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20世纪浙派大家的生命盛景:黄宾虹 潘天寿|上海嘉禾首届冬拍

  • 上海嘉禾拍卖
  • 2021年12月15日06时



若说浙江是一副水墨画,那么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则是近现代艺坛盛开的四朵奇葩。浙江素来是人文渊薮之地,名家辈出,不可胜数。至近代,吴昌硕引领海上于前;黄宾虹、潘天寿一扫旧习,造险称雄继之;陆俨少逸兴神飞于后,足称“浙江四大家”。


“四大家”的艺术都达到了个人素质、学养与传统文化的高度和谐的结合,在相当程度上集文人画艺术之大成,对明清水墨画作了总结性的继承。本次上海嘉禾首届冬拍特呈黄宾虹、潘天寿二位画坛巨匠不同时期之丹青佳构,呈现了二人艺术创作风格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在传统与时代关照下对中国画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荒山乱石间,几枝野草,数朵闲花,即是吾辈无上粉本。

——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


大凡自成气候的画家,都有其一定的取材范围。从取材上,也可看出作者的个性爱好和艺术趣味。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花木中,他尤善画荷花松树、棕榈兰朱等,往往会配合奇石、蜻蜓蛛网等。这些题材不仅适于他性之所好,且非常便于发挥他技之所长。如荷花因荷叶团团,便于写意泼墨表现露气,而红莲兰竹等,或是粗头乱服,或是风致飘扬,最足表现笔墨的意气蓬勃。加石头在花鸟画中,则可以加强画面的浑朴和气势。本次上海嘉禾首届冬拍特呈潘天寿兰竹、荷花、葡萄等多种花鸟题材,多角度呈现这位艺术巨匠的创作个性与面貌。



LOT 8021 潘天寿(1897~1971)兰竹图

水墨纸本 镜片 1944年作

题识:(粉脂)价贱艳吴娘,芳草谁歌天一方。笔墨年来无健者,任他胡乱说徐黄。粉脂二字互误。智石先生属画,三十三年辛夷开后,于小端春楼,秃寿。

钤印:潘天寿印、懒道人、寿

尺寸:40×149cm

出版:

1.《全国文物商店典藏书画精品集》P207,文物出版社,2011年。

2.《浙江四大家》P27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估价:RMB 1,800,000-2,800,000


出版物封面


请将手机锁屏后,横屏观看

潘天寿《兰竹图》


1937年抗战爆发,打破了西子湖畔国立艺专的宁静,师生被迫西迁,潘天寿随艺专经诸暨、鹰潭内迁,辗转各省。至1941年,又返回浙江缙云探望妻儿,42年冬又南下福建,执教于东南联合大学。43年夏,东南联合大学合并于浙江英士大学,时任绘画组主任的潘天寿一家也随校返浙,居住在当时浙江省政府所在的云和县城。彼时英士大学的艺术专科汇聚了美术界的诸多精英,除担任绘画组主任的潘天寿外,由谢海燕担任艺术科主任、倪贻德担任工艺组组长,教师中还有叶元珪、陈文、王隐秋、周天初,彼此切磋交流,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年代,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安逸时光。


▲ 1944年4月26日,国立英士大学艺术专修科师生在浙江云和欢送潘天寿(前排左四)、谢海燕(前排左五)赴重庆任国立艺专校长、教务长。


1944年,教育部再次来电,国立艺专师生亦多次邀请,潘天寿乃邀谢海燕、吴茀之同赴重庆。是年初暑,潘天寿于重庆磐溪接受国立艺专校长之职。这件《兰竹图》创作于辛夷花开后的1944年初春,当为潘天寿暂居云和时期。这一时期,潘天寿在绘画创作上已从前人的笔墨中完全跳脱出来,形成了自己典型的个人风格。此幅兰竹横卷在潘天寿先生仅存于世的数百件画作之中,堪称极为雅逸的画作。


画面布局突出展现了一代巨匠独特的“造险”、“破险”的风格及精深造诣,笔力雄强、凝炼、老辣、而意境清新、纯朴、旷达。作品中以折枝法取竹数枝于画面上方斜角出之,画面左下方以方折之笔写就半露的山岩,辅以或大或小的苔点错落点之,数株幽兰从石旁斜刺而出,笔墨泼辣,气韵生动。


潘天寿《兰竹图》题识


作为四君子的竹和兰,是文人画的常见题材,常喻以高洁的品格。板桥曾云:“石涛画竹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石涛绘竹,喜用生宣纸和羊毫笔,用笔奔放,水墨淋漓,而潘天寿将它引伸到自己的绘画中来,是借此强调他的绘画观念,寄托他张扬个性、不墨守陈规的艺术主张。兰花恬淡素雅,高傲孤洁,一向为文人所爱。而此作的兰花用笔果断而精炼,强悍而有控制,画中兰花蔓草潇洒润秀,婀娜多姿。挺拔的笔势与纵逸的情意,表现出兰花清逸出尘的独特气质。右上角配以长题,起开合承转之力,收上下平衡之功,从行款到布局,寓境于静之中抒写润秀之气,又不失奇俏之意。





