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大千世界 | 佳士得香港春拍张大千精选珍品选览

  • 佳士得
  • 2022年5月10日06时


张大千 (1899-1983) 为中国近代艺术史上一代传奇人物,他的艺途绚烂多姿,创作题材极为广泛,举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一不臻妙境。除了早前公布之《山寺飞泉》等四幅展于张大千1978年韩国汉城戊午大展作品之外,本辑特别精选多幅呈献于此次佳士得香港春季拍卖之张大千精妙作品,以反映大千先生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与精神。



中国画坛近代巨擘张大千先生画艺深受石涛、八大山人之影响,早年从明、清书画入手,继而溯源隋唐,临摹习古,尽收传统笔墨技法之精髓,对于绘画史及理论亦有精辟的见解。大千晚年的艺术面向世界,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为基底,发展出气势磅礡的泼彩泼墨画风,开拓水墨艺术新境界,成为他标志性的艺术成就。

瑞秀楼珍藏中国书画


拍品编号1172

张大千

《番女起舞》

设色纸本 镜框

106.6 x 60 cm.

1945年作

估价:港元 5,000,000 - 6,000,000

来源:

张嘉铸与张肖梅夫妇珍藏;

香港佳士得,中国近现代画,2012年5月29日,编号3072



此件张大千《番女起舞》为张嘉铸与张肖梅夫妇旧藏。张嘉铸来自当时在中国政治经济等领域声名显赫的张氏家族。祖辈为清代官员,父张润之,名祖泽,儒医,同时也是当时上海宝山县巨富。二哥张君劢,原名嘉森,字士林,中国政治家、哲学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四哥张嘉璈,字公权,银行家,曾任中国银行副总裁,并主持上海各国银行事务。妹妹张幼仪曾与徐志摩结婚并诞下两子,后离婚。

张嘉铸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虽然经常被哥哥张君劢和张嘉璈的光芒所掩盖,但张氏亦取得不凡的成就,曾为中英贸易等事宜作出卓越贡献。张嘉铸酷爱艺术、文学和音乐。1930年,张嘉璈筹划戏曲大师梅兰芳先生美国巡演,即由张嘉铸担任主持人,这也成为他毕生难忘的经历。

张嘉铸(立)与二哥张君劢和四哥张嘉璈1945年于美国合影



张肖梅生于宁波一富裕家庭,是最早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学位的中国女性之一,后被张嘉璈聘请担任中国中央银行研究部主任。由于张肖梅各方面都很出色,张嘉璈便出面做媒,介绍时任对外贸易局代理局长的弟弟张嘉铸与她相识。两人于1934年成婚。

1942年至1946年,张嘉铸与张肖梅居于重庆期间结识张大千。后张氏夫妇辗转于上海、日本、巴西圣保罗,直至最后定居旧金山。这期间他们与张大千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并经常相互探望,情谊深厚。张嘉铸与张肖梅分别在1985年和2000年逝世。

张嘉铸与张肖梅夫妇


张大千于1941年远赴敦煌研究宏伟的佛教壁画。在游历甘肃和青海两省之时,首次遇到的藏族部落给他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并借此创作诸多草图以记之。此行对张大千的艺术创造具有历史性的突破。1943年张从敦煌归来即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使其人物画达到了顶峰。1945年,张大千在成都昭觉寺举办画展,藏族妇女作为他新的绘画风格的代表作品,细致的笔触,有节奏的双线条和华丽的色彩,彰显出张大千人物画的新风格,手,发型,脸和衣服的画面中的细节处处体现出他从敦煌壁画中得到的灵感。创作于1946年的《番女掣庞图》与此作甚为相似,见于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卖。

