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古吉金——瓷杂专场
中国上至夏商周的青铜器文化,到汉唐以至宋明以降的铜器文化有着连绵不断的内在联系,同一个造型可以延续数千年。当然由宋代至明清,铜器便不断融汇进更加多元复杂的观念。或者说一件铜器具有了更加多元的功能,它的珍贵性和稀有性成了收藏家引以为傲的地位象征。随着近年中国大陆的文化复兴,这些精灵般的古物也成了风雅之士借机怀古的引线。
Lot 813
清乾隆铜胎珐琅龙耳灵芝盖四小鬼足香炉
高:27cm
出版记录:Spink& Son’sGalleries ,Old Chinese Cloisonne Enamel,1992。
来源:英国伦敦斯宾克(Spink)拍卖行旧藏。
这是一件上世纪初由英国伦敦著名拍卖行斯宾克所收藏的清乾隆时期铜胎珐琅龙耳灵芝盖四小鬼足鼎式香炉,其造型新奇、繁缛华丽、工艺复杂,是乾隆珐琅工艺成就的突出代表。
Lot 814
清汉白玉掐丝珐琅太平有象尊(一对)
高: 29cm
此对太平有象摆件为清乾隆宫廷标准的陈设形制,而材质较为独特,拍卖市场中所见唯此一例。器以白石雕琢为白象,象身丰满粗硕,蒲耳如扇,周身布满褶皱,颇有富贵吉祥之意。象首戴嵌宝项圈,身披缠枝莲纹挂毯宝鞍,上托莲座及宝瓶,宝瓶亦满施缠枝莲花及如意纹。象身饰品皆用铜錾胎珐琅工艺,须先在铜胎上剔地錾出繁缛华丽的缠枝莲花纹饰,鎏金后,于纹饰空槽中填入各色珐琅再行烧制,方有此瑰丽繁缛的纹饰图案。象足所踏莲台宝座亦为铜錾胎珐琅工艺,镂雕仿西洋茛苕为边牙,下承俯仰莲座,每枚莲瓣中亦填天蓝色珐琅为饰,并形成莲瓣凸起的立体效果。佛教中白象为普贤菩萨坐骑,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随佛教传入中原,白象亦成为中国古代经典的吉祥意象,宋、明画家的洗象图中常有丰满的白象形像,乾隆帝尤爱明代画家丁云鹏所作洗象图,曾命宫廷画师摹作,其亦或为本品白象造型之渊源。清代宫廷常用白象托宝瓶,表“太平有象”的吉祥寓意,于瓷、铜、珐琅中皆有此器型。本品特别之处在于巧用不同材质,用素雅白石作白象,繁缛的錾胎珐琅作挂饰宝瓶,对比间更显精巧如生,当为乾隆宫廷造办处摹古而创新的佳作。
Lot 816
明铜鎏金饕餮纹错银三足出戟鼎
高: 29cm
明末清初之际,慕古之风盛行,商鼎周尊造型的器物开始出现在上层社会的装饰之中,并成为文房清供之佳物。此鼎承袭商晚期分档鼎形式,腹较深,分档甚浅,柱足较长。器表温厚润美,光泽内敛,间以鎏金工艺,器身嵌银饰青铜底纹,饕餮纹则以错金工艺表现朴拙大雅,宛如天工在工艺美学上,此鼎可谓是稀世之作,弥足珍贵。款制有法有度,讲究“天圆地方”,其蕴含的文化渊源及内涵,实为数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这般巍巍巨器在古时大多作为皇帝御用及祭祀神祗;收藏于今日,则可将其置于厅堂、书房之中,古今对话,共赏清趣。
Lot 820
明 错金银凤首提梁盉
高:21.5cm
此尊提梁盉造型奇特,以神鸟和神兽为题材,富有神秘主义气息。凤鸟昂首张嘴,双目圆瞪,双翅伸展,威武凶猛,似乎正在恐吓头上趴着的熊状小神兽。颈与鸟喙形成盉流,而双翅与盉身自然贴合在一起,融为一体。盉身为圆扁形,重心低矮平稳;顶部开口,安装一钮盖。一条兽形提梁凌空而起,横跨盉身正中,越过盉盖,势如长虹。神兽的前腿落于鸟首上方,头部前伸,面貌狰狞,似乎正要拯救凤鸟头上的小神兽。后腿安稳踏在盉的后上方,臀部饱满有力,尾巴下垂而略后翘,看似蠢蠢欲动。神兽的躯体采用抽象表现手法,仅用上下两根长带勾勒身躯轮廓。中空处攀附着数条相互勾连的奇特纹饰,可能是蛇类神虫。盉身中部、盉盖外侧装饰着同样的减地复合纹饰组合,都是两条几何折线纹与大漩涡圆圈、小漩涡圆圈构成三角形独立单元,上下呼应、相互连接而成,简洁有力。盉身的颈部、底部皆为素纹,光洁莹润。盉盖、盉身其他部分皆装几何回字纹条带,繁复密集,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盉身下承三个小足,都是一只站立姿态的熊状神兽背负一只小神鸟。小神鸟双翅开张,姿态与凤鸟相似,体现出整体与局部、高与低相统一的和谐之美。凤鸟、神兽表面施加错金银工艺,明暗忽隐忽现,极为华美。铜锈莹绿,如星光般点缀在暗褐皮色包浆之上,与错金银相映成趣。整件盉是以凤鸟为器身和流、神兽为提梁、小神鸟和小神兽累叠为足,富有想象力,灵动奇妙。
Lot 821
明 郑和铜坐像
高: 40cm
这尊郑和铜像为宦官形象,面部圆润富态,年轻无胡须,神态慈祥,少了几分威严和刚毅的男子汉形象,符合郑和的太监真实身份。身着蟒袍、白玉腰带高至胸部,符合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显赫身份。明代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由皇帝专门赏赐给内使监宦官、宰辅等达官贵人。蟒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相似,所绣的蟒是一种形如龙的四爪龙。明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故郑和身着蟒袍是与其所居官职相匹配的。
Lot 817
清雍正铺首衔环双耳铜瓶
高: 56cm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件双耳瓶黄铜铸造,皮色深褐古穆,局部摩挲处铜光显露,宝气乍泄。盘口,方折唇,平沿,束颈,高耸肩,圈足。口与底直径相当,上下呼应,稳重厚实。颈与肩连接处留一道台地,形成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整体平衡中赋予律动感。全身纹饰分为两组。口沿外侧装饰一周规整的回字纹,简明古朴。肩部装饰丰富,层次清晰:上层为回字纹,下部为内刻回字的芭蕉叶纹,中部空白处铸造梵文字符。肩部最高处对称安放两个铺首,兽嘴各衔一个圆形活环。底部长方形框内三行阳文楷书“大清雍正年制”,规整饱满,气势磅礴。
这件铜瓶造型匀称,古朴大方而不失灵动,纹样题材丰富而不繁复,展现出一种高雅、内敛的古典之美。铺首衔环寓意富贵吉祥,加之活环机巧,铸造工艺高超而娴熟,非官造不能胜任,是一件难得的清中期宫廷佳作。
COUNCIL
上海匡时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市静安区成都北路199号恒利国际大厦1901室
咨询电话:(021) 6136 8522
邮箱:shanghai@council.com.cn
房间预定 & 电话委托:13585775776(方小姐)
文章转发自上海匡时拍卖有限公司,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