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死里逃生的石鲁终于回家,自他遭遇1964年以来的一系列苦难后(苦心创作《东渡》被误解、出版被禁、罹患精神分裂、被判处死刑等等),生活悲悯地给了他一次喘息之机。
1972年全家在旧居面前合影。
左起:石鲁、石丹、石坚、闵力生、石强
2022西泠春拍
石鲁(1919~1982)华岳朝辉图
纸本 镜片
1972年作
款识:华岳朝辉。石鲁写于长安。
钤印(手绘):石鲁(朱)红日照高山之境也壬子夏日石鲁写为识者赏(朱)
鉴藏印:太乙楼主珍藏书画印(朱)
出版:1. 《石鲁书画集》P156,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
2. 《二十世纪中国名画大典——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P22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说明:刘少旅鉴藏。
石鲁作为长安画派的开创者,意义在于开拓了中国画的语言空间,华山成为石鲁表现英雄主义气概的最佳主题。也正是表现这种英雄主义的存在,使得“长安画派”从诞生之日起,便以不可遏制的激情与浙派、海派以及京派在审美风格上拉开了距离。这一点也成为了长安画派鲜明的审美风格。这一审美风格长期的隐藏在石鲁总结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之下。虽然说艺术作为传统和生活的结合,但是长安画派得以特立独行的不是口号,而是激情。
画面中华山高耸,远山嵯峨林立,苍松立在山前,并运用点点红色来表现朝辉,表现出日出之时阳光不均匀洒向各处的状态。款识中掺以朱色,印章也运用颜料描画而出,并提到“红日照高山之境也壬子夏日石鲁写为识者赏”。壬子年即为1972年,在此之前石鲁刚刚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后一边多方申诉冤案,一边在家养病,身体逐渐恢复,书画创作的数量逐渐增多。本作用金石般的刀法用笔刻画,画面中并未用太多焦墨、重墨去皴擦,用淡墨表现出山石的向阳面,更见朝晖中日光的照射。松树蓊蓊郁郁,生命力迸发,似野蛮生长于顽石之中,无疑是画家对大自然中充满野性、创造力、充满火的讴歌。石鲁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我神”,便是指艺术家的主观精神,这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石鲁作为艺术家其主体意识的彻底觉醒。这些艺术表现,无疑对中国传统艺术经典理论起到很大的继承和开拓作用,并且在这种推动作用下所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点。
据石鲁好友郭琦回忆:
可见石鲁“惜墨如命”的艺术品格及其华山主题画作的艺术价值。
1976年石鲁在老友郭琦家中
石鲁开玩笑说:“我只是像赵匡胤一样卖华山。”
郭琦却如此评价,
“我所见到他的华山,几乎是没有重复的。”
可见其对华山主题创作之严肃态度。
1961年,石鲁在写生过程中登华山之巅,获旭日初升后华山满染朝霞之奇观而作《华岳晨辉》图,墨色浓重,笔力苍健,其后石鲁也曾以多种方式、角度描绘日照华山这一主题。十一年过后,时过境迁,石鲁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红日照高山之境也
壬子夏日石鲁写为识者赏
《华岳朝辉图》题识部分以汉篆笔意写就
金石味十足,方峻而不板
与画中淡而圆厚的笔墨对照,趣味横生
1965至1971年,石鲁搁笔五六年。1971年的夏天从精神病院回到家后,医生曾跟他说他可能会丧失工作的能力,他大发一通脾气之后,不信邪地开始试笔。
《华岳朝辉》虽非写生,但观者无须看画题,便可感知此画描绘的是日出之前山色如睡的景象,整幅画的淡墨色调具有一种雅致静谧的气质,打在山石古松之上的第一缕晨光又给人以万物复苏的蓬勃生机。
打在华岳山石古松之上的点点朝晖
1980年石鲁谈创作经验说道“创作一幅山水画,不能像平常写生那样”,而要将昨天之回忆、今天之感受、明天之憧憬碰撞在一起,迸发出创作的热情。
《华岳朝晖》图正是如此,淡墨色的山石古松表现出日出之前华山的如睡山色,象征着石鲁在经历苦难后疲惫的精神与身体状态的昨天。
打在山石古松上的点点朝晖则表示日出将至,表示着石鲁找到了对抗人生苦难的信仰与人生道路的方向,是坚定自己真善美的艺术追求的今天。
画面之外的则是红日终将照遍整座高山的对明天之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1980年的石鲁
十几年的时间轻易改变了石鲁的容颜,但没法改变石鲁“不断探索”的艺术精神和他昂起的头颅。
黄宾虹曾论画之邪正,认为在邪正之外,“又有一种粗头乱发,不守绳墨,细视之则气韵生动,寻味无穷,是为非法之法。惟其天资高迈,学力精到,乃能变化至此。”可谓是对“粗头乱发”的石鲁的精准描述。
石鲁作为长安画派的开创者,以其作品中不可遏制的激情,使长安画派在审美风格上与浙派、海派以及京派划清了界限。各地域画派风格有异,神趣不同而各有其妙,使中国画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蓬勃景象。
2022西泠春拍
徐悲鸿(1895~1953)柳下神骏图
设色纸本镜片
1942年作
97×41cm
来源:原藏家购于纽约苏富比。
2022西泠春拍
谢稚柳(1910~1997)竹石栖禽图
设色纸本立轴
86.5×39.5cm