荷花作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符号,体现谦谦君子高洁出尘的品质,但在潘天寿笔下,却成为他“一味霸悍”美学追求的载体。潘天寿平生爱荷,喜画荷花,他常用映日荷花来表现他对西湖的热爱,寄托对家乡风土的浓厚感情。其荷花作品,无论是宏幅巨制,还是册页斗方,无不充斥着一股凛然的阳刚之气。


LOT 8020 潘天寿(1897~1971) 晴霞

设色纸本 立轴

题识:晴霞。雷婆头峰大颐寿者指墨。

钤印:潘天寿、阿寿

鉴藏印:海门郁氏重今所藏

题签:潘天寿芙蕖。六五初夏寿签。

尺寸:91×41.5cm

藏者简介:郁重今(1928-2019),字西林,西泠五老之一,江苏海门人,金石书画家,西印社社员。先生广结沪抗两地石书画名家,尤与书画大家潘天寿、陆维钊、叶浅予,周昌谷黄、程十发、范曾等私谊甚深。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此画格造险而破险,用一片泼墨荷叶横贯画面下方,用笔浓重豪放,一朵映日红荷从墨叶中亭亭玉立。画面中,红与黑的对比,突出了主题的圣洁、高尚。色彩单纯而不单调,气势雄阔又不失荷花的柔娜之美。苇草的穿插平衡了画面的粗细线条与色块的强烈对比,增添了荷塘的盎然生机。恰如其自谓,“画事之笔墨意趣,能老辣雅拙,似有能,似无能,即是极境的有机组合”。是幅作品用笔雄健有力,构图奇崛,钩花点叶,表现了“水色花光一片”的意趣。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此幅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潘氏荷花珍品。



LOT 8018

潘天寿(1897~1971) 清荷

杨千里(1880~1960) 甲骨文

水墨纸本 成扇 1948年作

题识:

1.妙香清入髓,凉月淡成秋。佳秋先生雅属,三十七年初秋,心阿兰若住持,寿于西湖听天阁。

2.集甲骨文五言,似佳秋先生教,戊子七月,千里篆。

钤印:潘天寿印、阿寿、杨千里

尺寸:31.5×50cm

出版:《潘天寿书画集》P80,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估价:RMB 180,000-280,000


出版物封面




花鸟之外,潘天寿亦绘一些蔬果题材,诸如葡萄、葫芦、柿子、水仙、石榴等。其中,他在《柿子葡萄》中题识:“颐者所喜”,就民间寓意而言,柿子预示“事事如意”,葡萄有“多子多福”之意,所以自然便为作者所喜爱。这是潘天寿将吉祥文化与文人画相融合的尝试。此外,在其蔬果题材中,他也表现出鲜活的野趣,与吉祥文化相得益彰。


LOT 8019 潘天寿(1897~1971) 葡萄

设色纸本 立轴 1964年作

题识:

1.一九六四年紫薇开侯,雷婆头峰寿。

2.进良研弟鉴可,寿者又题。

钤印:阿寿、潘天寿印、潘天寿印、阿寿

尺寸:28.5×28cm

估价:RMB 180,000-280,000






山川浑厚,有民族性。

古今沿革,有时代性。

——黄宾虹《九十杂述》


黄宾虹是一位将笔墨推上高峰的近现代山水画巨匠,他的山水画触及中国民族艺术的灵魂,与东方哲学直接对话。他在五十岁前驰纵百家,溯追唐、宋;其后饱游饫看,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泰山,又登五岭、雁荡、畅游巴蜀,足迹半天下;七十岁后融会贯通,卓然成一代名匠。作为一位高龄且晚熟的画家,八九十岁时期是黄宾虹艺术最辉煌的阶段。彼时他的创作彻底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藩篱,把胸中丘壑与积淀数十年的笔墨工夫融为一体,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将山水画推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本季上海嘉禾首届冬季汇集多件黄宾虹八十岁后山水佳构,力图多维度呈现黄宾虹晚年山水画创作的笔墨趣味和生命体悟。



LOT 8015黄宾虹(1865~1955)青山雅意

设色纸本 立轴 1943年作

题识:阴霾初解送和风,郊甸宵惊起蛰龙。向晓万花齐破竹,不堪零乱又残红。癸未,黄宾虹。

钤印:予向、黄宾虹、竹北簃

尺寸:76×35cm

出版:《近现代书画精品集(二)》P6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11月。

展览:《百年传承 ·花语山川》-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艺术展,主办单位-十竹斋艺术集团,中铁房地产集团华东有限公司江苏事业部。

