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常年占据艺术品市场的重要交易份额,历来是拍场的必争之地,随着近年收藏投资热度的提升,藏家更为注重书画的品质来源,同一藏家专题可谓备受瞩目,无不彰显藏家与诸位画家友人间的深厚情谊,通过艺术交流的方式流露真挚的情感,这也使这些佳作精品得以流传有序,来源清晰可靠。
北京荣宝2022春拍中将推出“同一上款人陈冰书画作品专题”,涵盖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关山月、谢稚柳、黄胄、程十发、溥佐、唐云等名家精作共计20余件,本次遴选其中部分佳作供诸位藏家赏鉴。
同一上款人
陈冰
陈冰原名尹莹升,1920年8月出生于江苏淮安西长街尹公馆,1939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宣传党的团结抗日的进步主张。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工作,曾任大众日报社副总编辑。在解放战争期间,陈冰主要在部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历任山东野战军政治部记者团团长、新华社山东兵团分社副社长、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社长等职。在此期间,他积极发挥报纸在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唤起民众、揭露黑暗、鼓舞士气、瓦解敌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1949年5月起,先后任杭州市军管会文教部副部长、浙江日报社社长兼新华社浙江分社社长,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省委宣传部部长。1954年任华东局宣传部秘书长。1955年2月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57年调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后任浙江省委秘书长兼省委政研室主任。1961年任浙江嘉兴地委第一书记兼军分区第一政委,后兼任省委党校校长、党委书记,1965年4月,任浙江省委常委,为加强浙江省宣传和理论教育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陈冰受到诬陷和迫害。在逆境中,他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坚守共产主义信念,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恢复工作后,陈冰任浙江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后兼任省政协副主席。1978年5月调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书记。1981年7月调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兼市委宣传部长。1983年4月当选天津市政协主席并兼任党组书记。其与书画艺术家交往甚密,情感亦为深厚,所藏皆为精作。
精 品 赏 析
黄宾虹《西泠峦影》
黄宾虹《西泠峦影》72×40.5cm
此幅《西泠峦影》为黄宾虹先生九十一岁的晚年力作,此时绘画风格已然自立面目,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整幅画面近取其质,远取其势沉稳凝练,笔墨苍润,道法自然,浑厚华滋,高古清幽,意境隽永。
局部
以深远法为构图,远山高耸,茂密端凝,近景木桥坡石,老树林立,姿态奇绝,桥上一长者拄杖前行,中景庭院围绕,错落有致,悠然成趣,元气淋漓。画以浓墨写山林,干湿交错,皴擦点染,远山以大笔淡墨晕染而就,用墨浓淡的变化将画面进深感烘托而出,画中可见其独创的“平、圆、留、重、变”五种运笔之法,并“浓、淡、破、泼、积、焦、宿”七种施墨之法运用变化,运笔得心应手,潇洒自如,丘壑内营,以心绘物,借物写心,绝不囿于自然之景,而旨在将笔墨精神融于画中,寓变化余淡朴之中,显秀峻于勾画之外。如其自言:“画有笔墨章法三者,实处也;气韵生动,出于三者之中,虚处也;虚实兼美,美在其中,不重外观。艺合于道,是为精神。”题跋信笔写来,亦见精神,诸墨荟萃,以笔为骨,借笔抒情,天人合一。
款识
正所谓不求法备而万法具备,不求气韵而气韵自生。画面既有士大夫文人的人格境界,又有民族精神洒落的体现,是虹公极具代表性的山水精作。
齐白石 《三秋图》
齐白石 《三秋图》 100×33cm
“三秋”者即秋季共九十天,合三个月,故以此泛称秋季。白石所题数字或“三”、或“九”,多与画中所绘者数目有关,这自然是指与季节时令有关的植物、昆虫等。
局部
齐白石所画花卉草虫往往俗中见雅,小中见大。本幅画中以桂花、海棠、秋虫合称“三秋图”,下侧三朵朱菊明艳丽人,也正合三之数,兴人至黄昏,老而弥坚,灿若晚霞之叹,展露出一片秋光斑澜。画面上方整丛的桂花向下斜穿,动态非凡,花朵黄彩明艳,喻示富贵吉祥。
局部
下方三朵菊花拥簇而就,洋红娇丽,枝叶繁茂,预示年高而体健。秋虫掩于丛下,踽踽而行,唧唧有声。空中蜻蜓翩翩飞舞,灵动细致。草虫出自白石绝诣之工笔细写,构成了兼工带写的特色。画中各种元素依照物象组织,强调虚实和墨色干湿的变化,笔圆墨润,形圆意真,挥洒随意而又讲究法度,重点突出而又藴藉含蓄,堪称齐白石花鸟画之全面写照,为真实了解齐白石该时期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画本,伴随着深深的怀念与眷恋,描绘着他最可追忆的人生。
