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联拍在线全球拍卖App”
艺术品多业态交易与服务平台
日本中部国际『2022年4月漫樱迎春纪念拍卖会』将于4月22日至23日在名古屋市举行,以五大专场的形式,呈现包括瓷器、玉器、青铜器、木雕竹刻、宗教艺术和文房清玩在内的700余件古董珍品。联拍在线将全程直播,并提供实时同步竞拍技术和服务支持。
本次拍卖主要征集自日本各地的老户藏家,依旧走物美价优的精品生货路线。焦点拍品包括西周 青铜提梁卣、南宋 龙泉窑青磁凤耳瓶、明崇祯 染付松竹梅高足杯等,工艺精湛,估价相宜。此外,中部国际特别筹备了无底价专场,满足藏家们的海淘捡漏之趣。
深耕东瀛,挖掘生货,在这个货源极其紧缺的时代,中部国际拍卖聚集数量可观的生货,给所有藏家朋友带来更多高质量的收藏品。接下来,小编将对本次拍卖的精彩拍品进行详细介绍。“隋白”是当下瓷器收藏圈的超人气品种,其最具代表性的直壁杯已成为符号般的存在,极简的造型美学,洁白纯净的釉色,坚实细腻的胎体,令很多高古陶瓷藏家梦寐以求。此杯直口,高身,腹微敛,饼形圈足,略微外撇。器施白釉,胎色米白,烧结细密,胎质细腻,釉色纯净均匀,莹洁温润,胎体分布着细小的冰裂纹开片,玻化程度较高。在杯底流有水绿色的积釉,内、外器底没有支烧痕迹。本杯曾于1992年4月6日至6月16日,参加了在东京举办的《中国名陶展》,展品编号为10号。双鱼洗流行于宋元,是龙泉窑青瓷诸多代表作中最为人熟知的类别之一。本盘折沿外侈,平口,弧腹,圈足。通体施梅子青釉,釉质润泽,发色青翠,温润如玉,彰显宋瓷所特有的淡雅素净之美,是龙泉青瓷中难得的佳品。盘心以模印技法堆贴双鱼,首尾相对,展鳍扬尾,十分生动,在青釉的映衬下宛如两条游鱼追逐于碧波之间,栩栩如生。外腹壁雕饰莲瓣纹,瓣脊出筋,瓣周用细线划出莲瓣轮廓。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刻划细致,圈足规整,为龙泉双鱼洗中精品。湖田窑位于今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是中国宋、元两代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釉色以青白为主,颜色莹润,有青白玉之感,故称影青。此座观音像为送子观音,菩萨头戴莲花宝冠,胸佩璎珞,身披广袖,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金童玉女侍奉两侧。弯眉细目,秀鼻小口,面部造型圆润,端庄安详,头发丝丝毕现,衣物纹路精细。雕像施影青釉,头身处露胎,釉似白而青,均匀滋润,是难得的宋代湖田窑影青艺术精品,传世寥寥无几,实属不可多得之大珍品也。唐代三彩器中,以马俑最为著名,唐三彩马是唐代良驹在形态和神韵上最直观的呈现,也是大唐帝国璀璨历史的载体和直接物证。本器为立马俑,四足挺立于长方形踏板之上,前面两足八字岔开,后两足直立。马头向左低垂,立耳方额,双目有神。颈长而硕实,马颈鬃毛纹理整齐,马尾短小,体型壮硕,饱满圆润,结构分明,气质优雅。通体遍施褐黄釉,釉质清纯明亮,釉色变化丰富绚丽,马鞍佩饰施绿釉,纹路简单明快,拼接层次清晰,整体造型气宇轩昂,线条流畅,生动华丽,写满大唐贵气。宋代官窑瓷器是精美艺术与精确工艺完美的结合,因其高超的烧造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此件官窑盘造型为敞口圆唇,斜壁深腹,圈足。内壁光素,外壁刻绘莲花瓣纹,造型简洁雅致、干净俐落。胎质细腻坚致,胎体厚重,釉层滋润,釉色色泽幽雅,有玉质感。釉面开片自然,纹片纵横交织如网,有明显的金丝铁线,整器造型端庄,精光内蕴,体现了宋代官窑瓷器的明显特点,带给人深沉幽雅的美好感受。本件龙泉窑香炉为轮制,炉口内折,炉身为筒形,微微斜腹,下承素式马蹄三足。胎体厚重,造型敦实。通体施青釉,施釉均匀,色泽青绿诱人,釉色明亮。腹部贴塑缠枝花卉纹,枝叶卷曲蔓延,线条素朴简洁,清晰流畅,整体纹饰与釉色相得益彰,辉映成趣。配以纯银镂空香炉盖,精致美观,且此炉以双重盒保存,可见藏家对其之用心。Lot 1072 南宋 天目茶碗 付古漆托 二点一组