上海在鸦片战争之后开埠,一度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在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的交融之下,被时人比作“摩登女郎”的海派文化应运而生。
吴昌硕于甲寅年(1914年)所绘《富贵寿石图》师法李方膺取其神而不肖其貌,同年所绘《桃花流水鲙鱼肥》凸显其“以作篆之法作画”的艺术特点,这一特点在其1908年所作的《湖上芙蕖图》已见端倪。
2022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富贵寿石图
设色纸本立轴
107×46cm
出版:《金石书画》封底,西湖画会。
说明:本幅题款中李晴江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吴昌硕推崇李方膺的没骨画,而李之没骨又从徐青藤得来,故所谓一脉相承。
此幅灵石与花头皆以没骨法为之,吴昌硕以没骨法画花相对多见,以没骨法画石则鲜矣。其以没骨法绘写此灵石,墨色交融,形态质朴,自然生动。因吴昌硕绘画从书法中出,故其没骨画相对其它画家而言更多了些许厚重,少了一丝甜腻。
此独特的没骨法,似乎与石头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度,完美的诠释出了石头本性的厚重与质朴。
2022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桃花流水鲙鱼肥
设色绫本立轴
1914年作
141×40cm
2022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红梅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06年作
75.5×41cm
说明:曹简楼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鉴藏者简介:曹简楼(1913~2005),原名镇,字剑秋,室名读有用书斋、用恒室,江苏南通人。后迁居上海。师从王个簃。擅大写意花卉,亦能书法。曾为中国美协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员等。
2022西泠春拍
吴湖帆(1894~1968)博古牡丹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38年作
115×50.5cm
说明:此幅《博古牡丹图》作于1938年,是吴湖帆绘画风貌成型、创作正值高峰的时候。据画上所题“惠农世丈雅鉴”“吴湖帆补图”“潘氏海红花馆藏器,子义拓赠”,可知画中青铜器由潘氏“海红花馆”所藏,潘静淑的堂兄潘子义亲手拓赠此壶的全角拓片后,吴湖帆在其上补绘了两朵清丽的牡丹,并赠与了友人惠农,实时任财政部秘书的陈汝霖。三人的互动合作也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之间交往的场景。
画中所拓青铜壶见著录于《怀米山房吉金图》上卷,侧题:“汉大吉壶,高一尺一寸七分,口四寸五分,腹八寸八分,深八寸八分,足六寸八分,重一百六十两,阳识足底。”该册是著名藏家曹秋舫(载奎)汇集其所藏三代吉金器,合薛氏《钟鼎彝器款识》《博古图》之例摹刻精拓而成,收录有包括吉金大器“齐侯中罍”在内的青铜器五十八种,此壶为收录其中的四壶之一。吴湖帆的表兄陈子清亦拓印过此壶,并绘梅花中堂一幅。
吴湖帆的没骨法“吴装荷花”独具特色,《博古牡丹图》中的牡丹便以其绘荷同样的没骨法写来,糅合了工笔的雅致精微与写意的水墨淋漓,层次丰富,清透氤氲,即使时隔近一个世纪仍然鲜活,一派盎然生机。青铜器与牡丹这一主体置于画面中央,器物的墨色让画面有了重心,更显错落有致的双色牡丹婉约清贵。随后浅浅拓印上壶底“大吉”二字,附上美好寓意。最后在画的右侧空白处题跋,画面整体清新端庄,古朴雅逸。
2022西泠春拍
潘天寿(1897~1971)鹰鹫图
设色纸本立轴
画心:75×47.5cm诗堂:33×24cm
出版:《浙江书画名家录》第二版P85,西泠印社出版社。
说明:唐云题诗堂,朱颖人题签。
根据画面与题款风格,本件《鹰鹫图》应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是潘天寿创作的鼎盛时期。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潘天寿先生创作出了如《记写雁荡山花》、《雨后千山铁铸成》等气势撼人的大幅精品。
《鹰鹫图》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主题突出,不仅具备小幅作品的笔墨精妙,更兼具大幅作品的撼人气势,或为创作重要大画时穿插所作。是代表潘天寿创作生涯重要时期的佳作。
跋者简介: 唐云(1910~1993),字侠尘,别号东原、药尘、药城、药翁、老药、玄丁、大石、大石居士、大石翁,浙江杭州人。曾任中国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西泠印社理事。为海上花鸟画“四大名旦”之一。
题签者简介: 朱颖人(1930~ ),江苏常熟人。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潘天寿基金会常务理事、吴茀之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师大名誉教授。
← 左右滑动浏览全图 →
2022西泠春拍
