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22春季拍卖会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古代
预展时间及地点
6月22日-6月24日
嘉德艺术中心
拍卖时间
6月26日(周日)19:00
拍卖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A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本季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将由“南张北齐”两组大家精品领衔。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早期专心研习古人,在山水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重彩、水墨融为一体,泼墨泼彩,开创新风。张大千专辑涵盖八件各个阶段的精妙佳制,从三十年代探索蹊径,四十年代拟古巅峰,至六七十年代泼彩的登峰造极,早年直抒胸臆至晚岁抽象绚丽,光辉烂漫,蔚为壮观。以下择取几件,敬请嘉赏。
Lot 376
张大千 1899-1983
瑞士山色
镜心 设色纸本
1968年作
61.5×94.5 cm. 约5.2平尺
题识:爰翁。
钤印:大千唯印大年
背签:瑞士山色。编号十五。(张葆罗书)
展览:
1.“张大千近作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68 年8 月。
2.“张大千近作展” ,纽约FRANK CARO画廊,1968年10月。
3.“张大千近作展”,芝加哥S.H,MORI画廊,1968 年11 月。
4.“张大千近作展”,波士顿ALBERRTS 画廊,1968 年12 月。
5.“张大千画展”,纽约文化中心,1969 年9 月。
6.“现代华笔作品巡回展”,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1971 年5月。
7.“大风飞扬—张大千和门下弟子画展”,硅谷亚洲艺术中心,2014 年10月。
8.“张大千诞辰120 周年纪念展”,杭州钦哲艺术中心,2019 年12月。
出版:
1.《张大千近作展览》,图编15,A LANDSCAPE SWITZERLAND,林语堂序,纽约FRANK CARO 画廊、台北中国艺术印刷工作室,1968年版。
2.《张大千画展》,图编33,A LANDSCAPE SWITZERLAND,纽约文化中心,1969年版。
3.《张大千、王济远作品联展》,图编28,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1970 年版。
4.《美哉中华》,第34 期,第28页,(台北)美哉中华画报月刊社,1971年版。
5.《Ten Years of Art Venture in Silicon Valley》,第7、18、20、22、23页,硅谷亚洲艺术中心,2014 年版。
6.《张大千加州岁月-文献与作品》,第60、61页,硅谷亚洲艺术中心,2019年版。
说明:《瑞士山色》编号十五,即为《张大千近作展览》编号15 A Landscape in Switzerland与《张大千画展》编号33 Landscape in Switzerland。
在张大千心目中,瑞士雪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张大千在1956年后及60年代期间,多次由郭有守、张目寒、王季迁等友人陪游瑞士赏景。与中国山水迥异的风貌,使大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汲取足够丰厚的自然营养,陆续创作《瑞士雪山》(1965年)、《幽谷图》(1965年)、《爱痕湖》(1968年)、《翠湖山居》(1968年)等名篇,演绎出欧洲大陆悦目的美景和大千丰沛动人的感情。创制于1968年的《瑞士山色》,正是其泼彩最为成熟炉火纯青的时期,且也是最接近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1968年的“张大千近作展”,由纽约Frank Ca ro画廊、芝加哥S.H.Mori画廊与波士顿Alberts画廊联合举办;从10月起延续近两个月。与此同时,《爱痕湖》也参加了这次辗转于三地画廊的巡回展览盛事。