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行 - 2022年10大拍卖公司排行榜

上海匡时2021秋拍|胸中山水笔下墨——中国书画专场凝萃

  • 上海匡时拍卖有限公司
  • 2021年12月03日05时


上/海/匡/时/秋/季/拍/卖/会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川江河给予书画家以无尽的启迪和创造的灵感,古往今来,寄情山水、歌咏自然是中国书画创作永恒的主题。与中国的诗歌艺术一样,中国的山水画天然地蕴含着一种中国人特有的哲理认知和精神气质。

上海匡时2021秋拍“中国书画专场”为藏家朋友们征集到一系列山水作品,愿藏家朋友们在画家的山水天地间寻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和乐土。




何海霞



在我一生中,先是画古人,后是画老师,再后是画生活、画政治,最后才是画自己。

——何海霞



纵观20世纪中国山水画坛,何海霞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终以一种沉着、淡泊、宁静、随和的态度,忠贞不渝的坚守着自己的一片绘画领地。

他以其锐劲之笔,浓焦之墨,金碧之彩,目击万里之景,营造出的宛若天马行空、至刚至大的西北山水真境,对中国山水画倾注了自己一生的执着,也耗尽了毕生心血。



1

《岸岩千壁立》


何海霞 《岸岩千壁立》

设色纸本 1985年作

143.5×365.5cm

款识:岸岩千壁立,峡道九肠回。甲子之秋有长江行,自渝东下至巫山县,绕路达小宁河。风光绮丽,景色幽秀,如入神山,故有小三峡之称,余亦为之神往焉。乙丑清明前二日,受友谊宾馆之属,作此留念。何海霞,时年七十又七矣。

钤印:何瀛、海霞

出版:《何海霞全集·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1月。



何海霞创作《岸岩千壁立》时留影



“千尺丝纶才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灵秀、清新、典雅、亮丽——这种审美情操正是当代人对环境、对审美的渴念,标志着何海霞的艺术巳进人炉火纯青的颠峰期。

——周韶华



/请 横 屏 欣 赏/

何海霞《岸岩千壁立》



此件巨制为1985年何海霞为北京友谊宾馆所作的重要山水画作,也是何海霞存世作品中尺幅最大者之一。八十年代中期是何海霞艺术创作的成就鼎盛期,几临八旬的老人有如此大的气魄和笔力来创作这样一件宏大山水,实属超乎常人之举。但我们从此幅视线开阔,用笔雄强的作品中,看到的只是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说的就是这样的气势吧。



友谊宾馆

友谊宾馆于1954年由梁思成弟子张镈主持设计,前身是国务院西郊招待所,主要用于接待在京的援华苏联专家。

1977年以后,友谊宾馆被用来邀请全国知名画家,完成国家交办的中国画创作任务,组成“中国画创作组”。何海霞便是被创作组邀请进京作任务画,随后进入陕西国画院并担任了副院长。






吴湖帆



古人作画尚笔尚墨得论甚广,余偏以尚色图之。

——吴湖帆



近代画家中,以山水画见长的不在少数,但能真正承袭古法,坚守传统而后自成一家者,唯吴湖帆一人而已。富足的家庭环境,深厚的家学底蕴,使他在那个瞬息万变,人心惶惶无依的动荡年代仍能保持中国传统文人骨子里的那份清高和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自信,这份笃定和自持使他远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脱颖而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成为海上画坛公认的盟主。



2

《密林巨嶂图并行书十言联》


吴湖帆 《密林巨嶂图并行书十言联》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画:126×62cm 字:131×20.5cm×2

画款:密林振繁响,巨嶂滃层云。乙酉五月,梅雨连绵,纵笔写此,略具郭熙遗法,吴湖帆。钤印:吴湖帆、倩盦

字款:洞府人闲酒三瓯棋两局,芝田春到云一缕玉千竿。吴湖帆。钤印:吴湖帆印、倩盦书印

鉴藏印:荣氏之宝、梁溪荣子浩珍赏、墨缘重归、劫余轩藏

出版:

1.《画坛圣手吴湖帆》P106,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

2.《梅景书屋师生画集》P39,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7年。

3.《吴湖帆年谱》P387,中国出版集团,2017年7月。

备注:梁溪荣氏家族旧藏。



倩翁山水作品自“四王”始,继而法董其昌,后宗宋元,承袭了自古以来正统文人画的精髓,始终不离正脉。他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曾说“画家应当三分画,三分书法,三分学问”,“画或一二日不作,字不可一日不写,书不可一日不读”。因此他的山水作品多书卷气、多典雅静穆之气。他很少出门,其友张大千曾劝其多游名山大川,以扩眼界,而他却甘心沉浸在古人笔下的丘壑山川之中,谓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必徒劳两脚耶”。他独善其身,对那些附和一时之风气,大谈西洋画改造中国画的人冷眼旁观。他坚持笔墨不可去,中国画之气质亦不可去,即便无奈于时人对传统之摒弃,亦坚定成为传统之守旧者,留下“五百年后待人论定”之言。他日夜临摹,几乎临遍了祖父留下的所有藏画,尤爱董其昌,将古人笔墨熟烂于胸,并终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吴湖帆《密林巨嶂图》



《密林巨嶂》是倩翁1945年时的作品,那时的他已名声赫赫,以其独有之设色山水享誉画坛。此作亦是其颇具代表性的设色山水之一,有其一贯的缜密雅腴,含蓄温柔。山石松木占据了整幅作品的近景部分,偶有屋舍隐于其中。层峦叠嶂,将观者引至云雾缭绕之远景,光影浮动,仿若仙境。左侧则是碧波荡漾,缓缓流向远方,以细笔勾勒出的层层水波,使画面更加静穆,更具诗意。



吴湖帆《密林巨嶂图》局部



而此左虚右实的结构布局,则静动相宜,气韵丛生。设色以赭石和石青为主,颇似从王石谷之用色中来,配合着水墨,交替皴擦出南方丘壑葱郁的质感,浓淡相间,古艳淡雅;松柏则多用蟹爪枝以示苍劲,笔笔见其传统功夫之深。



吴湖帆《密林巨嶂图》局部



此作通篇笔墨的应用正如题款中所说,确有宋代大家郭熙山水之遗韵。此时的倩翁已能将南宗之水墨山水与北宗之青绿山水很好的结合,笔笔皆有出处,又笔笔皆有新意,借古出新,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将中国传统绘画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证明了中国画即便在人人避之不及的时代亦有其出路,可以被传承。



“荣氏之宝”



此作上方中部所钤“荣氏之宝”表明此作曾为荣氏家族旧藏。以荣毅仁为代表的荣氏家族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早年在上海经商之余,荣氏对绘画作品情有独钟,尤以收藏大千作品闻名,号称“珍藏大千精品二十七帧”。而此作荣氏鉴藏印累累:“荣氏之宝”、“梁溪荣子浩珍赏”、“墨缘重归”、“劫余轩藏”等等,足见荣氏对倩翁此作珍视之重。




李可染



“似奇而反正”是中国字画结构的规律。

——李可染



李可染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是非常强烈和真挚的,他热衷于表现祖国传统的美。但是传统文人画的造型符号、笔墨语言很难满足李可染表现新中国的强烈欲望。他决定以崭新的眼光去全面、深入的认识大自然,而且是带着真挚、欣喜之情去认识大自然。当他的这份强烈、热忱之情与中国传统胜地发生碰撞的时候,情景交融的自然佳构也就应运而生了。



3

《灵隐冷泉》


李可染 《灵隐冷泉

设色纸本

52×45cm

款识:灵隐冷泉。可染写生。

钤印:可染



冷泉的吟咏传统由来已久。“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除杭州刺史,十月抵杭,次年屡及西湖、灵隐、恩德诸名胜,八月作《冷泉亭记》。已届知天命的乐天在冷泉安享四季,尽抒文人情趣,春则“草薰薰,木欣欣,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则“泉渟渟,风泠泠,蠲烦析酲,起人心情。”情之所起,或“濯足于床下”;兴之所至,或“垂钓于枕上。”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石漱流,卧醒花影。