潘天寿(1897~1971)林峦人家图
设色纸本镜片
97×23cm
出版:《中国山水画通鉴——大朴不雕》P62-63,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黄山——五岳之一,有着“赧岱惭衡”之美名,历来被无数山水画家所喜。陆俨少便是其中之一,他曾三次叩响黄山山门,第二次黄山之行使他悟得“留白之法”,在《黄岳松岩》图中可见一斑。
2022西泠春拍
陆俨少(1909~1993)黄岳松岩图
设色纸本镜片
110×26.5cm
出版:《1995-2002书画拍卖集成·陆俨少》P7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年。
说明:黄山为五岳之一,是陆俨少最擅长描绘的题材之一,亦是其诗文中时常歌咏的对象,为此,他曾三上黄山,并从中悟得“留白之法”。
在以黄山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中,陆俨少多采用竖式构图,而类本画之横式构图者并不多见,又以长款分八列于画之左上方,补画面之空,可谓精妙之甚。画面中,松生于石罅之中,云雾绕之,显晦映带,变幻万千。其学古人而出之以放,以古拙老辣的线条,浑厚松活的笔墨,将黄岳磅礴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陆俨少一生无他癖,唯好游,自戏“烟霞有癖”。其作画重视继承传统、摹写山川,主张以自然为师。自上世纪30年代始,遍访名山大川,直至80年代末,其腰脚日退,不胜舟车登陟之劳之时,方休养于家中。
在此期间,陆俨少三上黄山的经历可兹列如下:第一次为1933年,时陆俨少25岁;第二次为1964年秋,时陆俨少56岁;第三次为1981年7月,由后山坐轿而上,时陆俨少73岁。其中第二次皖南黄山之行,对其绘画创作产生了深厚影响,使其从中获得启发,并悟得“留白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面目。正如其《自叙》所说:“经歙县,在练江边写生,一日下午约二时许,我看到山上丛林边缘,日光斜射,显出一道白光,甚为好看,归与西画家言及,说是轮廓光,我遂由此创为留白之法,后来在新安江水库、井冈山等处,看到同样的现象,又加以改进、丰富,用到创作上,效果很好。遂多用之,形成我的独特面目。”款识中所书内容为陆俨少自作短文,短短百余字,读之朗朗,尽显黄岳雄奇蓬勃之气,境趣相生,亦体现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崇敬之心。
1975年之后,年过花甲的陆俨少进入人生晚期
其艺术风格亦完成了
从“缜密娟秀”到“浑厚老辣”的转变
创作屡屡进入高峰状态之中
2022西泠春拍
陆俨少(1909~1993)黄山松云图
设色纸本镜片
1982年作
137.5×67cm
陆俨少在《自叙》中说:“一个山水画家,必须深入名山大川,观察大自然之精神面貌,扩展视野,增强感受,提高意境,丰富技巧。”他也是如此践行自己的艺术思想的。
老境渐至,但心手双畅
笔墨柔韧而烂漫,松动而流畅
连绵不断,极具纵逸之写意性
2022西泠春拍
陆俨少(1909~1993)秋山寂居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78年作
68.5×45cm
出版:1.《陆俨少精品选集》P4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2.《陆俨少画集》上P199,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说明:宋玉麐题签。
题签者简介:宋玉麐(1946~ ),江苏太仓人。幼从父宋文治学画。196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工山水。
本幅黄宾虹最晚年创作的《峨眉伏虎寺》即脱胎受益于巴蜀之行,并直至九十一岁高龄仍积染不辍的代表之作。此时宾翁正处于眼疾手术后的翳始复明时期,画面中不仅流露出宾翁中年巴蜀写生之痕迹,还融汇了他晚年黑密厚重的创造性笔墨,不失为宾翁毕生创作之集大成者。
2022西泠春拍
黄宾虹(1865~1955)九十一岁作 峨眉伏虎寺图
设色纸本立轴
67×39.5cm
出版:《朴存画集——纪念黄宾虹先生一百五十五周年诞辰》P113,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说明:吴公虎鉴藏并题签。
本幅为黄宾虹最晚年创作的《峨眉伏虎寺》,即脱胎受益于巴蜀之行,并直至九十一岁高龄仍积染不辍的代表之作。
宾翁八十九岁白内障几乎失明,九十一岁手术又复明,此作正处于眼疾手术后的翳始复明时期,所以画面又重现失明前的细致、明亮,但实际并非回归,而是升华。
复明后的画作较为罕见,且最受追捧,而细笔写生的画作又重中之重。画面中不仅流露出宾翁中年巴蜀写生之痕迹,还融汇了他晚年黑密厚重的创造性笔墨,不失为宾翁毕生创作之集大成者。
宾翁巴蜀峨嵋之游缘于1932年秋至1933年夏秋之交,期间得诗百余首,画稿近二百纸,为此后自己绘画面貌的革新和焠炼,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舆灵感,恰如宾翁自作蜀行纪游诗中言“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直至晚年,黄宾虹对于蜀中胜景仍念念不忘,每于宵深人静之时,游弋于巴蜀粉本之间,临池再领其趣,使蜀中山水成为他毕生重要创作母题之一。
