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今日先为大家推送“百瓷集韵”单元中的“气韵”和“明韵”专题中的部分重点拍品,先睹为快。
气韵——清代早中期御窑瓷器
清王朝统一中原后,政权趋于稳固,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制瓷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景德镇瓷器生产焕发出崭新的活力。清代早中期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不仅继承了明朝传统的青花、五彩,还创新出绚丽多姿的粉彩、珐琅彩等,精彩绝伦。
Lot 4025
“八仙”是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八位道教神仙,即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以八仙人物故事作为瓷器装饰题材,可追溯至元代,而又以明代嘉万时期最为流行,盖因当时皇家崇信道教相关,其影响深远,以致雍乾时期御窑相同题材装饰仍基本沿袭了前朝。另外,清代御窑瓷器装饰讲求“饰必有意,意必吉祥”。故而八仙故事相关的“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等吉祥纹样,成为宫廷庆寿制用瓷器装饰的必然选择。
本品虽不落款,但其无论是从装饰纹样、技法,还是题材等方面,无不体现着浓郁的乾隆宫廷气息和皇家气质。从装饰纹样来看,其以八仙题材入画,并辅之以乾隆御窑所常见之寿山福海纹,十分贴合清代宫廷趋吉的审美心理。
与之可对比参考者,见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所释出一件乾隆早期唐英所制青花八仙贺寿图螭耳尊,成交价高达380多万人民币。此尊同样以八仙庆寿和福山寿海纹样入画烧制,而且云气、山石、海水皴染方法,及八仙人物神态等诸多细节与本品较为相似。本品肩部珍珠地缠枝花卉纹如意开光装饰,极具西方巴洛克、洛可可装饰风格,用重笔青花勾边,淡笔填色,形成不同色阶和明暗对比,借以烘托立体之层次,这与乾隆宫廷御制洋彩瓷器装饰方法如出一辙。另外,其胫部落花流水纹边饰,在同期作品中较为少见,这又体现出其特殊的一面。纵向来看,本品极有可能亦为乾隆早期唐英供御之物。
从传世所见唐英所制青花或青花釉里红人物题材作品,以立件为主,而且装饰题材亦多为文人雅士或神仙人物,如福禄寿三星、儒释道人物、八仙人物等。如北京去岁秋拍释出的两件唐英制青花釉里红人物故事灯笼瓶。其共同特点是虽采用多层级装饰,但更为突出人物主题,注重人物神态和刻画和渲染。本品亦符合这一装饰特点。
Lot 4028
清雍正 青花开光龙凤纹花口大碗
直径 D 19.5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来源:纽约1975年3月12日-13日拍卖会第374号
本品造型别致,画面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海水、花卉、祥云等纹饰运用了点染的手法,画风老练,青花发色青翠,色调翠艳,颇得永宣御窑风骨。永宣时期以“苏麻离青”料创造了青花的“黄金时代”,久负盛名,后世多有摹制,以雍、乾二朝御窑仿制尤精。本品即为其中佳例,是雍正时期模仿永宣青花的典型之作。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
此式碗根据龙爪趾数,可分二式。其一为五趾,其二为三趾,本品即为前者。此式制式相同,趾数区别当与制用制度相关。2020年11月英国曾释出此式碗两只,以上二式各一只,品相微瑕,成交价近3,000,000元人民币,此类雍正御窑作品在当下市场中的认可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清代帝王皆喜饮茶,故茶器成为清宫中的重要生活用器,其中又以装饰帝王御诗者最为尊贵。以三清茶诗作为御窑瓷器装饰,始于清代乾隆时期。主要装饰于与饮茶相关的茶壶、茶圆和茶盘之上,因其格调清雅,而且多用于宫廷特殊饮茶场合,故历来备受藏家所珍视。嘉庆丁巳即嘉庆二年(1797年),由此可知本品为 嘉庆早期御窑制品,此时乾隆皇帝仍以太上皇自居。故业界常言嘉庆瓷器“父子相传,乾嘉不分”。此件御题诗茶盘明显继承了乾隆时期御窑瓷器的风格和优良品质,其造型奇巧精美,装饰清新典雅,颇具文思,不失为一件嘉庆早期青花御窑佳作,成对保存,品相完美,且加之五台山人旧藏传承,确为收藏佳选。
