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先生
说明:南京承恩寺苇航禅师上款。
旅 人 本幅作于康熙庚申年(1680),款署“邗上旅人”,表明此为画家寓居扬州时所作。图绘云盘雾绕的旷野幽壑之景,笔法鬆秀,墨色简淡而意境旷远。
明清鼎革后,査士标举家迁往金陵,卜室秦淮二十载,后又移居扬州,与其画派同道汪之瑞、程邃等将新安画风带入扬州,启导了其后扬州画派的形成与发展。
▲ 明代金陵都城图中承恩寺旧址,今已不存。
上款人苇航禅师为南京承恩寺之驻锡高僧。明亡后查士标流寓秦淮,寄兴山水,雅集名流。苇航禅师即为其结识于金陵的禅悦知己。
▲张庚在《国朝画征录》提出查士标为清代“新安四家”之一“先时有王额驸者,贵甚,拥高赀,人冀一见不可得,三顾二瞻终不答。无何王败,人以是服其先见。生平无疾言危论,见后辈书画,必奖誉之,故名高而人不忌心,与同里孙逸、汪之瑞、释弘仁称四大家。”是为清代“新安四家”的定论。
▲ 查士标早年罕见临倪瓒书法对照图
上图为2021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1496号拍品査士标早年罕见信札及罕见小楷册。册中此二页诗为査士标早年罕见的临倪瓒书法,是查氏书法来源的铁证,也与本幅画作互相印证。
查士标书法自谓其初学米芾,后学倪瓒,曾言:“年已垂老,方知两家实肖同条之妙。”倪瓒的风格对查士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査士标传世画作多以董其昌风格的流丽行书落款,而本幅题识却以充满隶意的倪瓒风格的小楷谨细书写,使画面风格更为统一。作为新安派的査士标,不仅谙熟董字,更熟练掌握新安画家的一般本领,即把孤冷的倪瓒书体,配入同样孤冷的画面中,使二者毫不违和。比如弘仁、江注等。
故此件题款虽表面上临摹倪瓒字体,实为是他可以信手拈来的书体之一,可见新安派中所属倪瓒的源流。
本作题识中,査氏称三十年前曾许诺为苇航临写倪瓒《龙门独步图》,可知其曾经眼过原作,此作为査士标临写倪瓒《龙门独歩图》而成,颇为符合倪氏原作在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中的记载。
倪氏原作是为和张雨诗意而为复庵和尚所作,“山廓颇巨,用笔极细,墨法亦淡。一松轩仰,一栎傍之。而当路隅,一僧昂然行其下。盖写张伯雨诗中所谓断江恩公也……”云林山水多作萧疏平远之景,鲜少着人,唯恐沾染尘气,而《龙门独步图》作一策杖闲行的衲子,是因诗而绘,作“万壑千岩独杖藜”之境赠与方外友人,其画题旨趣正与本幅临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宾虹文集 · 查士标-
《黄宾虹文集 · 书画编下》 《黄山丹青志·梅壑散人》
- 宾虹藏 · 查士标 -
▲黄宾虹藏查士标扇页、手札(浙江博物馆藏)
第二 位先生
李流芳在青少年时期即潜身东林庵中,认真读书,企求科举人仕。万历三十四年(1606)三十二岁中举,后又两度赴京参加殿试皆不第。时朝廷为魏忠贤党羽把持,仕途凶吉难料。他回到家乡自建“檀园”,绝意仕途,心境开阔。
黄宾虹的忘年至交傅雷先生,十分钟情李流芳。
一九四四年夏天,傅雷在上海参观某古画展览会,见李流芳二尺小轴山水,以当时货币一千五百元购得。同年七月十六日,即致函黄宾虹。傅雷不敢断定这幅作品的真伪,他细致研究,谈及画面印象,从笔致,皴法,用墨,题款,布局,到推断作画年龄,题诗内容,钤印,悉数告诉黄宾虹,以求确认。
黄宾虹则在《黄山丹青志》中,借钱谦益与李流芳二人的对话,一展檀园风雅,所谓牧斋生平二快事,兼看长蘅与孟阳吟诗作画耳!其风趣如此。
2022西泠春拍
李流芳(1575~1629)仿黄公望秋林读书图
出版:1.民国时期银盐老照片。
2.《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 · 古代书画展览图录》P74-75,北京市文物局,2010年。
著录:《朱卧庵藏书画目》,朱之赤撰,清代写本。
展览:“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古代书画展览”,北京国际会展中心,2010年10月。