“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如果说西湖风光吸引着艺术家们聚集于此的艺术创作,那么灵隐冷泉更像是一处静谧祥和的心灵归属。正如林稹诗曰:“一泓清可沁诗脾。”“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斯乐天所谓:“冷泉”——“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灵隐冷泉实景



1956年长达8个多月的写生创作过程,对李可染创作方式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李可染逐渐融合了传统山水画高远和平远取景的方法。反应在画面的构图上,特别是山水写生很多采用了西画场景式构图,没有了传统山水的煌煌巨制、山峦重叠,两棵大树或是一片丛林、一栋建筑都可以构成一张完整的山水画,让昔日模式化了的“人间仙境”变成了让我们感到亲切熟悉的生活场面。



李可染1956年作《西湖城隍庙》



《灵隐冷泉》便是李可染1956年在杭州灵隐寺冷泉旁对景写生的一幅实景山水作品。实景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独特门类,与所谓描摹视觉经验的“风景画”有所区别。在这个概念里,画里山川并非眼前景致的如实记录,而是眼前景致和画家心中景致的融合。实景山水画中不乏以特定景点为题材的作品,但其创作往往受到历史文化、个人经历与绘画传统的启发,是人、景物与传统等互动的产物,并不与景物的实际形貌完全一致。



李可染《灵隐冷泉写生稿》



在早先创作的《灵隐冷泉写生稿》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可染十分注重主体景物与整个环境气氛的相互关系,经过适当的布置、调度以及艺术提炼加工。对照实景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冷泉周围的自然物象是多么的芜杂,然而李可染所呈现给我们的笔墨形象却是十分的单纯而丰富,画家向我们展示了其强大的笔墨概括能力。





而在本幅《灵隐冷泉》中,他选择用国画中的赭黄来描绘自然界中光影变化,丰富微妙,颇具韵律美,人形的微小反衬出场景的高旷清幽。稍远处看,浓密的林梢下阳光斑驳,树影婆娑。既有大自然绚丽胜景之美,又得中国画闲淡意境之妙,带给观者以意犹未尽、耐人寻味的无限遐想。




潘天寿



画须有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即臻妙谛。

——潘天寿



近现代画家中,若论对画面经营构图的推敲讲究,似乎没有超过潘天寿的。他非常注重画面中的虚实关系,虚处不是空虚,虚处皆是画境。在他的画中,可谓虚从实来,白因黑生。陆俨少有论潘天寿画曰:“潘老山水画创新甚多,然而探源穷委,也不是凭空而来,前无古人。他从石涛、八大而取用笔用墨之法,便其烂漫简古,而为雄杰排奡,好为赭石调子,着墨厚重,故其通体面目,则类石溪,而骨力遒上,沉着痛快,苍郁奇健,有为石溪所不及者”。



4

《王维诗意图》


潘天寿 《王维诗意图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66.5×32cm

款识: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生先生属,乙酉槑子黄时,心阿兰若住持,寿。

钤印:懒道人、阿寿、阿寿



潘天寿此作作于1945年。画上题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语出唐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意为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活像泻着百道清泉。



潘天寿《王维诗意图》(局部)



潘天寿通过对古松、巉岩、流泉、山花野草的描绘,吸收石涛的破墨洇化用笔,干湿互用,创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画面,造成淋漓酣畅的水墨效果。



潘天寿《王维诗意图》(局部)




整个画幅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两部分的山石遥相相呼应。树下三人立于石台之上,沉浸在瑰丽多彩的山色与震耳欲聋的水声中,畅然忘返。形象高古,超凡脱俗,为此画点睛之笔。树身及岩石的主要轮廓线,与自右上角来的雨后溪流,在相接未接之间。画家在中空处题款,造成了整个画面的均衡。其构图之大胆奇崛,总给人一种强劲有力的新鲜感,而颇具结构美。





《王维诗意图》源于古人,又不苟同于古人;对景写生借鉴西法,又不全同于西法,对现代水墨写意山水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为潘天寿画艺成熟期之山水画佳作。











上海匡时拍卖有限公司

上海市静安区成都北路199号恒利国际大厦1901室

咨询电话:(021) 6136 8522

邮箱:shanghai@council.com.cn

房间预定 & 办理电话委托:13585775776(方小姐)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