《番女掣庞图》,香港佳士得,中国近代画,2006年5月29日,编号874


画面中身着藏族传统服饰的西藏妇女高举酒碗,跳起民族舞蹈。服饰布料和皮毛的细节刻画展现出张大千不凡的功力。描绘服饰所用大面积的红色最为抢眼,它是张大千与藏族画师助手从敦煌壁画和传统颜料工艺中汲取灵感,共同创制的矿物颜料。张大千对京剧的热爱也很明显表现在藏族妇女的脸上。她的妆容承袭了京剧戏妆的传统,将额头、鼻子和下巴妆粉擦得很白,然后以红润的脸颊陪衬,使得脸孔的轮廓线条分明。四十年代以前,以西藏为主题的作品是非常少见的,更加突显出《番女起舞》的独特和稀缺。

重要北美私人珍藏(拍品编号1099-1101)


张大千1953年初首次美国之行,自阿根廷曼多洒昵燕楼出发,乘飞机到纽约与王己千(1907-2003)、王济远(1893-1975)等相聚一堂,把臂言欢。纽约作为国际大都市,当代艺术气息最为敏锐,而大千旅居于此的挚友亦良多。此后在穿梭于南美、亚洲之间的旅程中,大千往往选择在纽约停留。1963年他首个在北美的重要个人展览,即选择在纽约赫希尔·艾德勒画廊举行。到1960年代中期,大千首创的泼彩泼墨技法达致成熟,国际声望渐盛。他对抽象艺术的探索,让纽约品味独到的藏家颇有共鸣。

在大千众多纽约知音之中,此次重要北美私人珍藏的原藏家伉俪实属有远见卓识而最早收藏大千泼彩作品的藏家之一。他们支持当代艺术发展,致力于保护历史建筑,也是纽约亚洲协会的活跃成员。他们通过大千好友王济远与大千结识之后,多次在家中接待大千。1972年大千旧金山回顾展举行之时,藏家伉俪特意飞到西岸观展。因此得藏大千精品良多,大千赠送展览图录也往往附有亲笔签名,可见艺术家与藏家之间的友谊。画作自入藏始,一直保存在藏家家中,珍而重之。

拍品编号1099

张大千

《秋树晴岚》

设色金笺 木板镜框

81 x 38.8 cm.

1965年作

估价:港元 6,000,000 - 8,000,000


本幅作于1965年秋日,画面右上角钤“1965五四”印,以公元及民国纪年同列一印,为张大千印集中特殊的一例,亦充分反映大千先生所作融贯东西之创作思路与思想,可谓画、印合一。大千先生1660年代初期开创泼墨泼彩,及至1965年,泼彩已经走入抽象风格的巅峰。如本幅《秋树晴岚》,全幅青绿交迭,灿然一片,极富有冲击力,仅崖下红树以意笔勾勒,抽象至极。

拍品编号1100

张大千

《秋山瑞霭》

设色纸本 镜框

61.6 x 94.5 cm.

1968年作

估价:港元 12,000,000 - 18,000,000

展览:

纽约,Frank Caro Gallery,“张大千近作展”,1968年10月5-26日;

芝加哥,S. H. Mori Gallery,“张大千近作展”,1968年11月2-23日;

波士顿,Alberts-Langdon Gallery,“张大千近作展”,1968年11月30日-12月14日;

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及全国巡展,“现代华笔作品巡回展:张大千、王济远画展”,1970年

出版:

《现代华笔作品巡回展:张大千、王济远画展》,史密森博物馆,华盛顿,1970年,图版27;

《美哉中华》画报月刊,第34期,台北,1971年8月,第29页



《秋山瑞霭》写于1968年,经过近十年的不断锤炼,张大千对材料和技法的变革走入成熟期,泼墨泼彩更加得心应手。画面左侧以浓重石青石绿描绘山体植被,近景几乎完全笼罩在翠绿之中。远景以石青写远山,辅以笔墨勾勒,表现出烟雨淋漓之感。最巧妙是一袭烟岚,沿着山谷蔓延开来,表现手法极为细腻。富有戏剧性的对比,画面右侧顿显开阔舒朗,大千以粗笔勾勒延续山势,笔势肆意徜徉。画家将较淡的色彩喷洒在白色纸张上,创造出烟云霭叇,似舞非雪的神奇效果,完全突破了传统藩篱,亦令人联想到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Pollock,1912-1956)的作品。