估价:RMB 900,000-1,500,000


出版物封面


此图作于1943年黄宾虹80岁之际。画家时居北平,门人顾飞及好友傅雷在上海为宾翁积极筹办画展,颇获成功。在与傅雷的通信中,各抒己见,艺术上的理解与鼓励,彼此引为知音。此时的黄宾虹,除去生活上的宅居清贫之外,精神世界是并不寂寞的。黄宾虹此时已经完成其绘画向“黑宾虹”面貌的过渡,幷且受西方的印象派绘画启发,进行着将水墨与丹青合体的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自谓“用笔之沉着,墨采之浑厚,每与欧画符合”。


▲1943年黄宾虹八十画展会所,前为傅雷、朱梅馥夫妇,后为裘柱常、顾飞夫妇


黄宾虹此作,在熟练运用泼墨、焦墨、宿墨的基础之上,施以石绿与淡赭,色墨沉凝斑驳,满纸氤氲淋漓,实现了“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的效果,法自心生,令人浑忘其所从出。近景丘陵起伏平缓,上生高树,蓊蓊郁郁,葱茏的林木间,房舍参差,内有高士,坐观林趣,江水沿着丘陵山岩静静流淌而过。林木后,青山叠叠,巍峨肃立,错落的淡墨远山,将画面推向高远缥缈。整体画面的苍茫朦胧之境,正是黄宾虹毕生追求的“浑厚华滋”的美学意象。画中大面积是黑,而房舍、高士等,周围却极明亮,画家凭一点一线之白,以虚破实,将人物与房子空灵地突出,虚非虚,实非实,虚实转化而通体皆灵,令画境更幽深杳冥。





LOT 8014黄宾虹(1865~1955) 黄山散花坞

水墨纸本 立轴 1952年作

题识:黄山散花坞诸峰,宾虹壬辰年八十又九。

钤印:黄宾虹、冰上鸿飞馆

尺寸:73×34cm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1952年,黄宾虹已然89岁高龄,且患白内障,目视不清,但仍不辍绘画,借放大镜进行创作。由于受到目疾的影响,黄宾虹之绘画亦不似早年精细,而是出现一种粗放、旷达的风格,这种“黑、密、厚、重”之风便是黄宾虹晚年最具代表性和个人特色的画风,从《黄山散花坞》、《渠河泛舟》中可见一斑。


▲ 黄宾虹晚年创作留影


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四绝风采,古往今来,吸引着无数大画家们前去游览、写生和采风。在近现代绘画领域,黄宾虹对黄山更是情有独钟,他自称“黄山山中人”。一生九上黄山,迭入烟云,笔底黄山无数。是幅黄山画作在用笔与用水上看似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章法与规律,以浓墨在十分浅淡的墨上点划,与一般山水画先用墨笔、再点染颜色有很大差别,可整幅画看上去,只觉无比老辣,层次井然,山石及树木的造型已是形散而神足,用墨更是极富墨彩,耐人玩味。



LOT 8016黄宾虹(1865~1955)渠河泛舟

设色纸本 镜片 1952年作

题识:宋元人渴笔法,刚而能柔,润而不枯,得一辣字诀耳。渠河舟中所见,宾虹年八十又九。

钤印:黄宾虹、兴到笔随

尺寸:64.5×33.5cm

估价:RMB 380,000-580,000





绘画上,黄宾虹是以一位学者的角度,把道咸以来的碑学审美,比海派更温和内敛地融合在文人画的传统中;书法上,黄宾虹亦以金文、碑学打底,他曾自谓:“笔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词、法书而出。” 他的书法尤以篆书和行书成就最高,作品蕴含金石之气,内充实而外平和,古拙而自然,不拘泥于点画字形、圆润隽秀,意在字内神韵。



LOT 8033 黄宾虹(1865~1955)篆书七言联

纸本 对联

释文:宝辔青丝花外集,道经丹鼎画中留。

题识:天都黄宾虹篆。

钤印:宾虹、原名质

尺寸:148.5×25cm×2

出版:

1.《博古斋藏楹联集》P89,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

2.《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精选》P7,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3.《墨》P99,日本芸术新闻社,2011年第213号。

4.《静妙轩藏清代民国书法选》P197,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年。

估价:RMB 300,000-500,000


出版物封面



黄宾虹、潘天寿两位近现代浙派灵魂人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深得中国画国粹心源,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潘天寿的花鸟画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具有浑雄奇崛、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他的画是他孤傲精神的象征。黄宾虹曾称赞潘天寿在用笔方面“扬之高华,按之沉实”,流露出对他的欣赏。黄宾虹的山水则更多地秉承了“以书入画”的文人画传统,多求线条的圆润、和谐、浑厚或秀雅。两者样貌各异,却相得益彰,各自开辟了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创作的新境。









总成交3.2亿元!

上海嘉禾2021秋拍圆满收官!



上海嘉禾2021秋拍精彩回顾




电话:021-32558111

传真:021-32558666

官网:www.jhpmzx.com

邮箱:jhpmgs@126.com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1111号延安饭店南苑。

*图片版权归上海嘉禾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