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西泠春拍
师远[南宋] 1246年作 楷书 自愈帖
纸本 镜片
1246年作
27×21cm
说明:此碑文署有镌刻者姓名“张宗元”,张宗元为南宋平江府(今苏州)著名刻手。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曾为周必大之弟周必强夫人耿道真刊《南宋故公必强配耿孺人(道真)圹志》。此碑在后来亦成为时嘉定由昆山县分出,独立成县的重要史料。
2022西泠春拍
傅山(1607~1684)罕见章草杂书华严经卷
绢本 手卷
2022西泠春拍
张瑞图(1570~1641)唯一书咏福州名胜之作 咏鼓山诗册
绢本 册页(三十页)
1633年作
24×13cm×30
诗文著录:1.《闽都记》卷十二,王应山撰,明万历四十年(1612)刻本。
2.《福州府志》卷七十三,鲁曾煜等撰,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
3.《鸣盛集》卷一,林鸿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说明:陈翰华旧藏。
本拍品为张瑞图唯一一件书咏福州名胜鼓山之作,并记录张瑞图人生最后一次走出晋江故里之远行,意义重大。
由本作题款可知,张瑞图1633年有登鼓山屴崱峰之行,此行未见于记载,并据现存资料可知,登鼓山之行很可能是张瑞图晚年最后一次长途远行,因此本作实可视为张瑞图晚年行迹的重要文献补充。
此作以特质粗绢书就,适合于表现张瑞图此期点画无意工拙、转折退去棱角的书写习惯,这也符合于张瑞图进入崇祯年(1628)后的书写特征:字与字相对独立,删繁就简,用笔简率平直,凸显出这一时期张瑞图淡然归禅、淡泊萧散的人生态度。
此作入民国后为广东资深藏家陈翰华所藏,自晚明至今流传实属不易。其不仅于张瑞图而言是艺术和历史之证明,于福州而言也是张瑞图作为福建乡贤于人生最后在乡里行走之踪影,实可宝之。
点击浏览:张瑞图 唯一书咏福州名胜之作《咏鼓山诗册》
2022西泠春拍
朱彝尊(1629~1709)、尤侗(1618~1704)、归允肃(1642~1689)、彭孙遹(1631~1700)、王弘撰(约1622~1702)等五十八家 为杨自牧作 潜籁轩题咏册
纸本·绢本·绫本册页(二册共九十页)
尺寸不一 册页:31×20cm
著录:1.《潜籁轩诗外集》,载《介山杨氏家集》,据国家图书馆藏清道光间杨氏后人杨采臣辑钞本影印。(《介山杨氏家集》见《清代家集丛刊续编》第三册,徐燕平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
2.《潜籁轩题赠诗》,载《介山杨氏家集》,据国家图书馆藏清道光间杨氏后人杨采臣辑钞本影印。
3.《介山杨氏家乘》(励杜讷、钱黯撰文),载《介山杨氏家集》,据国家图书馆藏清道光间杨氏后人杨采臣辑钞本影印。
4.《腾笑集》卷五第六叶(题杨上舍自牧潜籁轩),(清)朱彝尊撰,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曝书亭自刻本。
5.《曝书亭集》卷十第十五叶,(清)朱彝尊撰,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刻本。
6.《学源堂诗集》卷四五十九叶(题潜籁轩),(清)郭棻撰,清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
说明:杨自牧上款并旧藏。罗振玉题跋并题签。久野元吉旧藏。
此为朱彝尊、尤侗、王弘撰、宋实颖、励杜讷等五十八家为杨自牧题《潜籁轩》诗册,其中康熙博学鸿词科八人,进士二十一人,内有状元归允肃、徐元文、缪彤,探花张豫章。
余怀、王源、刘献廷书法非常少见,或为市场仅见。
鉴藏者简介:久野元吉,别号锦浦。罗振玉曾为刻印。王国维曾为作《墨妙亭记》。
上款简介:杨自牧,字谦六、下人,号预斋,直隶昌平人,荫官江南娄县丞。与顾炎武交最善。工诗,英爽不凡。有别业潜籁轩。著有《潜籁轩诗集》。父杨春茂,字奎东,崇祯十五年举人。
