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师古师新,这位玉雕师把创作当成了人生修行

  • 中国收藏杂志
  • 2022年4月28日08时

文│ 本刊记者 王菁菁


《天龙至尊》

20厘米×12厘米×3厘米2234克

这件《天龙至尊》采用上乘新疆和田玉独籽制作,以龙为主题,附凤、玉琮、玉壁、玉圭、玉璜、瓦当等元素表现。金黄皮色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王者气象,龙的形态将几个时代的特点融为一体。作品大量保留厚度,虚实相交,画面立体感和视觉效果凸显。


《天龙至尊》局部


为了体现龙的霸气,玉雕师借助似汉、似明、似清元素相结合的手法。龙的上半身用深浮雕刻画出实体,下半部分则隐匿在玉材的原有皮色中,营造想像空间。

葛洪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这件《天龙至尊》的作者是葛洪,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作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身兼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葛洪多年来在“天工奖”“子冈杯”等国内各大重要玉雕奖项评选上屡有斩获。《天龙至尊》就是2019年“天工奖”金奖作品。


师古,是葛洪一个很重要的创作理念。特别是他对古典纹饰于当代玉雕上的发挥运用,在当前苏州玉雕界更是数一数二,系一位不可多得的代表人物。关于其从艺经历、体会、心得,且听这位深耕于行业多年的玉雕大师娓娓道来……


“做山子是故乡情结的释放”




葛洪:我的爷爷葛云彬是中医、中国近代骨科杰出代表之一,当年他的医术在苏州颇有声望;奶奶曾任苏州中医院院长,成就也很高。年幼的我居住在祖屋,房子非常大,亭台楼阁就像苏州园林;红木家具上的雕刻格外精美,这些都对我后来喜欢上绘画和玉雕产生了启蒙。


1989年我从技校玉雕班毕业,成为最后一批由工艺局分配进入玉雕厂的学生。彼时由玉雕厂开具介绍信,是可以从博物馆借出藏品供我们观摩的。


我记得厂里曾经从博物馆借来了一件三羊(阳)开泰手把件,我特别喜欢,就跟车间主任申请来做。他想了想,将一大块材料切成十小块,说:“这样,你十件一起做,参照它一模一样地去模仿。”这是车间主任对我的信任,也象征着我做仿古艺术之路的开启。


上世纪90年代,我将山子确定为创作重心。苏州是一个很美的地方,这种美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很强的延续性与穿透力。做山子既是我对故乡情结的释放,也是文化记忆因子融入血脉的印证。


就在我的山子创作日渐精进之时,机缘巧合,作品被一位韩国客户看到,他找到我,付了一笔定金,让我每月雕刻20件小山子,内容也很有意思——一棵树、一座庙和一个小和尚。他说韩国有祠庙需要这样的作品,这也成为我开设个人工作室的缘起。


《秋山远》
16.5厘米×10厘米×6.1厘米1265克

作品精选一块糖色皮籽料,依据“随形施艺”的原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玉石的天然形状;并选取了一部分精雕,山林幽静,树木层叠,亭台掩映,小桥流水,其间一行者驻足远眺。作品整体布局合理,一景一物尽显幽深灵秀。


“从仿古步入师古阶段”




葛洪:2003年左右,内地消费水平渐渐兴起,玉雕爱好者开始涌现,原料价格也随之上涨。此时的我,已不再是一味模仿,而是按照现代审美需求来对作品进行改良。比如一件玉蝉,现在的人往往希望用来佩戴、盘玩,倘若还按照过去“汉八刀”的技法,尖尖的块口会对手感造成一定影响。通过改良,既能保持玉蝉的浑厚感,又增强了美观度以及手感的舒适性,大家很容易接受。


师古而不泥古,内容是传统的、形式则是现代的,这符合当代玉雕与现代审美,也是我对“师古”的理解。2006年前后,于我而言是有着里程碑式意义的节点时期,我的创作逐渐从“仿古”步入了“师古”阶段。那些年,我带领工作室获得了不少奖项。其中我最能全面代表我“师古”理念的,就是《天龙至尊》。从设计到制作完成该作,我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边做边改是常态,以至于最后的呈现跟原本的设计方案有很大变化。


