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芬芳
古代朱泥名品集珍
LOT1118
清康熙 山水主人 朱砂笠帽莲子壶
↓↓↓
砂壶笠帽此制源于明代,取渔樵淡泊、晴耕雨读的文人思考。在古法全手工的制作上,要实践如斗笠般展檐向上后过渡至高台的两阶段构型,必须分成两个部份施作再结合,因此从盖内观之有着不同于其它盖型的阶段式构造,坊间对这种盖型俗称为“双层盖”。
底款:山水主人 惠孟臣制
来源:台湾知名老藏家旧藏
容量:275 ml
此壶壶盖外曲内盎过渡巧妙,配钮扁圆上方平切足见巧思。耳型壶把外圆内平曲线流畅式度严谨,腹中偏上的接嘴位体现早清制器一贯的风格。用泥红褐兼黄砂隐隐,足见选料之精到与窑火之克谐。
底刻“山水主人惠孟臣制”运刀如笔式度中正,至始而终诚如笠帽隐士,悠然自得。
LOT1179
清中期 子厚款 朱泥菊瓣壶
↓↓↓
此壶流嘴上挺,壶把亦作昂扬,泥胎嬌紅,自壶盖顶珠延至底部内包收束点,可强烈感受其辐射状的脉络张力,徐徐律动。尤其是此泥胎色泽之优,与光素器相比,更具丰富之美,不可方物。
盖款:子厚
来源:台湾古董大藏家胡木金旧藏
容量:125 ml
此壶把下钤有"子厚"椭圆章。
《紫砂大辞典》:"葛子厚,清代嘉庆时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详。制壶坚致轻巧,行书近王羲之《圣教序》。"
《阳羡砂壶图考》:"子厚,嘉庆间人,缪颂游宜兴,子厚为造壶"又"听泉山馆藏朱泥小壶一把,泥贺细腻,莹洁可玩,署款子厚,书流利可喜。"
LOT1117
清 昇轩款 朱泥调砂文旦壶
↓↓↓
文旦壶名系古式,殊为可爱,以椭圆线构成基本轮廓,造型单纯、流畅,粗犷敦厚,整体感强。由于此壶形大开大阖,豪放潇洒,一直被壶家评之为优秀的紫砂艺术品。
底款:昇軒
参阅:《阳羡砂壶孜》第48页,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出版,1998年;
《紫泥一王度宜陶珍藏册》第63页,奇园国际出版社,1993年10月。
来源:台湾知名老藏家旧藏
容量:105 ml
民国李景康著《阳羡砂壶孜》:"披云楼藏朱黄小壶一事,参疏砂短流反錾,式度如小鸟依人,颇觉可爱,底钤升轩两字,阳文方印,想是胜清末年制(见第一百零五图)。
LOT1116
清晚期 袁义和款 朱泥德钟壶
↓↓↓
壶作德钟式,乃紫砂经典壶式之一,器型小巧且端雅稳重,不入妍媚,壶身短柱式,平盖规整严谨,柱形钮画龙点睛,似缩小之壶身。劍流侧出,匀挺有力,壶流和壶把略有棱线,更显气度。
底款:三月貢茶时 孟臣
盖款:水平
把款:袁義和
来源:台湾知名老藏家旧藏
容量:80 ml
壶底刻 写楷体"三月貢茶春"落款"孟臣"字体雄健厚重。盖内镌"水平"二字,壶把钤"袁义和"椭圆章。
袁义和,据《阳羡砂壶图考》注:"义和乃潮人,嗜饮茗,尝订造茗壶。自今州人以义和壶细小适 用竟珍爱过于曼生壶,然各有所适,亦可纪也"。
LOT1178
清乾隆 玉瓒黄流款 朱泥梨形壶
↓↓↓
此壶甚為小巧,淘泥精細,窯溫適足,器身饱满,犹蕴骨力,珠钮圆润,截盖半弧,圆把坚实有力。
底款:玉瓚黃流
把款:玩
来源:台湾知名老藏家旧藏
容量:80 ml
壶内造工一丝不苟,且内外如一,整体比例协调,造型端庄俊雅却不失灵动,凡此皆展现出作者的超凡功力。
#1178
壶底内凹并,底款"玉瓒黄流"方印,为乾隆时期一经典订制器闲章,是当时文人订制工夫茶器的典范。
玉瓒,圭瓒,古代礼器,为玉柄金勺,裸祭时用以酌香酒。《诗·小雅·旱麓》有云:"瑟彼玉瓒,黄流在中"。此处"玉瓒黄流"代指高端茶具。
LOT1180
清乾隆 茂松柏作款 朱泥瓮形壶
↓↓↓
此壺用泥精純,窯溫適足發色殷红,轻巧精致。盖为笠帽式,口沿外撇,宝珠钮,流及把略微纤细,以凸显壶身的张力,同时于人玲珑美,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底款:茂松柏作
参阅:《朱泥宝记》第126页,盈记唐人工艺出社,1993年8月1日。
《朱泥壶的世界》页43,壶中天地出版社,2011年9月。
来源:台湾知名老藏家旧藏
容量:120 ml
底钤四字篆书阳文"茂松柏作"。整壶制作规则,造型朴素古雅,诚为盛清一朝不可多得之珍品。
LOT1177
清中期 万丰鞠轩款 朱泥异体高梨壶
↓↓↓