附本拍品民国时期影像照片。
新 安 先 驱 领 袖 李流芳是晚明嘉定文人圈的核心人物,也是新安画派的前驱领袖之一,其才情与人品极受推重。晚明理论家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称其“写山水清标映发,墨沉淋漓,名士风流,宛然笔墨之外。明末诗人吴伟业更将其与董其昌、王时敏、王鉴等并称为“画中九友”。
李流芳存世作品多为湿笔浓墨、逸笔草草的率意之作,而本幅则以罕见的疏秀笔法拟黄公望画意,风格清雅脱俗,文人意趣荡漾其中,是李流芳绝意仕途后寄情书画、自抒况味的隐逸山水代表作。
仿 大 痴 道 人 黄公望为新安画派两大源流之一。此作李流芳款署“仿大痴道人”,仿黄公望风格的李画较为少见。如前页图示,比对黄公望传世之作,《天池石壁图》的设色、《富春山居图》的结构、《水阁清幽图》的苔点都与本画作类似,李流芳写明仿黄公望,以此也可窥见黄公望在李流芳,及其晚明圈子中的风格轮廓。
所作之年天启三年(1623年),正值李流芳断绝仕宦之念而全情寄意山水的人生转折点。流芳族属的嘉定李氏是自徽州歙县迁居南翔的儒商世家和仕宦大族,家中两代三进士。流芳于万历丙午(1606年)中举,此后屡试不第。天启壬戌(1622年),流芳五度赴京参加会试,抵达京郊时却遇努尔哈赤发兵辽河,广宁沦陷。其时,朝政为魏忠贤及其党羽把持,流芳深感朝纲败坏,壮志难酬,遂喟然弃考,束装南归,此后绝意仕途,“徒放浪于吴山越水,盱衡奋袂以自鸣其不幸”,唯藉笔墨以自娱,在丹青中寻解脱。是年所作之《长林丰草图》(上海博物馆藏)及次年之《秋林归隐图》(北京故宫藏),皆为表现隐逸主题的细笔着色山水,而观其风格,亦与本幅相类地糅合了黄公望、米氏云山和吴门画派的精妙笔法。
檀 园 萝 壑 “檀园萝壑”则为李流芳的书斋画室。明万历乙巳年(1605),流芳着手在南翔近郊精心筹建一座私家园林,名檀园,累年方成。园中“房廊水石,映带嘉木”,其景观格局皆为李流芳亲自设计。“萝壑”为李流芳的书画室,“翏翏亭”则为其独坐思吟的场所。细观本卷中心画段所绘的林壑环绕的敞牖书斋,极似画家对居于“萝壑”中的自我形貌及心境的生动摹写:迭案书册旁,一儒服高士缓身起立,在盈窗秋气中望着萧萧而下的干枯落叶,倏而触景伤情,感喟自己廿年来仕途不得志的愤郁惆怅,以及明廷朝纲不举的晚景秋风。书斋外,一条通幽曲径联结着不远处的溪亭疏树,这是倪瓒山水中幽澹旷远的空亭意向,也是挣脱功名枷锁后的李流芳作翳然林水间濠濮之想的“翏翏亭”。
李流芳以自身杰出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建构的檀园,不仅是其隔绝尘氛俗埃的精神家园,也成为了晚明南翔镇重要的文化地标。雅集檀园的宾客中不仅有流芳的至交好友程嘉燧,更有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及其爱侣柳如是,李氏在晚明嘉定文化圈中的地位由是可见一斑。遗憾的是,与明清鼎革相伴的“江南奴变”给嘉定带来灭顶之灾,檀园也随着李氏的家门惨变毁于劫火,失其所在,惟余此孤绢片素,可堪追忆往昔。
自李流芳的幽澹画格与高尚人格,为后来明末清初的新安遗民画家树立了杰出的典范,对新安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领衔和推动作用。
传 承 有 绪 本卷于明末清初为吴郡大收藏家朱卧庵所获,至清末递传至海上藏家顾少梅,后又流域东瀛,为日本著名南画家田能村直入、村田香谷等宝藏赏爱,并视之为“流芳最得意之作”。拖尾并附明治时期画家柳溪拟李翁笔意戏作的秋林小景图,笔法松秀,清润可爱,颇具文人情致,不啻为日本南画系统对中国文人画风格受容的有力印证。
▲本作曾为明末清初藏家朱之赤旧藏著录见《朱卧庵藏书画目》,朱之赤撰,清代写本。
▲本拍品民国时期影像照片。
▲本拍品出版物书影。
▲ 上为嘉庆十一年(1806)《南翔镇图》。据记载,李流芳檀园在黄金桥附近,南翔双塔前,标红处应为其原所在地。明万历乙巳年(1605),李流芳着手在南翔近郊精心筹建一座私家园林,名檀园,累年方成。“檀园萝壑”则为李流芳的书斋画室。园中“房廊水石,映带嘉木”,其景观格局皆为李流芳亲自设计。“萝壑”为李流芳的书画室,“翏翏亭”则为其独坐思吟的场所。
