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文人雅士有多爱竹?连竹根都要用来篆刻成印

  • 收藏拍卖杂志
  • 2022年5月11日05时



印章文化历史悠久,是集篆刻、书法于一身的艺术。中国古代的印章用材丰富,有金、银、铜、玉、石、琉璃、水晶,也有竹、木、牙、角、琥珀等,除了官印有特别规定外,民间私印基本不受限制,只要能用,皆可入印。在这其中,竹根入印因其印材纹理天然,造型奇特,钮式变化多样,配上竹子特有的文化内涵,在明清之际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泰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组兴化李氏家族李培源的竹根印章。


泰州市博物馆藏的一组李培源竹根印章(以下图片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于泰州市博物馆)


01


兴化奇人李培源犹善此技


竹根印是指用天然竹根印材,通过篆刻艺术加工而成,随着明清时期竹刻艺术的发展、盛行,成为一种流行的篆刻艺术形式。竹根印印材的珍贵性虽不能与金、玉相比,但竹根肌理致密、绵韧,形状奇异,节疤斑驳,年轮层浸,经过长时间的把玩,表面会形成一层包浆,从而显得润泽光亮,更显别致风雅,赏玩别有一番意趣。不少竹刻、篆刻名家也多喜欢竹根印章,并擅于篆刻竹根印章,如潘西凤、高凤瀚、吴让之、胡钁等,书法名家李培源亦擅于此技


李鱓、李培源群芳图对题十六开设色纸本 册页(十六开)1745年作

图源:北京保利拍卖


李培源为江苏兴化人,乾隆十九(1754年)年贡,任霍山训导。雍正九年(1731年)参与纂修《江南通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纂修江苏兴化《李氏族谱》。

据《咸丰重修兴化县志》记载:李培源,字道园,一字蕙亩,擅书法,镌印章亦精妙。他游历四方,广交好友,博闻广识,与清代画竹名家郑板桥是同邑、同时之人,郑板桥还推举他为“邑中三百年楷书第一”书法水平可与颜真卿相媲美。他尝言作字须读书数日,方可落笔。李培源的书法作品见兴化市博物馆有收藏。


李鱓《花卉册》 李培源对题之一

图源:北京保利拍卖


不仅如此,李培源还是清代著名画家李鳝的族侄,二人同好,关系甚密,从《李鳝致道源信札》可知,在乾隆十年,李鳝还写信请李培源帮忙购买画笔。


二人曾合作《花卉册》和李鳝致道园侄所做《兰竹石图》。所居之地兴化地区遍植竹子为李培源创作竹根印章提供了便利。


李鱓《兰竹图册》中的画作之一
图源:网络



02


泰州市博物馆藏的

18枚李培源竹根印章


泰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此组竹根印章保存完好,包浆润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质色古雅,纹理纠结,因质顺形,巧妙地利用了竹根的天然形态与纹理疤节,使之具有形态奇崛,雅趣横生之妙,颇具山林气息。


李培源竹根印章共计18枚,印文主要为“李培原印”、“道园”、“培原”、“蕙亩父章”、“李蕙亩印”、“源”、“楚阳蕙亩”、“易山李培原印”、“道园瓣香”、“蕙翁书翰”等。此组竹根印章应为其自刻自用之章。(以下图片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于泰州市博物馆,藏拍设计)


这组印章特点鲜明,篆刻者往往有好几枚相同文字和篆刻风格的印章,如李培原印、道园印、培原印等,其不同之处在于大小和印章的形态。这一表现足见持有印章者对此组印章的喜爱。
李培原印

此组印章收藏有三枚,篆刻风格相似,只在大小和形态上不同。取竹根料治,整体显得自然生趣。顶部留有自然形态的竹根,并利用竹根的形态来起印纽的作用。印章的侧面呈现出了漂亮的棕眼,分布有致,越是靠近根部的位置,棕眼越密集。印面布局平稳,构思合理。印面边框处理与石质印章相似。由于长时间把玩使用,印章通体棕红色,包浆温润均匀。


李培原印阴文,尺寸:长2.5cm,宽2cm,高3.5cm



李培原印 阴文,尺寸:长2cm,宽1.5cm,高2cm



民国十七年(1928年)所修的《李氏族谱》中引旧谱道园一序,称“乾隆壬申(1752年)四月,源以族众共推,接管先祠事。因建议重修族谱。”

从李培源使用印章的印文内容来看,基本都是李培原,而少见李培源。从其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落款和族谱记载来看,其确是李培源,而非李培原。李培源用印章以李培原入印为其印章的一个特点。而其印章用到源字的,多见仅仅一个源字。

