从何而去,乃至身份认同、人与人的界线乃至地理疆界、存在与不存在,深深触动人们的情感。用作品具体而微地呈现出记忆、梦幻乃至人们的各样情绪。盐田千春,一位已然占据当代艺术史篇章的重要艺术家,正用她织就的线条,一页又一页翻新我们的当代艺术世界。
2022年保利香港秋季拍卖会
预展及拍卖详情
现当代艺术专场
预展日期:2022 年 10 月 7 日至 9 日
预展时间:早上 10 点至晚上 7 点
预展地点:太古广场一期 1512 室
(香港金钟金钟道 88 号太古广场一期 15 楼)
拍卖日期:2022 年 10 月 10 日 早上 11 点
拍卖地点:保利香港艺术空间
(香港金钟金钟道 88 号太古广场一期 7 楼)
查询
+852 2303 9899
info@polyauction.com.hk
版权所有2022保利香港拍卖
文章转发自保利香港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