细观本卷中心画段所绘的林壑环绕的敞牖书斋,极似画家对居于“萝壑”中的自我形貌及心境的生动摹写:迭案书册旁,一儒服高士缓身起立,在盈窗秋气中望着萧萧而下的干枯落叶,倏而触景伤情,感喟自己廿年来仕途不得志的愤郁惆怅,以及明廷朝纲不举的晚景秋风。书斋外,一条通幽曲径联结着不远处的溪亭疏树,这是倪瓒山水中幽澹旷远的空亭意向,也是挣脱功名枷锁后的李流芳作翳然林水间濠濮之想的“翏翏亭”。
- 宾虹文集 · 李流芳 -
《黄宾虹文集 · 书画编下》 《黄山丹青志 · 牧斋二快》
李流芳,字長衡,世居歙之豐南,其祖徙嘉定。兄翰林君早世。萬曆丙午,長蘅與錢牧齋同舉南京,再上公車不第。暇日以讀書養母,性好佳山水,中歲於西湖尤數所至。天啟乙丑、
丙寅間,每竊嘆事不可為,縱洒無聊,至於泣下,遂病咯血不能止,崇禎二年卒,年僅五十又五。生平知交滿天下。其少所與游處,日鄭胤驥閑孟、王志堅弱生,其尤敬愛者,曰程嘉燧孟陽。孟陽謂長蘅書法規模東坡,畫出入元人,尤似吳仲圭,诗仿斜川、香山。既亡,其子杭之泣銘於錢謙益牧齋,尋葬南翔。所著《檀園集》。有江南卧游册,記吳中横塘、石湖、虎邱、靈巖諸勝,及詩畫卷册。孟陽題其《谿山秋霭圖》云:自少恒與長蘅游處,見求畫者踵至,楮素山積,年闌興盡,求益不已,而長蘅懼然無忤色,皆與之滿志而去。然多苦於雜沓,雖淋漓酣暢,而不及窮極煙嵐吞吐之變。孟陽生平與其同游栖霞,游江橋,題次醉阁、虎山橋、月夜送其北上詩甚多。錢牧齋言:長蘅晚年游迹多在西湖,鄒孟陽、闻子將每設長案,列縑素,摊卷拭扇,以待其全。長蘅笑曰:此設三覆以誘我矣!揮毫潑墨,欣然樂為之盡。故兩家所得最富,扇紙纍百計不止。余生平愛惜朋友,檀園、松圓楮墨藏弆,僅以十數計,絳雲之災,胥熸於火。而鄒、聞溘逝後,箧衍狼藉,僮奴竊取,以供博弈,不知其為主人之頭目腦髓,可嘆也。長蘅嘗語牧齋日:精舍輕舟,晴窗净几,看孟陽吟詩作畫,此吾生平第一快事。牧齋笑口:吾却有二快,兼看兄與孟陽耳!其風趣如此。
- 宾虹藏 · 李流芳-
第三位 先生
第 四位先生
张 恂
癸巳(1953年),宾虹年九十重题其《拟张恂山水》。全图以墨点铺就,密不透风。极抽象,墨色中透出铜器之红鏽绿斑,近乎天籁。与其自藏张恂山水轴对比视之,即知宾翁将壶山的笔墨语言加以抽绎、纯化和极致化,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黄家山水风格。
鄙人北游十年,极意留心啓、祯、顺治三朝士夫之画,尤喜张穉恭恂、傅青主山之真迹,能上窥北宋范中立、李营邱、郭河阳之精神。
张恂所绘
存世罕见
从程(邃)张不辩
到自家风貌
于秀峭见厚重
张恂懂得与好友画风亦亲亦疏
从壶山笔墨 极致化为黄家风格
黄宾虹对张恂推崇
补正画史而传精神
2022西泠春拍
张恂[明末清初]为姚士暨画 溪山行旅图卷
说明:姚士暨上款,姚士暨乃清初名臣姚文然之子。葛昌楹等鉴藏。
本卷为张恂为姚士暨所绘,姚士暨乃清初名臣姚文然之子。
程 穆 倩 张恂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在当时曾以诗文名满天下,被誉为“天才隽迈”。早年在江都与吴越文人名士广泛交游,其中包括新安殿军人物程邃。二人朝夕相处,故其早期画风与程穆倩绝似,如清鉴藏家周工亮所言“不辩孰为程张”。1655年后,张恂受召入清廷,其画才得到顺治帝赏识,赐为给事中。本卷作于康熙丁未(1667),是张恂入京之后形成自家风貌,代表其性情的的典型作品。山石的主体虽仍以程邃典型的干笔渴墨点子皴画就,但在线条勾勒上,本卷处理的更加简率苍雄,坡脚转折处干脆洒落,充分体现了张恂中晚年时期与新安画风之间亦亲亦疏的张力。程邃曾云“稚公于秀峭见厚重,此能以山水为性情,以性情为笔墨者”,用于此卷恰如其分。
黄 宾 虹 近代黄宾虹对张恂山水极为推崇,认为其是补证新安画派影响清初画坛的重要史料。在1948年与鲍君白书信中,他切切地希望对方帮助留心寻觅张恂真迹:“鄙人北游十年,极意留心启、祯、顺治三朝士夫之画,尤喜张穉恭恂、傅青主山之真迹,能上窥北宋范中立、李营邱、郭河阳之精神。”另与曾香亭信中又道:“恽道生有扇页一个,极精美,前年为张宜之以张恂画卷易去。”黄宾虹以恽道生佳作换取张恂画卷,可见其对张恂推崇之至。