源,阴文,长1cm,宽1cm,高1.5cm

该章的顶部去掉了竹根,呈斑圈状,两侧面棕眼密集,印章虽小而意趣不小。


易山李培原印


易山李培原印,阴文,尺寸:长3cm,宽3cm,高2cm

顶部留竹根棕眼,印面方正,整体敦实而不失秀巧,在留存的书法作品中见有钤印。兴化战国时为楚将邵阳的食邑,死后葬于阳山,故兴化古称邵阳。查阅资料发现兴化并无易山之地。此处易山可能指山。




培原二字印章共收藏有三枚,与李培原印类同,不用培源而用培原。印文篆刻风格相似,大小形态存在一定差异。顶部去掉竹根,显出竹根的年轮,历经把玩和使用之后呈棕红色的斑圈状,中间留有根系之间的自然沟壑。两侧棕眼斑点疏朗有致。


培原,阴文,尺寸:长2cm,宽2cm,高3.5cm


培原,阴文,尺寸:长2cm,宽2cm,高4cm


培原,阴文,尺寸:长2cm,宽2cm,高2cm


道园


李培源字道园,同时也有稻园、道源之称。见《李鳝寄道园信札》“寄道源贤侄入览”。兴化市博物馆藏李培源的书法作品,钤印“道元”。其印章以道园入印有五枚,“道园”、“道园瓣香”等。

道园,阴文,尺寸:长2.5cm,宽1cm,高2cm
印面规整、简洁。顶部去竹根,略程弧形,根的年轮凸显,看上去别有一番意趣。


道园,阴文,椭圆形,尺寸:高2cm,最大直径2cm
印文随形,构思巧妙。取材方式不同于其他几枚印章,随印章整体弧度,巧妙留取部分竹根做侧面装饰,更能体现竹根印章随行随意的特点。

道园瓣香阴文,尺寸:长2cm,宽2cm,高2cm

《扬州画舫录》卷12,桥西录有“兴化李培源稻园”之记载。《世谱》中有道光已酉“二十七世孙”李年一序,谓“自乾隆壬申道园伯始毅然兴修”。《世谱》中还有民国十七年年自署“三十二世孙”的李竹溪一序,也说“余族自道园公刊行世系谱,谱之不修,迄今百有余年载。”


蕙亩


李培源的印章以蕙亩入印,收藏有五枚。《咸丰重修兴化县志》记载:“李培源字道园,一字蕙亩。”(《李氏族谱》作号蕙亩)


蕙亩父章,阴文,尺寸:长3cm,宽3cm,高2.5cm
顶部留竹根的自然盘缠状,竹根顶部划几刀,呈自然流动状。

楚阳蕙亩,尺寸:长3.5cm,宽2.5cm,高3.5cm

印章顶部竹根自然盘卧,组成略弧度的纽状,生动有趣。兴化古有楚水、邵阳之称,故有楚阳蕙亩之印。


蕙翁书翰,阳文,尺寸:长2.5cm,宽2cm,高3.5cm
印章顶部去竹根,保留的根部几乎占印章本体的一半,竹根伸展,盘结,使得装饰效果更好。


李蕙亩印,阴文,尺寸:长2cm,宽1.5cm,高2cm

印章整体体量较小,但印面构思合理,无狭小之感,印文清晰、简洁。印章顺势取材,顶部留有一截竹根。通过巧妙地取材,使此竹根有纽之功用和美感。



03


竹根印章的史料价值


江南多种竹,随地取材篆刻成章,成为明清江南文人雅士的一种艺术取好,竹根篆刻也因此流行开来。正是由于竹根篆刻印章多取自自然,随形取材,意趣天成,才使篆刻者或者使用者甚是喜爱,经常把玩,使其形成包浆,让印章的状态保持得不错。竹根的随形意趣加上篆刻的刀法,成就了轻盈精巧的竹根印章。竹根与石质材质相比,韧性大而脆利不足,故虽都用同样的篆刻技艺,却呈现了不一样的艺术风格。

以上三图皆是李鱓《花卉册》 李培源对题

图源:北京保利拍卖


由于竹根印章因其自身特殊性,不易长久地留存下来,而此组印章保存完好,且包浆精美温润,使我们对竹根印章的篆刻技艺和装饰风格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虽然《咸丰重修兴化县志》记载李培源“文辞书翰,人争宝藏”,但从国有博物馆、艺术馆等收藏机构的收藏情况看,仅有兴化市博物馆收藏有李培源的书法作品一件。由于李培源的书法作品留存较少,所见印章也较少,此组印章的留存、研究为收藏和鉴定李培源的书法作品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编辑|张诗溦
设计|卷毛
作者|泰州市博物馆钮希强
图片|泰州市博物馆、北京保利拍卖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往期精选

·

·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