大千此时移居南美洲已经十五年,1967年的八、九月间,大千曾在加州卡米尔居留两个月,1969年终于在当地购屋,不久即定居美国,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他的作品愈来愈国际化、世界化。他希望能在欧美艺术界和艺术市场开辟一条出路,加以他在国际间四处旅游,难免受到当时风行世界画坛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于是他不断地尝试运用传统的中国颜料和纸强绢,开创出具有现代感与世界性的中国画风。1965年秋,张大千与友人张目寒等游瑞士、奥地利诸国,《瑞奥道中》即创作于此时。1968年的春天,大千到过台湾和日本 ,再赴美国,四月返回巴西。七月,台北历史博物馆举行“张大千长江万里图特展”,观众盈门。大千《长江万里图》是这一时期的心力所在,被称为“传世之作”,于是年五月寄达台湾,朝野上下均极为重视,海内外美术界对其艺术价值给予了极高的肯定。大千在1960年前后开始尝试在泼墨上叠以泼彩的山水画,至1965年起泼墨泼彩的作品愈来愈多,至1968年在技巧上已益发得心应手。他说这时已能随心所欲地泼彩,如同控制他惯用的水墨技法一样。用于其钟爱的瑞士风景上。因为瑞士的湖光山色极具四时之美,雪景在视觉效果上,与泼彩的抽象表现方式有极高的协调融和关系。将名山实景,放手任意泼洒,色彩凝涸于纸表,耀目斑斓。
此幅描绘的是张大千远睹瑞士雪山山景的所见,整体构思宏阔,却又不失细节。这不仅是张大千的艺术臻于化境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成功的“现代性突围”。《瑞士山色》 运用的是高度凝练的抽象绘画语言,瑞士雪山从山下到山顶层次分明,山顶终年积雪,颜色灰白,山腰到山下的植被呈现不同的生长状态。远景山腰处用大片偏冷的蓝色概括;高纯度的绿色泼彩展现了山下树木葱郁,生机勃勃的景象;近景的草地用细笔刻画,拉出层次。又将远景、中景、近景在同一个平面中表现,这是中国画的写景方式,张大千的革新变法,依旧是建立在中国画的根基之上。他舍弃了具体的造型塑造,先用淡墨铺写出雪山的造型,再用大块蓝色表现浓云密雾,泛出眩奇色光,黛绿色的山石点缀着宝石般的青色,大块山石之中,有丰富的层次和阴阳块面,使得整幅画实中带虚,气韵浮动,出色地将雪山的形象,弥漫的雾气等山峦气象万千的奇景凝练在画面上,创造出极具魅力的诗韵意境。
![]()
Lot376 背签
《瑞士山色》背签为张葆罗题:瑞士山色。编号十五。张葆罗1931年生于安徽郎溪,天资聪慧,14岁成为大风堂弟子。张葆罗名约,字心一,是张大千第三子,因大千二兄张善孖膝下无子,于是将其过继给二哥,故张大千时常称其为“侄”或“十二侄”。上世纪50年代之后,张葆罗一直侍奉大千左右,是所有子女及门人中唯一数十年不离张大千先生的人。除从大千习画之外,张葆罗亦要负责押运书画往返于南北美州及西欧东亚之间,为大千联繫画廊,甚至代为出席画展开幕,一些不能託付他人代劳之事,也都由其效力,可谓集外勤内务于一身。大千常用之印信,重要之画作亦多有张葆罗看管,更曾作诗“宿雨初收看更奇,晓烟未泮画偏宜。老夫自有传家笔,任笑元章善誉儿”讚誉之,可见大千对张葆罗的喜爱与重视。Lot 377
张大千 1899-1983
云峰图
镜心 设色绢本
戊午(1978年)作
53.2×75 cm.约3.6平尺
题识:戊午重九,八十叟爰。
钤印:大千唯印大年、摩耶精舍
展览:韩国汉城,世宗文化会馆,""张大千画展"",1978年11月。
出版:
1.《张大千画集》,图编21,东亚日报社,1978年11月版。
2.《艺术家》第96号刊,第123页,艺术家编辑委会,1983年版。
七十年代后期,张大千的泼彩技艺渐入苍深渊穆之境,其传统绘画中的皴法和线条相对减少,而注重于营造画面的意境与气势。是图大千前景用墨湿重,仿佛林木吸饱了山间云露,厚重低垂,随风摇曳,而后用冷静肯定的线条与皴擦刻画出岿然不动山体,动静相合,舒适而自然。画中主峰明亮耸立,宛如犀角,山林之中瀑布倾泻,生气勃勃,云雾中一小路蜿蜒而上,直通过峰顶。右侧一抹朱红仿佛初升旭日,又似流光霞彩,山间朝暮,晦明变幻,给予人无限遐想,正是泼彩画之独有魅力。
是图作于戊午(1978年)重阳佳节,正是大千八十周岁,其时应南朝鲜东亚日报之邀,率夫人与子女,并台北故宫江兆申、副研究员袁德星等十余人飞赴汉城,在该市“世宗文化会馆”举行“张大千画作邀请展”。共展出作品四十二幅,深得东亚友人喜爱,本幅《云峰》亦在其中。该作材质为张大千请专人订制的日本绢卡,与绝笔《庐山图》材质相同。这种经过加工“特殊材料”能够更好地把表现泼墨泼彩的层次感,绘制时也需作者更为精意,代表其独特的稀缺性,足见大师对此作的经营与匠心。
