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能值多少钱?
你没看错,就是这样三张黑乎乎的照片,
以188.8万美元的超高价成交,至今仍是亚洲摄影的拍卖之最。
拍海不是海,拍天不是天。却能叫人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喊出名字:杉本博司!
这位日本国宝级摄影家,荣获摄影界诺贝尔奖-哈苏基金会国际摄影奖,被称为:这个时代最令人尊重的艺术家之一。
杉本博司 Hiroshi Sugimoto
艺术家以正常人
看不到的视角看世界
数码文化横扫的当下,他坚持扛着笨重的大画幅老式相机进行拍摄。用与当下格格不入的方式,给予大众视觉暴击。
《建筑》系列作品中,杉本博司玩起了名为“建筑耐腐蚀性”的测试。举起镜头,将焦点对准至无限远,
结果当然是,一堆模糊的“废片”。
可你们都发现了吗?
越是高级的建筑,越能在“视效模糊”的冲击下保住轮廓。
杉本博司 世贸中心
尤为著名的”光之教会“,主体是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光透过镂空的混凝土,在黑暗的室内投射出清晰的十字架轮廓。
安藤忠雄的追随者们,曾这么评价它:“多年后才明白,原来当初爱上的并非安藤忠雄的建筑,而是杉本博司那模糊失焦的影像。”
Church of the Light, 1997
越玩越大胆,越玩越狂野。
在《闪电原野》系列中,他甚至不再使用相机和镜头拍照。而是用40万伏的电极,瞬间放电,灼烧底片。
杉本博司 《闪电原野》系列
起因很简单,他想知道怎么制造出闪电一般的画面。
这期间,他花费了3年,无数次试验,3大本档案夹。得出一张张,如同毛细血管爆裂的闪电纹路照片。
你看,永远猜不到他会用摄影来做些什么大胆的举动。
我们和石器时代的人
看到的是同样的海
价值188.8万美元的海景图,出自《海景》系列。这是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组作品,也是他知名度最大的作品。
乍一看,相似,重复,枯燥,甚至有些令人迷惑。说是牙买加的加勒比海,却与日本海并无区别。
加勒比海(牙买加)
日本海(隐岐)
这正是杉本博司要强调的。
在世界被划分为各个海域之前,大海正是处于从未被人类触摸过的,未知的,同一的状态。不是某一个海,而是水、气体……一切容纳着我们生命起源的物质。
他的灵感,还要从我国的宋朝说起。
宋朝画家中,杉本博司格外钟情于“南宋四大家”之一的马远。
粗看是一张海景,细看有浮动的波浪,再细看,就是组成波浪的粒子。这也就有了,将大海幻化成腾空的水蒸气的拍摄方式。
拍这样一张照片,杉本博司需要事先考察周边地形。因为,最适合拍摄海景的地点,往往在距离海面100m以上的陡峭断崖。看地图,研究天气,甚至计算月光的方位,一样不能少。
这一拍就是40多年,共计220张。当然,每次还是带着他那台笨重的老式大画幅相机。
在新兴艺术挤爆脑海的当下,他为观众腾出一方空地。
说,停下来,慢慢思考,别着急。这是他给予当下时代的人们,特殊的慰藉。
采访中曾有人让他问上帝一个问题,他说不提问,但有一句话对上帝说:
“我可以做得比你更好。”
为等待冬至的一道光
杉本博司花了十年
无一例外的,杉本博司的出场介绍词中,总缺不了“摄影家”三字。
可他说,最讨厌被称为摄影家。
他进入了建筑界,花费了十多年设计建造了江之浦测候所。所谓“测候所”,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用来观测的设施。而他的江之浦测候所,是为了观测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的轨迹而建造。
杉本博司建筑作品|江之浦测候所
“冬至,新生命重生; 夏至,季节的钟摆有回档了; 春分和秋分,极端之间的中间点。我相信,如果我们再次转向古代对天堂的观察,我们会发现指向我们未来的闪光点。”
这被他自称为“毕生的集大成之作”的建筑,着实是见神奇的艺术品。
你可以看到用制作相机镜头的光学玻璃做成的能剧表演舞台、和仿古罗马圆形剧场观众席;用江户城上的巨石搭建的“石舞台”;根据日本茶室第一人千利休的“待庵”创作出的“雨听天”茶室……
而冬至光遥拜隧道和夏至光遥拜百米长廊更吸引人。
冬至光遥拜隧道
冬至光遥拜隧道是一个地下隧道,用巨石砌成,中间有一座古井,古井中放满了光学玻璃的碎片。只有在冬至的清晨,太阳才能贯穿这条70米的隧道,照射在尽头的巨石上。
“在自己的趣味中逆流而上,除此之外,我对其他重现时代的方法一无所知。”
杉本博司的创作,从不是为了自我表现。有趣,只是有趣罢了。
这样的人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愈发纯粹,愈发真诚。
而纯粹与真诚,是当下艺术创作中,最难能可贵,且最难保留始终的部分。
往期精选
·
·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
文章转发自收藏拍卖杂志,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