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一篇公众号引湖州文史宣传,发表了一篇名为《南浔蒋家:散尽千金为藏书》的文章。巧的是,文中所提的《密韵楼丛书》即将于保利拍卖上拍。
《密韵楼丛书》一共7种,由这套书我们可以倒序来看蒋家的故事了。此书是蒋汝藻刻书计划的开始,也是结束,因此也是唯一。由于蒋家藏书水平极高,蒋汝藻计划从他所藏宋本中,精心挑选二十部影刻传世。这项工作于民国十二年(1923)开始,接受委托的也是当时刻书界的“爱马仕”董康在北京的印场。这位富家出身又眼光犀利的爱书狂人,在做自己极度心爱之事时当然不惜成本。在刊刻无论刻工、印刷、纸墨均选用当时最上乘的,可以说是当时人力物力顶级的代表。可惜的是,这个工程干了一半就因经济困难而终止了。最终只印出了七种,后人也惯称其为《密韵楼七种》。“密韵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看过那篇公众号的读者一定会对其中的小故事印象深刻,主要意思是蒋汝藻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孤本《草窗韵语》,怀着激动的心情与王国维商量,取名密韵楼。密韵楼藏书到底有多厉害?据记载,蒋氏世代“嗜”书,其祖父、叔祖、父亲等都曾是名噪一时的藏书家。蒋氏藏书一度达数十万卷,中经战乱散失不少。蒋汝藻继承先人之志,自弱冠之年即大举购藏古籍。随着他经营的实业不断发达,经济实力日增,收藏之兴愈浓。在上海期间,他又得到缪荃孙、沈曾植、朱祖谋等前辈学者的指教和帮助,终于成为民国初年声名鹊起的藏书家,与陆心源的皕宋楼、刘承干的嘉业堂、张石铭的六宜阁被称誉为清末民初湖州四大藏书楼。根据湖州文史的宣传,密韵楼藏书仅善本就有2666部,其中宋本563册,元本2097册,明本6753册,抄本3808册,《永乐大典》20册。由此可见,《密韵楼丛书》中的七种是从563部宋版书里优中选优而来的,其中《草窗韵语》正是密韵楼一名的原由。![]()
蒋家人为何那么爱书?提到蒋家一族对书籍的热爱众多文章中用“嗜”一字,以体现抛开利益、非理性的、疯狂的喜欢。这种刻在基因中的情感是几代人积累传承下来的。蒋家只蒋纯一代开始经商,并优先发现人才的重要性,从此,蒋家一门以发奋读书为家风,直到蒋维基一代呈现出儒商风范,入“仕”梦想已经基本实现。此后的蒋家又出蒋锡绅等神童,家中图书馆的私藏也是愈来愈丰富。
藏书固然重要,但也逃不过时局动荡。太平天国时期蒋家散失了一些珍藏。因此到了蒋汝藻一代,他颇有重振家族藏书的愿望。事实上,由于祖上福荫和事业的顺利,蒋汝藻确实将蒋家藏书发扬光大,并且还以刻书著述以传承后世。字符采,号孟苹,别号乐庵。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卒于1954年,享年七十七岁。
任浙江军政府盐政局长、浙江铁路公司董事,轮船招商局大股东。开过古董字画公司,经营过房地产、航运业,参与创办兴业银行等。
姥爷:刘墉。父辈挚友:张骞、汤寿潜等。友朋往来:曹元忠、沈曾植、王国维、张元济、傅增湘、罗振玉等。
第一行:刘墉、张骞、汤寿潜
第二行:曹元忠、沈曾植、王国维
第三行:张元济、傅增湘、罗振玉
《曹子建文集十卷》(魏)曹植撰 3册
《窦氏联珠集》(唐)窦常等撰、褚藏言辑 1册
《李贺歌诗集四卷集外诗一卷》(唐)李贺撰 2册
《雪岩吟草甲卷忘机集一卷》(宋)宋伯仁撰 1册
《草窗韵语六卷》(宋)周密撰 3册
《青山集三十卷》(宋)祁祥正撰 8册
民国密韵楼刊蓝印本
(民国)蒋汝藻编 20册 纸本 32 × 20.7 cm.
刊刻精印,品相极佳,保存极善,书籍中仍夹杂着当时雕刻时所留木板纤维,实为难得。
E-mail:sh@polyauction.comE-mail:gdsh@polyauction.com征集微信(公众号):gdsh_polyauctionE-mail:gj@polyauction.comE-mail:gd@polyauction.comE-mail:ddyh@polyauction.comE-mail:zb@polyauction.comE-mail:yp@polyauction.comE-mail:sijigudong@163.comE-mail:zc@polyauction.comE-mail:sale@polyauction.com.hkE-mail:shandong@polyauction.comE-mail:shanghai@polyauction.comE-mail:taiwan@polyauction.comE-mail:polyauction2005@gmail.comE-mail:nyc@polyauc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