1978年正是大千八十大寿。农历四月初一,来看望先生祝寿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台静农亲书《八十寿序》“吾兄大千居士始以石公风格,力挽颓风,大笔如椽,元气淋漓,影响及于域外世论吾兄起衰之功,为五百年所仅见;余则为整齐百家,集其大成。历观画史,殆无第二人。”5月15日,为祝张群九十、大千八十华诞在台北市华夏餐厅二楼设宴,共庆二张寿辰。
![]()
Lot 378
张大千 1899-1983
山水四帧
镜心 设色纸本
乙卯(1975年)作
23.5×26.5 cm.(每幅)
题识:(一)六十四年乙卯二月,爰翁。
(二)六十四年乙卯八月,环荜庵制。爰翁年七十有七。
(三)爰翁。
(四)爰翁。
钤印:大千玺、张爰、大千居士、乙卯(二次)、大千唯印大年(二次)
出版:《张大千书画集第七集》,图编70,历史博物馆(台北),1990年版。画廊、台北中国艺术印刷工作室,1968年版。
来源:香港拍卖会1992年春拍,第240号拍品。
1975年,大千居于美国环荜庵,正处于泼彩巅峰期。二月,偕夫人离美飞抵台湾。同时作图多幅准备带往台湾赠给友人。来到台北后,大千入台北荣民医院进行彻底检查。台湾老友纷纷劝说回台定居,以便治疗和照顾。三月中旬 ,大千偕夫人离台返美。至七月,在环荜庵中作泼彩《钩金红莲》。九月,台北历博举办了隆重的“中西名家画展”,参展的中国画为张大千、溥心畬、黄君璧三人的作品,西画为毕加索、马蒂斯等。先生提供了自四十年代以来所创作的各时期精品共八十余幅。还应历博之邀,写《毕加索晚期创作展序言》,回忆起毕加索与其的那次相见,毕氏对中国艺术高度评价,侃侃而谈:“第一惟中国人有艺术 ,次为日本,而其艺术亦源于中国”,后来再观毕加索:画风虽仍沿白石老人,然寥寥数笔,已尽得中国绘画之神韵。这一年大千在居处周围散步时,在附近沙滩上发现一巨石,高约丈余,色青体坚,外形颇似台湾地图。于是大喜,请工人用起重机将此巨石移至环荜庵花园内,用清道人的遗风亲写“梅丘”二字。又四周遍植梅树,思乡情切。泼彩朱荷金屏(六屏)、《钩金红莲》、《水殿风来暗香满》,均制于此时。
从四帧山水可见,大千在探索泼墨泼彩的同时,并没有舍弃传统的写意手法。《张大千画语录》中述,所谓山水,就是西画及摄影的风景。国画中山水的境界最为重要,然而也要笔墨来辅助。有了境界,但是没有笔墨,或者有了笔墨,但是没有境界,也就不成为名画。
“写意两字,依我看来,写是用笔,意是造境,不是狂乱抹的。也不是所谓文人遣兴。写生画认识万物的情态。画时先用粗笔淡墨,勾出心里面要吐出来的境界勾勒皴擦既完毕 ,再拿水墨一次一次的渲染,必定要能显出阴阳、向背、高低、远近。近处石头稍浓,远处要轻清。创境有曲折不尽的意味。”
Lot 380
张大千 1899-1983
罗浮宝积寺
立轴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97.5×32 cm.约2.8平尺
题识:(一)罗浮宝积寺。以石溪笔法为之。大千居士。
(二)宝积寺前朝日红,杖藜来看老人峰。流连小阮知吾意,两坐泉声树色中。与三妷心铭,同入罗浮,两过宝积寺,徘徊最久,有桑下三宿之感矣。甲戌谷雨,吴门蘧园追写并题。大千居士。
钤印:张爰、大千、蜀客、人间乞食
出版:《世变形象流风:中国近代绘画1796-1949》Ⅲ,第133页,高雄市立美术馆,2007年。
展览:“世变形象流风:中国近代绘画1796-1949展”,高雄市立美术馆,2007年3月-8月。
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罗浮山,雄峙于岭南中南部,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惠州西湖,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罗浮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宝积寺,是罗浮山九观十八寺之一,始建于宋朝庆历年初。其禅修的道场,在宋朝已经声名远播。祖师曾经开示:“金马银鸟自由飞,五色经幡宝积回。”![]()
三十年代,张氏兄弟与叶恭绰、王秋斋在苏州网师园合影
1933年11月,张大千与三姪张心铭等人游历广东罗浮山、访宝积寺。张心铭是张大千三哥张丽诚的次子,他在张家子侄中排行老三,人呼三哥,是张大千子侄中最中意的人选之一。经黄君璧介绍与广东著名收藏家何丽甫、何冠五等人结识,朝夕聚首,纵观书画。此时大千搜藏石涛等名迹已相当丰富,不惜巨款购买古画,临摹学习后将古画背熟吃透,烂熟于心。他往往会将古画打开挂在壁上,先对画中玩索再三,充分领会古人精神及意图,仔细摸索、分析用笔着色。“才站起来向纸上直笔空钩,飕飕地如蚕食桑叶,似乎得心应手,神而化之。因他所临石涛,并不太求形似,随时有所删减,有所发挥,有所创造。又眼看他仿八大,仿青藤,仿松雪,仿云林就那么轻轻松松地一下子遗其貌而袭其神 。”仿古之作比原作更为精妙。