尺寸:H 14cm,D 14.5cm;H 16cm,D 15cm这两件天目茶碗,束口,碗口包银边,斜腹下微收,矮圈足。碗壁内外通体施厚釉,釉面莹润厚实,密布金黄色兔毫纹,器型规整大气,是天目茶碗的典型特征。另附古漆莳绘盏托,精致华美。凤耳瓶是龙泉窑特有器物,也是南宋龙泉窑青瓷中的经典瓶式之一。凤耳瓶传世数量较多,两岸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多个文物机构均有典藏。由于它的样式符合日本禅宗的审美思想,因此在日本备受喜爱。自古以来,日本对于产自中国的龙泉青瓷就有着特殊的偏爱,对于不同的龙泉青瓷,日本人给予了自己的命名,如“飞青瓷”“砧手”“天龙寺手”等。在日本公私美术馆和财团藏购的中国古陶瓷中认定的八件“国宝”级文物中,有三件龙泉青瓷,其中一件便是宋代龙泉凤耳瓶。其原为日本皇宫所藏,后西天皇敕铭“万声”,现在被日本久保惣记念美术馆收藏。这个名字出自江户时代的诗句“捣月千声又万声”,意思是一拿出来就获得万口赞誉的意思,足见在日本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日本还有一件尺寸略小于万声的“千声”,被定为重要文化财,现藏于日本阳明文库。本器形制与日本国宝万声、及重要文化财千声一致,浅盘口,筒形长颈,折肩,圈足,筒腹近足处微敛,颈侧附两凤耳,耳有穿孔。整器造型精准,形制比例恰到好处,盘口不大不小,凤耳写意但塑形精巧细致,富有灵气。盘口与斜肩的弧度则将颈身两段直线造型巧妙连接,腹部线条有着自然微妙的弧度,直中见曲,富有变化。器身因有窑裂而被视若珍宝的日本藏家用漆器金缮,通体施粉青色釉,釉层较为肥厚,釉质润泽,光敛内蕴,符合宋人的审美。整器端庄隽秀,线条优雅,典雅高贵,观之若谦谦君子,令人过目难忘。刀马人物图是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常常以戏曲小说和历史战争故事作为题材,主要描绘战争或习武场面的人物、坐骑、弓刀。其源于元代,兴于明末清初,盛于康熙时期,至雍正、干降时衰落。刀马人图瓷器画面充实、饱满、鲜艳,极富生动性,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本件拍品盘口,束颈,圆鼓腹,圈足外撇。在白釉地上以五彩分上下三层绘制人物故事。画面层次分明,疏朗有致,人物形神俱佳,形象生动逼真,颇具意趣。是一件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收藏品。另外附有共箱及收藏资料,曾被日本著名收藏家古贺健藏先生收藏。古贺健藏,昭和6年(1931年)生于大阪,曾在关西学院大学修习美术史,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茶道文化,继承了古贺竹世堂三代的名号。曾担任野村美术馆主查、日本陶瓷协会理事、国立博物馆文化财评价委员等职务。著有《茶的裂地》、《茶道用语辞典》、《原色茶道大辞典》、《茶道美术鉴赏辞典》、《落款花押辞典》等著作。作为明清时期陶瓷装饰纹样之一,灵芝纹常常被人们视为祥瑞的美好象征,寓意高节不凡而长寿。嘉靖时期灵芝纹器物较前朝更为多见,斗彩、青花、五彩俱全,表现形式有折枝、缠枝,还有团花形式。画法虽不尽相同,但灵芝纹路饱满,叶曼穿插有序。此件青花灵芝纹盘敞口,圈足,造型古朴舒展,胎釉坚密温润,器表老气自然。盘心及外壁绘有团花灵芝并缠枝花卉图案,花头饱满,层次清晰,构图繁而有序。釉面笔触细腻,青花发色典雅。底部以青花书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周边双圈款。此件青磁花卉纹碗是明初的作品,口径15厘米,撇口,弧腹,下承圈足,胎底正圆,碗心刻划花卉纹样,内外壁碗沿下刻莲瓣花纹,花瓣瓣面较大,弧线轮廓柔和清淡,线条优美流畅。整碗器型清晰明朗,造型沉稳端庄。胎体厚重,通体罩施青釉,釉色光润似玉,翠色怡人。底有涩胎一周露火石红,留有垫烧痕。其工艺精巧,刻花精美,保存完整,简朴优雅又不失大气,视觉上别有一番生动的韵致。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抱月瓶以明永宣时期最负盛名,清康熙、雍正两朝多有仿制。此器圆口直颈,器型扁圆,颈腹间附波浪型双耳,瓶身造型饱满丰盈,形若满月,端庄隽秀。胎质细密,胎体白净,通体施朱红釉,釉色明亮肥润,瓶身暗刻花卉纹。描绘细致,工艺精湛。高足杯也称马上杯,它同于高足碗,上为碗形,下有高柄。