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翰墨凝香 | 荣宝斋350周年 名家作品系列推介  李刚田

  • 荣宝斋
  • 2022年5月26日11时

荣宝斋是百年中华老字号,始建于1672年,至今已整整350年,历程璀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荣宝斋诚信经营,在时代中引领艺术市场潮流,成为艺术品经营的领军企业和金字招牌。荣宝斋被誉为“书画家之家”,多年来与广大书画家翰墨结缘,在艺术品经营过程中去粗取精,坚持“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积累了许多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在荣宝斋喜迎350周年庆典之际,我们精心挑选了一批适合广大书画爱好者收藏的精品推荐给大家,以飨广大书画爱好者。

最后,衷心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荣宝斋,我们也一定会不断地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艺术精品,打造新时期的“书画爱好者之家”。



李刚田

1946年3月生,号仓叟。多次被聘为全国重要书法篆刻活动的评审委员,书法篆刻作品及论文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活动并获多种奖项。出版专业著作30余种。为西泠印社副社长,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五届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曾任《中国书法》主编,连续三十年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名工程”专访——李刚田


慵懒者说


李刚田


接中书协展览部通知,要我把当年参加中青展的作品再“克隆”一件,作为特邀作品参加四届青年展。这下子有点犯难,手边没有过去的资料,脑子里能大概记起八届中青展我作为评委交的作品,是一件行楷书条幅,写的于右任的一首诗。八届中青展是最后一届,算了一下,也都过去了十八年了。

又接《中国书法》通知,要我为这前后两件作品间的故事写点文字。这又有点犯难了,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话。看到了八届中青展作品集中我的那件作品,今天觉得写的不好,令人很惭愧,但那是历史的真面目。十八年过去了,我写字有什么变化?我的创作思想有什么变化?想不起来也看不出来,更说不出来。搞艺术的人大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思想跳跃,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提出新的口号,不断在创作上求新变,不断展示出新招数而使人注目,这当然需要才华出众,胆量出众;另一种类型是不思新变,又不愿行走江湖,顺着自己的习惯性发展,就在自己的脚下挖一口深井,随着时光的延伸,越来越深刻又越来越封闭。这类人执著,俗称一根筋,但又欠灵巧,是愿带着花岗岩脑袋见上帝的、无才华又不思新变的慵懒者,我大概应属于后边这一类了。十八年间当然也有进步,但这进步是缓慢的、自然的、顺势而行的,并没有在半夜睡不着先发明一种新的理念,早晨起床便开始形式上的创新。十八年后的作品,比以前写得更老成一些、自然一些、本真一些,仅此而已。

我不喜欢把“创新”二字挂在嘴边。中书协在十一届国展中提出“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十六字创作理念,是充满辩证关系的,每四个字有独立的内涵,十六个字相互之间又是互为支撑、互为因果而不可分割的。植根传统不是简单的对传承样式的模仿与回归,而是要植根在深厚的、源远流长的传统之中,而生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树,开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花,这里对传统的承传是以创新为指向的。而植根传统四个字又是鼓励创新的定语,在植根传统的基础上适时新变,顺势生变,自然求变,而不是没有前提的去割断历史而自作仓颉、天马行空。如没有植根传统作基础而一味高喊创新口号,则千奇百怪生矣,离中华美学精神远矣。

我也不喜欢把“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挂在嘴上。这句话出自清初的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原本大概是说创作者跳不出时代大风气的影响。而今人把这六个字作为创作的口号提出,在作品中每每表现出鼓努为力、刻意张扬而失去本真自然。时下展览中的一些作品排除了“真善美”中的“真”而一味求形式之美,这百般做作而失“真”的美可谓“伪美”。远的不说,我们看时去不远的民国时期书法,当时的书家并没有去想“笔墨当随时代”,而数十年过去了,今天去回视民国书法,其时代风格非常鲜明,其主流既体现出儒家中和审美观的支撑,又能在晚清以来碑帖两派的融合中生出新意,同时在笔下亳端又使人自然体味出文人雅意乃至读书人的风骨节操,集体无意识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时代的风气,而且越是拉开时间距离,在前后对比之中,这种时代特征越显鲜明。其实不必高喊“笔墨当随时代”这个口号,展览时代的书法与书斋时代的书法自然会发生深刻的新变,每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处在这个时代的模铸之中,与这个时代同频共震既是主观的追求,又在客观规律的规定性之中。我们看民国书法作如是观,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百年后的子孙如何评说我们这一代人的书法风气?不去想了!