展观本幅《峨嵋伏虎寺》,清晰可见四层笔墨:最底部朱笔打稿;中间淡墨勾勒;上层浓墨提携,偶尔枯笔穿插;最后泼墨破墨,水气淋漓。其中底层的朱笔、淡墨,都与题款中的笔法墨色完全一致,破墨则当用大笔。画面中简练的线条勾勒,在经过层层积染的苔点与墨团的融合映衬下,用积墨、破墨等法,任意积染写出“黑山黑树愈见黑墨团团,而又愈见浑厚华滋之象”,可见其笔墨之真谛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宾翁九十一岁最晚年眼疾初愈,此时宾翁虽无精力再临峨眉之盛,但却能用细笔回想写生,而非如失明时全凭概念创作,故不仅是回归了写生的真谛,更是结合理念与实际的典范之作。
鉴藏者简介:吴公虎(1904~1977),又名世彰、云飞,字一山,广东中山人。曾在陈树人门下习画,受益匪浅。后考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专攻绘画专业,毕业时适逢广东国民政府挥师北伐,受陈树人影响,投笔从戎。曾任国民政府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大代表”等职。后弃政专事美术,成为岭南派著名画家。历任北平文化大学、东方大学、上海艺专、南京艺专、广东艺专等校教授以及北平政府参事、中宣部专员、上海市政府专员、财政部苏北财政处处长、国民革命军三十七师政治部主任、《中正日报》社社长、中国国民党港澳总支部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经济委员、东路指挥部总参议、广东文化运动委员等职。画艺以花卉及鸟兽见长,画虎尤有盛名。
古稀之年,黄宾虹应邀入桂,于冯振家乡山围村游玩,苦于炎热写此雨后山围,冀得凉意,画面墨气氤氲,似有山中新雨之气扑面而来。绘宝幢居士诗意画,雄秀浑朴,力追宋元。
2022西泠春拍
黄宾虹(1865~1955)山围秋居图
设色纸本镜片
111.5×34cm
出版:1.《浙江四大家》P12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2. 《虹叟书画集: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P192,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3. 《栖霞岭——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虹叟书画展专刊》P30,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2014年。
4.《经典画库·黄宾虹国画山水精品》P27,四川美术出版社,2018年。
说明:根据落款“临桂秋初,苦炎热写此”,可断定此件作品为游桂时所作。黄宾虹曾于1928年、1935年两次入桂,均为受广西政府部门邀请前往讲学。1935年入桂时受冯振邀请至其老家北流县“山围村”游玩。当时黄宾虹先生特地为冯振绘制了著名的 “山围八景”图,冯振亦为此图作诗八首,诗书画合璧一时传为佳话。
本幅题画诗中“铁色山围黑”的“山围”可见是指冯振的老家“山围村”,由此可知,本幅作品当为1935年黄宾虹先生七十二岁时在“山围村”所绘。落款所用名章“黄宾虹(白)”为安徽宣城人朱贯成于民国二十三年所刻,是黄宾虹先生后期最常用之印。
山围作为大容山脉的一角,蜿蜒陡峭,颇为沉寂,画中简笔勾勒的几所房屋却让整个画面瞬间充满生机,不失为点睛之笔。黄宾虹先生是一位实践与理论极其一致的绘画集大成者,他在用笔上主张平、圆、留、重、変,气象上追求浑厚华滋,含刚健于婀娜。此作全面体现了黄宾虹先生的绘画思想。
2022西泠春拍
张善孖(1882~1940)为陈汉章作 竹溪双虎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32年作
131×65.5cm
说明:陈汉章上款。
包首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吉林分会、吉林省文联归档章印迹。
上款简介:陈汉章(1863~1938),字倬云,又字伯弢,室名闻妙香室、见山楼、缀学堂,浙江象山人。举人。历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中央大学文科院史学系主任。著述宏富。
2022西泠春拍
任伯年(1840~1895)欧阳夜读图
设色纸本立轴
1883年作
144.5×62.5cm
出版:《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开业一周年书画展纪念画集》P6,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88年。
说明:王大山题签。
题签者简介:王大山(1933~1993),别名王达三,河北衡水人。擅长书画鉴定、中国画。历任北京文物商店墨缘阁门市部副主任,在广东省博物馆文管会从事书画征集及出口鉴定工作。北京荣宝斋业务顾问。
2022西泠春拍
溥儒(1896~1963)琴音蕉石图
设色纸本立轴
109.5×33cm
2022西泠春拍
方人定(1901~1975)圆月美人图
设色纸本立轴
165×69.5cm
说明:日本著名藏家须磨弥吉郎旧藏并题签。
据须磨弥吉郎1935年题签可知,本画应作于1935年或1935年之前。1929年,方人定赴东京入日本美术学校研究部学习,1931年归国,1933年再次东渡,1935年毕业回国。这一时期的绘画题材,参照了日本画和现代摄影的技法,从而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