敬请左右滑动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现代华笔作品巡回展:张大千、王济远画展》展览图录书影

作品完成之后,随即入选大千于1968年举办的大型全国巡回展。大千1960年代虽主要居住巴西八德园,然已经开始放眼世界艺术舞台的中心:美国。1967年夏天,两场重要的展览分别于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和商业性质的Laky画廊举办,张大千于美国艺坛初试锋芒。时至1968年,经过多次区域性展览的介绍,大千认为登上全美舞台的时机已到,此年 “张大千近作展” 正式登场,于纽约、芝加哥、波士顿三地画廊巡回展出。本幅作品应为此次展览特别绘制,其极富抽象的风格或许在大千眼中更为符合美国观众的品味,也更适合国际舞台。作品只于左下署 “爰翁” 二字,钤二印,以极简方式尽量符合西人传统,避免影响画面。1970年,应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之邀,王济远协同张大千筹办 “现代华笔作品巡回展”,二人各拣选作品15件,于该馆及全美各大博物馆巡展,本幅亦位列其中,展览以介绍中国现代笔墨为宗旨,宣扬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光气”,张大千连续两次将此作选入全美巡回展,显示了作品于画家心中的分量,更无疑是这位中国画家登上世界舞台的宣言。

拍品编号1101

张大千

《山寺空翠》

设色纸本 镜框

27 x 34 cm.

1973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0 - 2,500,000

注:

本幅作于壁纸上,正是大千先生这个阶段尝试各种新材料的例证




1940年代前


拍品编号1165

张大千

《海棠》

设色金绢/设色银绢 成扇

10 x 32.5 cm.

1932年作

估价:港元 200,000 - 300,000


拍品编号1107

张大千

《樊川杜曲》

设色纸本 镜框

1935年作

估价:港元 800,000 - 1,200,000


本辑推出香港私人收藏张大千早年作品六幅 (拍品编号1107-1112)。藏家家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于沪上经商,有心购藏名家书画,以抵御通胀及政局动荡。1949年后来港,将部分藏品一并携来,精心保存超过半个世纪,其中最为瞩目的乃一批创作于三、四十年代之张大千早期山水人物作品。

张大千生涯早期勤奋多思,一方面临习古人,尤以石涛八大为重,另一方面广游天下,名山大川皆入画中,本辑作品皆为最佳例证。《孙绰像》(拍品编号1108)构思来自世说新语,书法有石涛意味;《高士书童》(拍品编号1109)师法新罗山人。多件山水乃云游写生之作,包括樊川杜曲,北岳华山,南岳恒山,无一不足,其中《樊川杜曲》一作更巧妙借思赵孟頫旷世名作《鹊华秋色图》。诸作并出,万千气象,蔚然一堂。

拍品编号1114

张大千

《华岳雄姿》

设色纸本 镜框

113.5 x 30 cm.

估价:港元 1,200,000 - 1,800,000


张大千早年游历大江南北,以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 为己志,西岳华山必是不可不游的胜地。数据记载,大千曾于1934及1935年两登华山,首次与二哥张善孖同行,1935年则是与夫人杨婉君、友人严谷声再游,现存以华山为题的作品也多是此时期所作。本幅虽无纪年,但依画法风格亦应是此时期作品。画写华山云台峰,即亦北峯,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一株老松自山巅垂冠而下,此处正是传说老子挂犁之处。画面中三人同游,一人已登高处,于松下休憩远眺,二人徐徐而行,既凸显此处山势婉转腾挪,又增添画面趣味,实属张大千早年山水经心佳作

1940及1950年代



拍品编号1053

张大千

《峨眉双顶》

水墨纸本 镜框

30.3 x 38.5 cm.

