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作为身份符号,同时也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在疫情阻碍人类相聚的近几年里,对于真实的连接越发渴求,或许是艺术市场近年对于“具象面孔”关注的原因之一。面孔即时代,我们也得以在艺术家描绘的面孔中看到不同时代。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拍现当代艺术专场中,汇聚亚洲二十世纪艺术史的革新者藤田嗣治、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安迪·沃霍尔,在八五美术新潮中崛起的岳敏君,专注于中国当代写实主义绘画的陈丹青、庞茂琨、苏新平,具有卡通色彩的幻想式画风的70后艺术家欧阳春、陈可、姜锡铉、文亨泰,以及揭示多元文化碰撞中自身体验的菲利普· 科尔伯特、The love child、罗德尔·塔帕雅、徐华翎、江上越与提奥·麦提等艺术家的拍品。
藤田嗣治
东方画笔勾勒的西方面孔
藤田嗣治运用浮世绘线条勾勒的西方人物肖像是之前日本艺术家未敢尝试的,这让他在巴黎艺术圈展露头角,也让作为现代艺术中心的法国重视日本艺术技法独特性,在以欧洲为中心的艺术史里添上一笔东方的珍珠色。 将日本浮世绘技法的线条与西方题材的结合,完成东方美学对于西方经典人像图式的创新诠释。
藤田嗣治Tsuguharu Foujita(1886-1968,日本)
凝望
47 × 30 cm
纸本水彩炭笔
1932
签名:嗣治1932(左上)
说明:此作品附日本洋画商协同组合所发之作品保证书。
来源:巴黎,苏富比,2006,Lot 27。
出版:《藤田嗣治的一生和杰作(卷二)》,Sylvie 及Dominique Buisson 编撰,ACR 出版,2001,p.322 No.32.158。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波普与涂鸦的宣言
1960年代美国消费主义的繁荣,滋生了波普艺术这一作为挑战“通俗大众文化”与“真正的艺术”之间的界限的革新运动。这一运动代表性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用丝网印刷技术复制的无数张面孔,与他的忘年之交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对于街头涂鸦艺术的重新诠释,让当时的西方艺术主流重新想象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艺术可以是什么样子,也让后世的青年艺术家在创作街头精神的涂鸦时能得到艺术市场主流的认同。
菲利普· 科尔伯特
被称为“安迪·沃霍尔教子”,
将艺术史中的经典图式、
流行文化符号与名人面孔并置在他的画布上,
如同总结过去与现在的视觉文化具象写照
菲利普· 科尔伯特Philip Colbert(b.1979,英国)
寻梦(三联作)
270 × 585cm
布面油画丙烯
2018
签名:Colbert(正中)
说明:附菲利普·科尔伯特工作室真品证书
展览:
1. 菲利普·科尔伯特新作展,日动画廊,东京,日本,2018;
2. 菲利普·科尔伯特:龙虾乐园,白石画廊,香港,中国,2019;
3. 菲利普·科尔伯特:龙虾乐园,白石画廊,台北,中国,2020;
4. NEO GOLDEN AGE 新黄金时代,上海艺仓美术馆,上海,中国,2020;
5. Forever Young:70+ 当代艺术群展,Holly’s Space,上海,中国,2021。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寻梦》(三联作)局部
安迪·沃霍尔
少数群体领袖的面孔,揭示美国西部历史的多重现实
1986年安迪·沃霍尔在逝世之前一直致力于创作他的“牛仔与印第安人”系列,一个包含了十张代表美国西部传统人物的丝网版画作品集。 1970年代中期,南达科他州的印第安人保护地中,印第安人民的困窘境遇引发了社会对于美国政府与原住民之间过往历史纠纷的议论。 1986年的《席安·布尔》(Sitting Bull)是这个系列的其中一幅作品,画面中的人物以一种沉静的姿态看向远方。 作品的创作灵感基于印第安人席安族(Sioux)领袖一张历史照片,关照美国西部历史的安迪·沃霍尔,试图以一种尽可能客观的方式去展现美国与印第安人的领袖的姿态。
安迪· 沃霍尔Andy Worhol(1928-1987,美国)
席廷· 布尔(Sitting Bull)
91.5 × 91.5cm
丝网版画
1986
说明:画背有「The Estate of Andy Warhol」和「Andy Warhol Foundation」印章;背板有HALCYON GALLERY 标签及铅笔标注的「UP 100063」。
来源:伦敦,佳士得,2018,Lot 159。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席安·布尔照片
阿布迪亚
用街头涂鸦的手法描绘非洲阿比让街头巷尾的少年,
西非木刻面具的面孔形象
代表着阿比让这片土地的历史面孔。
阿布迪亚Aboudia(b.1983,科特迪瓦)
无题
187 × 238cm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012