跋者简介:罗振玉(866~1940),字叔蕴、叔言,又字商遗,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等,浙江上虞人。迁居江苏淮安。擅考古,工书法,行楷古籀,端严方正,小楷尤为精妙。对中国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一生著作达189余种,校刊书籍642余种。
2022西泠春拍
董其昌(1555~1636)有关陆彦章信札一通
纸本 镜片(二帧四页)
22×13cm×2 22×11cm 21.5×11.5cm
说明:信中提及董其昌的老师陆树声(文定),陆树声之子陆彦章(伯达),着重讲了陆彦章从学于董其昌之事。董其昌与陆树声为华亭老乡,董曾拜师于陆树声门下。陆树声又聘当时年仅二十三岁的弟子董其昌为家教私塾,把十二岁的儿子陆彦章托付给他培养,当时陆家私塾还有寄读的睢阳人袁可立。后来,董其昌与陆彦章、袁可立师生三人于万历十七年同时考中进士,这也成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科第佳话。信中也提到董其昌关心自己儿子的学习状况,暗示儿子的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教成像当时的陆彦章那样,并奉上了些许酬金。
2022西泠春拍
文震孟(1574~1636)、文震亨(1585~1645)、文从简(1574~1648) 别后帖· 新岁帖 · 一扇帖
纸本镜片三帧四页
24×11cm×226.5×12cm28×10cm
说明:别后帖中首先回忆当时与友人别后登车匆忙,直到夜晚,梦中时还想念着游玩于太仆两街。现在有班役先返回,于是托班役为友人带去此书信以慰想念之情。一扇帖中文从简让其后辈庸若为自己所画扇稿设色,并注明要用赵孟頫(子昂)的用色风格即给人以精致之感才是好的。从中可以看出文从简曾与其后辈合作作画,从“屡渎皇恐”的谦辞来看,二人的合作应不止一次。
← 左右滑动浏览全图 →
2022西泠春拍
姚鼐(1731~1815)通篇批阅 太乙舟时文稿一册
文稿 一册
26×17.5cm
出版:《明清研究论丛》第1辑P136,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著录:《明清研究论丛》第1辑P135,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说明:欧阳蟾园、姚璋旧藏,姚璋并题跋。姚璋为姚鼐曾孙。是册为清内阁学士陈用光举业存稿,共计36篇,前有其师姚鼐先生评语一篇,册中有姚鼐大量朱墨圈点和对时文所作的扼要批点,从中可见姚鼐对后学的认真教诲与着力提挈。
- 吴大瀓上款专题 -
潘祖荫(1830~1890)致吴大澂信札八通
汪鸣銮(1839~1907) 致吴大澂信札一批
出版:《影印近代名人手札真迹》,裕台公司,1969年。
说明:鲁岱旧藏。张之洞、钱振常、刘恩溥、薛成林、薛成荣、姚礼泰、陈锐等上款。刘恩溥之子刘润启、侯绍仁、易天爵、鲁岱旧藏。
许钧、关百益、宋问梅、姚贵昉、郭风惠、许敬参、鲁荡平、鲁岱等题跋。郭风惠、许敬参、姚贵昉、鲁岱等题签。
此两册《香涛友朋书札册》包含了四十多位名家所书致张之洞等人手札,计约为一百五十余通近两百页,多是与张之洞等人密切相关的宦场人士,是市场中最大量的张之洞往来书札。
构建出了以张之洞等人为圆心的交往圈,通信往来或风趣幽默,或言简坦率,诚如郭风惠所题“词藻懿亚,翰墨高华,足以觇胜朝人文之盛,洵可宝也”。
此二册书札自清代上款人之子递藏至今,现代以来又在台湾广为流传,不仅经多人题跋,并于六十年代全册单行本影印,可谓流传完美。
其中,含杨锐致张之洞信札一通一页。是与张之洞最早的往来书信之一,也是张之洞眷注蜀地教育、提携后进的珍贵记录。杨日后成为张的亲信,二者电、信往来极密,然其传世墨笔信札较为少见。此为市场中已知存世的杨锐最早年信札,极为珍贵。
文章转发自西泠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