1949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 - 250,000


1938年,大千在香港毕打街香港大酒店举办 “张大千画展”,展出百余幅作品。1949年2月,大千又在香港大酒店举办画展,郑德芬于2月9日《香港工商日报》中撰长文 <介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盛赞其乃 “三百年中兴名将”,此次画展仅开幕一日即有逾二千人观展,极一时之盛。大千此行在香港有数月停留,与在港艺文界人士往来甚多,此幅写赠粤剧、电影演员邝山笑,便是当日艺踪留痕之一。

邝山笑(1909-1976),广东台山人,先后在广州、香港接受教育。因所拍影片在港大受欢迎,上世纪三十年代定居香港以图发展,一生曾参演百余部香港影片。邝氏亦以艺术收藏闻名于香江,观其藏品,邝氏钟爱风格中似有一种乃简淡泼墨之作,即使不常为此的赵少昂、杨善深,都曾为其写泼墨山水、花鸟。大千此幅亦用散淡墨笔写就,正得诗中 “五岳归来恣坐卧” 之轻松,许亦应藏家之请,而特意为之。


拍品编号1167

张大千

《摩诘山园》

水墨纸本 纸板镜框

27 x 24 cm.

1957年作

估价:港元 350,000 - 550,000


此幅作品为法国艺术史学者菲利普·斯特恩(1895-1979)旧藏。斯氏乃亚洲音乐史家,并专精柬埔寨古代艺术。他1929年进入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任策展人,1954年擢升为吉美博物馆馆长,直至1965年荣休。此幅张大千画作据悉购自1960年之前。

1960至1970年代中叶


梁其璇医师与梁张绛萼医师夫妇收藏 (拍品编号1102-1105)

拍品编号1102

张大千

《清荷》

设色纸本 镜框

141.5 x 73.8 cm.

1965年作

估价:港元 1,000,000 - 1,200,000


美国国会于1948年,通过一条特别法案,为表彰梁其璇医师对肺结核治疗的贡献,特别准许他与妻子梁张绛萼医师申请成为美国公民。当时在纽约州立牛顿医院服务的两人,成为近50年来Chautauqua郡第一次得以申请入籍的亚洲人。梁其璇医师对于链霉素及其成分的研究,使他在医学界备受推崇。纽约时报于1948年11月23日,报导了美国国会为梁氏夫妇通过特别法案的讯息。

梁氏阖家照片


身为艺术收藏家与小儿科医生的梁张绛萼医师与其家人,一直与张大千熟识。张大千在1960和1970年代在美国旅游时,曾经数次拜访梁张两家人。《寿桃》(拍品编号1104)的上款人为梁张绛萼医师的母亲,张杨采藻女士。张大千在享用一顿张杨女士特别准备的美味佳肴之后,特别赠与以表感谢。在一次暂住梁家之后,张大千赠与《独往图》(拍品编号1103)、《墨荷》(拍品编号1105)。《清荷》的上款人为梁张绛萼医师,是张大千特别为其所作。

拍品编号1207

张大千

节录《石门铭》

水墨纸本 立轴

135 x 52.5 cm.

1969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 - 250,000

来源:

本幅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并由家族继承



上款人赵澄波先生为二十世纪旧金山的重要侨领,曾担任《金山时报》编辑。他与当地文化、艺术界人士相熟,并经常接待来访艺文人士。据陶鹏飞于《追忆张大千旅居卡迈尔逸事》忆述,赵氏曾陪同作为侨界代表特到机场欢迎大千先生莅临金山。


爱兰娜教授珍藏

拍品编号1209

张大千

《风荷》

设色纸本 镜框

45.5 x 65 cm.