赏瓶在清代文献中又有“玉堂春瓶”之称,由于其主题纹饰用青花绘成缠枝莲纹,故取谐音“清廉”,常被用于赏赐下臣,故有“赏瓶”之名,暗含谨慎劝诫,为官清廉之意。赏瓶自雍正朝创烧伊始,即成为清代御窑经典品种,雍正以后历代皆有烧制,并以乾隆一朝最具代表性。传世所见乾隆青花赏瓶,根据器形与纹饰,大抵可分两类,一类为肩部起三层凸弦纹,腹部仅饰单层缠枝花卉,上腹硕,下腹渐收式样;另一类为肩部无凸棱,腹部饰双层缠枝花卉,腹部浑圆,外足端起唇边式样,本品则属后者。
本品之釉里红发色沉稳,颜色鲜艳,色泽浓重处微泛绿苔点,极见雅致,纹饰主次分明,福寿满溢,虽未书写款识,但是通过胎釉质量以及釉里红发色,以确信可达到御窑质量。通过釉里红发色,以及渲染方式,可知应为雍正时期作品,因乾隆时期为解决釉里红晕散问题,改渲染为线描,本品与Lot4018“清乾隆 釉里红狮球图橄榄瓶”恰为二朝釉里红代表佳作,在对于釉里红施画技法上的区别,亦表现得十分明显,对读成趣。
本品为典型乾隆朝橄榄瓶制式,橄榄瓶初现于顺治朝,雍正、乾隆时期流行,器型变化多样,雍正朝多见小口形制,乾隆朝橄榄瓶,口径逐渐增大,小口瓶显修长,整体羸弱娇媚,大口瓶圆润饱满,匀称秀美。乾隆朝橄榄瓶多见单色釉或青花装饰,鲜见单以釉里红装饰者。本品发色俊俏艳丽,整器品质极佳,纹饰喜庆吉祥,值得珍视。
Lot 4017
双陆尊为康熙朝创新品种,因其器型与双陆棋棋子相像,得名双陆,系用于插花的陈设器。康熙十九年(1680年)参考前朝,厘定内府制度,瓷器一项亦委之珠山御器厂烧造,而后成功烧制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目前所见康熙御窑器,多盘碗、杯盏等宴饮器具、或水盂、笔洗等小件文房,如本品之御窑陈设瓷,实不多见。两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均藏有此式康熙御窑名品,可资比较。
Lot 4013
清雍正 墨地粉彩缠枝花卉纹碗
直径 D 14.4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来源: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艺术部前主任周方(Fong Chow,1923-2012)旧藏,1971年以前入藏
纽约2013年3月22日拍卖会第1205号
雍正朝此式墨地粉彩器物由康熙墨地素三彩化裁而来,为雍正朝独有,存世较少,其色调、布局和填色方法皆采珐琅彩风格,望之雍容华贵。雍正粉彩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色彩层次丰富多变,搭配墨地绿彩枝蔓,更具别样装饰效果。
参阅:伦敦2013年11月6日拍卖会第77号
(成交价434500英镑)
此类墨地彩瓷,属于雍正御窑颇为独特的品类,常见者碗、盘、瓶均以墨地五彩装饰,如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墨地五彩缠枝花卉纹盘。若本品之墨地粉彩例,尤为罕见,粉色花卉于墨地之上绽放,独具审美情趣。类例可参见伦敦2013年11月6日拍卖会第77号,Alfred Beit爵士旧藏者,与本品十分相似,当原为一对陈设御内。
周方(Fong Chow)先生
周方(Fong Chow ,1923-2012),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艺术部前主任,晚清外交部大臣周寿臣之孙。周方1923年出生于天津,二战后赴美就读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学院,研修油画、雕塑和陶瓷。1958年,周方出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艺术部门的助理策展人,此后在大都会供职二十余年,并于1964-1971年升任东方艺术部门主任。
Lot 4010
此式盖碗为道光御窑经典样式,采用“过枝花卉”的装饰画法,使器物内壁、外壁、器盖纹饰浑然一体,宛如花枝越过墙头,妙趣横生,此种装饰方法自乾隆起盛行,此后历朝传承不衰。《饮流斋说瓷》有载“过枝花之杯、碗,乾隆者尤绵密,癞瓜牵藤,间夹翠竹。繁丽中殊有玲珑剔透之致,轻胜于寻常绘花卉者。”
Lot 4032
本品虽为无款,但就其胎釉特征、纹饰风格判断,属于雍乾时期内府御物无疑。按《活计档》记载,雍正皇帝对抱月瓶甚为钟爱,曾不止一次遣送清宫旧藏古器至景德镇以资效仿,其中仿永乐青花者,通常无款。《活计档》中乾隆朝关于抱月瓶烧制的最早记录在乾隆二年(1737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谕旨江西御窑厂仿烧一大批名窑古瓷,其中专门吩咐唐英“再将小些宝月瓶、马挂瓶各样釉水花样烧造”的记载。而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十月二十三日,首领刘秉忠交“五彩抱月瓶一件”。另《贡档》中可见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两江总督苏凌阿进贡有“五彩宝月瓶”等记载。
