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抓紧看!干旱带来的意外惊喜:大量遗迹“水落石出”

  • 收藏拍卖杂志
  • 2022年8月24日06时




热热热!渴渴!最近天气“高烧不退”,全国多地“又热又渴”,欧洲多地几乎每天也发布干旱预警。


全球的这一波高温干旱天气,让不少人受了罪。不过,也带来一些意外惊喜:让许多埋在水下的大量遗迹得以重见天日。比如昨日的微博热搜#乐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还有,600年摩崖造像浮出长江水面;“饥饿之石”重见天日……


小伙伴们,这些长期淹没水底的历史遗迹得抓紧时间观赏!


江西鄱阳湖滩涂现“生命之树”奇观



明清摩崖造像浮出长江水面
地点:重庆

山城重庆近期陷入了“炙烤”模式,水位也大幅下降。在巴南区双河口镇五台村附近,常年淹没在江水中的佛爷梁岛礁露出江面,岛礁礁石最高处发现3龛摩崖造像。经专家初步确定,该摩崖造像为明清时期建造,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


远处眺望江心岛礁摩崖造像

图源:央广网


据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牛英彬表示:“摩崖造像位于长江江心礁石上,比较少见,又处于长江航道上,该段航线上有不少岛礁、暗礁,船只往来风险较大,因此推测该造像功能可能是保佑来往船只在长江上面平安航行。”


摩崖石刻造像位于佛爷梁岛礁最高处,造像坐东向西,共3龛。中间主尊是一僧像,形制最大,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高度有95厘米左右;僧像两侧各有两个小龛,从造像、服饰上来看可能是道教的造像。



摩崖石刻造像

图源:央广网


据介绍,佛爷梁摩崖造像系区级文保单位,每年都会随长江水位变化“现身”。2009年,该所曾首次登礁开展初步调查。时隔13年,该摩崖造像走红社交平台,引起网友关注。目前,照相、摄像、文字记录、测绘及三维建模等初步考察工作已经完成。考古专家认为,该摩崖造像为研究川渝地区明清时期摩崖造像的分布、题材、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牛英彬正在测量造像高度

图源:央广网 刘纪湄 李攀摄


雍正钦赐古牌坊12年后再次露出
地点:湖北


8月23日,位于湖北大治龙角山脉大箕山下的石家晚水库,常年立于水下的“节孝坊”牌坊几乎全部露出水面,难得一见的古迹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赏。



雍正钦赐“节孝坊”牌坊
图源:网络

280多年前,雍正皇帝为表彰大冶大箕铺石家晚村妇吴轮起忠贞节孝、教子有方,颁发圣旨在石家晚付家山腰立下高大精美的牌坊"节孝坊"。1958年因兴建水库,节孝坊沉入水底。2010年6月初,石家晚村水库因整险加固,库水放空后,沉入水底52年的“节孝坊”重见天日。此次遇上枯水期时又重新露出水面,难得一见。


在水下300年还能屹立不倒,不得不说这工程质量杠杠的!


乐山大佛露出底座
地点:乐山市


乐山大佛露出底座
图源: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四川,昨天又上了热搜。受持续高温、降水偏少的影响,乐山市境内大渡河、青衣河和岷江水流量明显减少。位于三江交汇处的乐山大佛底座全部露出。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崖造像艺术的精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造型庄严,做工细致,堪称人类艺术的一大瑰宝。有网友晒出乐山大佛 2020年8月18日和2022年8月18日对比照。2年前,洪水自1949年以来首次淹过乐山大佛脚趾,被网友戏称为大佛“洗脚”了。同样是8月18日,江水距离乐山大佛脚趾却有10多米的距离,历史罕见。


乐山大佛露出底座
图源: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露出全貌
地点:湖北鄂州


因近期长江流域出现旱情,长江鄂州段水位处于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出现“汛期反枯”现象。随着水位持续下降,屹立于江中、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下大片的礁石基座裸露,露出全貌。


长江观音阁建立于元朝,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长24米,高14米,阁内有一亭三殿一楼。在700多年时间里,长江观音阁被淹无数次,但它傲然屹立不倒,被称为“阁坚强”。只见一巨型礁石屹立于江心,其势蜿蜒如龙,此即“龙蟠矶”。而在往年夏天,长江流域进入洪水期的时候,尽管观音阁处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它依旧无法抵挡洪水。


“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露出全貌

图源:网络


水文遗迹“饥饿之石”重见天日
地点:捷克


在国外,同样有意外发现。


深埋在捷克德辛易北河里的“饥饿之石”最近露出了水面,石碑上镌刻着岁月,最古老的是1616年的铭文,其中最清晰的是古老的德语“Wenn du mich siehst, dann weine”(“如果你看到我,那就哭泣吧!”)。



捷克易北河(Elbe River)的“饥饿之石”再度浮出水面,铭文清晰可见。

图源:网络


据了解,“饥饿之石”是15世纪以来中欧地区较为常见的水文地标。每逢大旱,人们便在石头上刻上年份和简短的警示之语,嵌入河道之中,用来标记水位,并以此警告后世:如果水位降到这一水平线,便意味着饥荒与苦难再度降临。据研究人员查证,最早的“饥饿之石”,可追溯至1417年。


不管怎样,这些无言的石头,是前人对后人的告诫,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


100多年前,外网对“饥饿之石”的报道。

图源:网络



一座环形巨石阵裸露
地点:西班牙


今年西班牙受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位于中部的卡塞雷斯省,随着瓦尔迪卡纳斯水库水位骤降,一座环形巨石阵裸露出来。


据报道,这个巨石阵被称为“瓜达尔佩拉尔石墓”,由150块石头组成,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考古学家在1926年发现了这一巨石阵,但该巨石阵在1963年的农村发展项目中被洪水淹没。从那以后,它只出现过四次。


这个石墓是垂直排列的石头,通常用其它石头支撑着一块扁平的巨石。尽管有许多石墓分散在西欧,但人们对什么人建立了它知之甚少。


当地时间2022年8月3日,西班牙埃尔戈多,瓦尔迪卡纳斯水库的水退去,西班牙巨石阵显露出来。图源:澎湃新闻


瓜达尔佩拉尔石墓
图源:路透社


发现大约1.13亿年前的恐龙足迹
地点:美国得克萨斯州


连日干旱导致美国得克萨斯州恐龙谷州立公园的河流干涸,该公园8月23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公园河道内发现大约1.13亿年前的恐龙足迹。


公园发言人斯蒂芬妮·萨利纳斯·加西亚表示,近日在公园河流的不同地方发现了大量高棘龙足迹。这是一种成年恐龙,身高约15英尺,重量接近7吨。



得克萨斯州恐龙谷州立公园河道内发现1亿多年前恐龙足迹

图源:杭州综合频道


高温枯水期还在持续,特殊时期的“惊喜”也在不断被发现,网友们呼吁专家们赶紧趁着水位干枯,多找点文物!


小伙伴们,在抓紧时间观赏这些长期被淹没水底的历史遗迹的同时,记得做好防高温措施,广东的朋友还要记得防台风~




编辑|余一
校对|嘉琪
资料、图片|央广网、新华社、路透社、澎湃新闻、杭州综合频道等网络渠道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















往期精选

·

·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