1969年作

估价:港元 400,000 - 600,000


爱兰娜教授最早跟随乌拉圭共和国大学的萧瑜教授(1894-1976)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和艺术。1966年,她在蒙得维多成立了中山学院,成为校长。1969年,她和学生们前往台湾进行两个月的学术文化交流,并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师生共75幅书画作品。她是在乌拉圭和拉丁美洲推广中国艺术和文化的重要人物。

爱兰娜教授于台北展览开幕典礼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拍品编号1162

张大千

《烟雨姑苏》

设色金笺 纸板镜框

39.5 x 78.5 cm.

1972年作

估价:港元 3,000,000 - 4,000,000

来源:

香港佳士得,近现代中国书画,1999年4月25日,编号134




纽约私人收藏

拍品编号1203

张大千

《粉荷》

设色纸本 镜框

69.5 x 136.5 cm.

1973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0 - 2,000,000

1975年以后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拍品编号1106

张大千

《四时花卉》

设色纸本 镜框

68.5 x 135 cm.

1976年作

估价:港元 3,000,000 - 4,000,000

来源:

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2019年10月6日,编号2864



大千居士擅画花卉,少年时即以画水仙闻名画坛,获“张水仙”美誉,及至生涯盛期,画荷更是信手拈来,万般变化,闻名遐迩。然似本幅,于八尺画面中写四时花卉共七种者,却极为少见。虽题识中画家坦述画中各花卉“不依时序而写”,然细观由右至左依次为:春日杏花,初夏芍药,盛夏红荷,秋菊墨竹,寒冬腊梅,以及年花水仙,实乃严格按照四季排序。然将不同时节花卉共写一幅,汇于一堂,实为少见,乃是画家兴至浓时的惬意发挥之作。

作品写于1976年,彼时大千居于美国加州。融融春日,环荜盦内百花竞放,又有孙辈戏玩其中,大千甚为感慨,为记录这一良辰美景,遂写本幅。题识中更强调创作时由孙儿“绵绵”伺候笔墨,“绵绵”即葆萝四女张德先,开蒙早慧,深得大千宠爱,公私收藏中屡见其上款之佳作,可谓祖孙情深。本幅既写春日良时佳景,又有含饴弄孙之乐,实乃一代画坛宗师细腻情感的写照。

拍品编号1204

张大千

《国色天香》

设色纸本 镜框

36 x 42.5 cm.

1976年作

估价:港元 380,000 - 480,000

展览:

香港集古斋,“渡海三家:溥儒、黄君璧、张大千”,2021年9月27日至11月20日

出版:

《渡海三家:溥儒、黄君璧、张大千》,集古斋有限公司,2021年10月,第132-133页




拍品编号1160

张大千

《桐江帆影》

设色绢本 镜框

74 x 53 cm.

1978年作

估价:港元 1,300,000 - 2,600,000

来源:

香港佳士得,中国近现代画,2012年11月27日,编号1113


展览:

韩国汉城,世宗文化会馆画廊,“张大千画展”,1978年11月15日-24日

出版:

《张大千画展》,东亚日报社,汉城,1978年11月,图版19




中国书画全部拍品已上线,敬请点击如下二维码查看



中国古代书画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





拍卖日期

中国古代书画| 5月28日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 5月29日

丹青荟萃:中国书画网上拍卖| 5月16至30日


拍卖地点

湾仔港湾道1号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查询

中国古代书画

柯少君

jor@christies.com

+852 2978 9934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

石嘉雯

cshek@christies.com

+852 2978 9981


丹青荟萃:中国书画网上拍卖

谭又维

ytam@christies.com

+852 2978 6886


康心恩

andykang@christies.com

+852 2978 6842





往期推荐



帝后珍宝:清宫旧藏书画一览

今之视昔:谢时臣《清宵雅集》与明清江南文人书画

逸趣横生:佳士得香港林风眠、吴冠中书画精选辑

春风得意马蹄轻:重要东南亚藏家后代收藏近现代书画精品

变幻异彩:张大千泼彩巨作《山寺飞泉》首现拍场


版权所有 2022佳士得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