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艺术界,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此次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拍现当代艺术专场将呈现陈丹青作于1986年的作品《一对年轻的牧羊人》,延续了《西藏组画》系列的经典之作。
陈丹青
1980年,丹青「西藏组画」的出现使中国文化界这条战船羞愧于继续航驶在政治海洋上,开始靠岸,靠向生活之岸。虽然这个历史转变仅仅因为这个27岁小伙子的偶然之作,它从根基上结束了「文革」,开始放射那个时代最渴望放射的人性之光。
——刘小东《为丹青》2013年3月
陈丹青(b.1953)
一对年轻的牧羊人
1986年
布面油画
100×74.5 cm
签名:陈丹青1986
来源:1. 香港,苏富比,2017 年,Lot 902;
2. 亚洲私人收藏。
香港华艺国际2022春季拍卖会
陈丹青是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是曾经影响一代人的“知青画家”。1980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引起了美术界与文艺界的极大震动,所有文艺报刊争相刊发与评论。《西藏组画》奠定了他中国美术里程碑式的历史性地位,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
陈丹青《西藏组画·牧羊人》木板油画
78.6×52.3cm 1980年
陈丹青《西藏组画》系列,把一向给人神秘感的西藏风土人情带进画中,表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西藏特殊的地域性,游离于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生存状态,为陈丹青全新的绘画语言提供了绝好的生活蓝本。陈丹青以写生手法般的直接和果断,描绘了藏民的日常生活片段。
《一对年轻的牧羊人》作品局部图
在作品《一对年轻的牧羊人》中,画面之中表现的内容比以往更丰富。蓝蓝的天空下灰绿的草原漫步着觅食的羊群,石头砌成的围墙前一对年轻的牧羊人正闲散地分享着生活的细碎,他们所站在的小路并不平淡,碎石布满了路径。比起其他《西藏组画》的灰调,《一对年轻的牧羊人》营造的强烈太阳光使画面更具光感,人物也因此更显立体。表现藏民男子时,陈丹青在顾及面部结构同时轻松用笔,使得人物形象生动而趣味。藏民女子头上的发饰、辫子、发丝被陈丹青用不同的肌理、笔法绘出,她此时背对阳光看不清脸色,似乎边嘟囔着什么,边把手中的水壶递给男子。在多变而细腻的笔法里,陈丹青将这对牧羊人伴侣洋溢着的悠然烂漫表现得惟妙惟肖。
《一对年轻的牧羊人》作品局部图
画面横竖相间的构图,人物立体的塑造与空间的对比,羊群的点缀加上蔚蓝色天空下映衬的黄土地是对此时此景的精准描绘。路上的碎石用色多彩,为画面添加舞台效果,与那对年轻的牧羊人共同组成轻松愉快的画面节奏。细碎的笔法逐渐变成面块式的语言,颜色也比往时更为温润、饱满,《一对年轻的牧羊人》延续了《西藏组画》系列的经典之作。
陈丹青是一位具有很深艺术造诣的油画大师,鲜明的个性和精湛的技艺使其在当代画家中脱颖而出,他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西藏组画》持续在文化圈获得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并蜚声海内外。时至今日,艺术界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
2021 年「四十年再看陈丹青《西藏组画》」展览上艺术家手写在墙面上的脚注。
推荐阅读
05-15
5-16
香港华艺国际春拍 | 哪些曾经坐过”冷板凳“的艺术家,后来如何成为巨匠?
5-17
滑动查看华艺国际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电子图录
文章转发自华艺国际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