黄宾虹旧藏曾有两件张恂作品,一为金笺扇面(山西祁县渠楚南旧藏),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抛开泥金的材料特性,可见苔点与线条与本作完全一致。黄宾虹在1953年以九十岁高龄绘就《拟张恂山水》一轴,全以墨点铺就,密不透风。极抽象,墨色中透出铜器之红锈绿斑,近乎天籁。与其自藏张恂山水轴对比视之,即知宾翁将壶山的笔墨语言加以抽绎、纯化和极致化,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黄家山水风格。张恂亦可称为宾翁遥望之师。
- 宾虹文集 · 张恂 -
- 宾虹藏 ·张恂-
- 宾虹拟意· 张恂-
历 史 贡 献 当 代 意 义
张庚是最早提出“新安派”名称的人,其在《浦山论画》中写道:新安自渐师以云林法见长,人多趋之,不失之结。即失之疏,是亦一派也。此后,“新安画派”的概念不断被沿用,遂成定论。
2022西泠春拍
张庚(1685~1760) 临董其昌山水
水墨纸本 立轴
92.5×42.5cm
2022西泠春拍
本幅为黄宾虹最晚年创作的《峨眉伏虎寺》,即脱胎受益于巴蜀之行,并直至九十一岁高龄仍积染不辍的代表之作。
宾翁八十九岁白内障几乎失明,九十一岁手术又复明,此作正处于眼疾手术后的翳始复明时期,所以画面又重现失明前的细致、明亮,但实际并非回归,而是升华。
复明后的画作较为罕见,且最受追捧,而细笔写生的画作又重中之重。画面中不仅流露出宾翁中年巴蜀写生之痕迹,还融汇了他晚年黑密厚重的创造性笔墨,不失为宾翁毕生创作之集大成者。
宾翁巴蜀峨嵋之游缘于1932年秋至1933年夏秋之交,期间得诗百余首,画稿近二百纸,为此后自己绘画面貌的革新和焠炼,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舆灵感,恰如宾翁自作蜀行纪游诗中言“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直至晚年,黄宾虹对于蜀中胜景仍念念不忘,每于宵深人静之时,游弋于巴蜀粉本之间,临池再领其趣,使蜀中山水成为他毕生重要创作母题之一。
展观本幅《峨嵋伏虎寺》,清晰可见四层笔墨:最底部朱笔打稿;中间淡墨勾勒;上层浓墨提携,偶尔枯笔穿插;最后泼墨破墨,水气淋漓。其中底层的朱笔、淡墨,都与题款中的笔法墨色完全一致,破墨则当用大笔。画面中简练的线条勾勒,在经过层层积染的苔点与墨团的融合映衬下,用积墨、破墨等法,任意积染写出“黑山黑树愈见黑墨团团,而又愈见浑厚华滋之象”,可见其笔墨之真谛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宾翁九十一岁最晚年眼疾初愈,此时宾翁虽无精力再临峨眉之盛,但却能用细笔回想写生,而非如失明时全凭概念创作,故不仅是回归了写生的真谛,更是结合理念与实际的典范之作。
鉴藏者简介:吴公虎(1904~1977),又名世彰、云飞,字一山,广东中山人。曾在陈树人门下习画,受益匪浅。后考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专攻绘画专业,毕业时适逢广东国民政府挥师北伐,受陈树人影响,投笔从戎。曾任国民政府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大代表”等职。后弃政专事美术,成为岭南派著名画家。历任北平文化大学、东方大学、上海艺专、南京艺专、广东艺专等校教授以及北平政府参事、中宣部专员、上海市政府专员、财政部苏北财政处处长、国民革命军三十七师政治部主任、《中正日报》社社长、中国国民党港澳总支部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经济委员、东路指挥部总参议、广东文化运动委员等职。画艺以花卉及鸟兽见长,画虎尤有盛名。
与僧人渐江同时的新安画家萧云从入清后匿迹销声,却仍旧为名所累,郡守某屡聘不应后寻由将其逮捕入狱,强绘太白名山图后方纵去,可见其画名之盛。
宾虹老游芜湖时特去瞻拜萧云从茔墓,低徊吟诵其墓碑文而不忍离去。其画有北宋遗法,时人传其为郭忠恕后身,良有以也。
2022西泠春拍
黄宾虹(1865~1955)仿萧云从黄山图
设色纸本扇轴(双挖)
54×19.5cm×2
