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历来是中国绘画的重要主体之一,仕女画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从两晋时期开始,一直到近现代,各个时期都有大家出现。从一脉相承的古典工笔画法到清末民初流传进来的“写实主义”西洋肖像画,对女性的刻画描写,从古至今,贯穿始终。女性画像的演变史也是女性意识的变化史。
喻兰《仕女清娱图》册 清 纸本设色 每开纵17厘米,横22.7厘米
图源:故宫博物院
近几年,关于女性主义的讨论越来越多,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日益活跃,即将展出的威尼斯双年展,公布的213位参展艺术家中,有90%都是女性艺术家,连策展人和两位终身成就金狮奖得主都是女性,“她时代”强势来临。在这样的当下,重新审视这本2019年出版的《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图文并茂地阐述了从1920年以来的中国女性创作之路,堪称中国现当代女性艺术史的重量级著作。此次我们邀请到了本书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玳玫为我们讲述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图源:网络
文学史转向艺术史的研究,
成就了一个展览和一本书
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的学术主持和主要策展人正是姚玳玫。该展览把过去近100年来的76位女性艺术家的150多张画像作品分阶段、分类型地加以梳理和展示,勾画出在这一特定时间节点中女性的精神面貌和心路历程。这个展览的时间亦是这本书把时间定格在2010年的重要原因。
本次展览部分作品展示
图源:网络
图源:方所文化
这一研究方向的种子在她求学时就已萌芽。虽然她此前一直研究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因为她自述,“我一直关注女性问题。身为女性,我与她们有共同的经验。不论对文学文本或者对艺术文本,我都关注女性的存在,她们怎么被叙述,她们怎么叙述自己。”所以在选择博士论文研究课题时,她以海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对象,考察近代以来“女性”如何被想象、被塑造、被叙述,经由“女性”的被叙述从而考察近代中国城市“现代”渐变历程的博士论文《想像女性:海派小说的叙事(1892-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下简称为《想象女性》)构成了央美展览的研究基石。
她发现海派小说以“文学作品、相关图像和媒体编排等相结合,形成一种立体的多面的综合性叙述,这种做法使得文学叙事获得一次飞跃”,由此契机,她开始关注各种图像上的“女性”形象,如月份牌广告女郎、封面女郎、早期女性肖像摄影等等。相关的研究也成为了《文化演绎中的图像:中国近现代文学、美术个案解读》(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下简称为《文化演绎中的图像》)这本书所呈现的内容。
《文化演绎中的图像》共三章,涉及中国近现代文学和美术的11个个案。其中第一章《图像中的女性形象》中的一些内容,与《自我画像》相关。正是有这些前期的研究,促使她形成‘自我画像’的思路。从不同时代、不同的艺术画像和雕塑中,她看到了一代代知识女性处理自我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方式和路径,以自我画像为线索将近百年的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创作串联起来,从中能读出一部20世纪风云变幻的中国历史,一代代知识女性既为时代所裹挟,又仍有自己的坚持和顾盼的艺术履历和精神足迹。从女性形象研究的角度来说,《想象女性》到《文化演绎中的图像》,再到《自我画像》是一脉相承的。
丘堤 《男孩肖像》 45×37cm钤印堤
图源:中国嘉德
方君璧《肖像》纸本彩墨41×30cmFantchunpi 君璧(右下)有印鉴
图源:中国嘉德
关紫兰《弹曼陀铃琴的女子》 1940年 水粉纸本 款识紫兰 艺术家钤印(右下)
图源:苏富比
自画像是女性自我观看的方式
书的部分内页
图源:方所文化
1920年,美术专科学校开始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有机会接受美术科班教育的西画专业的女性,肖像成为她们的训练绘画技能的重要方式。1929年,有三十多位女子的近百件作品参加了民国时期教育部举办的首届美术展览会,潘玉良、蔡威廉、方君璧等,多数以肖像或自画像参展,显示了早期女性绘画的特点和实绩。正是有1920年的起步才有1929年的实绩。所以本书以1920年为阐述的时间上限。
书的部分内页
图源:方所文化
书的部分内页
图源:方所文化
方君璧 《挥毫一瞬》 1954年 纸本彩墨60×68.5cm
图源:中国嘉德
专业性、普及性价值并存
在同名展览结束之后的10年间,姚玳玫在对这个选题作拓展和深化的时候就发现,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当代美术叙事形式已明显发生变化,装置艺术盛行,架上绘画或具象雕塑在某种程度上已让位于综合装置创作,女性艺术也不例外。所以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1920-2010这段时间是中国女性艺术“自我画像”的黄金时段,《自我画像》一书依然保持2010年作为其考察女性艺术的时间下限。
喻红《怀旧的肖像(自画像)》布面油画 1989年 12.5×97厘米
图源:中国嘉德
林天苗 《玩具》 2015
图源:雅昌艺术网
林天苗《失与得》 2014
图源:雅昌艺术网
写这本书时,姚玳玫严格按照学术研究的方式来做,注重第一手材料和对新材料的发掘,用史料实证方法,使阐述言之有据,篇章结构和行文逻辑严谨,以个案解读和史实串联两条叙事链条并驾齐驱,加之带有温情的女性主义视角的叙述态度,使得本书具有跨学科的特征。
历史的浪潮不断滚滚向前,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创作脚步从未停下。过去近100年来的76位女性艺术家的170多张面孔都被定格在了《自我画像》一书中。她们值得被看见,她们的声音值得被倾听。快翻开书本去一探究竟吧~
往期精选
·
·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
文章转发自收藏拍卖杂志,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购买使用行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GameFi ik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拍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