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品藏丨金碧山水为何如此贵气?想读懂它们,还得去大唐走一遭

  • 中国收藏杂志
  • 2022年7月04日05时



源自千年之前的“金碧霞光”,为我们描绘了独特的人间奇景。而一幅拥有咫尺千里之势的金碧山水,让张大千作品在拍场上再创新高。追根溯源,想找到那绚烂景色的起源之地,不妨随我们先去大唐走一遭。


文、图丨杨 勇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清宫散佚书画为世人瞩目。在现有书画类藏品序列中,序号排列在第一位的是一件传为唐代李思训的《海天落照图》,即是清宫散佚书画之一。这件画作虽然不是唐代画家的原作,但与金碧山水画的形成及发展关系极为密切,是研究早期金碧山水画的重要作品。


(请横置手机欣赏)

(传)唐李思训《海天落照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海天落照 辉映山屿


传为唐代李思训的《海天落照图》,画卷本幅纵46.7厘米、横244.9厘米,绢本,青绿设色并有泥金勾勒,属于“金碧山水”一类。画幅前有“海若奇观”四字篆书引首,未落款印。


此图绘山海间楼阁掩映、殿宇交错,落霞中波浪映照、帆影摇动。画面中红霞、海波、青山、殿宇交相辉映,各色人物穿插其间,海天落照的壮阔景致跃然纸上。画幅末端有泥金楷书小字“左武卫骁骑大将军李思训画”,属伪款。图上钤有“神品”“建业文房之印”“内府图书”等仿造的五代和宋代内府伪印。


此卷后有行书《海赋》一段,题款为“泰定丙寅(1326年)夏四月鲜于枢伯几父记”。鲜于枢卒于大德五年(1301年),题款有违史实,且书法不佳,明显伪造。卷后另有一段落款为“彭城逸民钱用时”的行书题跋,还有三行草书观款。画卷后的这三段题跋,书法墨色相近,虽结体不同,但笔性相通,应为同一人所书。


《海天落照图》局部
此卷后有行书《海赋》一段,另有一段落款为“彭城逸民钱用时”的行书题跋,还有三行草书观款。

画卷本幅后隔水上有清代沈荃的两行题记:“内府千年名迹不期于今日见之。时康熙甲辰(1664年)秋八月云间沈荃识。同观者曹思邈、计南阳、冯经世、钱德震、沈白、沈芷。”钤“沈荃之印”朱文方印、“绎堂”白文方印。

此卷钤盖多方清宫玺印,并于《石渠宝笈》著录:



唐李思训海天落照圗一卷。次等元一。贮重华宫。素绢本。着色画。金书款云。左武卫骁骑大将军李思训画。后隔水有沈荃跋一。引首有篆书海若竒观四大字。拖尾有鲜于枢书海赋。并记语。又钱用时跋一。史必书诸人记语一。(清张照等《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台北故宫博物院,1971年10月,下册,782页)




这卷题为“李思训海天落照图”的作品画笔非常工细。其界画楼阁殿宇的结构严谨,布局错落有致,穿插其间的人物更是微如粟粒,或堂前晤语、或操舟骑马、或牧牛担柴,姿态各异且形貌动势灵动传神。尤其是后半段下方泊岸处的人物更加繁杂。客、货船分属码头,大小船只有序靠岸。客船中舟人摇橹撑篙,安坐于篷遮下的船客张望打量岸上的姿态与岸桥上作揖迎客之人遥相呼应。泊岸高台上还有冠戴幞头之人端坐于上,有多名仆从为其遮阳、牵马。货运码头处,背负货物的人依次而行,又有人挥臂指示,一派繁忙景象。画面中的景观人物体量非常精微,在方寸间营造出繁复景象,叹为观止。


满幅画面中的海浪线条细密流畅,无杂乱之感,衬托出青绿设色山屿的崎势巍峨。远处的一抹红霞和勾勒在远近山屿边缘和脉络中的泥金线条交相辉映,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海天落照的绚烂景色。


《海天落照图》局部

画卷后半段下方泊岸处的人物繁杂,客、货船分属码头,大小船只有序靠岸。客船中舟人摇橹撑篙,安坐于篷遮下的船客张望打量岸上的姿态与岸桥上作揖迎客之人遥相呼应。


山水之变 成于二李

青绿山水是指以矿物性颜料石青、石绿为主色的着色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浅绛山水画都是传统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类型。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唐代逐渐形成独立画科并趋向于成熟,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在盛唐时期,吴道子以水墨线条的方式表现山水以及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以细腻着色的方式表现山水,形成了两类不同的山水画形式。其中皇室出身的“二李”着色山水画一脉,赋色妍丽,画风细腻,气象富丽堂皇更为皇家所看重,为后世历代皇家所重视。