甲戌1934年,大千在苏州网师园内蘧园,忆去年旧景,绘《罗浮宝积寺》。同年还有《宝积寺忆旧》、《罗浮梦题》之作,题:去年十月,与三姪心铭入罗浮数过梅花村,问麻姑买酒,回不得。漫赋纪句。又:“罗浮旧梦最销魂,劫后梅花尚有村。”大千取法石溪,以苍茫拙厚的秃笔法做皴点,设色上使用较多赭石、花青等色调,用花青渲染林木,画面气氛在暖调子中不乏清冷的逸趣。大千的山水画从石涛入手而上溯宋元,又素喜多方涉猎,虽石溪画风所为不多,然偶一出手就不同反响,把石溪画风演绎得丝丝入扣又不着痕迹。画面采取高远和深远视角构图。设色清秀。以云雾三十年代,张氏兄弟与叶恭绰、王秋斋在苏州网师园合影 隔其间,看似写生,实则是对理想山水的写照。Lot 381
张大千 1899-1983
青城天师栗
横幅 设色纸本
己丑(1949年)作
65×147 cm.约8.6平尺
题识:青城上清宫有独房栗十七株。相传天师所手植,故山中人呼为天师栗也。己丑秋日,写予上清旧居,因并记。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私印、蜀客、上清借居
出版:《艺海集珍-近现代中国书画作品集》第七辑,第57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版。
大千居住青城最长的时期,是在赴敦煌的前两年之中。1938年,大千离开北平辗转入川,居于青城山上清宫。该地景色秀丽,清幽恬静,是创作之最佳环境,因而大千笔下不少佳作均写于青城期间,所谓“上清借居”时期。自敦煌归来,仍居该地。大千曾先后在青城山寓居4年多,青城幽雅恬静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给他以极大的慰籍与丰富的创作灵感,曾在此作画作诗颇多,还自刻了“青城客”、“上清借居”两方图章。写下《上清借居》:自诩名山足此生,携家犹得住青城。小儿捕蝶知宜画,中妇调琴与辨声。食粟不谋腰脚健,酿梨长令肺肝清。揭来百事都堪慰,待挽天河洗甲兵。
张大千于青城山
紧临都江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誉。自古以来,青城山就是骚人墨客的流连忘返之地。张大千在青城山时,是借住在山巅上清宫内。此宫开创于晋,五代前蜀王衍曾在宫旁玉皇坪内建行宫,行宫的巨大础石至今存。上清宫后几经兴废,现存殿阁为清同治年间所建,楼阁参差,巍峨雄奇。由于上清宫地势高朗,海拔约一千三百多米,常隐于烟霞缥缈间,故有“上清宫殿与云齐”、“携手入上清,一览夫余山 ”等之说。张大千绘青城《上清宫》
上清宫天然胜迹甚多,大千欣然为“鸳鸯井”、“麻姑池”题字,并刻石立碑于其旁,作《上清宫》诗。在青城期间,大千生活得十分平静,并富有情趣。白天与朋友或道士们一起出外逛山观景,或对物写生。晚上在灯下吟诗作画,或写字读书。1944年6月,大千在重庆办画展结束后即回成都,上了他日思夜想的青城山,仍居上清宫,与山中老友及一草一木相见。此时的他又为青城山作了许多画幅。曾应宫中道士所请,绘《青城山十景》,将山中精华,集于一卷。
这次在青城期间,大千还将他从甘肃带回的十多只心爱的红爪玉嘴鸦亲手放入青城密林,使其在青城山繁殖生长,以添“鸟鸣山更幽”之趣。他还率领家人、子弟,在上清宫附近种植二百株梅花,修建可以眺望赵公山的“大千亭”,还养了一头豹、一头熊和一只猿猴。青城山中有风物天师栗,相传张天师学道于此,天师居于石城崖上,青城高台山半林麓中有天师池。池上又有独房栗十七株,为张天师所手植,故山中人呼为天师栗也。
青城山色,成为大千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与丰富的源泉,使得大千这的一时期的诗词绘画,呈现出清新雅丽、绚彩多姿的面貌。青城的山水草木,都揽入大千心中,化为他的思想、感情、艺术创作和生命的一部分。1944年,大千离开青城山之后,秀丽清逸的青城景色,便时时萦回在他的脑海中,令他无限地回忆与留恋。至1952年,大千率家由香港赴南美阿根迁侨居。翌年,又从阿根廷移居巴西,在圣保罗附近购地二百余亩,修建“八德园”。园中一草一木,皆是由张大千亲手布置。在此园中,到处可以看到青城山水的影迹。他还以四张丈二合成一屏,画成巨型《青城山全图》以寄托强烈的思念青城之情。把对于家乡的思恋,对绘画的追求全部投入到这个园林当中。大千并以青城山为题创作了许多诗画,送赠朋友。晚年之际,女儿张心庆前来探望。大千心心念念,要女儿回蜀后替他上青城山看看当年种下的梅花开了没有;帮他把以前留在青城和家乡的字画碑刻再制成拓片多寄些来。1982年,已是衰迈的张大千,拼着最后的余力,又作了一幅巨型《泼墨青城山水》并用他最后的思恋,题下:“寰海风光笔底春,看山还是故乡亲;平生结梦青城宅,蜡屐苔痕书里情!“魂梦相依,情感相系。大千对青城爱到极至,一往情深。他们跨越海天,横过时空,紧紧连在一起。