壶以朱泥为料,油性充足,色如凝脂,红中泛黄,娇妍多姿。作高梨式,半截盖,宝珠鈕,便于摘提。壶颈 与壶肩曲线略微内弧,凸显壶腹之饱满、敦厚。壶盖隆起,内钤"万丰"、"鞠轩"小章两方,法度严谨。整器光素古朴,更显朱泥肌理之美。
盖款:萬豐 鞠軒
来源:台湾知名老藏家旧藏
容量:130 ml
鞠轩,暨菊轩,潘虔荣,顾景舟考曰:"虔荣,潘姓,字菊轩。名在《宜兴县志》长寿耄耋之列,当地砂艺 老辈颇为推崇。高熙《茗壶说·赠邵大亨君》 一文,亦首提其名。"顾老多方面考证后,具体推算认为,潘虔荣估计出生于乾隆二十一年 (1756), 并 且至少在七十六岁时, 尚能搏制佳器。
万丰,传为明代壶肆名号,一说为晚清壶肆名号,传器多小壶。民国李景康、张虹在《阳羡砂壶图 考》中记载"万丰似明代壶肆名号,或云创于万历间,审其精品之制作式度,不为无据。
LOT1262
清中期 诗句款 紫泥高梨壶
↓↓↓
此壶为梨式壶之变体,壶腹极为饱满浑圆。以紫泥薄胎精工而制,更为珍罕,用泥细腻,深褐色胎体光润温和,质纯火到。观其线条,从钮至盖,从盖至身,一气呵成如顺流而下,骨肉亭匀,曲线优美,流把纤细,应乎其体。
底款:山色映溪光 孟臣
参阅:《紫砂古调》P206,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3年。
来源:台湾知名老藏家旧藏
容量:130 ml
壶底写泥“山色映溪光”,字迹妍雅。观之整器,形秀雅而神俊挺,难得之佳品也。
LOT1261
清中期 紫泥潘壶
↓↓↓
潘壶之称源自清代道光年间的广东番禺的潘仕成订制的壶。潘氏好收藏,嗜茶,特制茗壶,以壶盖墙外阴文篆书“潘”字印为识,流传至今,遂以代称“潘壶”。此壶为梨形高潘壶,壶身若高梨,耳形鋬,直流微曲,圈足。壶纽为圆球形,壶盖外缘凸出,使得盖与壶体线条过渡自然。壶流线条刚柔并济,出水爽快,事茶上佳。
盖墙款:潘
参阅:1.《朱泥壶的世界》第124页,壶中天第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三版;
2.《宜陶之旅》第188页,李佑任陶艺公司出版,中华民国八十四年六月一日;
3.《砂壶选粹》第153页,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8年6月第1版;
4.《荆溪紫砂器》第130页,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9年。
来源:台湾知名老藏家旧藏
容量:120 ml
LOT1260
清中期 元洲款 紫泥梨形壶
↓↓↓
壶作矮梨式,以紫泥为胎,烧结坚实,色呈赭褐。以菇型扁圆珠做盖钮,工法细致,整体造型甜美润腴,敦腹,弯流,把昂阔,扁珠钮,截盖与壶身衔接紧密。全器比例协调,端庄而规整,线条流畅,为典型清中功法与风格气息。
底款:千山紅樹萬山雲 孟臣制
盖款:元洲
来源:台湾知名老藏家旧藏
容量:125 ml
元州,其人待考,所见制壶,皆静雅不凡,泥料尤其莹润,工艺细致,小巧宜人。
LOT1043
清乾隆 乾隆年制款 朱泥虚扁壶
↓↓↓
此壶小巧雅致,窑温足宜,朱光潋滟,极为可爱,底款钤印 “乾隆年制”气息宁远,古朱泥壶以形制简素为雅,此壶有文人风骨,为茶而生,宜藏得用。
底款:乾隆年制
容量:100 ml
LOT1051
清早期 兽钮镂空 朱砂贴花 六方壶
↓↓↓
此壶为清早期典型外销欧洲壶式,壶身剔花纹饰多寓意吉祥,富有东方文明的智慧。朱砂胎质,通体呈六方形。六面立体开光,皆饰镂空梅花纹,六方形三弯流,其根部为龙首,龙身为把,鳞次栉比,曲折相间。高颈贴塑如意螭龙,雄姿逶迤。压盖式,壶盖饰以镂雕梅花纹,瑞兽为钮,整体堂皇庄丽,繁华溢彩,极具装饰性效果。
来源:东吴博物馆馆长 陈凤九先生旧藏
容量:300 ml
上海嘉禾2021秋拍精彩回顾
▼
电话:021-32558111
传真:021-32558666
官网:www.jhpmzx.com
邮箱:jhpmgs@126.com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1111号延安饭店南苑。
*图片版权归上海嘉禾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
文章转发自上海嘉禾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