Lot 4034
三多纹是清代乾嘉时期十分流行的瓷器装饰图案,因佛手柑与福字谐音而寓意“福”,以蟠桃多寿而谐意 “寿”,以石榴多子而谐意“多子”,称为“福寿三多”,表现多福多寿多子的颂祷。本品所绘三多生于番莲花朵之中,故而又有“连生三多”之意味,此种描绘手法符合清代御窑“饰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装饰理念。本品造型隽美,色彩亮丽,纹饰布局繁而不乱,寓意吉祥,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的嘉庆御窑精品佳作。
鱼藻纹是古代陶瓷中最为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典出《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借鱼儿在藻之乐赞颂天下太平,所谓“在川知乐”是也。庄子道家思想中,“鱼”亦是其向往自由自在思想内核的重要体现。鱼藻纹是康熙时期经典装饰纹饰之一,康熙五彩鱼藻纹可见二种制式,一如本品,单绘五鱼于器身,二是延续嘉靖官窑瓷器品种,绘五尾游鱼于水草浮萍间。本品胎质缜密坚实,构图舒朗有致,特写游鱼,五鱼颜色各异,在白釉衬托下,尽显灵动活泼。绘工精湛简洁,五彩秀丽,为熙朝御窑经典佳作。
明韵——明式瓷器
明代是景德镇制瓷业的全面发展时期,诸多制瓷工艺、装饰技法均为后世追捧。有清一代对于明代瓷器多有追慕之作,慕古的同时多有创新之举,烧制出诸多颇具明韵的清代瓷器。在“明韵”专题中呈现了明代瓷器及清代仿明瓷器——明式瓷器的特殊韵味,以飨诸家。
Lot 4040
雍正御窑瓷器在创新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在摹古方面亦无丝毫逊色,尤其是对于明初永乐、宣德御窑的摹制,可谓形神兼备,几可乱真。本品纹饰以及青花发色均具有鲜明的明式风韵,直逼永宣。
外壁所绘卷叶包裹花卉的构图方式,可见于永宣时期一式青花罐;而于盘心书款方式,亦多见于永宣时期,种种迹象均表明本品为一件雍正御窑仿永宣之佳作。
本品来源上海汪氏中和堂旧藏,汪氏“中和堂”,位于苏州东花桥巷汪宅,一九八二年被苏州市人民政府定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汪氏一脉,世代官宦,荣禄显赫。家族收藏,多为汪朝棨(字玉森,道光乙未六月生,丙辰翰林。江西道监察御史,掌河南道署,掌陕西道、云南道察院)、汪朝棠(字芾村,户部广东司员外郎、福建司正部兼捐纳房总办)二人。汪氏历来酷爱书画文物收藏,为了庆贺和勉励年少的汪朝棨从政,舅父潘曾莹和表兄潘祖荫赠送了顾宗玉制山水笔筒、嘉庆帝御赐潘世恩仿宋砚等物,以资留念。
本品形制应取材于宣德窑骰子碗制式。此式大碗胎骨厚重,为宣德朝新创制式,因其器型与重量不宜作为饮食器皿,或为宫中掷骰所用“骰碗”,故名。本品制式与宣德骰子碗相同,口沿、足部绘辅助纹饰,腹部绘主题纹饰,多见缠枝花卉纹,且同样在口沿处署单行款。永宣青花瓷器纹饰布局疏朗清新,勾绘舒展流畅,加之以“苏麻离青”料勾勒,静雅可赏。
参阅: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1页,·图1-85
九龙闹海图乃明代御窑最为流行的瓷器装饰题材之一,此式青花釉里红九龙闹海图盘创烧于明宣德御窑,一经诞生,便成为经典,备受后世所追慕。观本品所绘龙纹,龙身细长,龙眼并排,为仿明代龙纹特点。
康熙朝亦见有此式大碗,另可见以矾红替代釉里红者,亦可见青花海水与矾红龙纹搭配制式。描绘此类纹饰时,画师需在绘制釉里红海水时,事先留出龙纹的位置,因此画师必须做到心中有画,笔自心中,留白过少,则龙纹无法绘制,留白过多,龙纹与海水之间空隙过大,则影响美观。审视本盘所绘海水游龙,二者连接处过渡自然,分毫不差,恰到好处,融为一体,使人不得不赞叹画师技艺之精湛。
另外,本品书款方式特殊,与本场第4042号“清康熙 仿宣德填红三果纹碗”同样为江西巡抚郎廷极督陶期间的郎窑作品,二者同为郎窑作品,又同为康熙仿明之作,对读成趣。
Lot 4042
填红三果纹为宣德朝经典纹饰之一,三果纹一般为桃、 石榴、荔枝,寓意长寿、多子、平安。康熙时期御窑已经开始对明初永乐、宣德御窑的摹制,此类釉里红三果碗在康熙、雍正时期皆有烧造。据雍正十三年(1735 年)唐英《陶成纪事碑》中记载“一仿宣窑宝烧,有三鱼、三果、三芝、五蝠四种。”其中,“仿宣窑宝烧”即指此式填红作品。而相对雍正作品,康熙朝作品颇为少见,据其独特书款方式,可知为江西巡抚郎廷极督陶期间的郎窑作品,更显本品之珍。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