来源:伦敦Jack Bell 画廊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提奥·麦迪
来自纽约皇后区的90后艺术家,
绘画中表达美国黑人群体的历史以及相关时事
提奥· 麦迪Theo Mighty(b.1990,美国)
美国黑人研究: 他们怎么看我们
196.5 × 59.5cm
压克力木板
2013
签名:THEO MIGHTY 13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思辨的力量
’85新潮美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一场具有浓厚形而上学和思辨色彩的思想运动,它的思想史意义在于:它不仅中止了过去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单一的、工具论性质的思维习惯,使艺术创造有了“批判性”这一全新的思想维度,而且训练了中国艺术家在哲学和文化学的宏观视野中思考艺术问题的能力。”
——批评家黄专
岳敏君
持续观察着社会发展下的个人与社会的问题,
中国后现代社会下的众生相展现为
异化的面孔与玩世现实主义。
岳敏君(b.1962)
百合花
200 × 250cm
布面油画
2021
签名:Yue Minjun 2021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陈丹青
在美念起中国的陈丹青,
画下青年时入藏于拉萨用心观察的面孔,
画笔落下,是思乡情切,是追忆往昔,
也是透过画上的面孔看见年轻的那个自己。
陈丹青(b.1953)
一对年轻的牧羊人
100 × 74.5cm
布面油画
1986
签名:陈丹青1986
来源:1. 香港,苏富比,2017 年,Lot 902;2. 亚洲私人收藏。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苏新平
仪式中的人,纪念碑式的面孔
苏新平
肖像系列(九联作)
330 × 240cm
纸本素描综合材料
2004
来源:1. 上海,天衡拍卖,2011,Lot 0689;2. 亚洲私人收藏。
出版:《苏新平》,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p.197。
展览:“肖像+ 表情” 苏新平作品展,中国美术馆,2005。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庞茂琨
与八五美术新潮运动保持距离
坚持对于古典人物肖像的绘画探索,在当下凝视着古典
庞茂琨(b.1963)
斜倚的妮娜
120 × 150cm
布面油画
2020
签名:庞茂琨2020.2
展览:观看、凝视与在场性—庞茂琨作品展,千高原艺术空间,四川,中国,2021。
图录:《观看、凝视与在场性—庞茂琨作品展》,千高原艺术空间,2021。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卡通真的卡通吗
作为70后的艺术家,欧阳春与陈可曾经一同在星空间2005年与何香凝美术馆合作的《下一站:卡通吗?》群展中参展,具有卡通色彩的幻想式画风与当代艺术主流倡导的权威性迥然不同,被定义为“卡通一代”。童年的快乐短暂,他们在成为大人的同时,都运用幻想中的“孩子”作为替身展现自己对于绘画体验的成长轨迹。绘画让欧阳春享受到孩童般的简单和快乐,这是他绘画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和出发点。对于陈可来说,“小女孩”作为她表达情绪的替身曾经替她发言了很久。
陈可
人生跌宕起伏间自我救赎的心灵面孔
陈可本人并未在创作过程中从性别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自己要创作“女性艺术”,如今市场谈及青年艺术家总会提到她的名字,她带有幻想式的具象绘画风格和她的“小女孩”一直在绘画这场属于个人的战争里散发着光辉。
陈可(b.1978)
英雄归来
215 × 215cm
布面油画
2006
签名:可,2006;陈可,英雄归来The Return of Hero,oil of canvas 215 × 215cm ChenKe 2006(背面)
展览:
1. 双性社会中的女性: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泰国,2006;
2.Forever Young:70+ 当代艺术群展,Holly's Space,上海,中国,2021。
图录:《双性社会中的女性: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展》,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泰国,2006,p.29。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欧阳春
嬉笑怒骂,喜形于色的孩童的面孔
“尼采认为,人生就象是从骆驼到狮子,从狮子到孩童。骆驼隐喻人在现实之中的负累和枷锁,苦闷彷徨,步履艰难地探索生命的绿洲;狮子代表向命运搏击的力量和勇猛反击,是人所能获得的对生命意义的最大肯定;而在经历了这些生存体验后,我们开始坦然宁静地注视一切,就像孩童一样,返璞归真。”