须磨弥吉郎于1930年起任驻广州总领事,在此期间,凭借自身在政商界的影响力,收集了大量广东地区名家画作,是岭南画派收藏大家。方人定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其画作备受须磨弥吉郎欣赏,须磨曾对其作品色彩予以高度评价。现藏于京都博物馆的方人定《后园图》《细雨骑驴入剑门图》等均来自须磨旧藏。
鉴藏者简介:须磨弥吉郎(1892~1970),号升龙山人,室名梅花草堂,生于日本秋田县。1919年起任外务省情报局长,1927年至1937年间于中国任职,累升至日本驻南京领事馆总领事。与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人尤为交好。
2022西泠春拍
丰子恺(1898~1975)为项松茂作 忆在江廔图
设色纸本镜片
64.5×31.5cm
说明:项松茂上款。
上款简介:项松茂(1880~1932),名世澄,以字行,号渭川,斋名崇洁庐,浙江鄞县(今宁波)人。西药界巨子。著名爱国实业家。历任上海市商会议董等职。后因交涉释放被捕职工,遭日军杀害。
2022西泠春拍
关良(1900~1986)武剧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85年作
139×69.5cm
出版:《关良》P248,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2022西泠春拍
程十发(1921~2007)曹雪芹著书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78年作
68.5×68.5cm
出版:1.《程十发书画·9》P61,西泠印社出版社,1981年。
2.《程十发书画面面观》P269,上海文化出版社,2019年。
3. 《精艺报国-纪念程十发诞辰100周年艺术展作品集》P183,上海中国画院。
4.《程十发书画·9》P45,西泠印社出版社。
展览:5. “精艺报国-纪念程十发诞辰100周年艺术展”,程十发美术馆,2021年3月至5月。
说明:程十发之子程多多鉴定并题签。
题签者简介:程多多(1947~ ),上海松江人。程十发之子。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上海中国画院海外特聘画师、上海东华大学顾问教授等。
2022西泠春拍
唐 云(1910~1993)井冈山革命胜迹图册
设色纸本册页(七页)
1976年作
47×35cm×644×30.5cm
出版:《山水画写生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
2022西泠春拍
吴青霞(1910~2008)山水册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册页(十二页)
1935年作
38.5×25.5cm×12
说明:鲍国梁题签。存民国原装裱。
题签者简介:鲍国梁(1898~?),字叔光,生于上海,原籍浙江鄞县人。上海圣芳济学校毕业。曾任上海市飞花业同业公会主席、电器厂业同业公会理事、瑞士商盛亨洋行华经理、玲奋电器机械制造厂总经理等。
2022西泠春拍
方增先(1931~2019)新愚公移山图
设色纸本立轴
画心:96×88.5cm诗堂:96×20cm
出版:《工农兵画报》P12,浙江工农兵画报社,1972年10月。
说明:吴山明题诗堂。王征题签。
跋者简介:吴山明(941~2021),浙江浦江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会长、西泠印社社员。精于人物,喜作水墨、白描、指墨,笔墨浑朴,格调清逸,形象生动传神。
题签者简介:王征(1938~ ),原名王志寿,浙江温岭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擅长中国画及壁画。历任浙江博物馆美术员、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济南军区政治部美术组美术员、杭州浙江工艺美校校长。
2022西泠春拍
诸乐三(1902~1984)清晖挹秀图
设色纸本镜片
1973年作
367×144cm
说明:黄山宾馆旧藏。
2022西泠春拍
黄君璧(1898~1991) 山水四屏
水墨纸本 画心(四帧)
96×30cm×4
说明:由黄君璧弟子家属友情提供。
2022西泠春拍
林 纾(1852~1924) 山水四屏
设色纸本 镜片(四帧)
1922年作
177×46.5cm×4
说明:中国书画近现代同一上款作品专场lot3380-3395为林纾书画专题。
书家精研八法,崇碑尚帖或碑帖融合,不囿于古人而是与古人把臂同行,既有古朴稚拙之书,亦有甜美精巧之迹,流派纷呈,蔚为大观。
2022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篆书节临石鼓文
纸本立轴
1912年作
127×53cm
出版:《博古斋藏书画集》图141,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
说明:博古斋旧藏。
2022西泠春拍
沈曾植(1850~1922)行书 论书诗
纸本立轴
126×30cm
出版:《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沈曾植》P149,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2022西泠春拍
潘天寿(1897~1971)为甘文芳作 行书节录孟子