年青时很欣赏有些书家提出的要“不与古人同、不与时人同、不与故我同”这句话,要求新变、求独立而激励自己。如今七十岁过了,想想这“三不同”觉得可笑,好像提着自己的头发就能升腾脱离地球一样。其实人很渺小,不过是碳水化合物组成的,一切都脱离不了自然规律。不与古人同,就是要自我作古而另起炉灶,其实是做不到的,从生下来吃第一口奶就是与古人相同的。书法本身的“物质形态”是不好新变的,如各种文字、各种书体等等,如人都长着一个脑袋两只手,新变成三头六臂就不是人而是鬼怪了;而书法的“精神形态”也即“风格形态”是可以变化而生己意的,如人的音容笑貌、举止行为。不与古人同,也就是要改变书法的“物质形态”,也就是人可以三头六臂,书可以“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可以吗?再一个是“不与时人同”,这也是很难彻底做到的。刚才说民国时期的书家,其实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师承经历、艺术思想及不同的笔墨表现,又都被大的时风所笼罩,每位书家潜在的受到时风的影响,在笔下会不自觉的流露出来。时风如盐著水,又如春风润物,是无痕无声的,时风如月华普照,“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是无处不在的。展览时代的书法创作从理念到技法与形式的深刻新变,在自然塑造着这个时代的新风,同时也在悄然无声地改变着每一个书法人的创作理念乃至笔墨表现,只是没有拉开时间距离而“不识庐山真面目”而已。还有一个“不与故我同”,这个不同也很难。我的这幅字与十八年前写得那幅相比,就做不到“不与故我同”,骨子里还是一致的,只是更老成、更自然了一些,并无脱胎换骨之术。不重复自己是心理上的主观的意愿,而重复自己又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理上的规定性。我们看幼儿园的孩子们一入手学写字,每个孩子就表现出了不同的“笔性”,而这种下意识的、生理性的所谓“笔性”会伴随人一生而不变的。所以书法不要视重复为堕落,视重复为慵懒,视重复为江郎才尽,不要总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可在不断求变求新中成为孤魂游鬼而终无所依。只有在顺应自然的“重复”中才能成熟与完善,才能造就独立的风格。如果没有书家在不断重复中的深化与完善,也就没有书法史上颜柳欧赵不同风格的典型样式。我们设想当年的颜真卿如总想求新变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书法史上就不会有“颜体”存在了。

一切以自然本真为上,自然本真是为艺做人的根本,是中华美学、哲学乃至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学》中 所说的“心正”与“意诚”,但又谈何容易?看似容易却艰辛!

2018.1.10


书法作品


楷书秦观望海潮

71cmx72cm 2011年


篆书虎视鹰扬

61cmx63cm2013年


行书节录兰亭序

68cmx66cm2012年


篆书五言联

138cmx34cmx22015年

观日登东岳

射涛至钱塘


篆书八言联

138cmx22cmx22015年

碧草回廊绿杨深院

落花微雨芳草斜阳


隶书七言联

138cmx30cmx22015年

万壑泉声松外去

无边秋肃雁归来


行书于右任诗

138cmx68cm 2012年

金鼓河山诉不平,义旗牵引复西征。

郊原战垒周原壮,浪打城隅漆水明。

朔漠冰霜苏子节,春风桃李武候营。

登坛慷慨今犹昔,忍淚连年说用兵。


篆书临金文

136cmx58cm 2011年


行楷书僧坐客来十一言联

140cmx45cmx2 2015年


行楷书月华兰气五言联

138cmx34cmx2 2015年


行书清人论书

140cmx72cm 2012年

鲁公书多宝佛塔碑最窘束,而世人最喜,正如杜少陵诗,佳处满卷.而学者徒取其梗涩。此殆曹子建所谓兰茝馨香人之所嗜,而海畔有逐臭之夫者也。苍润轩碑跋一节。


篆书李白诗

138cmx68cm 2012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篆书博大圆融

138cmx34cm 2014年


行书杜甫诗

138cmx65cm 2015年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草书八言联

138cmx30cmx2 2015年

庭院暖风池塘微雨

桃花春岸杨柳画桥


篆书八言对联

138cmx48cmx2 2015年

高柳垂荫老鱼吹浪

晚花行乐小舫携歌


篆书七言联

68cmx34cm 2015年

倚仗独看飞鸟去

开窗忽拥大江来


隶书王维诗扇面

66cmx31cm 2015年


篆书杨维桢诗扇面

66cmx31cm 2015年

浮云载山山欲行,桥头雨余春水生。

便须借榻云林馆,卧听仙家鸡犬声。


行书陆游诗扇面

66cmx31cm 2015年

释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行书倪瓚诗扇面

66cmx31cm 2015年

释文:久客怀归思惘然,松间茅屋女萝牵。

三杯桃李春风酒,一榻菰蒲夜雨船。

鸿迹偶曾留雪渚,鹤情原只在芝田。

他乡未若还家乐,绿树年年叫杜鹃。


篆刻作品


囯泰民安


弘毅


青鞋自喜不踏长安市


龙虫并雕


日利千万


关心砖瓦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云中鹤


神游四方


纵横逸气走风雷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淚流


若梦浮生



荣宝斋书法馆所售商品均提供


正规发票、作品证书!


收藏热线:010-83150691


或联系“荣宝斋书法馆客服咨询详细信息



/汇款信息/

收款单位:荣宝斋文化有限公司

银行账号:0200008009200130848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琉璃厂支行



荣宝斋书法馆







荣宝斋书法馆是荣宝斋总部画廊之一,以经营展览近现代、当代名家书法篆刻作品为主,并不定期举办联合专题和个人专题的展览展销活动。荣宝斋书法馆自成立以来,相继举办了“荣宝斋近现代书法系列展”、“荣宝斋当代名家书法年度提名展”、“岭上云·荣宝斋当代篆刻名家邀请展”、“荣宝斋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平畴远风·吴悦石书法展”、“寸耕堂书法近作展”、“鸿禧云集·荣宝斋书法馆近现代书法展暨当代名家邀请展”等,展览在文化艺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欢迎广大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交流、赏书品艺!



内容来源 | 荣宝斋书法馆

编辑|李晓婉  审核|刘蓓


请扫码关注荣宝斋各官方账号

更多精彩等您来欣赏


荣宝斋公众号

荣宝斋视频号

荣宝斋抖音号

荣宝斋快手号


以文会友 荣名为宝


官网:http://www.rongbaozhai.cn

投 稿 邮箱:rbzapps@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信息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