高足杯也称把杯,外观美丽,实用方便,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明代高足杯向小型和精巧演变,由于崇祯年间战乱频繁,国势衰退,景德镇官窑基本处于停烧状态,但民窑生产仍然兴旺。不少精品颇受收藏爱好者喜爱。本器撇口,弧腹,高足。施白釉,光润柔和。胎质细腻,青花呈色幽倩淡雅,杯体主体纹饰为岁寒三友,松、竹、梅形态各异,松之常青不老,竹为君子之道,梅谓冰清玉洁,意趣盎然,寓意吉祥。杯足亦有花卉纹饰,随性流畅。整体造型典雅,纹样构图和谐,是一件难得的佳品。Lot 2144 明 青花山水人物故事图纹铃铛杯 10点一组
铃铛杯,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磐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由此而得名。本套杯子共十客,为近江屋伊东旧藏。
Lot 2167 清乾隆 辰砂窑变釉四方花瓶 付红木座
辰砂又称朱砂、丹砂,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具光泽。窑变釉是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时仿钧窑釉色所繁衍出的一个创新品种,它将含有不同呈色元素的色釉融于一体,在窑炉中高温烧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过程中,呈现色彩斑澜的釉色。此瓶瓶身修长,撇口,束颈,斜直腹,四方足,器形规整,釉面光亮滋润,紫红与蓝白色相互交融,如瀑飞流直下。配木座,适宜陈设观赏。明代晚期大量生产一种既有东方民族传统风格、又充满着浓郁异国情趣的青花瓷盘,这种瓷盘的内壁有六到八个开光,开光内绘各种不同题材的纹饰,是当时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之一,日本人称之为“芙蓉手”。本盘撇口,浅壁,塌底,圈足。通体以青花装饰。盘心绘博古纹,内壁绘锦地开光八组,开光内绘花果八宝纹,外壁开光内绘花草纹,圈足内露胎无款识。德化窑以白瓷雕塑神佛像著称,尤以观音像最受人喜爱欢迎。此件观音眉目细长,法相端庄,发髻高束,头戴风帽,身着广袖通肩长衣,胸襟半袒,佩戴璎珞珠串,单膝屈起,右手置于膝盖之上,左手托如意右手之上于,人物造型生动,衣纹圆润飘逸,通体通体施白釉,中空,胎质洁白致密,釉色清亮泽润,晶莹如玉,令人赏心悦目。起拍价格:100,000 日元
备注:共箱,附红木底座,款识,全品
此件器型端庄隽雅,直口,长颈,溜肩,扁圆腹,圈足,器身光素不事雕饰,通体施鳝鱼黄釉,釉色静穆深沉,富有天然韵致。圈足端面刷铁褐釉,底部阴刻「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又称“三才碗”、“三才杯”。本件盖碗以莲花为造型,口沿与圈足饰金彩,以仿铜胎。盖中心饰莲心,金彩宝珠形钮,周围饰以粉彩莲瓣,瓣下露荷叶。碗内施白釉,外壁口沿绘莲蕊纹,腹部绘三重莲瓣,粉彩仰莲相互映衬,圈足绘成莲柄式,以精细的纹饰描绘莲瓣筋脉,绘工精细。全器颜色娇艳,形制独特,尽显宫廷皇家之气派,其设计源于康熙铜胎画珐琅器物,为官窑精细之作。底有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Lot 2217 清光绪 胭脂红地粉彩开光折枝牡丹纹碗 一对明代晚期以后,随着西洋传教士在宫廷供职,西洋艺术也进入了中国,出现了一些融合中西艺术特征的瓷器。本碗敞口,弧腹,圈足,纹饰源自康熙朝珐琅彩器物,碗外壁施珊瑚红彩为地,其上以西洋巴洛克风格的缠枝花卉围绕成三组开光,内绘黄地折枝牡丹纹图案,施彩浓厚艳丽,红黄二色对比强烈,衬托牡丹娇艳异常,更加突出了画面的立体效果,具有鲜明浓郁的宫廷华丽色彩。底施白釉,足内以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楷书款。Lot 2218 清乾隆 粉彩百花不落地盖碗 一对