相关阅读
虎踞龙蟠 勇猛精进:张善孖为芝城安良工商会作猛虎二帧
美誉艺林 寅业星洲——艺林堂藏近现代书画撷珍
胡不万里 骁腾天涯:张大千《韩幹双骥图》赏析
承兄雅意 齐璜能诗:张次溪编辑本《白石诗草》补白之《题画诗册》
星洲墨缘——新加坡私人珍藏刘海粟绘画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记一幅消失了六十年的名作《息翁玩具图》
岭上白云堪持赠——启功致友朋翰墨
具象与抽象的交响—吴冠中的彩墨画之路
< target="_blank"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AyODEwOQ==&mid=2823925036&idx=1&sn=bca107bf55d79491e8444fe4f21c7da2&chksm=b248728e853ffb98bbb8c0b57ecb32b206ac10cfb095b66ba03286d285861a657cb4c468ee96&scene=21#wechat_redirect" textvalue="人人送酒不须沽——傅抱石和他的《醉僧图》" linktype="text" imgurl="" imgdata="null" tab="innerlink" data-linktype="2" wah-hotarea="click" style="margin: 0px;padding: 0px;outline: 0px;color: rgb(87, 107, 149);text-decoration: non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cursor: pointer;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人人送酒不须沽——傅抱石和他的《醉僧图》
生命无期度 养志在冲虚——梁启超《楷书阮步兵诗》
![]()
![]()
观展须知:
-
因疫情防控要求,中国嘉德2022春拍预展实行线上预约,敬请提前预约后观展。目前仅接受个人预约。
-
观展当日,请您按照预约时间观展,点击“查看我的预约”,生成动态二维码入场(一人出入有效),出示预约码入场。
-
拍卖会期间,参加拍卖会及调阅拍品须凭实体或网络号牌入场,无需预约。
入场前须接受体温测量,出示本人“健康码”及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核实未见异常方可入场。观展及拍卖期间须全程佩戴口罩,避免聚集。
![]()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上海
电话:( 86-21 ) 5466 0508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电话:( 86-20 ) 3808 8589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电话:( 86-25 ) 8670 2356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电话:( 86-571 ) 8535 9925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台湾
电话:( 886 ) 2 2757 6228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电话:( 81-3 ) 6206 6682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电话:(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邮箱:usoffice@cguar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