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归国后,站在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之间,最深刻的思考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身份是什么?如果有一天,我们和西方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再次放在一起,我们展现的应该是什么?我们拿什么去和对方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我们不能再沿用西方的语言来讲一个中国故事;而是应该用自己的本土语言,来讲自己的故事。”
——罗中立
罗中立,生于1948年,重庆璧山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曾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现任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台湾山美术馆、美国哈佛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比利时国家历史博物馆等海内外艺术机构及私人广泛收藏。1981年四川美术学院有关的中国当代艺术名人众多,包括张晓刚、周春芽、叶永青、何多苓、罗中立。虽然张晓刚、周春芽等人在当下的市场上最为火爆,但最先引起关注的是罗中立。罗中立的肖像画通常描绘着中国西南地区的乡土人情,并通过画面细节与象征符号来反映最真实的中国社会。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罗中立是与他同代人里最出色的艺术家之一。他坚持在绘画中表达对乡土生活的真挚感情。1977年,罗中立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当时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和社会改革,往更加开放的社会过渡。1980年,罗中立创作了他的代表性画作《父亲》。这幅写实画作煽动了“伤痕艺术”运动,也掀起了一波写实写真浪潮,寻求揭示真相和被国家遗忘的民间生活。当提到深入乡村、体验生活与艺术创作结合起来时罗中立说“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乡土题材值得我用一生去创作。”正因如此,罗中立成为了中国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确立了他在中国艺术史上决定性的地位。
“因为我们来自乡土,来自乡村,来自于大自然。当城市化和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已经应接不暇的时候,有一点精疲力尽的时候,这种乡村的回归,自然的恢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吸引力。这是人的一种天性,是我们的根的一种追溯,一种回归。”
罗中立的创作是乡土的,整体的创作脉络也来自于乡土。作为一个重庆的艺术家,他个人的艺术取向、个人对传统、对农村、对乡愁有种特殊的情感。罗中立在农村生活了十年,这改变了他的人生,对他的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他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尽管他的创作风格从写实主义发展到新表现主义,有本质上的突变,但他的艺术主题始终集中在乡土人情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原始的美感。
LOT 1418罗中立(b.1948)《雨中夜行》
布面油画55x40 cm
签名:左下角艺术家签名
出版:《艺术当代》p31,2005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来源:亚洲重要私人藏家
估价:RMB 800,000-2,000,000
《雨中夜行》是罗中立典型的乡土写实主义作品,这是罗中立在游历了西方艺术多年,经历了中西艺术与文化身份碰撞的切身体验之后,开始寻求有别于西方的,属于中国艺术特色发展的艺术风格的实验探索期。画家以自己捕捉到的大巴山农民生活的瞬间即逝镜头来展现自己的内心情境。整个画面用色浓郁饱和,以线条勾勒为主,来迅速抓住巴山人雨中夜行的瞬间印象和心灵的触动。形体的处理粗重稳定,不拘一格,率意为之。
LOT 1417 罗中立(b.1948)《乡情2005》
2005年布面油画60x49.5 cm
签名:右下角艺术家签名
出版:《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p27,2005年,湖南美术出版社
来源:亚洲重要私人藏家
估价:RMB 350,000-550,000
拍品附照片:罗中立与作品合影
《乡情》创作于2005年。它与《父亲》后在罗氏艺术发展中的意义以及作为博物馆收藏的意义有着相同的意义。与伦勃朗,Harmensz van Rijn类似,罗中立通过对同一主题的不断尝试和完善来尝试完美。《乡情系列》中罗中立试图脱离具象的表达方式,充分展现了罗中立艺术技巧的灵活性。他将深色背景和戏剧性的光反射相结合,营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氛围。
上海嘉禾2021秋拍精彩回顾
▼
电话:021-32558111
传真:021-32558666
官网:www.jhpmzx.com
邮箱:jhpmgs@126.com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1111号延安饭店南苑。
*图片版权归上海嘉禾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
文章转发自上海嘉禾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