现在能查阅到的“金碧”概念是在宋代出现的,由北宋王诜较早提及。其在上海博物馆藏《烟江叠嶂图》卷尾纸自题诗中称“将军色山自金碧”,鲜明确切地指出唐代“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的着色山水为金碧山水。此外,北宋《宣和画谱》也有提及日本国山水小景“设色甚重,多用金碧”,宋赵希鹄《洞天清远集·古画辨》记“唐小李将军始作金碧山水”。这些记录中所指“金碧”就是指“二李”的着色山水画,但是更为具体的是指运用了金色的青绿山水画。

元代饶自然在《绘宗十二忌》中记:



金碧则下笔之时其石便带皴法。当留白面。却以螺青合绿染之。后再加以石青绿逐折染之。然后间有用石青绿皴者。树叶多夹笔则以合绿染。再以石青绿缀。金泥则当于石脚沙嘴霞彩用之。此一家只宜朝暮及晴景。乃照耀陆离而明艳也。(元饶自然《绘宗十二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二册,952页)



这段话记载了画中勾勒山石的同时将皴法应用其间,山石勾勒边缘后用螺青合绿染色,然后再用石青、石绿皴染。树叶用笔勾勒后染绿色,再以石青石绿色交融点染,最为重要的是指出了“金碧”之法中将金泥用于石脚、沙嘴等处。这种画法只适宜日出、日暮及日光晴照的景色,是为表现出阳光照耀的明亮绚烂之感。


朝暮之景 最宜金碧


在现实景色中,人们也会在日出或日落时逆光看到山川景物如镶了金色光边的景象。古人在描绘这类景致时用金泥重复勾勒山石边缘及脉络,用以辉映霞光绚烂之感。在有些“金碧山水”作品中,如故宫博物院藏传李思训《九成避暑图页》,除了在山石边缘与脉络处复勾金泥,还在建筑乃至水流波浪处都以金泥勾勒,这应该就是为了表现日光晴照之景。

(传)唐李思训《九成避暑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在强烈日光的照耀下,建筑物上的彩漆或琉璃等物都极具反光性,水流波浪也是如此,所以画家会勾勒金泥。这种“只宜朝暮及晴景”的“金碧山水”画法,其初衷就是为了表现画面中的光感。这卷李思训《海天落照图》所描绘日暮中海天间的景色,正是“金碧山水”最适宜表现的典型题材。

落照这一题材的绘画并无可靠的唐宋作品传世。而据北宋《宣和画谱》记载,北宋内府藏有李昭道所绘的两卷《落照图》。另外,明代文史大家王世贞有《题海天落照图后》一段题跋,详细记载了一段关于《海天落照图》的传奇故事……欲知详情,请关注2022年第6期《中国收藏》刊载的《海天落照图与金碧山水画》一文,本文作者、辽宁省博物馆馆员杨勇将为读者带来金碧山水更精彩的内容。



链接


张大千金碧山水高价成交

在香港苏富比2022年春拍中,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以3.70495亿港元成交,再创张大千画作拍卖最高价纪录。此作绘制于1948年初,50岁的张大千正值笔力巅峰时期,这件《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也是其金碧山水画创作中的难得精品。

该作画面取一河两岸式的平远章法,描绘了日暮落霞中江南秀润绵延的山水景致。连绵远山中的坡岸水脚处以泥金色晕染,烟波浩渺的粼粼波光均以金线复笔勾勒。近处的山岩水岸也以泥金晕染,还有以泥金点叶的树冠灿然于群树之间,表现出绚烂的光感。画面中的泥金色与石青、石绿及赭石颜色营造出绚烂艳丽的夕阳落霞景致,正是“金泥则当于石脚沙嘴霞彩用之,此一家只宜朝暮及晴景,乃照耀陆离而明艳也”的金碧山水题材。

明清以来,由于金碧山水所凸显出的极强装饰性,画中的泥金晕染及泥金勾勒线条被认为是彰显“贵气”而刻意绘制上去的。其实,金碧山水自其产生时就是古人为了表现金色的光感,自然而然地选择了金色颜料用于画面,如同画青山绿树选择青色、绿色颜料一样。金碧山水中的“金”是“照耀陆离而明艳也”,是为了表现光感,正是金碧山水这种绚烂多彩的画面效果营造出了富丽堂皇的氛围。



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设色绢本立轴 1947年作

133.6厘米×72.8厘米

成交价:3.70495亿港元


本文节选自

2022年第6期《中国收藏》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编辑:陈曦校对:子毅


《中国收藏》2022年6月刊


点击上方杂志封面
前往微店购买




《中国收藏》杂志

还不赶紧订一套!


它们将带给您——
多重享受

一本杂志,还有“试听”双重体验。《收藏夜话》音频及视频号背后故事,都将在杂志独家呈现。

有趣有料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中国收藏》带您踏上探寻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静静享受一顿下午茶。

创造无价

一个月40元的投资,贵吗?一点也不贵。知识无价,独立的观点无价,带给您的精神财富更无价。

杂志每月1日出版 零售价40元

全年12期 订阅价480元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2-688 订阅热线11185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