百花不落地指的是将粉彩与金彩结合,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于空中,故称“百花不落地”。为清乾隆、嘉庆时期景德镇粉彩瓷器之珍贵隽品,历为藏家所珍。此对百花不落地碗绚丽妍美,为乾隆御瓷。碗分盖、身两部分,碗敞口,折腰,腹部斜收,下设圈足。全器以粉彩满饰各色花卉,百花团簇似锦,画工精细繁密,釉彩妍美多姿,处处彰显出乾隆彩瓷无与伦比的华丽与尊贵,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出了极大的美感。盖钮及碗底正中以矾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粉彩夔凤纹寓意“天下太平,万物安宁”,其纹饰盛行于各种官窑器物,并一直延续至清代晚期。本碗撇口,弧腹,圈足。器形周正,釉面匀净,胎质细腻,碗内白釉光素,外口沿和近底处各饰金线一周,腹部以粉彩绘夔凤穿花纹饰,各色夔凤展翅飞舞,与周边花朵翅蔓相绕,繁而有序。画工精细,线条柔和,色彩艳丽,构图饱满而不失清爽。底落「大清道光年制」楷书款,工整清秀,为光绪官窑精品。此盘为四方形,外壁斜直,圈足。整器造型规整古朴,胎釉精细,内外壁满绘山水人物图案,青花发色淡雅,釉色莹润,笔触细致,典雅端庄。嘉庆一朝国运开始走下坡路,在父皇乾隆皇帝光环的照耀下,嘉庆这位极其简朴皇帝可谓中规中矩,御窑官窑也延续乾隆的旧样,此对方盘底落「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书写风格为嘉庆官窑之款识,盘身中央纹饰开窗画渔樵耕读,内器壁一圈画瓜瓞连绵而外壁通绘山水纹,乃嘉庆一朝官窑独有之纹饰,此青花四方盘一对乃上乘佳作,弥足珍贵。Lot 3098 西汉 镀金凤凰置物
尺寸:H 13cm,L 4cm,W 4cm
起拍价格:200,000 日元
备注:共箱,品相良好
本件拍品为铜质鎏金,夔凤造型,立于水晶台上。凤凰振翅欲飞,尾翎飞扬,造型简洁朴拙而神气十足,应为仪仗陈设器物所用。
明代漆器工艺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漆制品数量众多,品种新颖,制作精良,特别是在工艺上采用多种髹法相结合的手法使其从实用器上升为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此件剔红香盒为圆形,造型小巧可爱,通体髹朱漆,漆层肥厚。底纹为方格纹内饰多瓣小花,寓意繁花遍地。盖面在底纹之上雕刻牡丹,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器形制规整,雕工细腻,刀法纯熟,章法有致,耐人寻味。本件拍品为明代凤首,摆放等级很高。取精铜铸造,采用鎏金工艺,质地精良,包浆醇厚。整体造型华美瑰丽,凤首昂然于前,凤目细长有神,翎羽刻画分明,栩栩如生。形制庄严精巧,威风凛凛,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工艺品之一。它不仅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本器小巧精致,器身喇叭口,长颈,鼓腹下敛,圈足,形似凤尾。器身通体以掐丝工艺饰缠枝番莲花纹,并填以珐琅料。色泽沉稳凝重,表面布满砂眼,有明显的明代特征。纹饰线条流畅,十分精美。Lot 3171 波斯 二世纪 玻璃梅瓶 两点一组作为“火与沙”的结晶,玻璃的价值曾堪比黄金。早在公元前3000年,叙利亚地区即有玻璃品生产。此后,从两河流域到北非,从希腊、意大利到中亚再到东亚,玻璃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科学技术、材料工艺、多边贸易、文化艺术的传播、交流、演变和融合。本组拍品梅瓶,器型端庄典雅,工艺精湛挺拔,波斯的玻璃瓶,是当时东西方世界文化的交流的一个佐证。本器整体造型敦厚,古朴端庄,圆口,贯耳,椭圆鼓腹,圈足。全身饰以饕餮兽纹,并设乳钉成兽目。在古时作为一种礼器,主要为盛酒或盛水所用,是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展示了古代青铜铸造的非凡技巧。尺寸:H 14.5cm,L 12.5cm,W 11.2cm该笔筒呈圆筒状,以竹节横膜为底,下承三矮足,包浆红润自然。竹材厚壁,外壁以去地高浮雕及镂雕技法为主雕刻了松下人物故事图。画面刻划了溪水之畔,奇木古松立于山石之间,人物或交谈,或吹笛,或饮茶,或劳作。画面雕琢精细,立体感强,景致错落,观之极富层次感。