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岭南名家于逢收藏展正在展出,关山月《绿色长城》初稿现身

  • 收藏拍卖杂志
  • 2022年5月23日06时


近日,“空谷兰香——于逢文学艺术活动回顾展”暨座谈会在广州东山湖公园的中半岛正式举行。


本次展览展出于逢先生收藏的书画5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有关山月的代表作《绿色长城》初稿


体嘉宾及工作人员合影


《绿色长城》创作于1973年,是新中国美术史相关专著中的必谈之作,堪称关山月作品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作。


同时展出的还有于逢举五十多年专志收藏的一批清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塑30余件,其中清代中晚期作品5件,潘玉书、温仲龄等老一辈石湾陶塑大师的原作10余件作。数量之多,十分罕见,足以填补国内早期石湾陶塑的空白。此外还有信札、著述、照片等珍贵展品,全景式展示于逢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与创作历程。


关山月《绿色长城》

于逢是岭南知名文学作家、艺术鉴赏家和评论家。曾参与抗日救亡活动。195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化艺术界咨询委员。在文学创作、文学评论以及石湾陶塑的研究和收藏上均有建树。


潘玉书 刘伶饮酒

温仲龄 持书罗汉


在改革开放初期,于逢与欧阳山等创办广东文学院,任首任主任,为广东文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后起之秀。座谈会上,与会嘉宾们对于逢先生的革命经历、文学创作及其收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场氛围轻松而又热烈。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委副书记刘春表示:“于逢老师参与创办了广东作协和广东文学院,也是我们广东文学院的首任院长。可以说,于逢老师是我们广东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有影响力的作家。”


座谈会现场


军旅作家吴东峰老师直言于逢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于逢先生把他这个时代的生活写了出来。他的作品是革命现实主义的作品,根植于现实生活,根植于民间生活,这些作品永远有生命力。于逢是我们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作家,是建国初期一个重要作家。”


从事文学创作之余,于逢还深情致力于广东石湾人物陶塑艺术的研究和推介,学术观点鲜明,研究方法独特。座谈会也邀请了与石湾陶艺相关的众多嘉宾参与发言。


于逢《石湾人物陶塑精华》


于逢手稿《石湾公仔话今昔》


中山大学原教授、石湾陶艺历史研究学者邹华表示:“于逢老师非常热爱石湾陶艺,他对石湾陶艺的研究非常之深入。在艺术评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石湾陶艺研究留下了很多文字资料,为我们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邹华


鉴赏家李遇春表示:“于逢前辈作为在文学上面著作等身的领军人物,在艺术方面也做了很深的研究。比如他对‘岭南画派’和‘石湾陶瓷’的研究,这些植根于广东本地的艺术都在他研究范围中。老一辈作家和前辈们所研究的艺术领域是很宽广的,于逢老师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榜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专门将一件60多年前的特别作品带来座谈会。据介绍这是1961年,廖洪标与当时石湾美术陶瓷厂的创作人员,专程到广州拜会于逢先生,临摹他珍藏的一件石湾陶塑藏品:潘玉书的《布袋佛》。会场上廖大师把临摹的《布袋佛》和于逢珍藏的原作放在一起,引起了现场观众极大的好奇与兴趣,纷纷上前拍摄留念。


廖洪标(左)展示临摹作品


座谈会后,现场还举行了佛山市陶瓷艺术家协会与广州市越秀区菊坡艺术馆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进一步扩大国家级非遗项目石湾陶塑艺术在广州地区的宣传推介力度。陶艺家协会创会会长潘柏林和菊坡艺术馆馆长陈绮雯代表双方单位在合作协议上签字,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广州市越秀区菊坡美术馆成立


开幕式当天由廖海峰(中)进行陶塑演示


伴随展览开幕,石湾知名陶艺家廖海峰先生还在东山湖公园中半岛进行了石湾陶塑创作的现场操作演示,廖洪标、潘柏林等也在现场指导。


于逢


于逢(1915—2008年),广东台山人,文学作家、艺术鉴赏家、评论家。曾主编《华南文艺》,并负责参与创建广东作协,被选为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金沙洲》和《金水长流》,负责创办作协文学院。



编辑| 苍时

资料| 主办方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







往期精选

·

·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