陆俨少 《毛主席词意图》
陆俨少 《毛主席词意图》 82×38cm
陆俨少对诗意画情有独钟,中国画创作中所讲求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其长期致力的一个方向。诗意画讲究布景有情与境,作画意在笔先,意广象圆。诗词的语言格律形成的节奏韵律与山水画的意境相互融合。
款识
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图》用自家笔法表现出毛主席《七律·登庐山》的意境与胸怀,画面以站在襟江带湖的庐山顶峰为视角,纵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陆俨少用 “留白”来表现云雾,又以浓墨积点成块表达山势,互相衬托,着意于气清,着意于突出势,以表达毛主席诗词中“一山飞峙大江边”,庐山凌空欲飞的英姿,诗人开篇的大气魄。
局部
陆俨少这个时期的山水作品注重于写生,汲取造化的浑然之气和光影感觉。更为强调大黑大白的阴阳关系,与干湿浓淡轻重的对比,这使陆俨少的山水画更见苍厚灵动,生机勃勃。也暗合 “跃上葱茏四百旋”,登临盘旋环绕,苍茫幽深之险趣。尽显荡气回肠。
傅抱石 《湘夫人》
傅抱石 《湘夫人》 106×38cm
是幅《湘夫人》创作于1962年,当属傅抱石先生人物题材变法后的晚年力作,是作者对此题材研究揣摩了二十多年后的经典演绎。画中湘夫人造型应参照了唐代仕女画,迎风屹立,姿态颀长妩媚,面庞丰腴秀润,仪态端庄,袅娜脱俗,侧目回望,眼神忧郁,既有人的情感,又有神的灵性。
款识
飘带行如流水,裙褶绵劲不绝,以浓墨勾染发髻与领袖裙带,而衣纹则用淡墨做游丝描,稍施彩晕染。落叶则以小写意法为之,有的先勾后染,有的直接没骨为之,一挥而就,洒脱畅快。
局部
整幅画面气韵生动,浑然天成,笔意简远,潇洒入神,甚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诗意。是画家为思念大禹远逝的情节,同时也因思念母亲而作。
李可染 《牧牛图》
李可染 《牧牛图》 66×34cm
李可染自幼便学画山水,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又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其山水直师造化,上溯宋元,又以新意境、新笔墨创造了面貌独特、厚重雄健的“李家山水”,成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中的大宗。而在山水画作之外,可染先生酷爱画牛,自四十年代起直至生命结束,牛已经成为其绘画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题材,其笔下的各式牧牛图可谓凝聚了半个多世纪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画牛寄情,以牛为师,为此他还将画室命名为“师牛堂”,且自称“孺子牛”,以示其志。
局部
此幅《牧牛图》妙趣横生,柳树枝蔓自画面上方垂落而下,自然纤秀,错落有致,随风摇曳,以大笔润墨绘枝干柳条,枝条扫以大块淡绿彩,其上淡墨点染作柳叶,颇具南方水塘朦胧温润之感。树下一牧童骑于水牛之背,回首仰望,天真烂漫,稚气未脱。水牛运以焦墨溢染之法,用结实的墨块结构仅绘半身,扭头凫走于水中,悠然自得,富于动感,牛的憨厚可靠之性表露无遗。画面不作背景,却似于开阔的水田之中,空旷无尽,意境幽远。
关山月 《牧牛》
关山月 《牧牛》 85×45cm
关山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早年进入春睡画院拜师于“岭南画派”的奠基人高剑父,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涵盖人物、山水、花鸟和动物,尤精画梅,素有“当今画梅第一人”之称。
款识
此幅《牧牛》饶有生活情趣,是关山月笔下此类题材较为少见的精品佳作,画面上方一芭蕉从右侧倾斜而入,大叶舒展,粗茎硬朗,淡墨寥寥,形简清雅,自然朴实。其下一童子牧牛,童子头戴斗笠,天真烂漫,一手牵绳,一手举鸟笼,惠风拂面,鸟鸣叽啾,悠闲自得。而水牛俯首迈步,在盈盈的春意中信步而行,造型生动,栩栩如生,看似点染随意,实则笔法古拙,刚劲有力。这是其长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写生的积累,画面中将迎接春天的盼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不表现出画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谢稚柳 《荷花》
谢稚柳 《荷花》 60×48cm
谢稚柳笔下的荷花风格迥异,多彩多姿,其画荷颇受张大千影响,二人友情颇深,常一起切磋画艺,在艺术上互有交融,而风格气度却迥然有别,著名海上画家刘旦宅曾言:“谢稚柳的荷花凝静含蓄中见潇洒,张大千则是纡徐舒展中见飞扬。大千的花叶婀娜飞舞,谢稚柳的则是端静圆润。张大千的荷花充满富贵气可以比作杨贵妃,谢稚柳的荷花则是舒卷有致,清气可掬,可比作李清照。”
局部
此《荷花》是谢稚柳此类题材的精品佳作,整幅画面构图易工整为不羁,画面上下两端两荷叶硕大饱满,大笔以墨铺地,其上覆于以石青赭石之彩,其间根茎及芦草穿插,画面右侧一白莲花开绽放,其后一株含苞待放,不蔓不枝,高洁清雅,生机盎然,圆笔敦厚,精气内敛。全作骨墨放逸,层次分明,可见其炉火纯青的笔墨功力,于水墨交融之中描绘出一片浪漫唯美的江南荷塘之景。
- The End -
北京荣宝网拍小程序现已开通
文章转发自北京荣宝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