绢本画心
1963年作
154×40cm
说明:甘文芳上款。附同一上款陈大章红梅图一幅,陈大章(1930~2015),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
2022西泠春拍
白蕉(1907~1969)为唐云作 陶渊明饮酒诗
纸本手卷
1950年作
94×18cm
说明:唐云上款,委托人得自其家属。
上款简介:唐云(1910~1993),字侠尘,别号东原、药尘、药城、药翁、老药、玄丁、大石、大石居士、大石翁,浙江杭州人。曾任中国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西泠印社理事。为海上花鸟画“四大名旦”之一。
2022西泠春拍
启功(1912~2005)行书 颜鲁公诗
纸本立轴
1996年作
70×45cm
说明:叶松林上款并题签,委托人得自其亲属。叶松林原为广东省肇庆市副市长。
2022西泠春拍
郭沫若(1892~1978)为韩哲一作 行书七言诗
纸本 立轴
1965年作
127×42cm
郭沫若(1892~1978)、于立群(1916~1979)为韩哲一作 公鸡下蛋图
水墨纸本立轴
1966年作
68.5×45cm
赖少其(1915~2000)为韩哲一作海疆山水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82年作
76×46.5cm
说明:韩哲一上款。
上款简介:韩哲一(1914~2011),回族,原名韩同臣、韩宝华,山东禹城人。曾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候补书记、书记兼经济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
2022西泠春拍
马一浮(1883~1967) 致杨樵谷信札一批
纸本 画心
48.5×43cm 47.5×43cm
48.5×42.5cm 48×43cm
说明:杨樵谷上款并题跋。
信中马一浮因“收拾残书尚未宁帖”,不能应杨樵谷之邀去往山寺,并告其明年春有归乡的意愿。此时正值秋雨积水已久,仍雨不间断,没有出游的打算,故回信告其无需等待。
信中提及先后致杨樵谷两封信,很长时间才到,不久收到寄回的诗词。又听闻山中法会甚盛,外面战事仍频,并和诗一首希望杨樵谷珍重。
上款简介:杨樵谷(1880~1974),原名夏,字兰生,号幻海,别号晚晴老人、印可老人等,江苏盐城人。著名爱国将领,佛学大师,书法家,诗人。马一浮生前挚友。同盟会会员。1912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总参议、国民党第69军总参议。1938年初,任“苏北抗日游击总司令”,率师血战台儿庄。此后数年,云游四方,广结佛缘,幷潜心研佛,挺身护法。1949年,为争取和平解放四川,做出重要贡献。解放后,为首批二十四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之一,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2西泠春拍
黄宾虹(1865~1955)篆书 七言联
纸本对联
102×19.5cm×2
出版:1. 《沧海一粟·古今书画拾穗》P111,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2008年。
2. 《虹叟书画集: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P435,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2022西泠春拍
吴湖帆(1894~1968)楷书 七言联
纸本对联
132×27cm×2
2022西泠春拍
林散之(1898~1989) 草书 五言联
纸本 对联
1984年作
91.5×21cm×2
说明:委托人直接得自作者家属。
2022西泠春拍
邓散木(1898~1963) 隶书 巨幅五言联
洒金纸本 对联
248×54cm×2
2022西泠春拍
黄宾虹(1865~1955)仿萧云从黄山图
设色纸本扇轴(双挖)
54×19.5cm×2
出版:1. 《澄怀古道:黄宾虹1865~1955》P77,香港市政局,香港艺术馆,1995年。
2. 《浙江四大家》三集P15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3. 《游心·观止——浙地名书画·扇面雅集展》P70-71,浙江省博物馆,2013年。
4. 《虹叟书画集: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P386,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5. 《经典画库·黄宾虹国画山水精品》P44,四川美术出版社,2018年。
展览:6. “澄怀古道:黄宾虹1865~1955”,香港市政局,香港艺术馆,1995年10月至1996年3月。
7. “游心·观止——浙地名书画·扇面雅集展”,浙江省博物馆,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
说明:章启覃旧藏。扇轴中另一桢为刘松庵书法。
