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纪录片《荣宝斋》 圆满收官

  • 荣宝斋
  • 2022年8月14日12时

荣名为宝 风雅弥新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人体的脉络,是气血运行之所,关乎身体康健,精神清明。

富春山、敕勒川、桃花潭水、九曲黄河……大地的脉络,是山高水长之灵,滋养一方土地,人物风流。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文化的脉络,是绵延赓续之魂,沉淀文明记忆,历久弥新。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这首传了千年的古诗,停留在荣宝斋的匾额之上,自此开启了350年氤氲书香墨韵的绵长故事。
8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纪录片《荣宝斋》,圆满收官!


片中,荣宝斋邀请了37位代表当代中国最高水平的艺术大家,讲述了他们与百年传奇老店的不解之缘,探寻植根于珍贵藏品和传统技艺之中的文化脉络、薪火相传。


观《荣宝斋》,寄身翰墨之中,神驰宇宙之外。


范曾开卷 美林压轴


要用五集纪录片,展现37位艺术大家与荣宝斋的故事。当世高手云集,阵容如何排布?荣宝斋和央视主创团队在构思之初,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滑动查看《荣宝斋》中的37位艺术大家




《荣宝斋》总导演刘帆说:“要把他们的故事像珍珠一样,有机地串成璎珞一般的艺术品。”因为“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的传统,荣宝斋和制作团队希望纪录片中可以容纳更多艺术家,请他们来谈和荣宝斋的故事,展示新时代艺术创作的蓬勃发展。但37位艺术大家,由谁开场,由谁收尾,这串“璎珞”如何织就,为编导团队出了个大难题。



第一集中首先亮相的范曾先生是享誉中外的书画巨匠,与荣宝斋结下了深厚情谊。青年时期,范曾的画作得到荣宝斋的大力支持。他也曾在因病修养期间,为荣宝斋画成《鲁迅小说插图集》。不顾病痛,脚上输液,手上绘图,完成了这部大作。20万本画册堆满了荣宝斋库房,很快一售而空。对此,范曾先生引以为豪,“这件事,是(我)平生做的事情里值得纪念的大事。”


纪录片创作期间,恰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术里的中国》播出《老子出关》一集,范曾先生的笔墨明净、神思飞扬,以及他对保护推动中国书画艺术的责任感,让编导团队选择他作为开场,讲述荣宝斋“荣誉的过去,宝贵的未来”。


范曾《老子出关》

范曾《梦游天姥吟留别》


纪录片《荣宝斋》收官的第五集中,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现场讲解了他为荣宝斋设计的“350周年纪念标识”。央视提到,采访韩先生时,他感慨“设计比画画慢多了”,但荣宝斋350年传承的笔墨绝学,让他豁然开朗落笔成书。“一画出来当时,洇得漂亮极了。”最后,用这段采访为全片收尾,落笔水墨氤氲,正如中华文化灵秀之气的传承发扬。言语间,不仅让人感佩韩美林先生的精巧创意,也体现他与荣宝斋的心有灵犀。


韩美林为荣宝斋350周年设计的标识

韩美林为荣宝斋350周年创作的《萌虎图》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五集纪录片展现的诸位艺术大家中,以范曾先生开场、韩美林先生收尾,这样的排布,既折射出荣宝斋在艺术界的美誉度和凝聚力,也体现了编导团队的独具匠心。关于具体艺术创作并未过多着墨,而是把眼光投向艺术家与荣宝斋的情感联结。37位艺术家不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也是与荣宝斋、与纪录片《荣宝斋》主创团队,与观众共享的深切情感。


清风雅韵 宜古宜今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庄重清雅、墨韵浓香。


五集片名藏头“荣宝斋文脉”,是荣宝斋和央视主创团队的精心巧思。虽然片中有众多名士大家、珍宝重器、高超技法,但标题并未采用“珍宝”“绝技”等吸睛词汇,而是参考匾额和楹联的设计,用词典雅,古意盎然。为此,荣宝斋专门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先生题写了五集的片名。








中国人讲书画同源。“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文字与图形、文学与艺术,都可以相互沟通,创造独特的审美体验。纪录片《荣宝斋》的解说词中,文字的韵律感和画面感相辅相成,观之如清风拂面,雅韵入耳。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外表持重,内在鲜活。


第五集中,“荣宝斋”这块金字招牌,在互联网世界中,依然焕发着熠熠光彩。“小鸡搬来汉堡,小虾送上薯条”,融汇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的《潮人YEAH宴图》……与时代并行,以文化为语言,向人们讲述古人与今人对美的追求与坚持。



纪录片的创作也是如此。主创团队思考如何把“老屋檐下的现代空间”拍给观众看?“纪录片的东西,思想要走在技术前面。”这是主创团队给出的答案。透过镜头和语言,努力构建还原名家名作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氛围,“希望年轻人通过节目能感受到,在一个走过350年的文化企业中,他们所珍藏恪守的是什么。”


文脉绵延 风雅弥新


五千年绵延的中华文脉,是浸润纪录片《荣宝斋》的文化底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主任阚兆江说:“通过荣宝斋的传承和创新,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和强大生命力。因此片子在创作过程中,没有仅仅局限在荣宝斋自己的发展和进步,而是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介绍荣宝斋的成功经验、经营理念和创新精神,给人以借鉴和启迪。”



“穿越”350年,只在200分钟间。五集纪录片《荣宝斋》中,观众看得清画笔,听得见刻刀,读得懂传承。


在纪录片《荣宝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文化品牌是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不断进取创新。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 肖党荣

该片立足于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交流的时代站位,在“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理念指导下,结合故事化的叙事手段和影视化、情景化的视觉表达,打造了一个跨越百年的古今对话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乘虎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直坚守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通过选择荣宝斋这样拥有深厚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进行创作,采用创新性表达,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重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雅欣

《荣宝斋》的推出和热播,启示广大纪录片人,以中华老字号为代表的行业和品牌发展历程中蕴藏着宝贵的创作资源,其中富有烟火气、精气神,始终是纪录片值得深耕的沃土。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高级编辑 唐俊

此片以大历史的视角直入荣宝斋这个中国艺术的集聚之地,将多条文化的平行线重新编织,呈现出一个多维的荣宝斋。

——北京画院院长 吴洪亮


上下滑动查看网友评论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


“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纪录片《荣宝斋》,在中华五千年文脉之中,撷一段绵延三个半世纪的文化记忆。历经沧桑,风雅弥新。这正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自信,中国的底气!



总监制 ▏阚兆江杨 华 张利生

监 制 ▏徐朝清 吴克宇 刘 帆 闫 爽

主 编 ▏胡姝姝崔黎黎 田利东 张亚东

剪 辑李 蕾 贾 贝

素 材 ▏汤戈羽

编 辑▏崔雅华孙嘉瞳 张思琪张 涛


近期展讯:


翰墨家国——荣宝斋350周年专题展

展讯 | 文心方遒——当代书画名家六人精品展

展讯 | “廖松涛作品展”将于8月19日在荣宝斋书法馆开展

展讯 | 薪火传承——田波田静紫陶艺术展




内容来源 | CMG观察

编辑|李晓婉  审核|刘蓓


请扫码关注荣宝斋各官方账号

更多精彩等您来欣赏


荣宝斋公众号

荣宝斋视频号

荣宝斋抖音号

荣宝斋快手号


以文会友 荣名为宝


官网:http://www.rongbaozhai.cn

投 稿 邮箱:rbzapps@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信息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