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拍,瓷器,玉器及工艺品部欣呈“稽古—— 贵重古代艺术珍品”专场,特别呈献清宫庙堂之重宝,嘉庆御制“含淳堂”青玉交龙纽长方玺。
“印,执政者所执信也。”
许慎《说文解字》
帝王玺印,无疑更是“庙堂之重宝”。据文献记载,秦设立制度:皇帝印独称玺,设六玺,皆方寸,印文用小篆、以纽、绶排定等级。之后“百代皆行秦政事”,其后的玺印制度多效法秦时,后来也有朝代称“宝”,至明清两朝则宝玺并称。
清初期,清王朝延续明代皇帝宝玺的刻制和使用制度。清代自身的宝玺制度经过乾隆帝的整理和完善才正式确立。皇帝宝玺按内容可分为两种,即代表皇权的国宝和皇帝收藏、鉴赏用的宝玺(亦可称为皇帝闲章)。而皇帝闲章,其内容和用途可分为:年号玺、宫殿玺、收藏玺、鉴赏玺、铭言吉语玺、诗词玺等。此方“含淳堂”交龙钮青玉长方玺即为嘉庆帝为含淳堂所制宫殿玺。
清嘉庆
御制'含淳堂'交龙钮青玉长方玺
估价:港币 2,500,000 – 3,500,000
尺寸:6×4.1厘米
印文:含淳堂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3年4月8日,lot 3013
参阅:
1.郭黛姮着《 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第38页
2.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十八,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3.故宫博物院着《圆明园匾额楹联通解》,故宫出版社,2017.10,第483页
4《圆明园百景图志》
5《清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
6. 何瑜. 清代绮春园沿革辨析[J]. 历史档案, 2020(3):85-95.
7《清代御制诗文》
著录:皇史宬印谱,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叁第九册嘉庆卷 二》,紫禁城出版社,第110页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此件玉玺青白玉质,印面长方,四壁光素,玺底印面汉文篆书“含淳堂”三字阳文,两条篆龙交辉于印文两侧;玺面圆雕交龙钮,为清宫廷玉玺规范宝玺之章钮,龙身相交而龙首相背,竖角张目、须发飘扬、龙身鳞片排布整齐,刻划一丝不苟,躯干遒劲、龙爪紧抓玺面、端肃敦仪、凛然生威,雕工精细,立体感极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细图
交龙钮专供皇帝印章上使用,严禁王公贵族以及民间僭越仿制,为清代等级最高的一种帝王印钮形式。该玺保存状况相当完好,选料珍贵,不惜耗材精雕细琢而成,玉质致密温润,入手细腻,温润通透,给人以亮洁之感,抛光完美,宝蕴光华,充分展现了皇家制器寻常难以企及之恢弘精湛,令人瞠目。
宝玺印文
此玉玺规制严谨,合乎皇家严格的法度礼制,不论印文治刻还是交龙钮之雕琢,精湛华美,体现了宫廷玉作的高超技艺。
《清代帝后玺印谱叁第九册嘉庆卷二》著录印文
拍品印文
此方宝玺为青玉质地,交龙纽。印文为阳文篆书《含淳堂》三字。字体于转折处棱角分明,力度感极强。该玺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帝后玺印谱叁第九册嘉庆卷二》中有明确著录。将实物与印谱比对,无论是印材的质地、大小,还是印文的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著录相符合,可以确定此玺为嘉庆帝宝玺的真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宫殿玺的来源及历史
镌刻书斋、楼阁、馆院等室名于印材上,世传始于唐代宰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其后士人风靡景从,矜持风雅,多有斋堂馆阁印。清代历朝皇帝的宫殿玺即为这类印章之延伸。所谓“宫殿玺”,即以宫殿名称命名的玉玺,自乾隆以来即有明确的规定:皇帝行宫需镌刻宝玺。清代皇帝的宫殿玺也与有清一代土木兴修的情况有一定联系。顺治朝处于入关伊始,为巩固政权,很少有大规模的土木建设,故而宫殿玺极少,至今所见只有“体元斋”玺;康熙帝注重民族融合,对汉文化极为精通,文化发展方面成效斐然,故而他的几种宫殿玺中的宫殿多与其文化活动息息相关,如“渊鉴斋”,“佩文斋”,“懋勤殿”等;雍正帝的宫殿玺除了皇宫内几处其经常活动的场所之外,大部分都集中于圆明园,盖因这一时期正是圆明园建设的重要时期;乾隆一朝乃整个清代宫殿园林建设的高峰期,故而乾隆宫殿宝玺遍及大内、三海、三山、五园的主要景点及建筑宫殿;而嘉庆帝承接乾隆朝遗风,在营建绮春园之时也御制了相应的宝玺。
含淳堂与初掌实权的嘉庆帝
《清仁宗嘉庆帝皇帝朝服像》