作为博采古人、取精用宏的近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向来强调新安画派的旨趣,并以此为皈依而殉道终生。在他的作品中,黄山形象这一母体反复出现。无论是仙风道骨的远山,亦或是怪石嶙峋的松石丘壑,都是宾翁继承并发扬新安画风的精神依存。本作即黄宾虹借新安巨匠萧云从之笔意,对发扬新安画风所做出的究极衍变。诚然,画面中宾翁以舒朗健逸之笔法所营造的萧疏淡远之境,正如舆古人展开的超时空对话。而款中所言舆浙派殿军蓝瑛之比较,亦是两种截然不同画风的正面冲突,萧瑟婀娜的新安古风以及格融雅艳的浙派武林风皆是画家血战古人之抉择,这一切对于生在徽州居在浙江的黄宾虹而言,恰似他直至晚年仍在展现自己究其一生所追求的身份认同舆归属感。
本作约创作于黄宾虹八十五岁左右,此时宾翁虽力求浑厚华滋,但实际上处在世祚鼎革的非常时期,他淡泊于世的心态不无自觉地表现在他的审美旨趣中。浑厚华滋的极端之处亦是对断山残水的另类演绎,新安画派出世遗民的逸笔率汰,无论是石溪、梅清的怪异狷介,亦或是萧尺木的荒率灵动才是黄宾虹真正的精神指向,由此本作可见一斑。
2022西泠春拍
陆俨少(1909~1993)、程十发(1921~2007)蕉阴书屋图·富贵平安图
设色纸本 成扇
49×18cm
出版:《陆俨少书画藏品集》第一卷P63,香港朵云轩有限公司,1991年。
说明:程十发自题跋。
2022西泠春拍
徐操(1899~1961)钟馗嫁妹图
设色纸本成扇
1934年作
51×19cm
说明:背面为许经篆书咏怀诗。
沈达刻扇骨。沈达[近代],字筱庄,江苏泰州人。工篆刻,清末供职北京印铸局,与江都于啸仙齐名,后居苏州,以艺名播中外。
2022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郑孝胥(1860~1938)为朱镜波作 墨兰书法扇
水墨纸本成扇
1915年作
51.5×18cm
说明:朱镜波上款。
上款简介:朱镜波(1889~1968),江苏苏州人,斋号月波楼,故号月波楼主人。擅山水、花鸟。常寓居上海。1930年前后曾在上海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与江浙一带的名流学士交往频繁,尤与吴湖帆、冯超然、吴梅等交往最深。
2022西泠春拍
潘天寿(1897~1971)为陈摩作 指画达摩图及指头书法
纸本·设色纸本镜片(扇面双挖)
51×19cm×2
说明:陈摩上款。程十发题跋。
1923年春,潘天寿赴上海教事绘画,与王一亭、吴昌硕、黄宾虹等诸位名家结识,交往密切。陈摩稍长于潘天寿,少时曾于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接受教育,能绘水彩,故其画风融汇中西,早负海上盛名。二人以画交友,以艺闻名,志同道合,于1924年同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国画教授,教学之余,时常雅集挥毫,并多次一同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活动等。
潘天寿流转于上海五年多,为他日后成为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对吴昌硕画风的揣摩与实践中独立自省,学吴而不泥吴,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指画亦是其中一绝。他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研究指墨画,毕一生之功追求“不雕”境界,至五六十年代其指墨艺术达到全盛时期。
本幅作品为潘天寿早年双指之作,大约作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潘老早年指画作品存世较少,指书书法则更为罕见,像本幅这样完整的指书指画一对的,更可珍贵。
上款简介:陈摩(1887~1946),字迦庵,江苏常熟人。陆恢弟子,得其笔法,山水、花卉、翎毛、蔬果,挥洒自如。为海上名家之一。
跋者简介:程十发(1921~2007),名潼,室名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之斋、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上海松江人。历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全国文联委员、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协理事。
2022西泠春拍
沈曾植(1850~1922)为马亦籛作 行书杜甫诗
纸本扇页
53×19cm
出版:《湖社月刊》第46册P141,湖社画会,民国廿一年(1932年)。
说明马亦籛上款。
上款简介:马亦籛[清末民国],厦门绅士,近代著名华侨企业家黄奕住的助手,曾任中南银行董事,民国时期厦门大收藏家。
2022西泠春拍
弘一(1880~1942)为堵申甫作 楷书临古四种
洒金纸本扇页
1917年作
52×17.5cm
说明:堵申甫上款。朱关田、姜东舒、范尧峰题跋。
此弘一法师《楷书临古四种》创作于1917年4月,此时大叔刚刚皈依于虎跑寺了悟法师,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俗名则由李叔同改为李婴,毫不夸张的说创作此扇时弘一法师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而将四种魏碑书体汇聚于咫尺扇箑中,更是弘一法师早年墨迹中的罕见创作,或可视为法师在俗书风之总结,而最初得到此扇的堵申甫先生亦非一般人物。
