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与许沛波共事过一段时间,他的书法作品得朝夕相见,印象是深刻的。一别数年后,我们又相约于高剑父纪念馆再叙。
进馆迎面便见中间展柜里一幅横批,上书:“将新中国的新艺术帶到海外去。”落款“一九五零年七月剑父先生赠其赴美学生李园题写此语,今许沛波敬书。”磅礴气势扑面而来,只见其回环驰骋,恣肆奔突的点画线条,透出纵横挥斥的一股豪情。
书法作品
与两边悬挂的,被誉为百年狂放第一人的高剑父那幅跌宕豪迈,笔如苍龙的大草交相辉映,气韵和洽,浑然一体。不由得赞叹:“沛波书法变得雄浑大气,脱胎换骨了。”
书画同参,风格大变
印象中,沛波几年前的书法妍美精致,专研米芾,沉浸极深。以米书之笔意为精髓,得帖学韵味,运己意跌宕,自成风貌。他的行书小品用笔灵动多变,爽利中见力量,飞白劲健而又沉着,湿笔丰润而不乏骨力,起笔、收笔,提顿随意而适,姿态飞动,尤以中、侧锋配合转化极见精美。深得米书“八面出锋”之妙。
其书体势多欹侧,但俯仰之间,呼应有致。章法则疏密相间,并且注意打破行款的单调直线。大疏大密之间,行气波动而流畅,读之趣味盎然。
《闻鸡起舞》
何以今之书风大变?落坐品茗,与沛波畅聊始知,他近年潜心于国画山水,对景写生,巨幅山水创作之间,专心研习传统而得笔墨,寻悟其中三味,并将中国画的经营位置、骨法用笔运用于书法艺术,融会贯通,冶于一炉。丰富了书法的布局、结体与用笔,形成其特有的风貌。
《澄怀观道》
同时,他又特别对画家的题跋书法加以研究,从中领略书画同源,相辅相成的道理。如:徐渭的狂放奇崛;王铎的敛气入骨;傅山的博大雄浑;八大的空灵布白;石涛的融合五体;康有为的生辣奔放;齐白石的冷逸天趣;潘天寿的造险破险;陆维钊的破体相融……都给他很大的启发。再参以老师沃兴华先生的碑帖结合,各家的艺术主张和强烈的个人面貌深深地影响他对构成书法形式语言的感受和探索。
特别是出任高剑父纪念馆的学术馆长后,对高剑父先生的诗、书、画耳濡目染,感悟至深。作为辛亥革命先驱、岭南风骨的代表,高剑父先生终生致力中国画的革新和创造,是他澎湃的革命热情在文化上的投射。其中华传统文人风骨的熏染对许沛波也影响深远。
“诗情书艺”融于一扇
沛波是勤奋的,作画之余,进行了大量的书法创作,果实丰硕。工作室中展挂着他以深仿古色扇面书写的多幅高剑父诗作,如《再赠某师》,在表现“雄直”的时候,常常是通过雄健蓬勃的字句、铿锵有力的节奏、浩荡苍莽的意境来完成的。
仿古扇面题高剑父诗《再赠某师》
沛波的扇面融诗情书艺于一体,笔酣墨畅,雄劲遒健,以柔为刚,精气内涵,气韵生动,如古木苍藤,生机盎然;又如秋云在天,舒卷自如。
书法是一门直击灵魂的艺术,就像音乐一样。好的音乐,听到后或振奋,或伤感,或怅然,它能够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精神。在品读沛波扇面书法作品《苍松络纬》时,抑扬顿挫,有如聆听一曲壮阔的交响音一般,能小中见大。
仿古扇面题高剑父诗《苍松络纬》
在沛波书于扇面的高剑父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自述各家的陶冶再造,洒落自得,天趣横生。是从倾心学米芾的精妙超逸,到明、清、近代诸家的方、厚、拙、重的审美融合。沛波行书尽量减弱短线出现,惯用大草的短点和长线来造形取势,掺以篆籀质朴之意入书,故作品显得大气磅礴,张力十足而真力弥满、激情四射。
如《吊师复兼示扈离》一幅,在字形处理上,则尽量避免平正四边形的呆板,拉长局部笔画或偏旁形成不等边三角形和梯形取势,各行之间错嵌避就,专注空白形的几何化和疏密聚散,字内空间的点画穿插极注重离合断续,显示出奇峭、高古、幽默的视觉之美,出人意表。
仿古扇面题高剑父诗《吊师复兼示扈离》
沛波书参石涛题画跋,偶会真、行、草、篆、隶五体杂糅,自然书写之意,“囊括万殊,裁为一相”。富于创新的沛波,克服了五体文字多方博取而产生的驳杂不纯的遗憾,从他的实践来看,只要敢于创造和善于吸收,可以不必担心五体文字因历史悠久而丧失生命力,重要的是要把古代文字中生气勃勃的因素发掘出来,赋予新的生命。
于此,作者的功力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而作者的思想境界、审美观念又起着领先的作用。把较高的思想境界、正确的审美观念与深厚的临池功夫结合起来,便有了创新的基础。
如那幅丈二大条幅书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挥腕直下,气韵苍古,腕力雄劲,继而一气呵成,高达丈余的白宣纸,笔力深透,结体雄浑,气势奔放,清劲潇洒,如行云流水,诗情笔意,浑然一体,给人以荡魂慑魄的艺术感受。
书李白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与心相契,法外求法
如果说沛波之前对米芾书艺一门深入的精研,是法内求法。那么近年书风大变,博采众长则可谓法外求法。
谈到今年的创作时,他说道:“创作这批新作时,我追求在作品中,一定要看到传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同时希望在作品中必须看到传统中没有的东西,即所谓:似曾相识又无可名状。”
“我写过二王,研习过米芾的,也写过碑,笔底有融铸碑帖于一炉的表达。书法作品结体精彩是可贵的,但真正的高难度是在对于线的锤炼上,即人们所说的笔墨。例如历史上书家们所讲的‘屋漏痕’,从技术层面讲,就是行笔过程中的‘顿挫涩进’,于淹留中得畅达,使‘涩’与‘畅’相反相合,相辅相成。骨力既重,风神亦生。有枯藤绕树之趣。”
仿古扇面题高剑父诗《遊龙华》
品读其书法,常以雄浑的力和美感染着观赏者。他以“古为今用”的革新精神来自勉,用强烈的探索精神促使自己旁搜博采,造成风格的变化多端,时常在酣畅淋漓的笔墨中呈现出奔放不羁、雄奇瑰丽的艺术效果。从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当前时代的气息;又可以体会作者在深入传统,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大胆创造。
正如许沛波所说:“根据创作需要去选择取材的对象,无所谓名家书法和民间书法。万物虽参差,适我无非亲,凡是与心灵诉求相契的东西都是我学习和关注的对象。就像高剑父先生一样学东学西学以致用,习古习今习以自强。”
许沛波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书法院特聘书法家;高剑父纪念馆学术馆长;广东省美术评论学会副会长;韩山师院客座教授、何香凝艺术学院研究员。
书法作品连续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九 、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曾获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银奖;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览铜奖;广东书法最高奖——南雅奖银奖等奖项。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
往期精选
·
·
文章转发自收藏拍卖杂志,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