嘉庆帝(1760-1820),清仁宗睿皇帝,名颙琰,生于乾隆二十五年,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受乾隆禅让,也是清王朝入关后,君临天下的第五代皇帝。在位25年,终年61岁,葬于昌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与其他皇帝不同的是,嘉庆继位后一段时间,太上皇乾隆仍掌握着最高决策权,这使得嘉庆一朝更多的承接乾隆朝的各色成制,乾隆时期的一切都以其惯性在嘉庆朝向前滚动,这种惯性在嘉庆一朝的艺术品中有体现得淋漓尽致。嘉庆朝上承乾隆,下启道光,有些艺术品若不署款与乾隆朝极难区分,这使得嘉庆一朝的艺术品呈现出极为精湛的高水平技艺,在清代宫廷艺术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种继承和延续也体现在玺印的制作及使用上,乾隆喜用各色玺印,种类繁多,制作精研,嘉庆仰承乃父,也是清代皇帝中印章较多的一位,据载有印980余方,仅次于其父乾隆。《大清见闻录》“内府玉印”条目载:“嘉庆间宝薮一册,所载小玺,多至九百余方……”。
此方玉玺印文所言含淳堂,乃圆明三园之一绮春园中一处重要建筑群,为绮春园三十景之一。绮春园(后同治年间改名万春园)位于圆明园和长春园以南,三园平面呈倒“品”字形,面积略小于长春园,由竹园、含晖园、西爽村、以及春和苑的北半部组成。
绮春园于乾隆三十五年正式归入圆明园并定名,然对其主要营建、修缮则是在嘉庆一朝;嘉庆六年三月,嘉庆帝服丧期满后,即开始在原春和园的基础上展开大规模建设。经过15年的建设,绮春园规模达至全盛,成为与圆明园、长春园三足鼎立、各有千秋的园林。嘉庆帝非常喜欢这个园子,据统计,其在位二十五年,有御园景物诗近2900篇,绮春园50余处景点得诗530余篇,长春园70余处景点得诗仅250篇”。嘉庆帝曾作《绮春园记》,言此园“较圆明园仅十分之三,而别有结构自然之妙趣,虽荆关大手笔未能窥其津涯而云林小景亦颇有可观之道也”,足见其对绮春园的喜爱之情。
嘉庆帝在《绮春园记》中言“斯园先名交辉,为怡贤亲王赐邸,又改赐傅恒及福隆安,呈进后,蒙皇考定名绮春”。在怡贤亲王弘晓的《明善堂诗文集》中涉及交辉园的景观建筑有:交辉楼、凝香斋、晚香亭、萝月山房、含辉堂、怡仁堂、蓬瀛深处、快哉亭、明善堂、小蓬莱、云林书屋、芝兰室、揽秀轩、浩然阁、延绿楼、冰玉山庄等。“明善堂”额是乾隆五年乾隆帝赐予弘晓交辉园的,应是园中的标志性建筑。
嘉庆帝御制《题含淳堂》诗:
“绮春佳境御园东,别有洞天复道通。
明善旧题念堂构,含淳新额焕檐栊。”
此诗作于嘉庆六年(1801),“明善旧题念堂构,含淳新额焕檐栊”可知明善堂此时已经完成扩建,并被嘉庆帝更名“含淳堂”。乾隆为太上皇时嘉庆并不能乾纲独断,太上皇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驾崩后,嘉庆才成为大清帝国的真正掌权者,他在此两年后为扩建的 “明善堂”更名此举可见他正在脱离乾隆的阴影,不再有所顾忌,可按自身意愿营建造绮春园,而此玉玺的刻制伴随着含淳堂的竣工,正是嘉庆帝实际掌权,独当一面的重要见证,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意义。
易名“生冬室”后
其后,“含淳堂”又易名“生冬室”。生冬室系绮春园内春夏秋冬四序景观之一,位于绮春园中路中部偏北,是一组坐北朝南的临水建筑。
圆明园绮春园中有几处以春、夏、秋、冬四季时序命名的景点,包括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与生冬室。然而,时至今日,敷春堂与清夏斋殿宇基址已无踪迹,后者之流杯亭基座则被置于西洋楼远瀛观遗址东侧;唯有涵秋馆与生冬室原址上尚有较多遗迹可寻。旧时的生冬室为南向七间,接前抱厦三间、后抱厦五间大殿。殿内中层殿西间西南部设有戏台。戏台额曰“阆苑仙音”,戏台门两边匾额分别为“云璈”、“广乐”。殿之中层东间地面铺瓷砖。中层殿东接套殿三间,西侧亦犹如此。道咸时期,生冬室是皇太后园居游乐的主要处所之一。
据《清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记载,生冬室室内戏台主要是花唱和演“小人戏”(即幼年学生演戏)。咸丰二年(1852)七月十七日这天,由升平署给皇贵太妃、如皇贵太妃等在生冬室“花唱”,从上午九时(巳初)一刻一直演到下午四时(申正)一刻,开场和团场则由“小人”演“福禄寿”等。
“生冬室”遗址
岁月变迁,而今的生冬室仅剩地基与数块残石,在观瞻此方嘉庆宝玺时,仿佛穿越数百年时空,回到绮春园和三十景的繁盛之时,过去多少繁荣热闹,而今多少感慨唏嘘,透物见史,不过如此。
(识别图中二维码观看电子图录)
推荐阅读
05-15
5-16
香港华艺国际春拍 | 哪些曾经坐过”冷板凳“的艺术家,后来如何成为巨匠?
5-17
5-18
5-19
香港华艺春拍|我们的“天才女友和COOL BOYS”
5-20
滑动查看华艺国际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电子图录
文章转发自华艺国际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