出版:1. 《澄怀古道:黄宾虹1865~1955》P77,香港市政局,香港艺术馆,1995年。
2. 《浙江四大家》三集P15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3. 《游心·观止——浙地名书画·扇面雅集展》P70-71,浙江省博物馆,2013年。
4. 《虹叟书画集: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P386,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5. 《经典画库·黄宾虹国画山水精品》P44,四川美术出版社,2018年。
展览:6. “澄怀古道:黄宾虹1865~1955”,香港市政局,香港艺术馆,1995年10月至1996年3月。
7. “游心·观止——浙地名书画·扇面雅集展”,浙江省博物馆,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
说明:章启覃旧藏。扇轴中另一桢为刘松庵书法。
鉴藏者简介:章启覃[近现代],字开元,香港名医。雅好鉴藏,其所藏书画多购自香港集古斋。
宋朱熹家于建阳而自称新安郡徽之婺源人,一为不忘其所自,亦因新安的大好山水钟灵孕秀。
这非比寻常的山川成了新安画派师心造化的绝佳粉本,滋养了他们画中的山林野逸之气,轩敞高爽之致,杜绝委靡之笔,实为清尚之风。
西 泠 印 社
二 〇 二 二 年 春 季 拍 卖 会
8月19日(五)
09:30 中国历代钱币专场
13:00 古籍善本 · 金石碑帖专场
16:00 中外陈年名酒及滋补佳品专场
19:00 文房清玩 · 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
21:00 文房清玩 · 历代名砚暨古墨专场
A厅
09:30 中外名人手迹暨小孤桐轩旧藏专场
11:00 几道家珍 · 严复家书手迹专场
13:00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20:00 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
09:30 中国古代玉器及当代名家玉雕专场
11:00 华藏宝相 ·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14:00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19:00 江南心境 · 西泠印社首届文房瓷器专场
20:00 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
8月21日(日)
09:3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
13:00 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
14:0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同一上款作品专场
15:30 中国书画扇画作品专场
16:30 中国名家漫画 · 插图连环画专场
19:00 东方瑞丽 · 珠宝翡翠专场
09:30 萃古熙今 · 文房古玩专场
13:00 凝萃聚珍 · 重要藏家精选历代瓷玉专场
14:00 文房清玩 · 古玩杂件专场
17:00 西方古物专场
上海办事处
临时办公地址: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一号一号公馆 301衡山路乌鲁木齐南路入口
( 原复兴西路36号场地装修,临时搬迁至此办公。)
电话:021-64338662
Email: shbsc@xlysauc.com
北京办事处
法务部
电话:0571-87896778
传真:0571-87812567
Email:fwb@xlysauc.com
文宣部
文章转发自西泠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