提及堵申甫先生,世人多知他曾担任弘一法师护法。二人间的情谊缘于弘一法师出家前在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改名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当老师的那段岁月,当时大师教音乐、美术,而堵申甫教书法,同时兼任学监和舍监。二人皆好绘画和金石篆刻,情趣相投,自然来往密切,李叔同担任“乐石社”社长时,堵申甫亦是主要成员之一。1918年大师虎跑出家后,便将一些书画、文具等赠予知己堵申甫,其中就包括那本著名的《断食日志》。而在担任护法的岁月中,堵申甫不仅尽力保证弘一法师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充裕,甚至还帮助他出版一些佛书,直至大师圆寂。
上款简介:堵申甫(1884~1961),原名福诜,字申甫(亦作申父),号屹山,别号冷庵。浙江绍兴人。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曾任浙江模范小学堂长、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书法教师和学监、舍监,后在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浙江大学等担任教职。曾为光复会成员,为革命烈士秋瑾收殓。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弘一法师后,堵申甫担任“护法”一职,照料弘一法师的日常生活。1923年,受当时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张宗祥委托,堵申甫赴北京监理文澜阁《四库全书》补抄工作。后两度出任浙江省余姚县县长、浙江图书馆设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著有《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阙简记事》、《绍兴学校教育志》、《社会教育志》、《民国春秋》等。
跋者简介:1. 朱关田(1944~ ),字曼倬,斋号思微室,浙江绍兴人。当代著名书法家,隋唐书法史专家。著有《唐代书法考评》、《唐代书家年谱》等书。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 姜东舒(1923~2008),笔名苏东,号梦蟾、听雨楼主,山东省乳山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等。工诗,善书法,兼事书论。
3. 范尧峰(1915~1992),海宁人。曾任财政部监察处副处长及办公厅副主任,省林业厅副厅长、省政协常委等。丰子恺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的校友。
西 泠 印 社
二 〇 二 二 年 春 季 拍 卖 会
8月19日(五)
09:30 中国历代钱币专场
13:00 古籍善本 · 金石碑帖专场
16:00 中外陈年名酒及滋补佳品专场
19:00 文房清玩 · 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
21:00 文房清玩 · 历代名砚暨古墨专场
A厅
09:30 中外名人手迹暨小孤桐轩旧藏专场
11:00 几道家珍 · 严复家书手迹专场
13:00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20:00 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
09:30 中国古代玉器及当代名家玉雕专场
11:00 华藏宝相 ·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14:00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19:00 江南心境 · 西泠印社首届文房瓷器专场
20:00 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
8月21日(日)
09:3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
13:00 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
14:0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同一上款作品专场
15:30 中国书画扇画作品专场
16:30 中国名家漫画 · 插图连环画专场
19:00 东方瑞丽 · 珠宝翡翠专场
09:30 萃古熙今 · 文房古玩专场
13:00 凝萃聚珍 · 重要藏家精选历代瓷玉专场
14:00 文清玩 · 古玩杂件专场
17:00 西方古物专场
上海办事处
临时办公地址: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一号一号公馆 301衡山路乌鲁木齐南路入口
( 原复兴西路36号场地装修,临时搬迁至此办公。)
电话:021-64338662
Email: shbsc@xlysauc.com
北京办事处
法务部
电话:0571-87896778
传真:0571-87812567
Email:fwb@xlysauc.com
文宣部
文章转发自西泠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