《如意龙凤》

6.2厘米×5.9厘米×5厘米395克

玉玺同样是传统而常见的题材之一。瓦片钮贯穿龙凤纹,此作无论形式和题材均以典型汉代元素为主,又巧妙地打破重组,注入了现代审美和作者对玉文化的理解,以表达尊重、致敬和突破,系当代不可多得的仿古佳作。


《龙马精神》

6.7厘米×5.7×2.1厘米120克

该把件玉质细腻,洁白莹润,保有大量褐红原皮。作者巧用俏色,将原皮部分精琢以栩栩如生的巨龙,而白肉部分则雕刻为雄壮骏马,雕工精湛,极具巧思,辅以仿古纹饰,更添几分古韵,是和田玉雕收藏的不二之作。


“欣赏作品要由表及里”




葛洪:我的创新理念是变。什么才叫变?以我们工作室为例,传统内容是核心,但风格从以前做山子的“空、飘、细”,转变为现在的“精、细、巧、雅、洁”。精细指的是工艺;所谓巧和雅,就是利用和田玉材的造型、弧度、绺裂、皮壳等,做成巧的状态;至于洁则是简洁,今时不同以往,不像之前那般“工大才叫好”。


仿古固然能让创作者借鉴大量的传统玉雕造型,但唯有师古才会更注重对传统意境的追求。所谓“仿古仿形,师古师心”,很多时候我们欣赏一件作品就像认识一位朋友,要去由表及里地了解其内心,直至看到的精神,那才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凤舞九天》(左图)
9.1厘米×4.8厘米×2.5厘米211克
《必定成龙》(右图)
8.9厘米×5.3厘米×3.5厘米275克
这是体现龙凤呈祥的两件套组合作品,采用上乘和田玉籽料制作,玉质细润,浸色红皮巧雕。龙凤是玉雕创作的传统题材,也是传统文化中盛世安宁、和谐如意的象征。作品釆用深浮雕与圆雕的手法,有着极强的视觉效果。设计特别强调把玩的手感,尺寸大小正好“一手抓”。


这一组出自葛洪的兽钮印章作品,主题包括天马、瑞兽、龙凤,以“师古不泥古”的理念,讲述了古典艺术融合现代精神之“道”。



葛洪经典语录


苏州不光只有风雅。我一直在尝试通过创作触发更深层次的共鸣,让人们感受到苏州可以化作流畅、细腻、如水般的线条,但这轻柔之中同样有至沉至坚。


如今当代艺术与现实生活、大众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跨界”也越来越多,我们对传统的重新认识其实也是对中国体系艺术母体的一种回归。


很多客户认为玉雕绝对是老的、传统的内容最经典。个人修养决定审美品位,研究并懂得中国文化的人才会特别喜欢仿古雕件。


动静相宜是我所钟爱的生活美学,尤其中国传统插花追求花枝的自然情趣,但又不是完全模仿自然。这种感觉与琢玉相似,既要师古,又要有个性。


(注:本文玉雕作品均为葛洪作品,由葛洪工作室、北京博观拍卖提供;文章节选自2022年第4期《中国收藏》杂志)

编辑:赵玉国 校对:子毅


《中国收藏》2022年4月刊


点击上方杂志封面
前往微店购买


关注“中国收藏杂志”视频号
·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



《中国收藏》杂志

2022年征订来啦!


它们将带给您——
多重享受

一本杂志,还有“试听”双重体验。《收藏夜话》音频及视频号背后故事,都将在杂志独家呈现。

有趣有料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中国收藏》带您踏上探寻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静静享受一顿下午茶。

创造无价

一个月40元的投资,贵吗?一点也不贵。知识无价,独立的观点无价,带给您的精神财富更无价。

杂志每月1日出版 零售价40元

全年12期 订阅价480元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2-688 订阅热线11185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