——欧阳春
欧阳春(b.1974)
黑夜怕怕
96 × 96cm
布面油画
2005
签名:黑夜怕怕欧阳春2005(背面)
来源:台北Gallery J. Chen
展览:A PRODUCTIVE PAINTER,Gallery J. Chen,台北,台湾,2007。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李继开
李继开通过玩偶的面孔表达自己情感的内心刻画,玩偶在他塑造的小世界里承载成年人复杂的精神体验,呈现一种深沉的诗意。
李继开 (b.1975)
树林与石头
81 × 100 cm
布面丙烯
2007
签名:Lijikai 07(左上);《树林与石头》 李继开 07(背面)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文亨泰
文亨泰Moon Hyeongtae(b.1976,韩国)
皇冠
45.5 × 27cm
布面油画
2016
签名:2016 MOON;Crown Oil on canvas 27.3×45.5(8M)2016 MOON HYEONGTAE (背面)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姜锡铉
姜锡铉Kang Suk-Hyan(b. 1980,韩国)
对抗
162 × 130cm
布面丙烯
2008
签名:Suk-Hyan Kang 2008(画框)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多元文化的认知
全球化进程下,越来越多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艺术创作也得以肯定,当代艺术的未来视野将会愈加宽广与包容。这些新锐艺术家描绘的面孔,为大家呈现当代艺术的多元性。
江上越
江上越 Etsu Egami(b.1994,日本)
彩虹-2021-T-1(双联作)
200 × 580cm
布面油画
2021
签名:Egami Etsu 2021(两次;下方)
展览: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1年。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彩虹-2021-T-1》(双联作) 局部
罗德尔· 塔帕雅
80后的罗德尔·塔帕雅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菲律宾艺术家之一,从自身文化中的神话与民间故事中获得灵感,通过他笔下人物的面孔,望见古老的记忆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具象化身。
罗德尔· 塔帕雅Rodel Tapaya(b.1980,菲律宾)
彩虹雨伞
183 × 243cm
布面丙烯
2021
签名:Tapaya 2021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The Love Child
The Love Child (b.1989,格林纳达)
浪漫纽约
122.5 × 188.5cm
布面丙烯金箔
2021
签名:Jay Gittens 2021 THE LOVE CHILD 2021 NEW YORK(背面)
说明:画布背后有涂鸦及签名。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徐华翎
徐华翎(b.1975)
侠女
99.5 × 80cm
设色绢本
2007
签名:徐华翎2007(背面)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6,Lot 0821
出版:《新工笔文献丛书·徐华翎卷》,安徽美术出版社,p.72, 图五十六。
图录:《徐华翎——依然美丽》,F2 画廊,北京,中国,2007,p.20-21。
展览:徐华翎——依然美丽,F2 画廊,北京,中国,2007。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被西方艺术界定义为,“日本战后第三代艺术家”的90后艺术家江上越从小生活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她对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交流有着开放性的理解,交流是认知距离的产物,有距离就会有误解,但是她能从中发现瑰丽的色彩。“在江上越的作品中,最美的是,她把所有这些特殊性看作是一个来源,不仅是误解,而且是人类关系中的创造和财富。在这里存在着美。”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策展人Julie Champion
推荐阅读
05-15
5-16
香港华艺国际春拍 | 哪些曾经坐过”冷板凳“的艺术家,后来如何成为巨匠?
5-17
滑动查看华艺国际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电子图录
文章转发自华艺国际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