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22年春拍重磅呈现靳尚谊人物肖像名作——《老桥东望》。本作绘于靳尚谊艺术创作再登高峰的90年代,承继了艺术家一贯严谨的造型笔法,纳时代精神入画,又含蓄而精准地表达新女性神韵,深入完整的面貌标志着靳尚谊的古典主义探索走向成熟,堪称“新古典主义”写实肖像的里程碑之作,20余年间首次亮相市场,殊为难得。如此顶级藏品将与靳尚谊生涯转折时期的人体绘画《憩》同登夜场,该作开启并影响了艺术家80年代一系列佳作的诞生。两件杰作尽现靳尚谊这位中国油画大师超越时代、观念与审美的长久艺术魅力,展示其对艺术与人之微妙关系的不懈探索。
用笔取韵 由心及画
Lot 1743
靳尚谊老桥东望
1997年
布面油画
74×54 cm
发表:
《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靳尚谊》,广西美术出版社,南宁,2001年,第68页
《靳尚谊全纪录》,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9年,第104页至第105页
《靳尚谊——向维米尔致敬》,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11年,第66页至第67页
展出:
“靳尚谊艺术回顾展”,2005年4月,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北京、上海
《老桥东望》绘于1997年,灵感源于1996年靳尚谊考察意大利佛罗伦萨时的经历。回国后,他依据对意大利的印象和看法,在王府井68号院家中,完成了此一时期三幅代表性作品,《老桥东望》即是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一幅。
在靳尚谊看来,年轻一代的生活态度,反映了意大利社会古老与现代的矛盾,这一认识构成了《老桥东望》意图传达的主旨。画面背景中的老桥是位于佛罗伦萨城南的石桥,它横跨阿尔诺河,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文艺复兴诗人但丁就是在这座桥上与恋人贝雅特丽齐相遇。古老的石桥、平静的河水,实际上象征了意大利社会中古老、传统的事物。而前景中的人物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这名年轻的修女身着深蓝色长袍,双手作祷告状,眼神却瞥向了别处,嘴角不经意的一丝笑意打破了祈祷时庄严肃穆的气氛。这一微妙关系的揭示和呈现无疑得益于靳尚谊对于画中修女神态的细致刻画,而这主要通过画家对于形体边线的处理实现。靳尚谊在艺术实践中,始终力求把握内在理念与外在再现之间的平衡。他在早年就已经意识到从“结构”出发去观察、刻画形体的重要性。自1979年游历欧洲,遍访古典大师经典之后,靳尚谊进一步认识到界定形体范围的轮廓线之于形体塑造的重要性。
《老桥东望》无论在题材还是手法上,都完美阐释了靳尚谊在新时期广泛接触和学习西方古典艺术之后,其艺术创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精进与发展。内容上,该作通过新一代人对传统价值的背离,揭示了当代社会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矛盾,反映了画家对于现代化社会的认识与思考;在形式上,靳尚谊汲取了欧洲古典油画传统的形式语言,在进一步提升创作表现力的同时,也深化了作品的主旨和内涵——即画家本人对于传统价值的认可。
返璞归真 重树标杆
上世纪60-70年代,因创作任务需要,靳尚谊常常使用土红、橘黄和朱红等鲜艳的颜色创作,他的眼睛逐渐产生了视觉偏差,画什么都是红彤彤的。1976-1978年,中央美术学院恢复招生和正常教学后,靳尚谊才得以重回古典油画语言,同时也开始纠正眼睛的色彩感。本场油画《憩》,即属于靳尚谊视觉“恢复期”的重要作品。同时该作也是靳尚谊恢复后的第一批女人体油画,这对于理解和探究靳尚谊的人体绘画创作无疑具有标志性价值和意义。
Lot 1742
靳尚谊憩
1978年
布面油画
65×101 cm
发表:
《靳尚谊·人体·肖像》,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1988年,第6页
《大陆人体油画》,台湾艺术图书公司,台北,1989年,第1页
《靳尚谊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94年11月,图版52
《靳尚谊艺术回顾展》,北京,2005年,第62页
《21世纪的投资瑰宝—中国油画》,东方艺术基金会,2006年,第292页
《靳尚谊全记录》,凤凰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9年5月,第277页
展出:
“中国当代油画特展”,1991年,香港大会堂,香港
“中国前辈油画家作品特展”,1995年,香港亚洲艺术博览会,香港
“靳尚谊艺术回顾展”,2005年4月,中国美术馆,北京
靳尚谊《双人体》1983年,布面油画,102×110 cm,中国嘉德2019年秋季拍卖会,成交价:RMB 63,250,000
靳尚谊曾提到,“从1958年开始画人体写生直到《双人体》,包括素描人体,我一共画过二十张左右人体作品,画完《站着的男人体》,我解决了结构问题,油画《青春》完成后基本解决造型、色彩问题。”《憩》作为与油画《青春》同一时期的作品,其造型和色彩的出色表现标志着靳尚谊基本完成了对视觉偏差的修正。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