人物神情姿态各异,衣褶清晰,眉目生动,情趣盎然。整器古朴精美,色泽明润,刀法圆熟有力,是一件艺术佳品。卣,为中国古代酒器,是商周时期极具代表的青铜礼器之一。盛行于商代跟西周时期。口椭圆形,足为圈形,有盖和提梁,腹深,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本器体呈椭圆形,束颈,垂腹,圈足,肩部有双耳,绳纹提梁。圆鼓盖,盖面及瓶身以雷纹作底,全身装饰饕餮纹,并以夔龙纹作为间隔,设乳钉为兽目,突出于壁。整器造型规整,纹饰繁复,古意盘然,是非常难得的青铜卣器精品,为本次拍场之重器。尺寸:H 20.5cm,L 16cm,W 11cm竹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门类,题材众多,其中以人物类竹雕存世最少,因其需以圆雕技法雕琢,难度较大,同时制作时为了器形纹饰的需要,必须交错运用阴刻与阳雕的技法雕刻,技巧性较强。此件罗汉像以竹根雕成,出筋。罗汉呈坐姿,圆首大耳,凸眉凹目,眉头微蹙,嘴唇闭合,形象极为突出,显示出僧人苦修禅定之神情。匠人采用圆雕技法,刀法老辣,刻工精湛,品相完好,神韵十足,堪为佳作。此尊佛像肉髻高隆,排列规整,面庞丰腴,弯眉与鼻胫相连,双目微阖,宝相庄严,气度恢宏。身着袒右式袈裟,一角反搭盖住右肩,胸部露出内束裙腰,转折流畅自然,袈裟上錾刻有细致精美花纹。双腿结全跏趺坐,左手置腹前结禅定印,右手于垂膝前结触地印,造型生动,线条秀美。佛像通体以纯铜打造,表面鎏金,包浆厚重,开脸精美,更显悠远神韵。觥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一般作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兽头形盖,前部有宽口流,后部常有鋬,器底置圈足、三足或多足,以圈足为多见。我国过去流散在海外的一大批商周青铜器中,包括有多件铜觥。本器为兽形,以青铜制,铜质上乘,器分盖、体两部分铸造,觥盖前端作有角兽头,古兽昂首而出,气势庄严。器身呈方型,通体饰兽面纹和夔纹,曲口宽流,效果华丽,厚重大气,工艺纯熟灵巧,不可多得。北魏的造像艺术既有中国的传统造像基础,同时也融入了印度佛教造像艺术,雄伟而严肃的气质,证明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逐渐汉化的演进趋势。本件佛像为石雕残件,佛像身着袒右式袈裟,肉髻高耸,面庞丰腴,面带微笑,气度恢宏。造像雕像比例适宜,庄严合度,线条拙朴而又娴熟简练,凝厚沉寂中带有雄劲刚健,气韵自然,神形兼备,是北魏时间的典范杰作。Lot 4034 天平时代 佛说贝多树下十二国缘经
佛教典籍,全一卷。吴支谦译。叙述十二因缘之经,为研究十二因缘之重要资料。又称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闻城十二因缘经、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思惟十二因缘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十二因缘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教将世间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即可解释关于社会中同类不相应现象,将一切串联其中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达到超自然的,向往解脱生死心灵寄托。
此件佛教经典类似的守屋孝藏的收藏在京都国立博物馆收录的一件佛说贝多树下思维十二因缘经也只有一件,可见存世之稀少,此经书风字大力强,浑厚有力,具备日本天平时期之风格和同时代的鱼养经也颇为类似。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文字及设计海报来源于日本中部国际拍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联拍在线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400 608 1178。